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臣唐簋“阑”与鄂侯驭方鼎“休阑”

李家浩

2014年10月,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在东莞举办的古文字学研讨会上,黄锡全提交的一篇论文,对新发现的一件西周早期小臣唐簋作了介绍和研究[1]。这件簋的器、盖同铭,都是4行13字:

王事(使)小臣

唐射,克,小

臣阑。用乍(作)

宝。

其中“小臣阑”之“阑”比较难懂,所以我拟对这个“阑”字谈一点认识,敬请方家指正。

黄锡全曾经指出,“小臣阑”当与鄂侯驭方鼎铭文“驭方休阑”同类。这为我们正确理解“小臣阑”的意思提供了重要线索。为便于理解,我把鄂侯驭方鼎铭文重新释写于下[2]

王南征,伐角、僪,唯还自征,在坯。鄂侯驭方纳壶于王,乃祼之,驭方侑王;王休宴,乃射,驭方100-01王射,驭方休阑;王宴,咸饮。王亲赐驭[方玉]五瑴,马四匹,矢五[束。驭]方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赉,用作尊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铭文中间部分讲的是飨礼之后进行的宴、射。学术界对习射部分的“驭方休阑”之“休阑”有不同的解释,据我所知,有好几种,简介如下:

第一,高田忠周说:“阑、闲”古通,“休阑……犹言能娴,所谓容姿闲雅也”。“或谓此阑假借为僩。《说文》:‘僩,武皃。从人,閒声。’驭方武而猛也。亦通”。[3]

第二,黄锡全说:“休”有美、好之意。“阑”读为“僩”或“撊”,“意为勇武威猛”。“驭方休阑,其意似为鄂侯驭方‘好生威武勇猛’”。

第三,陈梦家说:金文人名“休中”又称“中”与“休”,即一名一字。“阑”疑指射布。“休阑……即止于阑,谓中侯”。[4]

第四,刘雨据《说文》“休”训为“止息也”,“阑”训为“门遮也”,说“休阑……就是射矢于侯框的意思”。这是鄂侯驭方想让周王获胜,而有意把矢射在侯框上的。[5]

第五,袁俊杰赞成刘雨的说法,不过他对刘说略有修改,认为“阑”通“栏”,“休栏……就是射矢于张侯的立柱上”。[6]

第六,陈邦怀认为“阑”是“籣”的假借字,据《说文》“籣”训为“所以盛弩矢,人所负也”,说“‘驭方休籣’者,言驭方100-01王射既毕事,释其所负之籣也”。[7]

第七,马承源说:“休阑”是“射礼结束”的意思。[8]

第八,陈秉新、李立芳据《文选》卷二六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首》李善注“阑,犹尽也”,说“驭方休阑,意即驭方射毕”。[9]

这些解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是不合文意,就是不合语法。例如第三至第五三种说法,是建立在把“王宴”之“宴”释为从宀、昜声之字,读为“扬”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这个“扬”就是《仪礼·大射仪》所说的矢“上曰扬”之“扬”。其实这个字是从宀、妟声的“宴”,跟上文“王休宴”之“宴”写法相似,唯“女”旁笔画略有残泐而已。既然此字应该释为“宴”,那么第三至第五三种说法就失去了支撑的基础,其说无疑是有问题的。

综观西周有关射礼的铜器铭文,作器者都是因为在射礼中表现不俗而受到赏赐作器的。例如:长甶盉因“邢伯氏引不姦”而受到赏赐作器;柞伯簋因柞伯“无废矢”而受到赏赐作器;静簋因“静101-01101-02”而受到赏赐作器。鄂侯驭方受到赏赐作器的原因,显然是他在射礼中表现“休阑”。在铜器铭文中,单用的“休”和合用的“休”,往往是对作器者从事某一工作的赞美。在这一类铜器铭文中,员鼎和公贸鼎的铭文最值得注意[10]

唯正月既望癸酉,王狩于眂林,王命员执犬,休善。用作父甲101-03彝。

唯十又一月初吉壬午,叔氏使布安纪伯,宾布马辔乘,公贸用牧,休鱻。用作宝彝。

杨树达据《广雅·释诂一》“休,善也”说:“休善同义连文。”[11]陈英杰说:“‘休鱻’即‘休鲜’,也即‘休善’,《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郑玄笺:‘鲜,善也。’……《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郑玄笺:‘嘉、鲜,皆善也。’‘牧’盖指所主之事。”[12]按,杨、陈二氏所说甚是。鄂侯驭方鼎的“休阑”与员鼎的“休善”、公贸鼎的“休鲜”,不仅构词形式相同,而且所处的语法位置也相同,唯鄂侯驭方鼎有主语,员鼎和公贸鼎承上省略了主语而已。因此,我认为“休阑”跟“休善、休鲜”同义。上古音“阑”属来母元部[13],“善”属禅母元部,“鲜”属心母元部,三字虽然韵部相同,但是声母有别,“休阑”之“阑”似非“善”或“鲜”的假借,而应该是另外某个字的假借,我怀疑这个假借字就是“忓”。

“忓”有古寒切、侯旰切两读,前一读音属见母元部。古代见、来二母的字音关系密切,就拿“阑”的声旁“柬”和从柬得声的“谏、揀”来说,它们的声母就属见母。还值得注意的是,“阑、忓”二字中古音都是平声、一等、开口、山摄。颇疑“休阑”应该读为“休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竞建内之》7号简“近臣不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5号简“臣虽欲讦”和《鬼神之明》2号简“杀讦者”的“讦”,陈佩芬、季旭升和陈伟分别读为“谏”[14],甚是。鼎铭借从柬声的“阑”为从干声的“忓”,跟简文借从干声的“讦”为从柬声的“谏”,情况正好相反。《玉篇》心部:“忓,善也。”《广雅·释诂一》:“休、忓,善也。”于此可见,“休忓”跟“休善、休鲜”一样,也应该是同义复词,它们之间可能有同源关系。

根据以上所说,鄂侯驭方鼎铭文的“驭方100-01王射,驭方休忓”,意思是说:驭方与周王习射,驭方表现很好。

现在回过头来看小臣唐簋铭文的“阑”。显然,小臣唐簋的“阑”与鄂侯驭方鼎的“休阑”之“阑”同义,也应该读为“忓”,训为“善”。簋铭全文的意思是说:周王要小臣唐参与射礼,他能胜任这一工作;小臣唐在射箭时表现很好。因此铸作宝簋[纪念此事]。

注:

[1]黄锡全《新见小臣唐簋简析》,《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第125—127页,中华书局2014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二册第02810号,中华书局2007年。

[3]高田忠周《古籀篇》卷七四第22页。转引自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第十三册第6563—6564页,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

[4]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219页,中华书局2004年。

[5]刘雨《金文论集》第8—9、19、142页,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6]袁俊杰《两周射礼研究》第196页,科学出版社2013年。

[7]陈邦怀《嗣朴斋金文跋》第31页下栏,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年。

[8]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第9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第281页鄂侯驭方鼎注六,文物出版社1988年。

[9]陈秉新、李立芳《出土夷族史料辑考》第206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二册第02695、02719号。

[11]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第63页,中华书局1997年。

[12]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册第423页,线装书局2009年。

[13]本文所说有关文字的古音,皆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14]陈佩芬《〈竞建内之〉释文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第1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季旭升《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试读》,《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第17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陈伟《新出楚简研读》第252—25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