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园林景观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我国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成功地走了一条以特大城市集聚与城镇分散化聚集相协调的道路。伴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关于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等,进一步把城镇化战略并入国家发展战略。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按城镇总人口计算,城镇镇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5.5%上升到13.6%,城镇对城市化的贡献率(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上升到44.78%。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三千个县和两万多建制镇。城镇规模结构和布局有所改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建制镇平均规模扩大,城镇开始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城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并具有起点高、发展快、变化大的特点。城镇的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和景观设计,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城镇园林景观的发展在总体上较为无序,有效引导不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划与管理体系,对“推进城镇化”、“高起点”、“ 高标准”、“ 超前性” 等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城镇园林景观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的发展明显显现出“数量扩张”的特征。全国各地城镇数量剧增的同时,城镇的面貌、功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严重滞后。

在城镇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上,呈现出全局较散,没有系统的景观结构,更没有整体化的绿地布局。而城镇局部的园林景观也以乱为主要特征,无论是公园、道路、还是住区的景观建设,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城镇整体环境较差。

另外,很多城镇园林景观的建设过分屈从于现实和眼前的利益,普遍重形象建设,轻功能建设,急功近利地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建超大规模的广场,修宽道路搞沿路两张皮,或铺设大面积草坪,并不考虑城镇园林景观的现状以及地域特色,追求时髦与创新,反而丢失了城镇固有的景观特色。同时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不仅不能改善整体环境,也不能为当地居民带来任何利益。在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认识上存在问题,过于盲目地贪大求全,在学习外国经验时往往不顾国情、市情、县情、镇情,盲目照抄照搬,忽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

1.2.2 存在的问题

城镇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差,现状绿化指标低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基础比较差,与国家所确定的衡量城镇绿化水平的指标相比相差甚远。绿地率低,绿化覆盖率也低,人均公共绿地更少。不少城镇甚至无一处公共绿地。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需求。

(2)投资少,限制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普遍存在着投资少,缺口大的问题。而城镇由于经济发展所限,其资金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先繁荣,后环境”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

(3)缺特色,园林景观风格单调

我国城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农业文化的印记,即农舍形态的城镇化,这是“千镇一面”现象的根源,加之不少城镇对待园林景观建设仅停留在“栽树”阶段。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着系统性差,点、线、面系统结合生硬,新、旧区园林景观不协调的现象。再加上“短、平、快”的单纯绿化思想严重,对设计不重视,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缺乏选择比较,绿地一大片,却没有特色和精品。片面模仿,造成雷同,很难从景观上去识别镇与镇之间的差别。

另外,城镇特有的自然特色也常常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被破坏得消失殆尽。一些城镇为了满足外来人对自然风景区旅游观光的需求,在城镇内盲目地建设新奇的房子或随意加大游人对自然景观的干预。为了追求所谓的“大气”、“开阔”,把山坡推平,树木砍光,河流填埋或用昂贵而生硬的水泥、花岗岩把河流护岸做成呆板的人工护岸。结果,绿地不成体系,河流变成小塘或单一的排水沟。走在城镇的小路上,不能享受“自然之美”,不能欣赏到纯朴的“大地文化”,城镇珍贵的自然景观特色被完全破坏(图1-5和图1-6)。

图1-5 城镇生硬的水泥驳岸

图1-6 超大尺度的广场

(4)总体发展与区域布局上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在城镇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中,不少地方存在着明显的长官意志,领导者以个人的好恶进行决策,方案的确定不经过广泛、充分、科学的论证。

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树林只栽不管或基本上不管,养护水平低,更谈不上用植物造景。对建设的园林景观缺乏维护、对城镇居民缺乏宣传教育,未能形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

(5)生态系统失衡

从生态角度看,城镇园林景观主要由两类生态系统组成。一类是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另一类是人工景观生态系统。城镇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人工形式美,而且表现为自然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富有生命本质的美。但目前某些城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建成了钢筋水泥的城镇丛林,而忽视生态型的园林景观,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失衡,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排放的大量废弃物,造成大量自然景观破坏,超过了城镇景观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步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城镇和乡村景观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乡村景观中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降低,乡村自然景观破碎化,使得城镇的生态效益遭受严重损害。另外,城镇的发展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无论是政府、生产者还是居住者都比较偏重于城镇地域的生产和经济功能,甚至不惜以毁林、毁草和填湖为代价,对城镇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文化美学内涵造成极大破坏。

