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陶渊明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1],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2],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3],化去不复悔[4]。徒设在昔心[5],良辰讵可待[6]。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靖节,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注释】
[1]精卫:古代神话人物,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因在东海游泳溺水而死,所以衔树枝和石头等丢入大海,立志将大海填平。[2]刑天:古代神话人物,本为一无名巨人,在与天帝争斗的时候被砍下头,自此发誓要屠戮天帝,故名刑天。干:盾牌。戚:斧头。刑天头颅被砍后,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左手执盾,右手执斧而舞。[3]同物:指精卫、刑天等未幻化时。[4]悔:改变初衷。[5]昔心:昔日的雄心。[6]讵:哪里。
【赏析】
前四句写《山海经》的经典故事: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五、六句点明了精卫和刑天这么做的原因:为人形时无惧,失败后亦不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猛志不悔的钦敬和对他们实现抱负的祝愿,以及对昔日良辰的怀念和渴盼。作者作此诗时正值晋恭帝被杀,刘裕代晋,所以用诗句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对昔日政权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