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我国设备管理制度

1996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了《“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提出在继续贯彻《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企业设备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该纲要适时地提出了新时期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目前,设备管理协会在原有《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涵盖了设备的使用管理、资产管理、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设备资源市场以及注册设备工程师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新的条例将对进一步规范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1.3.1 设备管理的方针

《设备管理条例》规定:“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这是我国设备管理的三条方针。

(1)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

设备是技术的载体,只有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注入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保持企业持久发展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由于坚持了这个方针,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突破了原样修复的老框框,树立起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新概念,促进了企业装备素质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设备管理依靠技术进步,首先,要提高设备本身的技术素质。一方面要用技术先进的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陈旧设备,实行技术更新;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延长技术寿命。其次,在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的现代化水平。

(2)设备管理要贯彻“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

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生产、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因此,《设备管理条例》把“促进生产发展”规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

坚持这个方针,就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与设备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基本上是统一的,但有时会发生矛盾。例如,安排设备的维修要占用生产时间,暂时减少产量与产值。这时,生产与设备维修之间出现了矛盾。但如果不及时进行必要的设备维修,甚至采用“驴不死不下磨”的做法,必将酿成设备事故,使生产陷于瘫痪,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两者矛盾的激化。

因此,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设备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在安排、检查生产计划同时,要安排检查设备维护、检修计划,自觉维护设备完好、提高装备的技术素质。尤其注意,所谓为发展生产服务,不仅是完成当前的生产经营计划服务,而更要重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技术水平,保持“后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服务。可见,那种放松设备管理,忽视设备维修,甚至“杀鸡取卵”式的拼设备短期行为,显然是十分有害的。

(3)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预防为主”的早期含义,是指在设备维护和检修并重中以预防为主。在当今推行设备综合管理的条件下,预防为主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发展成为贯穿设备一生的指导方针。

一方面,对于使用设备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预先防止”、“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购置设备阶段就要注重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在使用中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维护,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开展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试验和设备状态管理,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尽可能地把无计划的事后修理变为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消灭隐患、减少意外停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设计制造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设备的售后反馈,改进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制造质量。在新设备研制中充分考虑可靠性与维修性,实行“维修预防”;对于某些产品,则可向“无维修设计”的更高目标努力。

1.3.2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是为克服设计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这也是应用系统论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

从技术上看,设计制造阶段决定了设备的性能、结构、可靠性与维修性的优劣;从经济上看,设计制造阶段决定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90%以上,只有从设计、制造阶段抓起,从设备一生着眼,实行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才能达到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贯彻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需要设备设计制造企业与使用企业的共同努力。对于设计制造单位来说,应该充分研究调查,从使用要求出发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经济、可靠的设备,并帮助用户正确使用、维修、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对于使用单位来说,应该充分掌握设备性能,合理使用、维修、及时反馈信息,帮助制造企业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实现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主要工作在基层单位,但它涉及不同的企业、行业,因而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与推动,至于企业的自制专用设备,只涉及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结合的条件更加有利,理应做得更好。

(2)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这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的主要手段。加强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检查、润滑、调整、防腐,可以有效地保持设备功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修理工作量。但是维护只能延缓磨损、减少故障,不能消除磨损,根除故障。因此,还需要合理安排计划检修(预防性修理),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恢复设备功能,而且还可为日常维护保养创造良好条件,减少维护工作量。

(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这是提高企业装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依靠技术进步方针的体现。

在一定条件下,修理能够恢复设备在使用中局部丧失的功能,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它具有时间短、费用省、比较经济合理的优点。但是如果长期原样恢复,将会阻碍设备的技术进步,而且使修理费用大量增加。设备技术改造是采用新技术来提高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设备更新则是用技术先进的新设备替换原有的陈旧设备。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够补偿设备的无形磨损,提高技术装备的素质,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不能只搞修理,而应坚持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许多企业结合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扩大产量、治理环境等目标,通过“修改结合”、“修中有改”等方式,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逐步改变了企业的设备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这是我国设备管理的成功经验,应予继承和发扬。首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当家作主,参与企业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广大职工都能自觉地爱护设备、关心设备,才能真正把设备管理搞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次,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的技术复杂——机械、电子、电气、化工、仪表等;环节长——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改造更新;部门多——牵涉到计划、财务、供应、基建、生产、工艺、质量等部门;人员广——涉及广大操作工、维修工、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等。必须既有合理分工的专业管理,又有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群众管理,两者相互补充,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存在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两种运动。针对这两种形态的运动而进行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也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不断提高它的技术素质,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等);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就能保证设备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1.3.3 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既是一种现代设备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现代设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思想自英国人丹尼斯·帕克斯在关于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论文中提出后,引起了国际设备管理界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广泛传播。1982年,国家经委负责人在全国第一次设备管理维修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认为,打破设备管理的传统观念,参照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作为改革我国设备管理制度的方向是可行的”。多年来,我国设备管理改革的实践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但是,我国倡导的设备综合管理并不是英国综合工程学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参照以综合工程学为主的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融汇了我国设备管理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多年设备管理改革的实践成果所形成的设备管理体制(模式)。这个体制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体制的基本内容,就是《设备管理条例》中重点阐述的“三条方针,五个结合,四项任务”。

1.3.4 设备管理现代化

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企业求得生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所谓设备管理现代化就是把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与管理理论、方法,综合地应用于设备管理,形成适应企业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保障体系,以促进企业设备现代化和取得良好的设备资产效益。

《设备管理条例》全篇贯穿着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倡导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比如,坚持“三条方针,五个结合”,突出了设备管理思想观念的三大转变:由单纯抓设备维修到对设备的买、用、修、改、造实行综合管理的转变;由只重视技术管理到实行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追求设备投资效益的转变;由专业维修人员管理向全员管理方向的转变。

《设备管理条例》提倡对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鼓励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协作,要求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推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设备管理条例》重视教育培训,要求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专业人员;对在职的设备管理干部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对现代设备操作、维修工人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技术培训。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来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设备管理条例》也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