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缘起与意义

“当代”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语境中,其意义也大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就广义范围而言,“当代”是大范围的时代概念,可指自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就狭义范围而言,“当代”是小范围的时代概念,可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来至今。然而,前者的范围过于宽泛,很多内容属于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范畴;后者又太过于狭隘,没能很好地展现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以,本书把“当代”更多地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历史范围之内,这也是当代国内外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学者普遍认同的时间概念界定。[1]当然,鉴于“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具有思想传承性和实践延续性,所以,本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理解,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同时,本书也将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趋势作为重要的内容,力求做到研究内容面向当代(及当前),研究成果指向未来。

一 本书的背景与缘起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变革极为巨大、经验教训极为丰富的一个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理想变为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辉煌历程,也遭遇了由20世纪中叶的小挫折到20世纪末的大低谷的曲折发展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2]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同,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均是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的,而且一直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包围、封锁和威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这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摆在世界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共产主义政党全体成员和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曾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3]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在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新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恢复经济,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这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初步探索。

斯大林作为列宁的接班人,对此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他从当时苏联经济落后和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国情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发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势,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和科技教育事业,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扩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但是,斯大林推行的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体制却对后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社会主义运动一路凯歌高进,许多追求民主、独立的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乘胜追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一国发展到多国。无论是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还是在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力量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形一样,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革命胜利后同样面临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课题。以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自居的苏联,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行推行集中统一的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大搞大国、大党主义,使得20世纪50—70年代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发生一系列失误。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等国虽然曾在政治经济方面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改革,提出了要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想法和主张,开启了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路,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苏联的干涉都没有获得成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与失败。

然而,厄运只是刚刚开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堪称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面临的一次空前严重的打击和挑战。东欧剧变殃及欧亚10个国家的2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的4亿以上的人民,同时也影响和辐射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使亿万劳苦大众对新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对社会主义理想丧失了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和调整后,社会主义没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世界共产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未像西方政客和资产阶级学者所叫嚣的那样“破产”“失败”,资本主义也并未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取得最终的胜利。

尽管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化浪潮、全球化浪潮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败进一步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但是,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下,各国共产党人冷静了下来,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过去的错误,特别是纠正“左”的错误,更新观念和斗争方式。他们普遍认为苏联东欧剧变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社会主义已经“终结”,它只能代表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即僵化的、教条主义的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模式。他们重新认真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根本的理论问题,并且认为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代特征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才能使社会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于是,各国共产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进行调整以更加符合本国的历史发展和实际情况的要求。目前,国外共产党经过纲领和政策调整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压力与困境中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关注与振奋的亮点。

回顾这一个多世纪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类社会历史画卷,我们不难看出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一内容有以下三点主要原因。

第一,各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根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当代政治舞台中的绝对主角之一,是所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及马克思主义者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应该回顾、思考、总结的课题。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先后有十多个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由一国现实变成了多国现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得以确立,各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应该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发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外国共产党人如何结合新的历史现实和各国实际来坚持、发展、研究和创新社会主义更值得我们研究。

第三,东欧剧变虽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但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却在东方悄然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不仅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更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带来了希望,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加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根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时,应该关注与借鉴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二 本书的意义

其一,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需要。

回眸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实践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实验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平坦大道,其发展注定是成功与失败并存、复杂与艰辛相伴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特征的科学预测,同时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实际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实践之路。

正如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时所指出的那样:“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4]对于列宁的这个论断,不能认为他轻视书本知识,更不能认为列宁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因为这时的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现实,所以只能根据实践经验去建设社会主义。他强调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抓住了当时社会主义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正因为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5]所以社会主义的活力与源泉绝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中获得的,而只能来自生生不息的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虽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但已不完全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等概念所反映的那种情况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对各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各国共产党重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潮流,把争取社会主义理想的斗争和本国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此外,20世纪末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又使世界各国共产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对与错、得与失,通过总结自己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而越来越成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其二,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的需要。

目前,世界共产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尽管有回暖和上升的趋势,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它们的发展还处于低潮。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和较量中,无论是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科技方面还是军事方面,资本主义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素和力量竭力遏制,对共产党的领导处处掣肘,试图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这种情况决定了世界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力量只能在处于相对劣势的条件下同资本主义展开长期的较量。

21世纪摆在世界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新世纪迎来社会主义的复兴,怎样才能共同促进世界共产党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如何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力量较量中占据优势,怎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前进。这关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更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

