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大夫种书
〔春秋〕范蠡
越国大夫范蠡和文种都是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的功臣。范蠡看透了勾践凶残奸险、可共危难而不可共安乐的本质。灭吴后,他逃离越国,从齐国写信给文种,提醒文种尽快离开,免遭其害。
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1);人有盛衰,泰终必否(2)。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注释
(1)春生冬伐:指春季生长,冬季凋零。伐,砍斫,引申为凋零。
(2)泰终必否(pǐ):泰,指通畅,安宁;否,指闭塞,不通。“泰”与“否”都是《易经》中的卦名,此即指事物顺利通达到极点时,就必然向其反面的闭塞不通发展了。
◎ 今译
我听说天有四季,春季生长,冬季凋零;人有盛衰穷通,通畅到了极点,必然转向穷塞。懂得进退存亡的道理,并且心怀公正的人,难道只有贤人吗?我范蠡虽没有才能,但清楚懂得进退的道理。飞鸟散尽,好弓就要收藏起来;狡兔捕尽,好猎狗就要被煮了吃掉。越王这个人,脖子太长,嘴如鸟,目光如鹰,步履像狼,只能与他共患难,而不可与他共享乐;可与他共度危难,而不可与他在安乐中共处。您若不离去,他将加害于您,这是很明白的事呀!
◎ 说话之道
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全用短句写来,节奏相当急促。范蠡看到文种危在旦夕,劝他赶快离去的紧迫心情,在文句的节奏中都能感受出来。作者善于设譬,一个带有规律性的道理,被他用“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十六个字,点拨得既形象,又深刻。作者还善于描摹,随手几笔,就把勾践的外貌与个性勾勒得惟妙惟肖。
作者睿智精警,当看透了勾践的本性后,及时抽身引退,保全了性命。他劝文种功成名就,应该急流勇退,不要沉迷于功名。可惜,文种没听劝告,终于被害。范蠡之所以有这样明智的判断,有这样果断的行动,取决于他本人高度的修养以及淡泊名利的情操。文种缺乏的正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