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科
蚕 豆
【别名】佛豆、胡豆、寒豆等
【学名】Vicia faba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茎方形,直立,中空,具纵条纹。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半箭头形;小叶2~6枚,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白色,带暗紫色斑点。荚果近圆柱形,肥大,种子间有横膈膜。种子扁椭圆形,褐黄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及全草入药,熟时采集。种子性味甘,平。具健脾、利湿等功效。用于水肿,膈食等症。茎用于各种内出血,水泻等症。叶用于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等症。蚕豆皮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提示:极少数人食用蚕豆后会出现急性溶血中毒症(俗称蚕豆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豇 豆
【别名】长豆、裙带豆、浆豆等
【学名】Vigna sinensis (L.) End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三出复叶,小叶菱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紫红色。荚果长圆柱形,长可达30cm,成熟后稍膨胀。种子肾形,褐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熟时采集。性味甘,平。具健脾补肾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泻痢,小便频数,白带等症。
四季豆
【别名】白饭豆、架豆、芸豆等
【学名】Phaseolus vulgaris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株体有短毛。三出复叶,小叶阔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白色、淡紫色或黄色。荚果圆柱形,膨胀或稍扁,顶端有长喙。种子长圆形或肾形,白色或红棕色。花果期6~9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熟时采集。性味甘,淡,平。具清热除烦、利尿消肿等功效。用于肾虚,水肿,体质虚弱,烦热口渴,脚气等症。
绿 豆
【别名】青小豆等
【学名】Phaseolus radiatus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被倒生的硬毛。三出羽状复叶,小叶菱状卵形,侧生小叶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萼钟形,萼齿4。花冠黄绿色,旗瓣近肾形,翼瓣卵形,龙骨瓣上端卷曲,其中1片中部以下有角状凸起。荚果圆柱形,疏生淡褐色硬毛,成熟后黑色,开裂。种子椭圆形,绿色。花果期6~9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生津、活血化淤等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发热,视力昏花,热痢,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腮腺炎,肾炎,高血压,高血脂,疮痈肿毒,解酒毒,药物或食物中毒等症。
赤 豆
【别名】红小豆、红豆、饭豆等
【学名】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被倒生的硬毛。三出羽状复叶,小叶菱状卵形,侧生小叶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花冠黄色,旗瓣肾形或扁圆形,翼瓣比龙骨瓣宽,有短爪和耳,龙骨瓣上端卷曲,其中1片中部以下有角状凸起。荚果圆柱形,稍扁,近无毛,成熟后黄褐色。种子椭圆形,红褐色,种脐白色不凹陷。花果期6~9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酸,平。具有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解毒、解脓等功效。适用于水肿胀满,淤血肿痛,浮肿,脚气,小便赤黄,肠痈腹痛等症。
白扁豆
【别名】牛耳豆、眉豆、肉豆等
【学名】Dolichos lablab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三出羽状复叶,两面有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色或白色。荚果镰刀状。种子椭圆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微温。具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等功效。用于脾虚湿滞,胸闷腹胀,暑湿吐泻,便溏,泄泻,白带过多等症。
刀 豆
【别名】刀豆子、大刀豆、刀鞘豆等
【学名】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三出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粉红色或淡紫色;雄蕊10。荚果扁条状,边缘有隆脊。种子肾形。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河北以南等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秋季时采集。性味甘,温。具温中下气、益肾等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胃痛,腹胀,呃逆呕吐,痰喘等症。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等症。
甘 草
【别名】甜草、甜根子、蜜草等
【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茎基部木质化。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两面有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蓝紫色或紫红色。荚果条状长圆形,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密生短毛。花果期7~9月。
【分布生境】北方等地。生向阳山坡、河岸边。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根入药,春、秋季采集。性味甘,平。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脾胃虚弱,心悸气短,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等症。
望江南
【别名】野扁豆、金豆子、假决明等
【学名】Cassia occidentalis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茎直立,上部分枝。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卵形。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色,花瓣5。荚果扁圆柱状条形。种子卵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河北以南等地。生山坡、荒地、沟渠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秋季采集。性味苦,寒。具清热明目、健脾、润肠等功效。用于目赤肿痛,慢性便秘,伤食胃痛等症。
豆茶决明
【别名】山扁豆、山茶叶、水皂角等
【学名】Cassia nomame (Sieb.) Honda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株体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矩圆形,两端稍呈斜形。花腋生,黄色,花瓣5。荚果扁平,刀状,密被灰黄色毛。种子扁平,菱形,浅黄棕色。花果期7~9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华中、江西、四川、贵州等地。生山坡、河滩地。
【药用功效】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性味甘,苦,平。具清肝明目、和脾利水等功效。用于目花,夜盲症,水肿,头痛等症。
决 明
【别名】草决明、决明子、假花生等
【学名】Cassia obtusifolia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茎直立,上部分枝。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基部楔形。花通常2朵生于叶腋。萼片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外面有毛。花黄色,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基部有爪。荚果圆柱形细长。种子近菱形,淡褐色,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长江以南。生山坡、河滩、荒地。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果实成熟时采集。性味甘,苦,咸,凉。具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头痛眩晕,高血压,肠燥便秘,小便不利等症。
猪屎豆
【别名】野黄豆、猪屎青、三圆叶猪屎豆等
【学名】Crotalaria mucronata Desv.
