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智断二人争绢案
场景构筑
西汉时期,薛萱就任临淮县令,这期间的一天上午毫无征兆地下了一场大雨,快到中午的时候天气就放晴了。雨过初晴,空气十分清爽,薛萱端坐堂上看公文,这时外面吵吵嚷嚷地进来两个人,都是布衣打扮,一个略微年轻,一个年长有胡子。二人手中各持着一匹绢的一头,边走边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对方。
二人见到薛萱都着急说对方是骗子,想讹诈自己手里的绢。薛萱见到二人都抢着讲话,就命年长的人先说。年长的说他自己是个小贩,一大早背着一匹绢打算进城到集市上去卖。没承想走到半路时天忽然下起雨来,他爱惜自己的绢,就抱在怀里继续走,但是雨越来越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下看看也没有避雨的地方。无奈之下,只能把绢打开披在身上遮雨前行。这时从远处跑过来这个年轻人,他身上都快被雨淋湿了。等跑到自己身边时,年轻人停了下来,请求用绢一同遮下雨。绢比较长,所以年长的人就让年轻人扯着另一头一同遮雨,二人一起在雨中前行。走了好大一会儿,雨才停了,太阳出来了。被太阳一晒,绢也快干了,年长者打算把绢收起来到集市上去换钱。这时请求遮雨的年轻人不干了,说绢是他的,他要把绢带走去集市上卖。年长的最后说:“这个年轻人不讲道理,我帮了他,他还想讹诈我的绢。”
薛萱听完年长者的表述,就让年轻人说具体情况。年轻人讲述一遍,他也是这样讲的,只不过说自己是绢的主人,年长的人想来骗自己的绢。薛萱询问了好几次,也没有发现他们中间谁有破绽,都能把绢的细节讲述得很清楚。双方在公堂上各执一词,都说对方是骗子。最后薛萱不耐烦地说:“你们二人可真是,一匹绢能值几个钱?你们为了这些芝麻小事在公堂上争论不休,耽误我办大事。这样吧,把绢分成两段,一人一半,都给我走人。”二人见县令生气了,不敢多言语,官吏们把绢从中间裁开分别扔给他们二人,二人无奈只好抱绢转身走了。薛萱见二人走远,赶紧命手下的差人,换成老百姓的衣服,远远地跟在二人的后面,听听二人说些什么,然后听出问题就把二人带回来。过了没多久,差人带二人前来复命,这时薛萱对着堂下的二人说:“你们各自的行为我都掌握了,骗子还不赶紧认罪!”听到县令这样说,堂下的年轻人就知道事情败露,当场认了罪。
头脑机关匣
这个案子不好断的原因是没有人可以做证,绢的细节二人都清楚,二人讲述都丝毫不差。要想找到事情的真相就只能另辟蹊径,从别的角度来寻找线索。这时候不妨运用一下假定思维,想想什么情况下这两个人才能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判案者就能从他们的反应中发现端倪。现在就想想制造一个什么样的假象能够让他们吐露实情,这就是找出真相的关键。
解密复盘
薛萱把绢分成两半,绢的主人此时肯定内心不平,抱怨县令断案不公。跟在年长者身后的差人看见他碰见同乡不停地向同乡倒苦水,说自己今天倒霉,被人讹走了半匹绢。年轻人感觉自己略施小计就骗了半匹绢,运气好,捡了外财,便喜气洋洋地到集市上叫卖。他哪里清楚绢的行情?高声叫卖,价格很便宜。薛萱在堂上分析了二人的情况,就断定年轻人是骗子,年长的人是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