在逆境中,各国共产党人及其理论工作者大多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能够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问题,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坚持、发展、研究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实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努力克服生存危机,扩大党的队伍和党的群众基础,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和途径方面做出了各自的努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探索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好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极力恢复党的形象,加强党的力量,恢复党的执政地位,并且认真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其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大多继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探索取得社会主义政权的不同道路。

其三,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中国作为目前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大国,其发展状况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影响巨大。正如邓小平所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6]

虽然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加强,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但是西方资产阶级发出的反对、质疑、批判和攻击的声音也同样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不切实际的夸大中国实力的“威胁论”,到极力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再到给中国施压的“责任论”,都是冷战思维的后续产物,无非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而炮制出的言论。不论这样的言论多么具有隐蔽性、煽动性和迷惑性,中国共产党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做好最重要、最根本的事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在各种嘈杂声的包围之中,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过去,我国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影响,长期以来实行“唯我独马”的封闭政策,不了解国外共产党人进行的社会主义研究与实践,以为自己搞的就是真正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业,它不仅要求我们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求我们开放视野,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别国、别党的积极经验。此外,我国许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靳辉明教授等人更进一步强调: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理论,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的实践。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意义更是如此。国外共产党人在肯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与价值时,并不是把它视为神圣不可触犯的宗教教义来推崇,也不是把它看作僵化不变的内容来对待,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广泛吸收当代社会思潮中的积极成果,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特点在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改革的主张、社会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参考,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提供了实践依据。

其四,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利于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

“国外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外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内部的政治理论家和无党派的自由左翼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形态。“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及左翼学者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变、基本观点和主张以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的主体是我国的理论研究者,研究的客体是国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确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的地位,这就表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和补充,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共时性结构关系在研究层面上的真正建立,所以理应得到我国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自徐崇温先生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引介到我国后,国内的许多学者开始了对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为主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研究,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目前我国学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然而,作为二级学科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视域还包括国外共产党及其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运用、发展和创新。尽管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国外马克思主义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绝不能把它等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来看待。以往我国学界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直接吸收和借鉴西方研究范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学界强调学术思想研究而忽视了政党在实践中的理论探索的缘故。事实上,加强对当代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借鉴其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坚持、发展、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这也是我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国在建设和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时,十分有必要了解国外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它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分析,了解它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建设途径的认识。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共产党的发展现状

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共产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认识上的混乱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一次次遭遇挫折的原因,更是20世纪末使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灾难性打击的原因。东欧剧变使得有些国家共产党“改旗易帜”,有些国家共产党解散,有些国家共产党力量严重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幸运的是,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政治震荡期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体上已经摆脱了东欧剧变所引起的滑坡和混乱,进入了一个在困境中反思经验教训和继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新的发展阶段。

从1991年下半年起,共产党的声誉开始恢复,组织活动也在逐步加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方舆论甚至开始怀疑过去否定共产党的轻率做法。在东欧,社会主义理想连同“官僚垄断主义”制度曾经一起被抛弃,极右势力当权后没有一天不在诅咒共产党,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使他们得到多少人民的支持,反而招致了反感。历史终究是不断前进的,人民很快又重新站在左派力量的一边,在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左翼政治力量通过大选又和平地重获政权……

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的沉寂,相反更需要在理论上的反思,并催生理论的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法、美、日、德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学者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蔓延全球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反思和大讨论,举办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大型国际性会议,这无疑使世界上共产党人、所有关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人们欢欣鼓舞,从中受益,重燃希望,积极地推进了各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的深刻反思和探索。越、朝、老、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和政权建设,在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治国能力不断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虽然一直努力进行理论探索和政策调整,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但是因其所处的资本主义包围的恶劣环境,目前成效甚微;原苏东地区国家共产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已经摆脱了生存危机,力量和影响都有所加强,但是难成气候;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扩大生存的地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十多年的重建与整合,拉美地区的共产党重新活跃起来,影响也不断地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当前各国共产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力量和影响有降也有升。一些国家共产党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思考适时地进行了理论创新、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些国家共产党因内部分歧和力量分散,没能走出颓势,处境日益艰难。在新世纪里,如何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地结合本国具体实际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各国共产党共同的历史课题。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用“东欧剧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作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东欧剧变前,我国学界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史发展的研究上。国内许多从事国际共运史方向研究的专家都曾就此著书立说,其研究的特点是对各国共产党仅仅以历史的眼光来进行考察,对其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系统研究较少。由于以往我国学界深受“唯我独尊”思维传统和理论视域的局限,认为只有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无意中忽略了国外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更忽略了对国外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参考与借鉴。东欧剧变后,我国对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至今已经30年了。我国学界的理论思维与研究视域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对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探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不断变革的社会。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认识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而资本主义力量却在科技进步、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判断时代主题的变化,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清自己的现实处境,这是摆在所有共产党面前的新课题。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要考虑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特性,走本国特色的道路。我们要正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这一客观事实,不能搞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式的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国外其他的共产党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结合本国具体国情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探索,都应该受到我们尊重和认可,而且对于它们实践过程中被证明了的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和主张,我们应该积极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相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应该积极地展开与世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能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迎来复兴。

