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学会计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的工作之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的专业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学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包括概念、基础、原则等。没有这些专业知识的支撑,会计工作就很难开展,无法确保会计能在实务中的充分运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1.1.1 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概括起来有两个:核算和监督。作为会计首先离不开记账,而记账就是在履行核算的职能;其次,会计部门或相关人员有权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这也是在履行监督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从数据上反映出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经济活动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职能,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特点上入手,具有4大特点、6个内容。

会计核算职能的4大特点,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会计核算职能的6个内容,如图1-2所示。

图1-2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

(2)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利用核算职能为其提供的信息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我们在学习会计的监督职能时也可从特点、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图1-4 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

既然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放在一起讲,那么我们就该想一下其中的原因,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都听过“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用它来形容这两者间的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能分割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缺乏其中任何一项,整项工作都没法正常进行。

1.1.2 会计对象

对会计职能有一大概认识之后,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会计对象又是什么。

会计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所谓的资金运动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物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自身不断地运动而变化。

资金运动主要通过资金的进入、周转和退出三种形式来表现,具体如图1-5所示。

图1-5 资金的3种运动形式

链接

① 资金进入企业:企业通过吸收投资、银行借入、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引起企业资金的增加。

② 资金在企业中的周转: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储备资金。工人利用自己的生产技术,借助于机器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发生的耗费形成生产资金。产品完工后形成成品资金。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得到新的货币资金。整个周转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新的货币资金。

③ 资金退出企业:企业偿还银行借款、上交税金和分派利润或股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企业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表现也有所不同,其分类如表1-1所列。

表1-1 不同企业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

概括地说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研究会计对象,必须研究资金运动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1.1.3 会计的基本假设

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一个前提,会计也不例外,只有设定了一些假设和前提,才能使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有内在的共同之处。现代会计体系有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如图1-6所示。

图1-6 现代会计体系的四大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该假设是对会计工作特定空间范围的总称,通常以会计人员为一个特定单位。俗话说“端谁的碗,干谁的活”,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应该把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严格限制在所服务的特定范围,在核算时严格遵守原则,坚持立场。

案例

假设A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款项暂未收到。

在这个销售过程中,A企业的资产增加,B企业的负债增加,具体情况如图1-7所示。

图1-7 某企业案例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自然人。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通常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案例分析

甲集团公司从银行贷款500万元,贷款利率为4%,作为注册资本投入100%控股的乙方地产公司。甲集团现将贷款利息20万元全部转给了乙公司承担。考虑一下,这种做法对吗?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会计主体假设原则。因为贷款主体是甲集团公司,贷款利息主体也应该是甲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属于另一个会计主体,虽然他们之间有股权关系,但不应该为其承担该义务。

(2)持续经营假设

该假设是对会计工作特定时间范围的总称,每个企业都希望可以不倒闭,年复一年地持续经营下去,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就是在以不倒闭为前提下的会计活动,一旦破产停业会计活动将会变更。用图1-8来说明企业持续经营与停业清算的情况。

图1-8 企业持续经营与停业清算的情况

持续经营的企业会计核算在可预见的未来,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企业是否会破产的情况下,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

案例分析

企业购置一台100万元的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5年,假定无残值。

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则通常的折旧期限选定的是使用期5年,每年的折旧为20(100÷5)万元,而选用正常使用期作为折旧期限也就是在企业预期不会破产的前提下的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在这五年中发生破产,不能继续经营下去,则该设备就会被变卖或废弃,那么其成本100万元也就没有意义了。

(3)会计分期假设

该假设是对会计周期的划分,为了方便投资者或经营者了解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一个小的会计期间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案例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每月都要在月底总结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并在下个月15号前将会计报表编制出来。企业结账要符合会计分期假设的原则,不能任意地去规定结账日期,否则就破坏了经营周期的客观性,长此以往,企业的各经营周期中的财务结果就失去了可比性。

现行的会计分期前提与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它是基于提供及时会计信息而产生的。我国采用的会计年度是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如图1-9所示。

图1-9 会计年度计算方式

会计分期假设的确立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准确提供会计核算本期、前期、后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资料,便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如图1-10所示。

图1-10 某会计年度4月份财务状况计算方式

(4)货币计量假设

该假设是会计的计价手段,用来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 反映无法用货币来表达的,要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等。

② 维持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的假设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凡事都要讲原则,会计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是保证决策的有用性,而决策的有用性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及时性等8大原则。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验证时的流程如图1-11所示。

图1-11 验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流程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案例分析

某公司于2014年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下一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15年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公司的这种做法对吗?

该公司这种处理明显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如图1-12所示。

图1-12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案例分析

一幢大楼有明确的使用期限和其使用价值。从这幢大楼的经济权益角度出发,这幢大楼的特性就是历史购买价格和现在的市场价格。那么到底哪个价值更可靠些?

要明白大楼的历史购买价格是一个可靠的数字。那么问题又出现了,这幢大楼的购买价格是不是一个相关的数字呢?

我们知道在房地产市场高度膨胀的时代,过去的购买价格和现时的市场价值肯定是不会相同的。但是为了保证会计的可靠性原则就忽视了企业的历史那就不对了,同样违背了会计的相关性原则,两者之间虽有出入,但是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提供的信息要完整,不能有歧义,让人觉得模棱两可,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即某条会计信息所传达的信息要明确,具有唯一的指向性。如图1-13所示。

图1-13 会计信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如图1-14所示。

图1-14 会计信息具有的对比原则

① 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果需要更改,则应在附注中说明,一般选择纵向可比的有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其模式如图1-15所示。

图1-15 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期一致

② 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决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采用统一规定方法时可进行横向可比,其模式如图1-16所示。

图1-16 采用规定会计原则

(5)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要求会计核算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对影响经营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进行分别核算。

重要性与相关性的区别在于:①相关性是质量上的要求;②重要性是数量上的要求。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如图1-17所示。

图1-17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就拿10万元的损失来说吧,发生在一个大公司也许不重要,但对于小公司就可能非常重要;假设该损失是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可能不重要,但若是由于员工挪用公款而发生的,则十分重要。

(6)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按照某法律形式进行。这是在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后加入的,现被广泛运用。要注意不同形式,处置方法不同,具体情况如图1-18和图1-19所示。

① 如果是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会涉及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相分离,两者的相互关系如图1-18所示。

图1-18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处置权

② 如果是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就不涉及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相分离,其关系如图1-19所示。

图1-19 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处置权

如果该固定资产的款项尚未付清,但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承租方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承担了相应的风险,那么就可以将其按自有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其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完全统一。如图1-20所示。

图1-20 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处置权

案例分析

某公司刚刚完成了新建的生产车间,投入资金1000万元,很多产品已转入新建的车间生产。

根据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企业会计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不仅要考虑旧车间厂房价值计算折旧,还要考虑新车间的折旧。

(7)谨慎性

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要谨慎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谨慎性的原则是指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故意低估资产或收益,高估负债或费用,这样会违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运用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使用加速折旧法、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案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购入的股票预计可获利,企业的应收账款预计有损失,如图1-21所示。

图1-21 股票收入与损失如何做会计分录

(8)及时性

及时性就是要求企业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记录,跨期记录不仅影响核算结果,还影响信息质量。及时性原则有以下三点要求:

①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② 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③ 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举例说明

某企业10月份购入材料一批,买价1000元,支付运费80元,如图1-22所示。

图1-22 购买原材料如何做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