(6)规划设计的无序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幅员辽阔,具有很多独特景观风貌的历史城镇和村落,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景观特征和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记载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演变进程。2015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5年内实现村庄规划的“全覆盖”,但目前总的看来,规划水平较低。城镇园林景观建设方面更是反映出了总体规划的无序性,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大多千篇一律,有的采用城市居住区的布局模式,缺乏乡村的环境特征;有的形式单一,布局呆板,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缺乏城镇乡村景观应有的自然氛围和特色。城镇建筑景观上也常常盲目模仿城市的住宅或别墅,形成了与城镇特有的自然环境不相融合的建筑景观。

城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上的无序性也来源于规划设计人员对城镇自然环境特征的忽视。经常有设计师将只适用于城市环境的设计规范生搬硬套到城镇园林景观设计中去,缺乏对城镇居民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7)城镇园林景观缺乏正确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冲击,城镇居民对其居住环境有着求新求变的心理。但往往缺乏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观念指导。同时,城市居住标准、价值观以及建筑风格等极大地误导了城镇园林景观的发展。很多发展中的城镇向城市看齐,把城市的一切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大拆大建地使乡村呈现城市的景观。

对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中,缺乏对城镇性质、功能的正确定位,导致盲目模仿,求大求全的景观建造,模仿大城市的大广场、大草皮、宽马路,与城镇的空间形态格格不入,严重损坏了城镇的形象。特别是一些城镇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南北盲目模仿,而不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选用不适宜的绿化树种和花卉,造成极大浪费。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村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控制与指导,常常出现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落后、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农户多在公路两旁建房经商,村落沿公路延伸,占尽路边良田,形成“马路村”。另外,城镇的居民自行拆旧建新,未经同意的景观规划,大量缺乏设计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造成城镇景观布局混乱的现象。最后,虽然有些城镇的发展有“见缝插绿,凡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的意识,但却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实施效果低,形象差。这些错误的定位与观念上的偏差都导致了城镇园林景观的低层次和畸形发展。

(8)忽视文化内涵

城镇的文化内涵能反映出该城镇的品位高低,城镇文化的落后与高度住处化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一些城镇居民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大拆大建,丢掉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有些地方,把文物的周围环境大加破坏,使文物脱离了文化氛围,也就失去文物固有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保护那些在历史上曾经闻名的单幢建筑物,古塔、古树、寺院、庙宇等,而那些反映当地文化特色或传统风貌的历史性街区、民居则被肆意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行列式住宅,使城镇老城区的传统民居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镇的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多地被淹没。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外联系的增加,尤其是现代传媒的作用,使城镇中原有的乡土文化也逐步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世界文化趋同性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特色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有的具有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逐步消失:民族服饰风格逐渐同一化;民间剪纸、雕刻、刺绣等民族艺术逐步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民间歌舞晚会也逐渐被电视传媒所代替;民族宗教信仰与图腾也在“崇尚科学”的口号下渐渐消失。

(9)对人工景观的错误认识

很多城镇园林景观的建设只是为了追求政绩而做出的纪念性表面文章,为建而建,将建筑和城市空间作为表演的舞台,忽视了人工的景观是为了居民休闲需求、生活需要和环境需要而存在的。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广场建设,广场面积方面盲目地和大城市做比较,以为广场建得越大气,越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水准,人在广场上活动就越自由。结果空荡荡的广场上少有人烟,人在其上活动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久而久之,大广场成了城镇景观中的摆设。

一些城镇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对景观设施和小品的认识不够,要么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必要时对它进行简单的加工;要么将之摆在城镇景观的重要位置,花费心思,大加修缮。例如有些地方不注重建筑小品的建设,用厚重的砖墙将住区内部景观与外部空间断然隔开;或在沿街建筑两侧大张旗鼓地挂上醒目的广告招牌,以增添城镇的商业气息。而有些地方,为了利用小品营造环境氛围,大肆修建喷泉景观;或在城镇的不同地方放置这样或那样的雕塑以期丰富景观;或在广场上铺上华丽的花岗岩等。

为了城镇形象更加突出,过分关注城镇形象。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在建设中只能大搞特搞城市外包装建设,对主要道路的两侧建筑、小品大加修缮,浓墨重彩做包装,进行“一层皮”开发,以求取得良好的外在形象。比如有些地方对那些脏、乱、差的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建围墙以阻挡人们视线。或在没有理解地方文化的前提下,盲目地认为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最好的,认为欧洲的“大树、草坪、洋楼”就是最时尚的,机械地生搬硬抄,结果没有特定的大环境,这些“移植”过来的景观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图1-7和图1-8)。

图1-7 空旷的城镇马路

图1-8 呆板单调的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