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腹胀案
扁鹊心书
一人因饮冷酒吃生菜成泄泻,服寒凉药,反伤脾气,致腹胀。命灸关元三百壮,当日小便长,有下气,又服保元丹半斤,十日即愈,再服全真丹永不发矣。(臌胀)
卫生宝鉴
范郎中夫人,中统五年八月二十日,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呕,暮不能食,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黄帝针经·五乱篇》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乱于胸中,是以大悗。《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関胀。此阴阳返作病之逆从也。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関胀尤甚。又云:脏寒生满病。大抵阳主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穴,乃胃之募,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次以此方助之。
木香顺气汤:苍术 吴茱萸 各五分,汤洗 木香 厚朴 姜制 陈皮 姜屑 各三分 当归 益智仁 白茯苓 去皮 泽泻 柴胡 青皮 半夏 汤泡 升麻 草豆蔻 各二分,面裹煨
上十五味,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怒气,数日良愈。
论曰:《内经》云: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运行阳分,故以为君。生姜、半夏、豆蔻、益智辛甘大温,消散大寒,故以为臣。厚朴、木香、苍术、青皮辛苦大温,通顺滞气。当归、陈皮、人参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吴茱萸,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气,自上而下,故以为佐使也。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卷十七)
校注妇人良方
一妇人胸满少食,或腹胀吞酸,或经候不调,此中气虚而不能施化也,用补中益气加砂仁、香附、煨姜而饮食进,更以六君、芎、归、贝母、桔梗而经自调。(妇人血风攻脾不食方论第七)
一妇人小腹胀痛,小水不利,或胸乳作痛,或胁肋作胀,或气逆心动。余以为肝火而血伤脾,用四物、柴胡、青皮、玄胡索、木香而愈。
一妇人小腹痞闷,小便不利,内热,体倦懒食,用八珍汤加柴胡、山栀、龙胆草治之而安。(妇人疝瘕方论第八)
一妇人胸膈不利,饮食少思,腹胀吞酸,或用疏利之药,反致中满不食。予以为脾土虚而肝木胜,用补中益气汤加砂仁、香附、煨姜,又以六君子加芎、归、桔梗而愈。
吴江史玄年母,久病之后遇事拂意,忽胸腹胀满,面目微肿,两腿重滞,气逆上升,言语喘促,所服皆清气之剂,不效。予曰:此脾肺虚寒也。先用六君子汤一剂,病热顿减。后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干姜二剂,形体顿安。后以七情失调,夜间腹胀,乃以十全大补加木香治之而痊。(妇人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八)