我国学界近30年来更加密切地关注到了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探索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党的建设到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政治纲领到经济政策、从文化思想建设到社会发展问题、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到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从调整对内政策到发展对外交往……可以说,我国学界对当代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党史、党建、党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缺陷、生态危机的根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994年,为了进一步做好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心成立20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了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工作,给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及时准确、视野开阔、内容广泛、材料丰富的研究报告和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中,该中心研究推出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里就有许多优秀、前沿和有见地的学术成果,例如:《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前景》《低谷且听新潮声: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等书中就有不少研究“国外共产党”及其“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论述。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日本研究所等许多单位的专家、学者都在这些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共中央编译局有一批高级翻译、研究和编辑人员十分关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且由中央编译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等理论刊物里每期都会有与“国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相关的学术论文刊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更是从东欧剧变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国外共产党的研究,下属的诸多部门长年致力于国外各个不同地区共产主义性质政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其中出版了不少以“国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各国共产党总览》《兴衰之路:外国不同类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丰碑与警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创新: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当代国外政党概览》《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等;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也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对国外共产党的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完成了《低潮中的变革与奋进——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课题报告,从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中提炼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党自身建设参考的内容。

除以上党政机关、研究机构外,在高校也出现了一批关注与研究国外共产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专家、学者,如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及其所指导的博士生致力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发展的研究,并且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著述颇丰。近年来出版了《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研究丛书》(《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战后英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葡萄牙共产党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澳大利亚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其他高校也有少数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这方面内容的研究。

尽管国内近年来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外共产党的关注与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讲,我们还是不难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之处:第一,研究还有待深入。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论文、论文集相对较多,而专著、研究报告类的相对较少。而且,这些论文研究大多仅仅集中在“东欧剧变”后国外共产党或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动态跟踪上,很少用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第二,研究缺乏全面性。目前,学界已经陆续有一些“国外共产党现状”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论文发表,但是针对“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目前还不多见,只有针对个别国家共产党(例如:古巴、英国、美国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研究需要提高针对性。我们研究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了解、研究而研究。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从别国、别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中寻找宝贵的经验,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去分析、判断、摒弃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主张。唯有如此,我们的研究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不足

一 基本思路

恩格斯曾说过,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显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这才是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它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国共产党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有必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代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以当代(有影响力的)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的主线,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特定时期的国外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及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作为研究的历史背景,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层面上,对“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分七部分内容。

导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报告选题的大概背景和原因、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当代世界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历程曲折前进、缓慢发展。首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自身发展经历了蓬勃发展、遭受挫折、趋于平稳、遭受重创、逐渐复苏五个发展阶段。其次,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原苏东地区国家和越、朝、老、古四国的划分方法,简要介绍当代(有影响力的)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及其发展现状。最后,当代各国共产党所处外部环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松、放弃过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企图和阴谋,不断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困扰和麻烦。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美国一极独霸天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然终难抵挡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多极化的趋势恰恰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发展前景的认识。首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当代国外共产党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本质特征和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的研究来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其次,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当代国外共产党人提出了不同的构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多数西方国家共产党在理论上仍然坚持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但是经过“欧洲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这一观点基本被抛弃了。目前除少数共产党坚持暴力革命外,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坚持通过议会制、群众斗争的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法共、意重建共等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主张,其方法就是不间断地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革,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一切领域进行变革。还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如葡共、希共和西共等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把民主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甚至主张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这些主张不要让这些党重蹈原东欧地区共产党更名改姓的历史覆辙。最后,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当代国外共产党普遍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他们在冷战结束后普遍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而且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充满期待,并积极地努力着。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从政治体制建设、经济体制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一些党主张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但大多数党不提无产阶级专政,还有一些党主张实行多党制和政治民主化;在经济体制方面,除朝、老、古的共产党以及希共等少数共产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外,其他大多数共产党主张并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许多国家放弃了“平均分配”的形式,重视和强调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张实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现代“混合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政策;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各党都强调在保持和弘扬先进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发展和推进人类的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与政治分离,同时也强调宗教活动必须限制在宗教领域之内进行。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当代国外共产党对东欧剧变的反思以及对党的自身建设的思考。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共产党开始了政党建设的反思,大多数共产党认为剧变本身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和失败,它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失败;剧变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且内因是主要作用。内因主要是国家领导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的民主改革,党内腐败滋生,大搞官僚主义,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外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苏东国家保持的长期军事压力等。剧变的教训是各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许多国家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比较混乱,它们要么盲目地以苏联式社会主义为参考,要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时犯了教条化、神圣化、庸俗化的错误,经过一系列挫折和失败后,现在很多共产党主张根据国情和现实,结合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得以调整,多数共产党从早期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演变到为了扩大党的社会基础而宣称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还表示自己也代表国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外,其他共产党尤其是多数发达国家共产党不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而是强调民主制原则以推进党内民主。

