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是矿山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以获得设备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目标。为了能科学地对设备进行管理,矿山企业应建立下列制度:
1.设备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有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设备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续,以及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要求等。
为了便于管理,各种机电设备都应编号,建立台账或卡片(主要设备)。设备台账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功率、制造厂、出厂时间,以及原值、启用时间等。设备卡片除了台账的内容外,还应有简要的技术性能、附属装置等明细表,以及设备大修、重大事故和安装使用地点变动等记录。
2.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就必须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保养设备。为此,应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各种设备司机培训、考核、持证操作制度;设备安全操作(使用)规程;日常点检(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主要执行对象是司机(操作工)。
3.设备维修制度
为了搞好设备维修,保持设备技术状况的良好,应建立设备维修制度,其主要对象是设备维修人员,内容包括设备的计划检修及故障修理等方面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有关要求等。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指标为设备完好率,即完好设备的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值。关于设备完好的标准,各种设备都有具体的标准,但所有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都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4.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事故的统计、报告、分析处理和制定防范措施等内容。设备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原因而使生产突然中断的事故。设备事故的分级主要是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划分标准,一般可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个级别。对于设备事故的考核指标,各矿山行业也不完全相同。矿山主要是通过“千元产值事故损失率”,以事故损失金额与产值比较,作为考核设备事故的指标。
除上述制度外,还有备件管理、用电管理等制度。各矿山企业应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要搞好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管理。设备的图纸资料要妥善保管。对于常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说明书、易损件图纸和电气原理图等有关技术资料,应复制使用,以免原件损坏、丢失。设备的检修、测试和事故等记录是设备技术档案的一部分,要保存好。为便于指挥生产和设备管理,矿山应有配电系统图、排水管路系统图及设备布置示意图等图件,并要随着变化情况定期填绘。
二、设备选型
1.对设备选型的要求
设备的选型是矿山设备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生产选择最优的技术装备,即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修方便和生产实用的设备。
2.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设备选型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生产和工艺上的要求及有关方面的条件,选择设备的种类、形式,确定方案。
(2)根据生产规模、工作量的大小和特点等因素,选择与工作能力、额定功率(容量)等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相适应的设备。
(3)根据工作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防护形式。如在矿山井下应选择矿用型的设备;在有瓦斯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选用防爆型的。
此外,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应选购取得生产许可证或经过批准认可的单位设计制造的产品。关于设备选型设计的具体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
三、设备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设备的安装,简单地说,就是将设备的各部分按图纸和质量标准进行安放和装配,使其能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矿山机械安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安装前,要掌握设备的原理、构造、技术性能、装配关系,以及安装质量标准。要详细检查各零部件的状况,不得有缺损。要制定好安装施工计划,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2)基础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大型设备的基础要按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混凝土的浇注质量要符合要求,要认真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并做好记录。对于电耙、调度绞车等经常移动的小型设备,可以用打支柱、拴地锚等方法固定,但必须固定牢靠,不能松脱。
(3)设备的找正。设备安装的准确性,包括垂直度、水平度、相互之间的位置偏差等都要符合标准,为达到此目的而进行的工作称为找正。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尤其是提升设备,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提升机及天轮的提升中心线要与井筒中心线相一致,提升机及天轮的主轴线要与提升中心线相垂直,否则就会影响钢丝绳的排列,加快天轮的磨损,甚至会影响提升容器的运行。
(4)设备安装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安装单位、使用部门和安全、质检等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验收。经过认真地检查、测试,设备的技术状况达到质量标准,安全装置齐全、可靠,设备运转正常,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设备维修安全工作
