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度牒背后的秘密杀人案
场景构筑
北宋年间,张咏任江宁知府。一天傍晚,张咏正在大堂上看公文,这时堂下来了一个和尚。当时的和尚都随身带着自己的度牒供官府审查,当时的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身份证,度牒上详细写着和尚的名字、年龄、法号,以及自己的师父是谁、出自哪个寺庙。当和尚不用交地租也不用服徭役,在当年,和尚可是很吃香的。朝廷为了控制和尚的数量,对度牒的发放控制得很严格。度牒都是由官府一个叫作祠部的部门发放的,上面都有官员的亲笔签名或者官府大印。张咏接过度牒放在面前的案子上,仔仔细细地查看,并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和尚。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提笔写下了几个字交给身边人。身边人一看上面端端正正的几个大字:“送交司理院审讯杀人犯。”看到知府大人的批示,这个人都蒙了,但是不敢询问,就把堂下的和尚给收了监。
到了第二天,知府堂下站满了前来听审的官员,大家不明白为啥知府大人看了下度牒就断定和尚是杀人犯。张咏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大家办案子一定要明察秋毫,一不小心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走一个坏人。”过了一会儿,和尚被带到堂下,张咏问道:“你当和尚有几年的时间了?”那和尚双手合十:“回大人,做和尚有七年的时间了。”张咏冷笑道:“恐怕是七天还差不多,你还在这里说谎。”和尚听到张咏说到这里眼光就躲闪了一下。接着张咏指了指和尚,和尚一看隐瞒不住,就承认前几天路上遇见一个和尚,和他同行期间惦记他身上的财物,就把和尚杀了,自己当即剃了光头,拿走了真和尚身上的度牒,穿上和尚的衣服前来行骗。
头脑机关匣
断定一个人的身份和职业,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证件,而僧人这种特殊职业的人恰好就属于那种有证件的。所以张咏见到一个僧人,第一时间就是要审核他的度牒。但是有时候证件是真的,身份却未必是真的。因为在那个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证件是可以冒用的。那就要靠第二个方法了,就是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任何一个职业做的时间长了,都会在人的身上留下非常明显的痕迹,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端倪,这就是破解这个谜题的思考方向。
解密复盘
张咏是个比较细心的人,他在堂上查看度牒时发现度牒是真的,从上面记录来看,这人应该做了七年的和尚。但是堂下的和尚额头上有很深的头巾包裹的勒痕。头巾是农民长期在外干活时裹头发用的,戴的时间长了,勒痕很深,短时间内不容易消掉。和尚的度牒一般都是贴身放置,现在出现在这个人身上,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杀了真和尚,然后来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