名医类案
一少年因劳倦,大热而渴,恣饮泉水,次日热退,言视谬妄,自言腹胀,不能转侧,不食,战掉,脉涩而大,右为甚。灸气海三十壮,用白术、黄芪各二钱,熟附五分,与十帖,不效,又增发热而渴,但少进稀粥。丹溪曰:此气欲利而血未应也。于前药去附,加酒当归以和血,有热,加参一钱半,与三十帖而安。(内伤)
江汝洁治程秋山,夏末因腹内有滞气,医用硝、黄之类下之,遂成胀满之症。江诊,其脉右关举按弦缓无力,余脉弦缓,按之大而无力。《经》曰:诸弦为饮,为劳为怒。又曰:缓而无力为气虚。又曰:大而无力为血虚。又曰:胀满者,浮大则吉。据脉论症,则知弦为木,缓为土,木来侵土,热胀无疑也。且此时太阴湿土主令,少阳相火加临,湿热太盛,疾渐加剧,急宜戒怒、却厚味、断妄想,待至五气阳明燥金主令,客气燥金加临,疾渐减,可治。须大补脾土,兼滋肺金,更宜补中行湿。以薏苡三钱,白术、莲肉各二钱,人参、茯苓、山药各一钱,赤豆一钱半。水煎热服,一服是夜能转动,次早即视见脐,二服胀消大半。
州守王用之先因肚腹膨胀,饮食少思,服二陈、枳实之类,小便不利,大便不实,咳痰腹胀。用淡渗破气之剂,手足俱冷。此足三阴虚寒之症。用金匮肾气丸,不月而康。(痞满)
一人因久病心痛咽酸,治愈后,至春中脘微胀,面青气喘。意谓久病衰弱,木气凌脾,以索矩三和汤而安。琇 按:此案与吞酸首条之 尾同。
一女子禀厚,患胸腹胀满。自用下药,利十数行,胀满如故。脉皆大,按则散而无力。朱曰:此表症反攻里,当死,赖质厚,时又在室,可救,但寿损矣。以四物汤加参、术、带白陈皮、炙甘草煎服,至半月后尚未退。自用萝卜种煎浴二度,又虚其表,稍增,事急矣。前方去芍药、地黄,加黄芪、倍白术,大剂浓煎饮之,又以参、术为丸吞之,十日后如初病时。又食难化而自利,以参、术为君,稍加陈皮为佐,又与肉豆蔻、诃子为臣,山楂为使,粥丸吞之,四五十帖而安。
一人因久疟腹胀,脉微弦,重取涩,皆无力。与三和汤,三倍术,入姜汁,数帖而疟愈,小便利,腹稍减。随又小便短,此血气两虚。于前方入人参、牛膝、归身尾,大剂百帖而安。(肿胀)
茶商李,富人也,啖马肉过多,腹胀。医以大黄、巴豆治之,增剧。项诊之,寸口脉促而两尺将绝。项曰:胸有新邪,故脉促,宜引之上达,今反夺之,误矣。急饮以涌剂,且置李中坐,使人环旋,顷吐宿肉,琇 按:吐法奇。仍进神芎丸,大下之,病去。(肿胀)
徐可豫治郭推府,腹関胀,体弱瘠,足不任身。徐诊脉,曰:病始弗剧,殆医过耳。病由怒伤肝,肝伤在法当补,补而元气完,邪必自溃。医不知此,泄以苦寒剂,下虚不收,浊气干上,故愈泄病愈炽,犹幸脉未至脱,非缓以旬月,不能也。既投药,渐平复。(肿胀)
壶仙翁治瓜洲赵按察,病関胀不能食,溲遗血。众医以为热,下以大黄之剂,神乏气脱而不能寐。召翁,诊其脉,告曰:病得之劳伤心血,久则脾胃俱伤。所以知按察之病者,切其脉时,左寸沉,右寸过左一倍,两关弦涩,尺反盛不绝。盖烦劳不胜则逆郁而不通,不通则不能升降而作関胀,関胀则不食,肉沸而不下,则关橐闭而溲且不输,故溲遗血。乃和以八补之剂,兼五郁之药,不数日而愈。越三月后复作,如前治,立除。 琇按:此案再见第九卷淋闭门第一页。(肿胀)
孙文垣医案