【识别特征】豆科。半灌木状草本。茎直立,具沟纹,有多分枝。三出复叶,中间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或微缺,叶背面有微毛,两侧小叶略小;叶柄长,小叶柄短。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花萼有绢毛,萼齿三角形。花冠黄色,比萼长。荚果圆柱形,下垂,密被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近肾形,黄褐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等地。生荒野、灌丛、路边、村寨旁。
【药用功效】种子、全草入药,秋季采集种子。种子性味甘,涩,凉。具补肝肾、固精等功效。用于眼目昏花,虚劳,湿热腹泻,遗精,早泄,遗尿,小便数频,白带等症。根及全草具开郁散结、解毒除湿等功效。
胡芦巴
【别名】香草、苦豆、香苜蓿等
【学名】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托叶卵形,全缘,基部与叶柄连合。花1~3朵生叶腋。花萼筒状,萼齿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黄色。荚果细长,扁圆筒形,直或稍弯。种子椭圆形,黄褐色。花果期4~7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多为栽培。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果实成熟时采集。性味苦,温。具补肾阳、祛寒湿等功效。用于肾虚腰酸,阳痿,小腹冷痛,肾脏虚冷,寒湿,疝气,脚气等症。
毛排钱草
【别名】排钱草、麒麟片、鳞狸鳞等
【学名】Desmodium elegans (Lour.) Desv.
【识别特征】豆科。小灌木。全株密被黄色茸毛。三出复叶。圆锥花序顶生,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每个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圆形叶状的苞片内。花白色。子房线形,密被绢伏毛。荚果圆柱形,通常3节,密被银色绢毛。花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生山坡。
【药用功效】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性味苦,平。具散瘀消肿、疏风清热等功效。用于风湿脾痛,跌打损伤,咯血,血淋等症。
米口袋
【别名】甜地丁、米布袋等
【学名】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ge.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密被柔毛。伞形花序自叶丛抽出。花冠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短圆柱形,外面密被短毛。花果期4~6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生向阳山坡草地,平原荒草地。
【药用功效】带根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性味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疔疮肿毒,目赤,喉痹,痢疾,腹泻等症。
含羞草
【别名】知羞草、怕羞草、感应草等
【学名】Mimosa pudica L.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株体具刚毛和皮刺。羽状复叶,由4枚羽片组成掌状复叶,每个羽片有小叶7~24对。头状花序腋生。花粉红色;雄蕊伸至花冠管外。荚果扁平,边缘有刺毛。花果期7~9月。
【分布生境】华中以南。生山坡荒地。
【药用功效】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性味甘,涩,微寒。具清热解毒、安神等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目热肿痛,肠胃炎,脓肿,带状疱疹等症。
扁茎黄耆
【别名】沙苑子、沙苑蒺藜、夏黄草等
【学名】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茎略扁。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柱头有画笔状须毛。荚果纺锤形,背腹扁,先端有尖喙。种子圆肾形,灰棕色。花果期6~8月。
【分布生境】北方。生向阳山坡。
【药用功效】种子入药,成熟时采集。性味甘,温。具补肾固精、清肝明目等功效。用于目昏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遗精,早泄,遗尿,尿血,白带,小便数频等症。
膜荚黄耆
【别名】黄耆、东北黄耆等
【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地下主根粗壮,稍微木质化。茎直立,上部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31,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圆形,全缘。托叶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生茎枝端的叶腋。花萼钟状。花冠黄色或淡黄色。荚果刀形,膨胀,膜质,有短毛。种子肾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生向阳山坡、草地、灌木丛、林缘。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根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温。具滋肾补脾、止汗利水、消肿排脓、托毒生肌等功效。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肺气虚弱,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自汗,盗汗,慢性肾炎,水肿,久泻脱肛,溃疡化脓,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蒙古黄耆
【别名】黄耆、内蒙古黄耆等
【学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草本。地下主根粗壮,稍微木质化。茎直立,上部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5~37,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近圆形,全缘。托叶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生茎枝端的叶腋。花萼钟状。花冠黄色或淡黄色。荚果刀形,膨胀,膜质,无毛。种子肾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等地。生向阳山坡、草地、灌木丛、林缘。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同膜荚黄耆。
凉 薯
【别名】土瓜、地瓜、葛薯等
【学名】Pachyrhizus erosus (L.) Urban
【识别特征】豆科。一年生草质藤本。地下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土黄色。小叶3,宽菱形,叶缘有齿或掌状浅裂。总状花序。花冠浅蓝色;花柱与柱头内弯。荚果圆柱形,成熟后褐色。种子近方形,土黄色,种脐凹陷。花果期8~11月。
【分布生境】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块根药用,秋季采集。性味甘,凉。具生津止渴、清肺、利尿等功效。用于热病口渴,感冒发热,头痛等症。
提示:种子有毒不可食用。
野 葛
【别名】葛藤、粉葛等
【学名】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识别特征】豆科。多年生藤本。地下块根肥厚。全株被褐色硬毛。三出羽状复叶,小叶菱状卵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色,旗瓣近圆形,基部有附属体和爪;翼瓣狭窄,基部有爪和耳;龙骨瓣长圆形。荚果扁条形,密被褐色硬毛。花果期6~9月。
【分布生境】几遍全国。生山坡、沟谷、林缘。
【药用功效】根、花蕾入药,秋季、冬季采集。性味甘,辛,凉。具解表、开胃、除烦渴等功效。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风热感冒,高血压,颈项疼,麻疹不透,消化不良,尿涩痛等症。花蕾用于头痛头晕,胸膈胀满,呕吐 ,烦渴等症。
紫 藤
【别名】招豆藤、紫金藤、豆藤等
【学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
【识别特征】豆科。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7~13枚,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中脉有毛;叶轴和小叶柄有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萼钟状,有柔毛。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荚果扁长,密被灰褐色短柔毛。种子扁圆形,深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东北、华北、华中、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生村寨旁、庭院、公园。各地有栽培供观赏。
【药用功效】茎叶、种子、根入药,夏、秋季采集。性味甘,温,有小毒。具利水、驱虫等功效。用于浮肿,关节疼痛、肠道寄生虫等症。种子用于筋骨疼痛等症。根补心,用于筋络风气等症。
苦 参
【别名】地槐、苦骨、野槐等
【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Ait.
