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79安 Ān

姓为中国第112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79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3%。约35.5%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3省(其中河北省最多,约占全国安姓人口的15.2%),约30.4%分布在贵州、甘肃、山西、辽宁、陕西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武威郡、河内郡。

安姓有敦睦堂、济世堂、剖心堂、天全堂、武城堂、武侯堂、武威堂、仙枣堂、永兴堂、正伦堂、中和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北魏时翼州和青州刺史安同(?—429),出于汉代西城佛教高僧安世高之后。据说他本是一名“随卷商贩”,因见道武帝拓跋珪有济世之才,“遂留奉侍”,子孙以“济世”为家族堂号。

武则天时乐工安金藏,为证明太子李旦并无反意而剖腹。他的子孙以“剖新”为堂号。

有人说安姓“几乎没有汉族血统”,这个说法不正确。

例如战国印中有个叫安幻的人(见清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古印集》;西汉有一个叫安乐的人做过昌邑王的相。东汉应劭(153?—196)的《风俗通义》说汉代有一个叫安成的人做过某个地方的太守。这些人应该都是汉族无疑。姓氏的产生有多种的方式,或以国为氏,或以封邑为氏,或以王父(祖父)字、名为氏,等等。西周、春秋时有一个姬姓安国,是一个伯爵国,就在今天的安徽六安县境内,安国的公族就可能以安为氏;春秋时晋国有个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可能晋国有某一位大夫封在那里,后来也以安为氏。而安期、安丘、安是、安阳等复姓,后来都没了,也有可能改了安姓。另外,宋代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地方有个叫安实的人,他原来姓哀,“哀”字可不是一个好字眼儿,如果遇到喜庆事儿,亲戚朋友称贺多不方便呀!这个原来姓哀的人改了安姓,多好的姓呀!据说今天今福建武夷山市一带还有许多姓安的人,大概都是这个叫安实的人的子孙。

无数的事实说明,汉族人原来是有安姓的。而即使那些后来融入汉族的外来民族或少数民族,由于世代与汉族通婚,他们子孙的血管里流淌的更多的是汉族人的血液呢!怎么能说安姓“几乎没有汉族血统”呢?

不过,现代安姓的人大多数源于古代外来民族或少数民族之后却是不争的事实。

汉代中亚地区有个安息国,也叫帕提亚帝国,它就在今天伊朗高原北部地区。据说国王是黄帝的孙子“安”的后代,那就不可信了。东汉时期,国王科斯老有一个儿子,被他的父亲指定为王储,但在老国王去世后却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叔叔,自己出家为僧。东汉建和二年(148),他来到中国,定居洛阳,取名安清(安世高)。他学习汉文,翻译佛经,是著名佛学翻译家。他后来定居中国,子孙在晋、魏间迁居安定,也就是今天甘肃泾川的地方;后来避乱又迁到了辽东。他有一个子孙叫安同,就是辽东人,北魏时做过冀州和青州刺史。北周、隋间,这一支安氏家族又迁到了姑臧,也就是今天甘肃武威的地方,称为武威安氏。这一支安氏在唐朝时出了个叫安重璋的将军,唐玄宗将他的名字改为抱玉。安禄山叛乱,他不愿跟他同姓,唐玄宗就赐他姓李,叫李抱玉,后来做到司徒的官。他这一支安氏家族后来都改成了李姓,这就是著名武威李氏。除了安清(安世高)外,还有许多安息国人来到中国后以安为姓,例如:安玄,东汉末佛教居士。汉灵帝时来到洛阳经商,渐通汉语,常与僧人讲论佛教道义。他曾在中国做过骑都尉的官。光和四年(181)由其口译梵文、僧人严佛调笔录译出《法镜经》;安法贤,三国时来华僧人。曾翻译《罗摩伽经》《大般涅槃经》,已佚;安法钦,西晋僧人。曾译出《道神足无极变化》《阿育王传》;安吐根(?—577),北齐开府仪同三司。其先安息国人。曾祖北魏时来中国,定居酒泉(今属甘肃);吉藏(549—623),隋唐之际高僧、佛学家,俗姓安。为唐初统领僧众的10大德之一;安朏汗,安息国人,唐贞观初率部族来华定居,安置维州(今四川省茂县),后任左右卫大将军、定襄郡公。他的儿子安附国,做过右戍卫大将军。孙子安思抵,做过右王钤卫将军;李元谅(732—793),唐德宗时陇右节度使。本姓安氏,其先安息国人;李国臣,唐朔方将、云麾大将军,安息人,本姓安,赐姓李。