李古愚先生,每食后即大便,腹皮稍胀急,胸膈饱闷。医与参术则痞闷愈甚,小水清而长。予脉之,左寸涩,右寸滑,按之如黄豆大,且鼓指,关尺之脉皆弦小,左尺脉迢迢有神气。据脉乃积痰郁滞于肺莫能出,以致大便之气不固也。法当效丹溪治乃叔用吐,吐去上焦痰积,而大便自实矣。先用苦梗、萝卜子各三钱,白豆仁、橘红、山栀仁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葱三根,水煎服之,取吐。服后半小时许,恶心,吐出清痰,心恶之势虽有,乃痰积胶固,犹不易出。又以萝卜子一合,擂浆水,加蜂蜜,与半碗饮之,始吐出胶痰二碗余。平日每小水则大便并行,吐后小水始能独利,连行三四次,而胸腹宽舒。初亦以吐为惧,至是豁然称快,大便五日不行,始以予言为不谬也。再以二陈汤加白术、旋覆花、麦芽,调理而全可矣。(卷二)
孝廉方叔度令嫂江氏,年甫三旬,患胀满。诸名家或补、或消、或分利、或温、或寒,悉为整理一番,束手而去,举家惶惶,无所适从。叔度曰:闻孙仲暗昔患此,众亦束手,比得孙生生者治而起之,众皆敛衽 ①钦服。仲暗伯仲适在馆中,盍 ②咨访之,即发书介予,随绍向往。诊得左脉弦大,右滑大。予曰:此李东垣木香化滞汤症也。病从忧思而起,合如法按治,可保终吉。叔度喜曰:曩从事诸公悉云不治,先生谓可保终吉,此故仓公有言,拙者疑殆,良工取焉是也。幸先生早为措剂,予即照本方发四帖,服讫,腹果宽其半,继以人参消痞汤、琥珀调中丸,调理二月全瘳。叔度信予从此始,每推毂 ③予于诸相知,多有奇中,卒为通家之好。(卷三)
① 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② 盍(hé和):何不。
③ 推毂(gǔ古):推动;协助。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祝氏妇年五十余,患中满腹胀,兼崩漏下虚。清上则下虚弥甚,清下则上胀弥甚。仲淳为立二方:以苏子、石斛、陈皮、知母、玄参、人参、白芍药治其上;以地榆、阿胶、木瓜、牛膝、杜仲、茜根、椿皮治其下。各为丸,分食前后服之,渐愈。(白带赤淋)
陆氏三世医验
妇人虚胀用补治验四六
潘天泉公乃爱,禀赋薄弱,已适吴体原。归母家月余,忽患腹胀,每于鸡鸣时发,至早膳后即宽。医者用调气之药治之不效,后于半夜即发,至两月,渐于薄暮即发矣,夜不能卧,日间饮食亦减,肌体觉瘦。予诊六脉沉微而迟,曰:若论症,日宽夜急,血不足也,当养血。论脉沉弱而迟,气不足也,当补气。乃以补中益气汤,倍当归加白蔻仁、木香,数剂而愈。
卢绍庵曰:腹胀之病,常多发作,有时则少。腹胀之症宜消,先生却乃投补,舍症从脉,奏效甚捷,良由指下精明,是以超出流辈。(卷之二)
郁痰腹胀治验十二
李安吾尊正,素不生育,及安吾纳宠,俱受孕,俱生子,出痘,妾之子生,而己子死,悲忧弥月不已,遂胸胁胀痛,夜不安卧,卧必先令人于背上搥数百拳,方得就枕片时,卧不能仰,仰则气涌而喘,饮食半减,肌肉半削,月事不行,已数月矣。予诊其脉,寸沉而数,关沉而滑,尺沉而弱。予曰:脉与病情极相应,郁火成痰之症也。用调气养荣汤,加白芥子倍霞天曲疗之,数剂,胸胁少宽,卧可仰,亦有时不必搥,第大便五日不行,小腹胀急,与滚痰丸二钱,又惧元气不足,改用补气养荣汤二剂,大便初去燥屎数枚,后出皆痰积,胀痛少减,后以补药相间,调理月余而愈。
陆闇生曰:悲思则气结,气结则津液聚而为痰。气郁故六脉皆沉;有痰故关滑;痰能生热,且气逆,则上焦之火不得降,故寸数;月事不来者,血不足也,故尺弱。先生调气消痰,而必兼养血为主,此标本兼治之法也。(卷之三)
清凉损脾四七
