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论语》是儒家经典,其英译本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自1809年英国传教士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出版第一部直接译自中文的《论语》英译本(实际上是半部,只含《论语》前十篇的翻译),到1861年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出版译著《中国经典》(Chinese Classic)第一卷(包括《大学》《中庸》《论语》),一直以来儒家经典的英译工作都是西方传教士垄断的,直至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出现。
辜鸿铭(1857—1928)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西文,他是第一个独立完成《大学》《中庸》《论语》三部儒家经典英译的中国人。不同于理雅各等传教士,辜鸿铭翻译儒家经典的目的是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明和儒家思想。尽管精通西方文化,但辜鸿铭并不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他希望他的译介工作,能够改变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不公正态度,重新认识中国。正如其《论语》英译本(1898)序言中所说:“希望那些不辞劳烦阅读我们这个译本的、受过教育、拥有思想的英国人,能够重新修正他们迄今为止对中国人的看法。而且,这样做不仅能让他们重新定义对中国人的看法,也能从个人及国家层面改变对中国人及中国的态度。”他的译本不仅面向学者,也面向广大不懂中文、对中国文化感到陌生的一般西方读者,行文努力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普通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尽量去掉那些中国的专有名词,多用他们熟悉的名物,如以“gentlemen”、“art”、“God”来对译“君子”、“礼”、“天”,以“古罗马”与“意大利”的关系来比喻“殷”与“宋”的传承,以“古代中国的法兰西”来称呼齐国,以1878年的柏林会议来说明齐桓公“九合诸侯”的意义,以摩西比作周公,以俾斯麦比作管仲等,故颇合西方大众口味,一直以来很受欢迎,流传甚广。
此次出版的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以中英双语形式呈现,包括英译文、《论语》原文、中文今译三部分。英译文采自其1898年初版,《论语》原文采自《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中华书局,1983),中文今译则回译自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文。另外,每个章节的最后附以回译者的评述,让读者更好了解辜鸿铭对《论语》独到的理解与译法。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