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腐病
花腐病是山楂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许多产区均有发生,特别在东北产区为害较重。流行年份,病叶率可达70%左右、病果率高达90%以上,对山楂生产威胁很大。
【症状诊断】花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花器及幼果。叶片受害,新展出的嫩叶即可发生。初期产生褐色斑点或短线条状小斑,后迅速扩大成红褐色至棕褐色不规则形大斑,甚至整叶枯萎;潮湿时,病叶表面产生有灰白色霉状物。新梢受害,多由病叶蔓延引起,病斑褐色至红褐色,环绕枝梢后导致形成枯梢。花器受害,多从柱头处开始,逐渐蔓延至花器腐烂、干枯(彩图4-20、彩图4-21)。幼果受害,多从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褐色湿腐状小斑点,约2~3天后扩展到整个果实,导致病果成暗褐色腐烂,表面常有褐色酒糟味黏液溢出,病果容易脱落(彩图4-22)。
彩图4-20 花器受花腐病为害初期
彩图4-21 花器受害,后期干枯
彩图4-22 果实上的花腐病病斑
【病原】山楂链核盘菌[Monilinia johusonii(Ell.et Ev.)Honey],属于子囊菌亚门盘囊菌纲柔膜菌目。无性阶段为丛梗孢霉(Monilia sp.),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斑表面的灰白色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上越冬,翌年春天环境潮湿时病僵果上产生出子囊盘并释放出子囊孢子,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为害。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再经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为害。在辽宁鞍山地区,4月下旬子囊盘开始出现,5月上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后不再发生。病菌侵染期主要集中在展叶至开花期。
展叶至开花期多雨、潮湿、低温有利于病害发生,山地果园比平原果园发病重,阴坡果园比阳坡果园发病重。
【防控技术】花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4-5所示。
图4-5 花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栽培管理,搞好果园卫生 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病僵果,集中深埋或烧毁。而后在发芽前深翻树盘,将残余病僵果翻埋地下,阻止病菌孢子释放。不能清除病僵果的果园,也可在山楂发芽前地面喷药,杀灭越冬病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如:3~5波美度石硫合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等。另外,在酸性土壤地区,也可地面撒施生石灰消毒灭菌,每亩使用量25千克左右。
2.树上喷药防控 往年病害发生较重果园,在新梢展叶期、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药1次。有效药剂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00~800倍液、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