太宗伯董浔阳公孙媳,少寡而奉长斋,因大失珍宝珠玉之物,郁郁不乐,酿成中满之症。其胀朝宽暮急,气喘痰壅,夜不成寐,汤水不进。姑苏一医,用消导开郁清火之剂,其胀愈甚。予诊左脉细涩,右寸浮滑,右关弦滑。此气血两不足,多郁多痰之故。遂用炒黑枳实、白术、白芍药、贝母、泽泻、益智仁、白豆蔻、白茯苓、姜汁炒黄连、苡仁等药服之,甚觉相宜,黎明服八味丸二钱,旬日间,病势顿减,日中能进饭碗许,颇有起色,莫不称快,即董芳白深谙医道,欣欣喜幸,调理正有头绪,予为乌程曾邑候促回董宅,虽来坐守,奈何不能脱身,勉强辞之,然此心犹冀收全功也。不意竟邀嘉兴一医,服药月余,变症多端,以致不起。后芳白赐顾,谈及此症,不胜追悔,因脾病服寒凉过多,所以不救,足下为曾父台逗留不得,再求一看,亦天数也欤。(卷之五)
寓意草
力争截疟成胀临危救安奇验
刘泰来年三十二岁,面白体丰,夏月惯用冷水灌汗,坐卧巷曲当风。新秋病疟,三五发后,用药截住。遂觉胸腹间胀满日增,不旬日外,腹大胸高,上气喘急,二便全无,饮食不入,能坐不能卧,能俛不能仰,势颇危急。虽延余至家,其专主者在他医也。其医以二便不通,服下药不应。商用大黄二两作一剂。病者曰:不如此不能救急,可速煎之。余骇曰:此名何病,而敢放胆杀人耶?医曰:伤寒肠结,下而不通,惟有大下一法,何谓放胆!余曰:世间有不发热之伤寒乎?伤寒病因发热,故津液枯槁,肠胃干结,而可用下药,以开其结,然有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戒,正恐误治太阴经之腹胀也。此病因腹中之气散乱不收,故津水随气横决四溢而作胀,全是太阴脾气不能统摄所致。一散一结,相去天渊,再用大黄猛剂,大散其气,若不胀死,定须腹破。曷不留此一命,必欲杀之为快耶!医唯唯曰:吾见不到,姑已之。出语家人曰:吾去矣,此人书多口溜,不能与争也。病家以余逐其医而含怒,私谓,医虽去,药则存,且服其药,请来未迟。才取药进房,余从后追至,掷之沟中。病者殊错愕,而婉其辞曰:此药果不当服,亦未可知,但再有何法可以救我?其二弟之不平,则征色而且发声矣。余即以一柬,面辨数十条,而定理中汤一方于后。病者见之曰:议论反复精透,但参、术助胀,安敢轻用。大黄药已吃过二剂,尚未见行,不若今日且不服药,捱 ①至明日,再看光景,亦无可奈何之辞也,余曰:何待明日?腹中真气渐散,今晚子丑二时,阴阳交剥之界,必大汗晕眩,难为力矣!病者曰:锉好一剂,俟半夜果有此证,即刻服下何如?不识此时服药尚可及否?余曰:既畏吾药如虎,煎好备急亦通,余就客寝。坐待室中呼召,绝无动静。次早,其子出云:昨晚果然出汗发晕,忙服尊剂,亦不见效,但略睡片时,仍旧作胀。进诊,病者曰:服药后,喜疾势不增,略觉减可,且再服一剂,未必大害。余遂以三剂药料作一剂,加人参至三钱,服过又进一大剂,少加黄连在内。病者扶身出厅云:内胀大减,即不用大黄亦可耐,但连日未得食,必用大黄些些,略通大便,吾即放心进食矣。余曰:如此争辩,还认作伤寒病,不肯进食,其食吃饭、吃肉亦无不可。于是以老米煮清汤饮之,不敢吞粒。余许以次日一剂立通大便,病者始快。其二弟亦快,云:定然必用大黄,但前后不同耳。次日戚友俱至,病者出厅问药。余曰:腹中原是大黄推荡之泄粪,其所以不出者,以膀胱胀大,腹内难容,将大肠撑紧,任凭极力努挣,无隙可出,看吾以药通膀胱之气,不治大便,而大便自至,足为证验。于是以五苓散本方与服,药才入喉,病者即索秽桶,小便先出,大便随之,顷刻泄下半桶。观者动色,竟称华佗再出,然亦非心服也。一月后小患伤风,取药四剂,与荤酒杂投。及伤风未止,并谓治胀亦属偶然,竟没其功。然余但恨不能分身剖心,指引迷津耳,实无居功之意也。
