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4谢 Xiè

姓为中国第23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01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76%。约40.1%分布于广东、湖南、四川、江西4省(其中广东省最多,约占13.7%),24.6%分布于广西、福建、河南、安徽、湖北5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会稽郡、陈郡、陈留郡、下邳郡、冯翊郡。王、谢、袁、萧,为东晋、南朝4大豪门。

谢姓有爱敬堂、安晋堂、白云堂、宝翰堂、宝树堂、保树堂、葆光堂、陈郡堂、陈留堂、承德堂、承仁堂、崇本堂、存著堂、东山堂、笃行堂、惇叙堂、敦本堂、敦伦堂、敦宗堂、蕃翰堂、阁老堂、光裕堂、河内堂、厚德堂、回仑公祠、会稽堂、惠恩堂、济美堂、江左堂、姜水堂、敬修堂、敬业堂、九德堂、聚德堂、康乐堂、留福堂、留余堂、洛邑堂、懋德堂、明禋堂、南国楼、起凤堂、亲长堂、瑞云堂、善继堂、绍吉堂、世德堂、式南堂、守事堂、崧锡堂、嵩高堂、太原堂、同德堂、威怀堂、文德堂、文星堂、乌衣堂、五先堂、乡贤祠、孝思堂、新燕堂、馨远堂、宣城堂、雅道堂、奕安堂、荫兰堂、印泉堂、雍睦堂、永思堂、玉树堂、玉芝堂、毓芝堂、肇庆堂、哲经堂、芝兰堂、忠信堂、尊敬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谢氏一支出于周宣王申伯之后。《诗·大雅·嵩高》曰:“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谢氏子孙因以“嵩高”为家族堂号。

战国时墨家思想家谢子(前331—前288),祁人。祁,地名,属太原。子孙以“太原”为家族堂号。

东晋谢安(320—380)曾居住在京都(今江苏南京)乌衣巷,其子孙以“乌衣”为家族堂号。

谢安未出仕前,隐居东山(具体在什么地方有多种说法),其子孙或以“东山”为家族堂号。

谢安子孙或以“葆光”为家族堂号。葆光,意为隐蔽光辉,使才智不外露。这里指谢安未出仕前低调隐居,才华不外露、不张扬。

谢安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击退前秦90万军,使晋朝转危为安。他的威望使朝廷上下都十分敬佩、怀念。其子孙或以“安晋”“威怀”为家族堂号。

谢安之侄谢玄(343—388),幼时聪明伶俐,深得谢安喜爱。有一天,谢安问子侄们:“做父兄的,为什么总要关心自己的子弟,希望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呢?”谢玄回答道:“因为好的子弟就像芝兰玉树长在庭院堂阶上一样,可以为家门增光添彩。”芝兰,是一种香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也称“宝树”,古人用以比喻姿貌秀美、才干优异之人。谢氏家族或以“玉树”“宝树”“保树”“玉芝”“毓芝”“芝兰”为家族堂号。

又传说谢安曾受人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产生了猜忌。后来有一位叫桓伊的大臣,吹笛讽谏孝武帝,为谢安鸣不平,使孝武帝为之动容。孝武帝亲临谢宅,见谢家堂前有瑞柏一株,枝叶繁茂,不禁赞叹说:“这是宝树呀!”亲书谢家宅堂“宝树堂”,谢安子孙因以为家族堂号。这是谢氏“宝树堂”由来的另一说法。孝武帝御赐翰墨,题写堂名,谢安子孙引以为荣,又或以“宝翰”为家族堂号。

谢玄封康乐县公,其子孙或以“康乐”为家族堂号。

谢玄的父亲叫谢奕(301—258),是谢安的长兄。谢玄的后人为了纪念谢奕、谢安,以“奕安”为家族堂号。

谢玄之孙谢灵运(385—433)为南朝宋著名诗人。其孙谢超宗(?—483),好学博文,宋孝武帝赞其“殊有凤毛,灵运复出”。其后子孙以“起凤”为家族堂号。

湖南湘潭一支起凤堂谢氏,始祖谢德芳,字凤腾,子孙以“起凤”为家族堂号。

谢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发展至鼎盛,“自晋以降,雅道相传”(《南史》语),子孙因以“雅道”为家族堂号。

