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译文】
修养自己的身心,敬慎从事。修养自己的身心,使亲朋好友安乐。修养自己的身心,使所有的百姓安乐。
【解读】
子路向老师询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提出了君子的三种境界,一层比一层高,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第一层是修养身心,保持恭敬之心,养成敬畏之心,这是“内圣”的功夫;第二层是修养身心,并能使亲朋好友感到安定快乐,这是“外王”的过渡阶段;第三层是修养身心,并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是“外王”的终极目标。但连孔子自己也感叹说这个终极目标,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都难以做到。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哪种境界,孔子首先强调的都是“修己”,也就是先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再言其他。《大学》中同样有此言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我们常常探讨道德的起点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道德的起点就是修养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打铁还需自身硬”,试想,一个自身素质低下的人,如何期望他能管理好家庭、处理好工作?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提高道德修养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与个人、社会、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息息相关,这也是儒家始终强调修身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