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涌现出各种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其中,在组织管理、经营理财、选任用人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大量的管理思想。

(一)组织管理

中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大致起源于《周礼》(公元前12~前11世纪),当时的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孙子兵法》,距今已2500年。《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在世界各国军事管理中被奉为经典规则,并在企业和商务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二)经营理财与选任用人

中国古代有许多经营理财的理论思想,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以期有利可图。“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促进货币流通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

中国古代早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张,被世界公认为人事测验的发源地。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就比较系统地体现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事考试和选拔的思想。

(三)古代关于能力的思想

1.智力与能力

中国古代关于才能的思想极其丰富,思想家们一贯重视人的智能问题。孔子论及智力和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上智”“下愚”“中人”的有关智力类型差异的观点。知人善任、尊贤任能是我国古代人才管理的基本思路。荀子在《儒效》中、刘劭在其论著《人物志》中也提出对用人的看法。

2.管理能力素质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重视人才能力素质分析的先哲。他从管理人员具备的知能力、言能力和行能力上作比较分析,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庸人、士、君子、贤人和大圣。从荀子对管理人员梯次能力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中,可见中国古代先哲对管理能力素质种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另外,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秦始皇时代,就修建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隋唐时期开凿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战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系统工程;北宋时期丁谓修皇宫时,想出了“一举三得”的系统管理方法等;这些古代管理实践,都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管理实践。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产生背景

18世纪中期和下半叶,从英国开始兴起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工人的组织和相互间的配合问题,在机器生产条件下人与机、机与机的协调运转问题,劳资纠纷问题,劳动力的招募、训练与激励问题,纪律的维持问题等。新兴的工厂制度所提出的管理问题完全不同于以前所碰到的管理问题。新制度下的管理人员不能用以前的任何一种办法来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这些前所未有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

(二)主要思想

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代表性的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亨利·瓦农·普尔(Henry Varnum Poor)等。亚当·斯密论述了分工问题和劳动报酬原则;巴贝奇从效率和成本核算角度作了探索;欧文主张人道的管理方式,侧重于以人为本的管理,开始对管理进行社会性研究;普尔等也就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先驱的探索为以后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劳动分工观点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会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经济人”观点认为,经济现象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总是受到他人利益的制约。每个人都需要兼顾到他人的利益,由此而产生共同利益,进而形成总的社会利益。所以,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这种观点后来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基础。

2.查尔斯·巴贝奇的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研究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的基础上对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提出了劳动分工、用科学方法有效地使用设备和原料等观点;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分配制度,以及以技术水平和劳动强度为依据的付酬制度。巴贝奇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可以说,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实践和思想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名企业的管理改革家。他在担任英格兰新拉那克工厂的经理期间,致力于改进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探索一种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其在人事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亨利·瓦农·普尔的最早的系统、人本、领导思想

正如一位有创见的历史学家在论及普尔所起的作用时说,“他在泰勒以前很早就要求有一个系统;在梅奥以前很早就要求重视人的因素;在克里斯·阿吉里斯以前很早就要求领导去克服正式组织中僵化的刻板的毛病。”在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上,普尔以《美国铁路杂志》编辑的角色,从铁路管理的进程观察问题并提出建议:管理需要一个有着明确的组织结构的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套能够概括地说明生产费用、年收入和价格情况的业务报告制度。他推荐一种领导方法,从企业最高级开始,把一种整体感、对工作的正确评价和团结精神灌输到组织中去,以此来克服例行公事与单调乏味。

(三)理论评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管理方式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基本建立,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也基本形成,管理被引入竞争领域,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这个时期管理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上。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既定的劳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体力,在工厂主可以使用的范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在手段方面从两个途径展开:普遍做法是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与此相异,一些管理先驱则试图通过合理分工、以工资制度等物质刺激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总之,西方早期传统管理没有摆脱小生产方式的影响,当时社会普遍注重于生产组织、减少浪费、增加产量、追求最大利润等具体方法,管理重点着眼于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主要是靠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致使这些早期研究者们的研究并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