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黑格尔论有无之合为变
“Becoming is the truth of Being and Nothing. ” Becoming可译为易。儒家谈易,不谈有无。老、庄喜谈有无。佛学有空宗、有宗两派,亦重有无问题。黑格尔由谈有无,进而谈变化,谈易,故实近于儒。变化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化学上的变化,由有变有。由甲物变成乙物,是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在时间中的绵延。此意义从爱利亚而来。此学派以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From Nothing comes nothing。此原则为近代科学所引用。变化的另一种意义,见于哲学,即由有到无,由无到有,方生方死的变化。故变化或变易等于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方有方无。低级事物固如是,高级范畴如生命、知识、精神、行为、文化都可作方有方无变化无方的看法。“To be is to become.”这种注重变易的哲学,在现代尤特别发达,如柏格森之变易的哲学,怀特海之实在和过程尤著称。依变的哲学则上面所讲的有与无都只是变化的一时段。譬如生灭是变化,但生灭均包含有无。在生之中,有显无隐;在灭之中,无显有隐。故所谓有无其实只是变化的两个方面,但真正的实在单是说变化仍是不够。实在的变化必须是特定的、有限的,此即黑格尔所谓“限有”(Dasein)。限有是包含无之有,也即是现有。To be is to be there故“限有”(Dasein)是有的发展,是有的特定化、限有化。单纯的有是空的,包含时地之有才是实的;单纯的变是不确定的、无止境的、无休息的;特定化于限有之变,则是确定的。故限有是以有来表示变化,英文译为determinat Being,即限有或有限。此限有为无所限,一如海中之岛为海所包围。限有在时间上为现有,故此有非泛有而为特指之有。所以我们必用限有来说明Dasein。不但特指之有是Dasein,即特指之无,也是Dasein。不过在逻辑上有先于无,肯定先于否定。通常所谓有或无也都是特定的,若不是特定则所谓有、所谓无只是概念或意谓的不同。Dasein又译作“定在”。
限有既是特定的,有性质的,实在的,那么同时也就是被否定的了。斯宾诺莎所谓“规定即是否定”(Determination is negation),即是此意。譬如说黑板是黑,同时也就否定了它是白或红。故确定一物之性质,同时表示此性质有缺陷,有否定。此缺陷此否定即此特指之有的特指之无。所以限有一方面是某物(Etwas),一方面又是别物(Anders)。一个东西之所以是一个东西,因为他与别的东西有关,如无别的东西,这东西即无法存在,无法被认知,因此有限或限有是他在、他知之物。即是说一个东西,若不与别的东西对立,此东西即不能存在。同时一物与他物发生关系,正所以肯定其本身之存在。易言之,必假定他物存在,此物才存在,才被知,他知他在即此意也。一物为别物而存在,势必否定其自在,但自为自在又否定为别物而存在的存在,而成其自为自在之存在。在表面上看,好像自为不为他,为他不自为,但从理性看来,自为即为他,为他即自为。故根据限有的讲法,可以解答康德之物自身问题。康德以为物自身是自为而不为他的,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故虽有但不可知。照黑格尔的看法,无自为而不为他者,故真的物自身必然为他,必然表现为现象,而真正的现象亦必为物自身的表现。故黑格尔以为对于现象有了解,对于物自身毫无了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物自身是自为为他,此自为为他的物自身乃正是理则学所欲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