谢姓有两个主要来源:

商代、西周时有谢国,任姓,公族以国为氏。谢国,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东谢营村。周宣王时国灭。

谢氏,姜姓。周宣王灭谢,置谢邑,更封其舅申伯,其后以邑为氏。谢邑,初在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东谢营村,后迁今河南唐河县苍台乡谢庄村。

也有一部分谢姓为其他姓所改,例如:河南永城县古城村谢姓,本姓金氏。始祖金明,明洪武三年(1370)由山西洪洞迁来,4个儿子分别改为崔、谢、张、陈4个姓。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谢姓,例如:

东汉及三国时期山越人有谢姓。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人的后代。东汉和三国时期分布在东南地区及今江西等地山区。三国时期东吴围剿山越,山越人自此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

晋、南北朝、隋、唐时牂牁蛮酋姓。牂牁蛮,后融入水族等民族。

敕勒族直勒氏,后改谢氏。北魏龙骧将军谢懿,其先即敕勒族直勒氏。西魏大统十五年(549),敕勒族谢姓复姓直勒氏。隋、唐时复改谢氏,后融入汉族。唐弘文馆直学士谢偃,其先即敕勒人。

唐时三谢蛮姓。三谢蛮,即东谢蛮、南谢蛮、西谢蛮,乃迁黔之汉族谢姓人与当地僚人、濮人融合形成。东谢蛮,分布于黔州以西,即今贵州三都一带;南谢蛮,分布于应州,即今贵州省贵阳市南青岩附近;西谢蛮,分布于琰州,即今贵州省镇宁县境。唐贞观中应州刺史谢元深,即东谢蛮首领;唐南寿州刺史谢彊,即南谢蛮首领。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谢姓,例如:蒙古族谢姓,本姓萨拉氏、舍鄂金(舍金、谢京)氏、卧托尔(斡特尔)氏、哈日木塔(哈热毛登)氏、哈日玛赤氏、失卜失古惕(谢卜树德、失巴古惕、锡博希胡德)氏、锡勒朱德(席勒朱惕)、锡勒只兀惕(锡勒吉胡德、锡勒吉德、希力吉古德)氏、失剌讷兀惕(沙尔努德、锡热努德)氏、萨勒吉高德氏、锡里德特氏、博苏特氏、宝矣苏德氏、布和苏特日古腾氏。藏族谢姓,本姓审根、那谢、谢资。彝族谢姓,本属嘿家支(氏族)。壮族谢姓,其先唐时谢蛮。布依族有谢姓。明代有贵州贵阳府贵筑县养龙副长官司布依族长官谢世卿。满族谢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萨察(沙岔)氏、沙拉氏、苏拉喇氏,八旗蒙古萨拉氏、谢京氏、伯苏氏,八旗满洲汉军谢氏。侗族谢姓,其先唐代东谢蛮。瑶族谢姓,本姓多嫩才。一部分为汉人或壮族融入。清咸、同中有壮族名儒、诗人谢兰(1830?—?),广西崇善(今崇左)人。土家族谢姓,古代板楯蛮(賨人)7姓之夕姓之后。畲族有谢姓。明正德中赣南畲族起义首领谢志珊(?—1518),江西上犹人。高山族有谢姓。河南省邓州市高山族谢姓,先祖谢国禧,本名莫那瓦丹,台湾半线(今漳化)东北朴仔里社人,高山族。本系郑成功(1624—1662)部将黄廷部属。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黄留守厦门。清康熙三年(1664),随黄归顺清廷,授义勇从五品官衔。康熙七年(1668),随部屯垦河南邓州,子孙定居文渠乡殷洼村。台湾本土高山族亦有谢姓。水族姓。唐时牂牁蛮谢姓之后。土族汉姓。土语称孩加·孔(即谢姓人)。“孩加”,变读为“谢加”,汉姓为谢。苗族、布依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仫佬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鄂伦春、纳西族、羌族等民族也有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