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三:规模养猪场配制饲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规模养猪场配制饲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饲料配方
要配制饲料,就要知道饲养标准,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国外有其饲养标准,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NRC《猪饲养标准》(1998年)、英国ARC《猪饲养标准》,我国也有自己的饲养标准《瘦肉型猪饲养标准》《肉脂型猪饲养标准》和《地方猪种饲养标准》。要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营养标准,我国目前饲养的品种绝大部分是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国外的饲养标准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配制饲料还要考虑原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可参照最新的《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而原料成分并非固定不变,要充分考虑原料成分可因收获年度、季节、成熟期、加工、产地、品种、贮藏等不同。原则上要采集每批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数据,掌握常用饲料的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准确数据,还要知道当地可利用的饲料及饲料副产物、饲料的利用率。
由于猪的生产性能、饲养环境条件、猪产品市场波动,在应用饲养标准时,可适当进行调整,最后确定自己的饲养标准。如在豆粕使用上,专业饲料公司往往用部分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替代,以降低成本,这需要专业配方师,根据所饲养的对象和当时本场所采购原料的状况逐步调整,非专业人员很难做好。
有人就遇到某大型饲料公司所产的育肥猪料,在饲喂后猪群出现营养性腹泻,就是因为饲粮中粗蛋白过高,没有对配方进行及时调整引起的,后来在已经配制好的全价配合料中增加了玉米的添加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公司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养猪场就更容易出问题了。
二、原料采购的质量
饲料原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因每批原料、每个地区所产原料不同而不同,必须具备完善的检验手段。采购时每进一种原料都要经过肉眼和化验室的严格化验,每个指标均合格才能进厂使用。很多养猪场都有这样的经历:用同一预混料,猪养得时好时坏,多数人都怀疑预混料不稳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在所选的原料上。
这里特别说一下原料造假的问题。搀假者不断寻找和钻标准或检测方法的空子,造假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有的原料供应商在销售的时候甚至能够针对采购方的检验方法使经过造假的原料通过检验,如采购方用测真蛋白的方法防范鱼粉搀假,搀假者便开始加脲醛缩合物使测真蛋白失效。用雷氏盐测定氯化胆碱含量时,搀假者便加三甲胺和乌洛托品;测定假甜菜碱时更是把各种手段都用上。而一般的养殖户大部分是凭感观或批发商提供的指标去进货,并无准确的化验数据和检验手段。只有检测手段完善的大型饲料厂可以应对这些假货,小的饲料厂或普通养殖场很难保证买的不是假货。
三、原料价格
饲料厂采购原料如玉米、豆粕等都是几百、几千吨的量,而一般自配料户的采购量都是几吨、十几吨,价格方面应该比饲料厂要高。养猪场如果自己配制饲料,可以通过养猪协会或养猪合作社等组织集体采购,也可以采取给大型饲料厂适当的费用从饲料厂购买部分原料。
四、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方法和加工过程(或工艺过程)是决定饲料质量和饲料加工成本的主要因素。选定加工方法以后,工艺过程则是饲料营养价值和成本的决定因素。
现代配合饲料或饲料加工工业除了考虑尽量选用能耗低、效率高的设备以外,为保证饲料的营养质量,工艺过程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必须随时吸收动物饲养研究成果,不断改进不同饲料用于不同动物的适宜加工工艺,大至加工工艺各个环节,小至具体饲料加工程度,不同动物的不同要求都必须认真考虑。例如玉米加工,用于喂猪需要粗粉碎(大约6目即可);用于配合饲料,则需要中等程度粉碎,配合饲料粒度要求15目以上(即1毫米以下)或95%通过1.5毫米圆孔筛或100%通过2.0毫米圆孔筛。
加工工艺过程中,提高微量养分在全价饲料中的混合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只考虑混合时间(立式机15~20分钟,卧式7~10分钟),不一定混合均匀,还必须考虑需要混合的饲料特性,实行逐级预混原则,凡是在成品中的用量少于1%的原料,均首先进行预混合处理。如预混料中的硒,就必须先预混,混合不均匀就可能会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不良、整齐度差、饲料转化率低,甚至造成动物死亡。还要懂得饲料进入混合机的顺序。例如,微量元素添加剂量少密度大不宜最先加进混合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