① 捱(ái皑):拖延。
胡卣臣先生曰:世间不少血性男子,然肝脑无补者多矣! 此段转移,全在危疑关头着力,所以为超。(卷一)
里中医案
徐淡宁腹胀气粗
大傅徐淡宁,病余膏粱不节,且伤于怒,腹胀气粗,其脉盛大而滑,按之不甚虚。余用疏肺达肝之剂稍愈,即旦暮更医,两月病增。余曰:今病仍用参、术、香、砂等药矣。用二十余剂而安。
周东志胃火
闽中周东志,形羸善饭,忽胀满。医认食多不化,服槟榔、枳、楂、麦芽、神曲、厚朴,胀势转增。余曰:右手脉滑,知为胃火。用石膏、黄连、山栀、木香、陈皮、酒蒸大黄,二剂而胀止。
何宗鲁腹胀气喘
山右 ①何宗鲁,夏令好饮凉水,因宗师发放,晨起候至未申,为炎威蒸逼,饮水过多,胀满不食,腹如抱瓮,气高而喘。余曰:皮薄而光泽,土伤不化也,且病暴成,六脉坚实,法当峻剂攻之,以舟车丸三钱,香薷汤送下,再剂而二便下水,腹减如故。
① 山右:旧时山西省别称。
脉诀汇辨
闽中周东志,形羸善饭,忽胀满。众皆泥其食太多,不能运化,治以槟、枳、楂、芽、神曲、厚朴,胀势转增。余以其右手洪滑,知为胃火,用石膏、黄连、山栀、木香、陈皮、酒蒸大黄,二剂而胀止。(卷九)
(评选)静香楼医案
脉迟胃冷,腹胀,气攻胸胁,恶心少食,泄泻。宜振脾胃之阳。
干姜 益智仁 半夏 厚朴 神曲 槟榔 川椒 茯苓
诒按:此温中调气法也。
命门阳衰,脾失温养,不克健运,食入辄胀,法当温补下焦。
肾气丸去桂,加沉香、椒目。
诒按:此补火生土之法。
湿热内陷太阴而成胀。
茅术 川柏 厚朴 陈皮 桑皮 木通 泽泻 大腹皮 草果仁
诒按:此专治脾土湿热,古方小温中丸亦可服。(肿胀门)
脾气本弱,而更受木克,克则益弱矣。由是脾健失职,食入不消,遂生胀满;脾愈弱则肝愈强,时时攻逆,上下有声。半载之疾,年逾六旬,非旦夕可图也。
人参 茯苓 川楝子 楂核 甘草 木瓜 白芍 吴萸 橘核
诒按:此肝脾两治,而偏重于肝者,以其不特胀满,而兼 有攻逆之证也。(肿胀门)
胃阳衰惫,气阻痰凝,中脘不快,食下则胀。宜辛温之品治之。
草果仁 厚朴 茯苓 半夏 甘草 槟榔
诒按:此湿痰阻遏中宫之证。
热结气闭,腹胀便难。
厚朴 杏仁 滑石 黄芩 大腹皮 茯苓皮 木通
诒按:此运中兼泄热法也。(肿胀门)
薛案辨疏
一上舍饮食失宜,胸腹膨胀,嗳气吞酸,以自知医,用二陈、枳实、黄连、苍术、黄柏之类,前症益甚,更加足指肿痛,指缝出水。余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若腿足浮肿,或焮肿寒热呕吐,亦用前药。
疏曰:前症初起未尝非脾胃湿热所致,用药亦不过如是,何至于益甚耶?要知其人必脾胃原素弱,而更加以饮食失节者耳。自用二陈等类,复伤其脾胃之元气,以致足指肿痛,指缝出水,此脾气更虚而湿气随之下陷也。此补中益气所以升补元气,而茯苓、半夏所以燥渗其湿气而即愈也。足以见脾胃素弱之人,即在初起,即有邪气,亦不可纯用寒凉克伐之品也。(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徽州江商,常服二陈、枳实、黄连、青皮、厚朴,胸腹快利,后患腹胀,请治,脉已脱。余曰:至暮必殁。已而果然。《内经》千言万语,只在人有胃气则生,又曰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凡脉促代,屋漏之类,或暴脱,余尝急用参、附等多有得生者。
