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庸之为德也(1),其至矣乎!民鲜久矣(2)。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注释】
(1)中庸: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标准,主张言行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2)鲜(xiǎn):少。
【译文】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解读】
提到“中庸”,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折中、妥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态度。其实这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中庸”不仅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孔子将其看作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为和君子之道的最高层次。依据儒家经典,我们可以将“中庸”解释为“用中”之道,即在生活实践中恪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正之理,具体表现为四条原则:一是“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二是“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三是“时中权变”的调适原则,四是“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中庸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塑造着中国人“与人为善”的人格特征。我们应该摒弃长久以来对“中庸”的误读,充分认识到“中庸”对当下人们实现身心之和、人际之和、人与自然之和、人与社会之和的作用,以利于我们立身处世、齐家兴业和治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