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奇特的内部构造

秦始皇陵封土,从外观上看,大体呈覆斗形,高51米,底部长350米、宽345米、周长1390米,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足球场。关于陵墓封土的构造,几乎所有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认为,古代帝王陵墓的封土结构简单,就是由一层层黄土夯筑起来的,但是,这一认识直到2002年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国家启动了“秦陵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技术”的“863”项目,主要任务之一是用已有的物探、化探技术方法,探查验证秦陵的地宫位置、大小、结构、埋藏物,以及陵园等建筑的相关问题。我们的项目有三个子课题,大家相互协作,中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刘士毅先生负责物探,煤炭地质局的谭克龙先生负责遥感,我负责考古勘探验证。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刘士毅先生有一天告诉我,他们在封土里边发现了异常,可能存在大体量的不属于封土的建筑。听了这个消息后,我压根就不相信,做了这么多年考古,也发掘了不少的墓,也读了不少的考古资料,古代陵墓封土中有大体量的建筑,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现象,岂不是天方夜谭。刘先生和物探专家们听我分析后,也开始怀疑他们的探测结果。又重新探测计算了一次,结果和上次一样,就是在高大的封土里边,发现了一组人工夯筑的高大的夯土建筑,但我依然不相信,于是就带着勘探队员对封土进行勘查。

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用洛阳铲从封土的顶部开始勘探,然后观察取出来的土样,根据颜色、包含物、颗粒结构来分析土层的成分,是没有经过人为扰动的原始土,是经过人为处理的人工构造物,或是房屋、墓葬、道路等等。

第一铲下去,就发现了问题。原来在现在的封土下面,果真发现有明显的人为的痕迹,即夯层在6—7厘米左右的夯土,这种夯土是秦汉高等级建筑的标配,而这种现象,和我们从高大的封土侧面看到,夯层厚度达60—70厘米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啊,说明在结构粗糙的封土里边,还有一组紧致的夯土建筑,也表明物探考古的结果是正确的。经过后来持续数年用洛阳铲的考古勘探,我们知道,在秦陵封土之下,确实有一组高出地面30米高大的夯土建筑,覆压在长方形墓坑的周边,这组建筑上窄下宽,呈九层台阶状,高度相当于10层楼,体量非常巨大。简单描述一下,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里面,掩埋着一座呈台阶状的九层高楼,并且这九层台阶上还有木结构的、屋面上覆盖着瓦的建筑。这,实在是前所未见、令人震惊的考古大发现!

秦陵封土建筑复原图

秦陵地宫内部结构透视图

自有封土流行以来,帝王陵墓封土的里面从来没有发现过建筑。即便是汉承秦制的汉代,在西汉帝陵封土里面,依旧未发现过什么大体量的建筑。而秦始皇陵墓封土里边的九层台及其上的木构建筑,体量巨大,形制恢弘,如果不是埋在封土里面,那么,从远处看,宛如九级高台建筑,层层盘旋,高耸入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上的又一创举!封土内九层高楼的发现,让我大吃一惊。面对墓葬史上如此的创新,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封土里给自己修建九层高台呢?难道,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祭祀建筑吗?

虽然此前没有发现陵墓封土内存在高层台阶建筑,但是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在坟墓上修建房屋一类建筑的记载,到了战国,这个建筑有了一个名字,叫“堂”,后来又称为“享堂”,是用来祭祀的,相当于我们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一座高级别的王陵,墓主是战国晚期时处在赵国挤压下的中山国的国王,这座墓虽然被盗,但仍也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在铜版上刻制的“兆域图”,就是陵园详细规划的设计图。在这张兆域图上,清晰地绘制了陵园各个部位的尺寸大小,在同一座陵园的五座陵墓的封土上面,标明了“王堂”“王后堂”“哀后堂”等位置和大小,这些建筑,应该就是作祭祀用的墓上建筑。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对死去的亲人,除了定期在都城里的宗庙中祭祀外,慢慢出现了在陵园祭祀亲人灵魂的现象。这些堂,就是定期祭祀祖先灵魂的。

中山国王陵“兆域图”

和中山国差不多同时代的河南辉县魏王陵、河北赵国都城邯郸西北王陵群、河北易县燕下都的燕王室陵墓群,也都在陵墓上发现了“享堂”一类的建筑。说明战国晚期已经形成像中山王陵“兆域图”那样的陵园规划设计。

那么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国君陵墓封土上是否也有建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