第五章:主要论述了冷战结束后国外共产党应对新条件新问题的主张。国外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对不断变化、复杂的外部政治环境和问题做出的政策调整。首先,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全球化浪潮加速发展。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对全球化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一致认为目前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于是,与全球化浪潮相伴随,无论是在学界团体还是在民间组织中都出现了一场反全球化的运动,国外大部分的共产党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主张加强国际联合、实行“新的国际主义”以反对资本主义。一些国家共产党认为,正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激发了各种社会力量的抗议运动,例如:反战运动、人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这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与马恩和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庞大的资源,不断加强技术革新和经济扩张的能力,使资本主义的力量大幅上升,资本主义在全球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多数共产党放弃了长期坚持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重新熟悉时代特征和判定国际形势,大都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缓和,资本主义仍然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将在一段时间内还处于强势地位。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方面都表现出了颓势,尤其是近年来金融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更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机遇,身处资本主义国家的非执政共产党纷纷提出了积极策略,如葡萄牙、希腊、德国、卢森堡、荷兰以及比利时等国共产党都提出了“社会主义替代”策略,主张要克服金融危机必须与右翼政策决裂,必须实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必须实现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最后,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对生态危机的认识。生态危机问题日益成为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关注和研究的新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波及全球的“绿色运动”“红绿色运动”和“生态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有力抗争。俄共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一味地追求商品的无限制增加和超限度的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发展问题和资源问题等全球性的问题。美共认为资本主义的趋利体制、资本对环保战略的侵蚀、美国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帝国主义等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一些共产党认为,只有把社会主义运动和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总结与展望:对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取其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承载着世界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的殷切期望,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 采取的研究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和思考当代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对它们做出适当的评价,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而又艰巨的理论工作。其意义在于:这样做可以对纷繁芜杂的国外共产党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用历史的角度和眼光去思考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艰巨在于:这不仅需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情况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更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对已有的材料做出合理的分析与批判。为此,本书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本书的根本研究方法。此外,本书拟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展开研究。

文献法:本书是就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情况而展开研究,首先必须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外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的理论成果,也就是说,本书的展开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要从文献资料整理中来了解和分析国外共产党的理论观点,以此作为展开批判与分析的基础。

综合分析法:本书在借鉴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果基础上,运用综合分析法,力争超越以往我国对国外共产党研究中采用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的常规框架,试图对当代国外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

比较研究的方法: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国家的具体情况下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主张,而且国外共产党的理论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影响,这难免会对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负面影响,也难免会使国外共产主义政党在理论建设上出现一些失误,这如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之路一样,都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都需要各党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条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我们实践与前行的航标。所以,在借鉴当代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研究成果时,就必须要把它们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做出比较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然后,再将这些理论观点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三 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本书获得的国外共产党的研究资料大多源自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信息渠道公开的文件及文献。由于笔者缺乏直接的、客观准确的置身当代西方社会的实际考证,各国共产党公布的文件与文献与其尚未公布的文献资料之间可能存在偏差,是本书写作中的最大困难与不足。

随着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左翼力量的日益活跃,国外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也在结合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本书写作必须要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现实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跟踪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动态,进而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目前,世界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有130多个,所以,这种理论动态的跟踪也是非常困难和艰巨的工作。因此,本书也只能对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的共产党以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共产党进行理论追踪和分析,因此,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

此外,国内现在关于国外共产党的理论研究大多聚焦某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或者某个地区的共产党的理论,因此这种跨国性的综合比较性研究较少。由于笔者学识和能力有限,对理论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所以,本书虽然耗时较长,也有较多的研究内容和细节,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深入、不透彻的地方。

以上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和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注释

[1]参见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页。

[3]《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页。

[4]《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6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