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版前言

国际金融主要研究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研究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经济体之间通过货币往来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因此,国际金融研究的是跨国的货币金融与经济协调问题。这门学科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际金融的知识体系逐步得到了拓展与完善。20世纪初期,国际金融关系是以黄金作为基础的金本位制度,国际金融主要是依附于国际贸易的国际结算活动;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拓展了国际金融活动的内涵,使其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美元与黄金挂钩,产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等跨国金融组织,国际金融的合作与协调成为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更加趋于全球化和一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加频繁,规模也更加庞大,出现了货币国际化、金融体制混业经营、金融工具创新、金融资产证券化等新趋势,国际金融活动也随之更加全球化、虚拟化,同时国际金融活动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出来;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金融关系日益复杂,国际经济交易的风险也继续加大,区域货币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中新的热点问题。

国际金融学科引入中国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引入较晚,但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客观上需要国际金融学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当今,国际金融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都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其知识体系既包括开放条件下的内外均衡问题,也包含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立足于系统介绍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架构,全面涵盖国际金融包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内容,并力图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使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强调基础理论、规则、惯例和方法的综合学习;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通过计算题和案例分析,让读者逐步掌握理论的运用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③在组织体系上强调简洁、清晰的结构和思路,便于读者的总体把握;④将国际金融的核心内容—汇率问题作为前四章,突出主体,强调重点。

本书各章的编写者包括孟昊、郭红、刘伟、张政,另外何芸、刘懿、韩俊美、许姗姗等参与了本书材料的组织配套资料的制作等工作,全书最后由孟昊和郭红负责修改和定稿。

本书提供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及答案、案例库及案例分析等资料,索取方式见本书末页。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时间紧迫,加之作者的水平有限,一定会有不少的疏漏,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孟昊
2010年4月于天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