古代西域有一个安国,为昭武九姓国之一。国都阿滥谧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安国人来到中国后也以安为姓,后融入汉族。唐武则天时为证明太子李旦并无反意而剖腹的乐工安金藏,开元中太谷令安庭坚,唐肃宗时胡商安门物、觱篥乐人安万善等,都是安国人或其先为安国人。

古代黄石屠各人也有安姓。黄石屠各,匈奴部落之一。西晋时有兴乐县黄石屠各首领安角。

突厥族有姓。唐时有辽东柳州(今辽宁朝阳县)突厥人安延偃,为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继父。安禄山(?—757),本姓康,西域康国人。父亡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因而改姓安。

西突厥别族沙陀人也有安姓。五代时后唐振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金全(?—927),后唐将领安审通(?—928),后唐、后晋、后汉大臣安叔千(881—952),后唐、后晋、后周大臣安审晖(890—953),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将领安审信(894—953),后晋、后汉、后周大臣安审琦(897—959),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后周、北宋将领安守忠(932—1000),都是沙陀人。重荣子安德裕(939—1002),宋开宝二年(969)状元、太府寺判;德裕子安守亮,开宝五年(972)状元。唐末名将、唐检校太傅李克用养子李存孝(?—894),本名安敬思,也是沙陀部人。

回鹘族(回纥族)也有安姓。五代后梁右千牛卫将军安盐上、后汉归德将军安铁山,北宋真宗时怀安郎将安进、保顺郎将安殿民,金代汴梁译使安天合,都是回鹘人。

奚族有安姓。五代后唐明宗时义彰武军节度使安从进(?—942),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都是振武索葛部奚人。

唐时渤海国靺鞨族、后唐吐谷浑族也有安姓。

明初赐蒙古人猛哥姓名安汝敬、达册姓名曰安汝坚、迷南失加姓名安思谦。

清代有书画鉴藏家安岐(1683—1742),朝鲜人,旅居天津卫,后入籍中国。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安姓,例如:

蒙古族安姓,本姓昂沁氏、安楚拉库氏、叶步中厄氏、吉鲁高沁氏、泰亦赤兀惕氏、阿巴戈那尔(阿巴戈那日、阿巴嘎纳尔、阿巴嘎楚德)氏、阿鲁孩塔塔尔氏、阿莫巴楚德氏、泰奇高德氏、额莫格勒沁等氏。

回族安姓,部分为隋、唐时回鹘人安氏之后;部分出自唐阿拉伯人宛戛思之后。宛戛思,唐太宗时来华传教,其名首音与安字音谐,子孙以安为姓;山东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回族安姓,明代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巴都噶·叭嗒喇之后。永乐十五年(1417),叭嗒喇偕眷访华,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卫,葬于北营村。王妃葛木宁、次王子温哈喇、三王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守墓定居中国。二王子娶妻生子,7代孙清雍正九年(1731)入籍中国,分别以温、安为姓;河北省回族安姓,自称先世蒙古安塔拉之温都鲁地方人,兄弟二人分别以安、温为姓。

