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肉牛高手谈经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品种确定与挑选

经验之一:品种选择适应性是关键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根本,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所以一个生物体有它最适合的生长环境的要求,而且这个最佳生长环境要变化最小,在它的承受范围之内,该生物体就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生存繁衍。否则,如果由于生存的环境变化过大,超出该生物体的承受范围,该生物体就表现出各种的不适应,严重的不适应甚至可以致死。

肉牛的适应性是指肉牛适应饲养地的水土、气候、饲养管理方式、牛舍环境、饲草料等条件。养殖者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饲草资源、气候以及适合于自己的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否则,因为适应性问题容易造成养殖失败。

我国目前养殖的肉牛品种主要有我国地方黄牛良种牛品种、我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和引进的国外肉牛品种等。这些品种总体适应性都很好,绝大多数都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饲养环境条件。如我国地方黄牛良种牛南阳黄牛、蒙古牛、新疆褐牛和夏南牛,这几个品种适应性能普遍好。南阳黄牛体躯大、耐粗饲,在我国的很多省区被大量用于改良当地黄牛。南阳地区多年来向全国提供大量的种牛。在纯种选育和本身的改良上有向早熟肉用方向和兼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与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尔蒙特、契安尼娜、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等牛杂交,可提高产肉、产奶性能和经济效益;蒙古牛役用能力较大且持久力强,能吃苦耐劳。适应寒冷的气候和草原放牧等生态条件。它耐粗宜牧,抓膘易肥,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肉的品质好,生产潜力大。蒙古牛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终年放牧,既无棚圈,也无草料补饲,夏季在蒙古包周围,冬季在防风避雪的地方卧盘,有的地方积雪期长达150多天,最低温度-50℃以下,最高温度35℃以上。在这样粗放而原始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它仍能繁殖后代,特别是每年3~4月份,牲畜体质非常瘦弱,可是当春末青草萌发,一旦吃饱青草,约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膘满肉肥,很快脱掉冬毛。新疆褐牛适应性强,为其他品种杂种牛所不及,它能在海拔2500米高山、坡度25°的山地草场放牧,可在冬季-40℃、雪深20厘米的草场用嘴拱雪觅草采食,也能在低于海面154米、最高气温达47.5℃的吐鲁番盆地——“火洲”环境下生存,宜牧,耐粗的采食增膘、保膘方面与本地黄牛相同。但在冬季缺草少圈饥寒时,由于新疆褐牛个体大,需要营养多,入不敷出,比本地黄牛掉膘快,损失大,在抗病力方面,与本地黄牛同样强。与其他品种比较,新疆褐牛更能适宜于在山区、牧区、半牧区和饲养条件较差的地区。夏南牛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顺、易管理,抗逆性较强,既适合农村散养,也适宜集约化饲养,既适应粗放、低水平饲养,也适应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特别在高营养水平条件下,更能发挥其生产潜能。

国外引进的肉牛品种如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和皮埃蒙特牛等,适应性非常好。西门塔尔牛引进后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至我国东北的森林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岭山脉和其山区,西到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极大,绝对最高、最低气温则变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毫米到1500毫米不等。海拔差异大,最高的达3800米,最低的仅数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类型差异悬殊,西门塔尔牛均能很好适应,除西藏彭波农场地处3800米以上宜从犊牛阶段引种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种畜。夏洛莱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耐寒抗热,冬季严寒不夹尾、不弓腰,盛夏不热喘流涎,采食正常。夏季全日放牧时,采食快,觅食能力强,在不额外补饲条件下,也能增重上膘。安格斯牛耐寒、耐热、耐干旱、抗病,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肉用性能,但安格斯母牛稍具神经质。皮埃蒙特牛能适应各种环境,既可以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牧场放牧,也可在夏季较炎热的地区舍饲喂养。

也有很多品种在适应性上各有优缺点,表现为某一方面适应性好,而在另一方面却很差;或者只在某一方面适应性特别好,而其他方面适应性一般。如有对低温适应性好,对高温适应能力差的;或者相反,耐高温不耐低温。有适应山地放牧的、有抗病力强的、有抗蚊虫叮吸的、有耐潮湿的、有不耐潮湿的等。鲁西牛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强,对低温适应能力则较差,山地使役差,从未流行过焦虫病,有较强的抗焦虫病能力。秦川牛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山区条件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发育。晋南牛适应性能良好,抗病力强、耐苦、耐劳、耐热、耐粗饲。延边牛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使役持久力强,不易疲劳,胜任水、旱田耕作,善走山路与在倾斜地区工作,在-26℃时才有不安表现,但保持正常食欲和反刍。闽南牛适应性强、耐热、挽力大等优良特性,但是公牛多有“草腹”现象。湘西黄牛役力较强,突击力和持久性能好,善于登山爬坡,步态稳健,行动灵敏,适合山地放牧。皖南牛有耐粗、耐热、耐湿、抗病力强等特点,不仅能负担旱田耕作,并能耕作水田,行动敏捷,性情温驯,善于爬山觅食。三河牛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适合放牧,能够适应寒冷地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它既能在冬季饮用冰水,也能在夏季烈日直射之下长时间放牧,且抗蚊虻叮吸的能力比荷斯坦奶牛强,但三河牛对高温、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不能适应。草原红牛的适应性强,耐粗饲,夏季可完全依靠放牧饲养,冬季不补饲,仅靠采食枯草仍可维持生存,对严寒、酷热干燥气候的耐受力均较强,对多蚊虫也能适应,发病率较低。利木赞牛适应性强,耐粗饲,由于被毛浓厚粗硬,适应严酷的放牧环境。海福特牛适应性能好,耐粗饲,不挑食,放牧时连续采食,耐热性较差,抗寒性强,在干旱高原牧场冬季严寒(-48~-50℃)的条件下,可以放牧饲养和正常生活繁殖,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与我国黄牛杂交产出的犊牛生长快,抗病耐寒,适应性好。德国黄牛的繁殖性能好于其他主要欧洲品种,性情温顺,易于管理,耐粗饲,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蜱性等。

从以上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各品种牛适应性特点各有侧重,尤其是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由于品种形成地区长期的饲养,已经习惯了形成地区的饲养条件,适应性最好的饲养地还是该品种的形成地区,而国外引进品种相对好一些,可以利用国外引进肉牛品种作父本进行品种改良,达到适应性和肉用性都突出的目的。

我们在确定养殖品种的时候要重点考察品种适应性方面,如果养牛场要选择其中某一个品种来饲养,首先就要看当地以及本场的饲养条件能否满足该品种的生长需要,也就是说要看养牛场能否适应肉牛的生长,而不是让肉牛被动地去适应养牛场的饲养管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