为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降低维修费用,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搞好设备的维修工作。设备维修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
1.设备安装检修安全
在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工作中,机件的频繁拆装和起吊、机器的开动、场地杂乱、员工的流动等都存在着危险因素。因此,对安装和检修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十分重视,要注意下列有关安全事项。
(1)设备在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标志牌;在机内或机下工作时,应有防止机器转动的措施。
(2)起吊设备的机具、绳索要牢固,捆扎要牢靠,起重杆、架要稳固,机件安放要稳实。
(3)设备的吊运要执行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要有人统一指挥。
(4)需要大型机件(如减速箱盖)悬吊状态下作业时,必须将机件垫实、撑牢,需要垫高的机件,不准用砖头等易碎裂的物体垫塞。
(5)高空作业时,应扎好安全带,做好防护措施。
(6)设备安装和检修完后,必须经过认真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试运转。
2.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也是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明确各自的职责,维护保养好设备。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每天班前、班后或班中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擦拭,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齐全、紧固,及时排除缺陷和故障。
(2)定期维护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局部进行小修理、排除故障、设备内部清洗、换油脂和密封件等,此类工作一般与设备的小修一并进行。
3.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就是对设备的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和零部件磨损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可以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变化和磨损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为制定设备修理计划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设备的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或称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两种。
(1)日常点检主要由操作人员负责,每天对设备按定点检查图表或点检卡片逐点、逐项进行检查,主要是通过人的五官和简单的器具进行查验。其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减少故障。
设备巡回检查也是设备点检的一种形式,由值班电工、钳工按规定的检查路线、部位进行检查,以防患于未然。
(2)定期检查是指维修工人在操作人员参与下,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其目的是检查设备的性能状况,查明零部件的实际磨损程度,以便确定修理的时间和内容。定期检查是按计划进行的,检查周期根据各类设备不同而各异(周、旬、月、季)。周期较长的检查(月、季等)往往与设备的修理一并进行,称为设备的检修。
设备检查的部位、项目、标准及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等内容,应根据有关规程、标准的规定和设备的实际状况确定。
4.计划检修
机器设备在运转中,因磨损等因素,往往使原有的性能恶化,效率降低,以致不能继续使用,甚至发生事故而被迫停机修理,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设备,应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性检修制度。
根据预防性检修计划所确定的更换零部件的数量和修理(包括检查、测定和试验等)工作量的不同,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三类,小型设备可分为大修、小修两类。
(1)小修更换或修理部分易损零部件,并进行清洗换油,调整间隙和检查与紧固全部连接件等。
(2)中修除包括小修内容外,要对机器的主要部分进行解体、检修。更换部分损坏的主要零部件,消除在小修中不能处理的缺陷和隐患,以保证设备达到应有的技术状态。
(3)大修为使设备恢复原有的技术性能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解体检修,内容包括拆卸和清洗设备的全部零部件、修理或更换所有损坏和具有缺陷的零部件及机体、整修设备基础、更换全部的润滑材料、调整整个机构和电气操作系统等。
设备的检修周期应根据日常检查所掌握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机电设备使用期限和检修周期表”确定。
对于各类矿山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有关机电设备定期检查、试验的项目,要按规定的周期组织进行,如需要停机、停产的,应与设备的检修同时进行,统筹安排。
矿山企业的有关部门应根据设备的检修、试验周期和工作量,并结合生产的安排(需要停产检修的项目),编制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计划检修项目确定后,对主要设备应编制《单项检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具体规定需要清洗、更换和修复部件的名称、规格和数量;检修专用的材料、工具;需要测绘的图纸、资料;检修质量、试验标准;检修时的安全措施和检修前必须做好的其他准备工作等。此外,还应制定施工组织计划。
矿山在进行重大的停产检修工程时,要根据检修计划很好地组织实施,同时,应指定检修项目的负责人,明确任务;及时掌握检修的质量和进度,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检查安全情况,保证作业安全;做好停电、停风、停运、排水等方面的具体安排等,以保证整个检修工程按时、按质和安全地完成。
设备检修完成后,要按检修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大型设备在部分检修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中间验收,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检修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检修结束要进行整理,并存入设备档案。
5.个别访问
在调查或检查某个系统的隐患时,为了便于技术分析和找出规律,了解以往的生产运行情况,需要访问有经验的实际操作人员,采取走访方式,使调查和检查工作得到真实情况及正确结论。
6.查阅资料
检查工作要做深、做细,便于对比、考查、统计、分析,在检查中必须查阅有关资料,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实施检查职能。
7.抽查考试和提问
为了检查企业的安全工作、职工素质、管理水平,可采取对职工个别提问、部分抽查和全面考试,检验其真实情况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