苗族安姓,本姓卯娄、卯苟、金劳。

彝族安姓,部分出自明贵州宣慰司宣慰使霭翠之后。霭翠,德施(德实)氏,三国蜀汉南甸王济济火64代孙,明初归附,赐姓安氏。霭翠死后,妻子奢香袭宣慰使职。卒,子安的袭。其后子孙世袭,明末改水西宣慰使。子孙分散大方、黔西、金沙、毕节、水城、织金等地,为当地土司。四川美姑、普格、布拖等地彝族安姓,亦出贵州水西宣慰使之后;部分出自明、清时沙骂宣慰司(治今美姑县马马陀)之后。明末,沙骂宣慰司宣慰使绝嗣,以贵州水西安氏土司安岗之子安荻结入赘承袭土职,改姓沙马(汉姓仍为安)。四川屏山、雷波彝族安姓,其先宋时为马湖蛮王。安济,元末为马湖路(治今屏山县屏山镇)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次年改马湖路为马湖府,安济授世袭知府。四川西昌彝族安姓,一支出元建昌罗罗宣慰司宣慰使安普扑之后,一支出越嶲暖带密土千户岭安泰之后,一支本属阿博、甲觉家支(氏族)。四川米易县彝族安姓,本属果、尼肯、格日、阿摩惹古、史乃惹古、喝火惹石、伍沙吉波、伦耿惹石等家支(氏族);德昌县吉巴家支(氏族),泸定县盎安家支(氏族),以及云南寻甸县葛弄纳家支(氏族),鲁甸县木马、柔薄、足戛、阿娜等家支(氏族),昭通县哲、阿志、哪利、啊吼、补么、足里、嘿嘞、确嘞、逼补、朵子、助嘎、者嘿、普阿不、绂耄地、恩资启楚等家支(氏族),巧家县得勒、泥簿、哲簿、重喜、斗噜(斗鲁)、阿母(阿姆)、安也、阿喜等家支(氏族),也采用汉姓安。又彝族村密、吉克等家支(氏族),抑或改安姓。彝族著名人物,明有四川马湖军民府土知府安济(?—1374?)、安鳌(?—1495),云南马龙州土知州安崇(?—1371),云南亦佐县土知县安白(?—1384),云南寻甸军民府知府安阳(?—1383),云南乌撒军民府土知府安效良(?—1629),云南寻甸军民府土司安铨,云南沾益州土知州安奢,云南曲靖宣慰使兼管霑益州事安阿哥,贵州水西宣慰司宣慰使安疆臣(?—1608),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万,贵州偏桥长官司长官安德可;清有云南永善县桧溪阿兴土千户安永长,四川迷易所(治今米易县萨莲街)土千户安文等。

朝鲜族安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竹山安氏、广州安氏、太原安氏康津安氏、公山安氏、顺兴安氏、安山安氏、堤川安氏、酒泉安氏、耽津安氏之分。竹山、广州、顺兴安氏出唐高祖李渊堂弟、庐江王李瑗之后。李瑗谋反被杀,其子李枝春、李叶春、李花春避难移居新罗,因退倭有功,赐安姓,分别更名安邦俊、安邦杰、安杰侠,安邦俊封竹山君、安邦杰封广州君,子孙融入朝鲜民族;太原安氏出元代中国山西太原人安万世之后,后融入朝鲜民族。其他安氏,源出不详。

满族安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纳喇氏、安佳氏、阿尔齐氏、阿尔丹氏、额勒赫氏、昂刚氏、叶赫纳喇氏,以及融入满族之达斡尔族阿尔丹氏、汉军安氏。又清康熙帝平三藩之乱,所俘俄罗斯哥萨克士兵,皆取安姓,后融入满族。

侗族有安姓。贵州石阡侗族安氏,其先汉人,明、清时为当地土司。

傣族安姓,其先云南元谋土知县阿吾之后。阿吾死后,由他的儿子吾忠继任土知县职,子孙都以吾为姓。裔孙安世先,清顺治间袭职,始改安氏。

达斡尔族汉姓。本姓德力根、阿尔丹。

羌族汉姓。清康熙中四川松潘镇坪呷竹寺寨土千户安荣之后:安登榜(1895—1935),四川松潘人,羌族,四川松潘镇坪呷竹寺寨土司。1935年参加红军,任红军番民游击大队队长。同年牺牲。

锡伯族汉姓。本姓安佳氏、安雅拉氏、安吉尔氏、阿尔班氏。

裕固族安姓,出安帐氏族,为裕固族第一大姓。先祖奄章,明代罕东部落首领,子孙世为部落“诺彦(大头目)”,以安帐为氏,汉姓为“安”。又裕固族浑氏族、卫拉特氏族,汉姓也为安。

高山族、藏族、壮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纳西族、土族、布朗族、撒拉族、仡佬族等民族也有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