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确立现实的人生目标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目的是抽象的,而人生的目标则是现实的,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
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定得越高,付出的努力越多,实现人生目标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只有志存高远,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对于每个人来说,树立人生的目标非常重要,它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动力,使你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对于那些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人生目标早已经变得清晰可见,到了伸手就能触摸到的地步。有人想成为企业家,有人想成为科学家,有人想成为艺术家,有人想成为学者……而高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加艺术高考的学生都是奔着艺术来的。他们的目标比其他人更明确,追求也更执着,这很符合搞艺术的人的个性,他们充满热情,满怀希望,为实现理想不惜代价。然而在跟许多考生交谈后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其实对这些大学以及对自己并不完全了解。有些考生可能认为,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或许就能成为白岩松或崔永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就能成为巩俐,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就能成为张艺谋。他们也许不知道,成功者只是少数,而且每个成功者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业内的大多数人可能注定默默无闻地生活一辈子。
我曾经给播音专业和电视专业的学生上过课,这些学生现在已经毕业好些年了,能够数得出来的成名者也不过数人;我在戏剧文学专业任教过,这个专业本来是培养编剧的,但到如今真正已经成为编剧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虽然成名成功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但我还是很欣赏这些有进取心又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动力,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想法,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或者适合干什么。他们报考艺术院校,不是因为爱好艺术,而是想找份好工作,或者是因为自己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便试着要走走艺考这条捷径。还有很多的考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只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安排。事实上,很多家长甚至老师对于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对于各种专业的职业前景并不了解,他们只是凭着个人的感觉来进行判断和把握。
我看到过一份材料,里面描述了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后校方跟踪采访,发现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各自的目标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与这3%的人相比,其余人的成就就要相差很多。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哪怕此目标并不高远。譬如说你就是想成为一个木匠或鞋匠,只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能够达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也就够了。人生有了目标,生活就不会盲目,就有了动力,每个人也能从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记得我在北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对面住着三位才华横溢的同学。一个扬言要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一个说要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另一个则梦想成为包玉刚或李嘉诚那样的人物。他们的狂妄当时成为笑谈,如今二十年过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实现当初的梦想,但他们都在朝着自己目标迈进。那位立志要成为伟大学者的同学当上了北大教授;那位要成为诗人的同学如今是社科院副研究员,翻译不少德国诗人的作品;至于那位要成为内地包玉刚或李嘉诚的同学据说现在在上海经商,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酒店。
我们所说的人生目标都是针对个人而言,它不是空泛的,而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所以,当我们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我最希望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是追求平平淡淡的生活还是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2)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我怎样才能拥有自己所渴望的生活?我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通过这样的职业,我能达到什么目的?
(3)在现有的社会条件及我个人的资源状况下,我所选择和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否可能成为现实?我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努力使它成为现实?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有五个层次的追求:第一是生理的需求,如温饱之类;第二是对安全的需求,如坚固的住所;第三是爱人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第五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我看来,人们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追求,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心理需求。在这些需求中,生理需要和对安全的需求属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爱与被爱、被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则更多的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更高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