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苹果、华为等供应链实践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合适供应商的认证

正确考察评估、认证选择供应商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供应商的优秀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购的成功与否,选择合格供应商,不但可以很好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还会提高企业的业绩。

一、样品试制认证

样品试制认证是供应商认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其主要内容有签订试制合同、向初选供应商提供认证项目试制资料、供应商准备样品、对过程进行协调监控、调整技术方案、供应商提供样品、样品评估、确定项目样品供应商和落实样品供应商等几个步骤,如图3-4所示。

图3-4 样品试制认证的步骤

1.签订试制合同

与初选供应商签订试制合同,目的是使初选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符合要求的样品。合同中应包括保密内容,即供应商应该无条件地遵守企业的保密规定。试制认证的目的是验证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达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技术折中方案。

2.向初选供应商提供认证项目试制资料

签订试制合同后,企业将向供应商提供更为详尽的资料,并发出如表3-8所示的“样品试制通知书”。在此期间内,所提供的资料可能会包括企业的一些机密材料,其内容的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一过程中保密条款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

表3-8 主副材料及成品的样品试制通知书

3.供应商准备样品

供应商获得试制资料以后就开始着手进行样品试制的准备工作。样品试制的准备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对于那些要求较高或者根本就是全新产品的样品试制的准备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只是稍作改动的产品,其样品试制的准备则需要的时间较少。一般来说,同样情况下,电子元器件、机械零件的准备周期相对较短,而组合设备的准备周期相对较长。

4.对过程进行协调监控

对过程进行协调监控,这一要求一般是对于那些准备周期比较长的认证项目来说的。对于这些认证周期比较长的认证项目,应该对其过程进行监控、协调,以便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5.调整技术方案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可能会进行技术方案的调整。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或是知识的增加,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与加工过程出现要调整的地方,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有时技术方案是由采购方提出的,有时则是由供应商提出的。当后一种情况发生时,不能因为技术方案进行调整而怀疑供应商的能力。技术方案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多次调整后的技术方案才能更加完善。

6.供应商提供样品

供应商把样品试制出来之后,应把样品送交给认证部门进行认证。体积比较小的样品随身携带即可,体积巨大的样品则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查看。

7.样品评估

样品送到认证部门之后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样品评估。一般需要参加评估的人员包括: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品管人员、采购人员、计划人员等,其工作内容是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样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评估的基准是样品检验报告、原物料(样品)试验报告等。最后对样品是否确认要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一些企业有样板确认书、样品承认书等叫法。

8.确定项目样品供应商

经过以上各项工作的流程,就可以由集体决策,确定样品供应商并报上级主管批准。

(1)对于那些技术要求简单,能够轻易完成样品的产品来说,为了保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为了保证所采购产品的质量,一般要选择三家以上的样品供应商。

(2)对于那些复杂的采购项目,由于样品试制成本太高,因此一般只选择一家供应商。

二、中试认证

经过试制认证之后,接着进行的就是采购认证的下一个步骤,即中试认证。中试认证一般包括图3-5所示的八个方面的内容。

图3-5 中试认证包括的内容

1.签订中试认证合同

样品试制过程结束以后,需要与供应商签订中试合同,让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符合中试要求的小批件。中试认证的目的就是使得系统设计方案具有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寻求成本与质量的折中方案。

2.向初选供应商提供认证项目的中试资料

同前一过程一样,签订中试合同以后就需要向供应商提供项目中试资料。项目中试资料是经过试制以后修改了的试制项目技术资料,如经过修改的机械图纸、电子元器件参数、软件方案等。

3.供应商准备小批件

准备小批件需要一个周期。一般来说,小批件的生产周期要比样品周期短。因为供应商经过试制过程之后,在技术、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等方面都有一些积累和经验。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目前技术条件还不具备批量生产),小批件的准备周期要比样品准备周期更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

4.对过程进行协调监控

在中试过程中,采购方对过程仍需进行跟踪和协调监控,可以和供应商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并且降低成本的方法,使批量生产具有可行性并最大限度地带来收益。有时,采购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要加入到跟踪协调的队伍中来。

5.调整技术方案

中试技术方案一般不会马上就达到最佳状况,需要经过多次的实验和对比才能确定性价比最优的方案,如元器件的性价比、加工装配调试的性价比等。

6.供应商提供小批件

供应商把试制的小批件送交到生产或者是认证部门。有时小批件需要送到生产组装现场,有时则需上门验证。

7.中试评估

对小批件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的内容包括质量、成本、供应情况等。进行中试评估时,还应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认证项目的中试评估标准。参加评估的人员包括:设计人员、工艺人员、采购人员和计划人员等。

8.确定项目中试供应商

中试认证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物品项目的中试供应商。中试认证的要求比样品试制认证要高,因此通过中试认证确定的供应商成为最后赢家的可能性比较大。

三、批量认证

批量认证主要包括图3-6所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图3-6 批量认证包括的内容

1.签订批量合同

采购方与选定的中试供应商签订批量合同,使中试供应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符合批量认证要求的批量件。批量认证的目的是使系统设计方案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寻求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2.向中试供应商提供认证项目批量生产技术资料

同中试项目资料一样,项目批量生产资料是经过中试期间修改的技术资料,如可以大规模投放生产的机械图纸、电子元器件参数、软件方案等。

3.供应商准备批量件

准备批量件需要一定的时间,供应商要想生产批量件就要提高自动化水平,配备相应的批量生产机械,如机械行业中的冲床、专业机械,电子行业的自动化设备,软件行业的大型拷贝机等。有些产品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攻关和试验才能成功。企业在开始这种项目的生产时,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必要的心理准备。

4.对过程进行协调监控

同上述过程一样,批量过程也需要进行跟踪,应随时跟踪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5.调整技术方案

大规模生产追求的目标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否则便失去了批量认证的意义。认证机构不是官方部门,应该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负责。因此,及时跟踪技术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是十分必要和正常的。

6.供应商提供批量件

供应商把生产的批量件送交到生产部门,有时批量件也需要运送到生产组装线。

7.批量评估

采购方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的人员对批量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出批量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包括:质量、成本、供应、售后服务、稳定性。参加评估的人员应该包括: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质量管理人员、采购人员、计划人员等。

8.确定项目的批量供应商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工作,采购方所得出的物品批量供应商,是批量物品合格的供应商。

四、供应商RoHS认证

RoHS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它的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该标准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该标准的目的在于消除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共6项物质,并重点规定了铅的含量不能超过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