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地宫水银之谜

我们先从秦陵地宫的水银说起,因为解开这个谜题,对我们理解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理想、情怀等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史记》问世以来,关于秦陵地宫水银都有哪些说法呢?

有人说,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就像江河一样流动不息;还有人说,正是因为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使得秦始皇虽然已经死了2200多年,但他的尸体依然保存完好,还栩栩如生地躺在棺椁中;也有人说,因为水银有剧毒的特性,能有效地防盗,这就使得秦陵地宫至今未被盗掘;还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中存放大量的水银,是秦始皇为了在地下能够炼制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储备的,如此这般的说法还有很多。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秦陵地宫中是否存在大量的水银呢?如果有,这些水银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秦始皇为何要在地宫中放置水银,这究竟表达了他本人什么样的心思和精神追求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献中关于地宫水银是如何记载的。

最早对秦陵地宫水银问题记载的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由此来看,水银是用来模拟百川江河湖海的,并且它们相互间还可以流动。

西汉之后,人们在《史记》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秦陵地宫的水银进行了或详或略的描述。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

“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三国时期魏国·刘昭《皇览》)

从历代文献的记载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地宫水银的描述明显地变得更加详尽起来,这让以后的人更加相信了秦陵地宫中是存在大量水银这一说法的。

但是,古人并没有先进的探测手段,他们对水银的描写却仿佛亲眼所见一般,那么,他们的记载可信吗?秦陵地宫中真的有大量的水银吗?

汞,就是水银,是种密度大、银白色、室温下为液态、除铁器以外可以溶解任何金属的一种金属,它是从硫化汞中升炼出来的。

为了回答秦陵地宫中的水银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土壤汞量测量,结果在陵墓封土的中心区域,发现了一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区,这个区域里水银的含量极高,高出周边土壤含量的数十倍。如此之高的水银含量,又带给了研究人员另外一个疑问,封土上的强汞异常区,是来自地宫的水银所致,还是构成封土的土壤本身携带的呢?二十年之后,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用氡气测量法对封土又做了一次测试,结果表明,封土中强汞异常出现的原因,是地宫中的水银挥发后,沿着封土的裂隙上升到封土表面所致,并不是土壤本身所携带的。

那么,秦陵地宫中是否确实有大量的水银,其结论就显而易见了,科学测试表明,司马迁以来的史料记载是比较准确的。

秦始皇陵采土测汞点及各点含汞量示意图

秦陵周围土壤汞量测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