【识别特征】豆科。落叶亚灌木。根圆柱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叶背面有伏毛。总状花序顶生。花黄白色,旗瓣匙形,无爪,翼瓣无耳。荚果圆柱形,呈不规则的念珠状,先端有喙。种子椭圆形,褐色。花果期6~9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山坡、荒地。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根入药,秋季采集。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用于皮肤瘙痒,阴疮湿痒,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热毒血痢,痔漏,脱肛,小便不利,滴虫性阴道炎等症。
槐 花
【别名】槐米、白槐、槐树花等
【学名】Sophora japonica L.
【识别特征】豆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7~15,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圆锥花序顶生。花白黄色,有短梗;碟形花冠,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同形,具2耳。荚果念珠状,果皮肉质不裂。内有种子1~6枚,肾形,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山坡、路旁、庭院、公园。
【药用功效】花、槐角入药,夏季采花蕾;初冬采角果。花性味苦,凉。具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用于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吐血,衄血,便血,痔出血,血痢,崩漏,痈疽疮毒等症。槐角用于肠风泻血,痔,便血,心胸烦闷,阴疮湿痒等症。
合 欢
【别名】夜合槐、绒花树、合欢皮等
【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识别特征】豆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镰刀形或长圆形。头状花序生枝端。花萼筒状,先端5齿裂。花粉红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雄蕊多数,花丝细长,上部粉红色。荚果扁平条状。种子椭圆形,扁平,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山坡、路旁、庭院、公园。
【药用功效】树皮、花入药,花期采花。树皮性味甘,平。具消肿、解郁、安神、活血等功效。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痈肿,瘰疬,筋骨折伤等症。花具舒郁、安神、理气、活络等功效。用于抑郁不舒,失眠,健忘多梦,风火眼疾,视力模糊,咽痛,痈肿,跌打肿痛等症。
银合欢
【别名】白合欢等
【学名】Leucaena glauca (L.) Benth.
【识别特征】豆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有毛,在第1对羽片着生处有1枚黑色腺体,羽片4~8对;小叶4~15对,条状长椭圆形,中脉偏向小叶上部。头状花序腋生。花序梗长。花萼筒状,外面有毛。花白色,花瓣极狭,长约为雄蕊的1/3,分离,有毛;雄蕊10;子房有短柄,花柱丝状,柱头凹下似杯状。荚果扁条形。种子卵形,扁平,有光泽。花果期春秋季。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等地。生荒地、山坡、庭院、公园。
【药用功效】树皮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平。具解毒消肿、安神等功效。用于心烦失眠,心悸,肺痈,痈肿,骨折,跌打损伤等症。
酸 角
【别名】酸豆、罗晃子、酸梅等
【学名】Tamarindus indica L.
【识别特征】豆科。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总状花序。花黄色,花瓣3,有紫红色线纹。荚果肥厚圆筒形,成熟时深褐色。花果期5~12月。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等地。生山坡、村寨旁、庭院、公园。
【药用功效】果实入药,成熟时采集。性味甘,酸,凉。具清热、化滞等功效。用于消化不良,妊娠呕吐,烦渴等症。
皂 荚
【别名】大皂角、大皂荚、皂角刺等
【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
【识别特征】豆科。落叶乔木。枝刺粗壮圆柱形,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长卵形。总状花序。花瓣4,淡黄色。荚果稍厚扁条形,有白粉霜。种子扁长椭圆形,红褐色。花果期5~10月。
【分布生境】几遍全国。生山坡。
【药用功效】荚果、刺入药,秋季采集。荚果性味辛,咸,温,微毒。具祛痰、除湿毒等功效。用于咳嗽痰喘,口眼歪斜,头痛,中风,癫痫,喉痹痰盛,肠风便血等症。枝刺用于痈肿,疮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