疏曰:凡寒凉克伐之品,如二陈、枳实、芩、连、青皮、厚朴等。初服者不论虚实,无不快利,故病者喜服而医者喜用。不知未久,其病复剧,胃气已败。纵欲进补,末如之何矣?先生虽常云凡脉或暴脱者,急用参、附等药,多有得生者,而此案则常服寒凉克伐,其胃气所伤久矣,非暴也。故知用之亦无益,故不用也。(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症)
一儒者,失于调养,饮食难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气消导药,咳嗽喘促;服行气化痰药,肚腹渐胀;服行气分利药,眠卧不宁,两足浮肿,小便不利,大便不实。脉浮大,按之微细,两寸皆短。此脾肾亏损,朝用补中益气加姜、附,夕用金匮肾气加破故纸、肉果各数剂,诸症渐愈。更佐以八味丸,两月乃能步履,恪服补中、八味,半载而康。
疏曰:此案失于调养而致饮食难化,胸膈不利,其脾肺之气已虚矣。用行气消导药而所变之症,肺气更虚也;服行气化痰药而所变之症,脾气更虚也;服行气分利而所变之症,脾肺气下陷而不能运,因而命门之火衰弱,而不能化也。脉象已现上不足,下真寒也。故补中益气之不足,又加干姜、附子;金匮肾气不足,又加故纸、肉果,皆因脉之微、细、短三字主见也。亦犹前刘禹功之脉,微细虚短,而用金匮重加桂、附,补中送二神丸之意也。虽服法稍殊,而大略则同。
一富商,饮食起居失宜,大便干结,常服润肠等丸。后胸腹不利,饮食不甘,口燥体倦,发热吐痰,服二陈、黄连之类,前症益甚,小便滴沥,大便湿泻,腹胀少食,服五苓、瞿麦之类,小便不通,体肿喘嗽,用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疏曰:此案饮食起居失宜,致大便干结,其津血少为多,润肠丸虽有养血之品,而克伐攻下者十居七八,宜乎?虚秘叠见,多属脾肾也。大概腹胀而至大便湿泻,小便不通,饮食减少者,法当不出二方为要。盖腹胀原属不能运化之象,而运化之机则在脾肺,生化之机则在命门故也。然亦因虚立法如此,而腹胀之症尽多实热、燥热、郁热等情,未可以此法为定例也。(脾肾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症)
潜邨医案
司农汪柳亭腹胀作痛治验
司农汪柳亭,年近六旬,春仲病腹胀兼作痛,饮食不能进,服群医药十余剂不一应,且增甚,遣人招予诊之。六脉洪大滑盛,重按益加有力,如年壮气实人,而面色则 白而带痿黄,舌色则青黄而兼胖滑。诊毕,予索前医所拟方遍阅之,则皆香附、厚朴、乌药、木香、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藿香、延胡、枳壳、桔梗、莱菔子、大腹皮等,一派消导宽快之属。因谓柳亭曰:若但据脉症,则诸方殊得当也。第面色白上加黄且 而痿,舌色黄里见青且胖而滑,则症之胀痛,与脉之洪盛,可知皆非实候,所以陈皮枳壳木香乌药等剂,日夜吞咽而腹痛依然,腹胀如故也。不知此由心机太重,心境不舒,思虑郁怒,伤损肝脾,以致肝脾两经气血两虚,而藏寒生满且作痛耳。乃拟养荣汤倍人参加附子一方与之。柳亭以予言切中病情,即命取药立刻煎服一剂,而痛胀随减,再剂而痛胀全除。继用补中益气加白芍调理而饮食如旧。次年三月中,桐川汪辛仲以母病致书柳亭,遣力迎予,柳亭嘱友人陈星川伴予同往。星川于舟次问曰:柳亭胸次洒落,与会豪举,吾郡缙绅先生中推第一,不知当日子何所据而责其为思虑伤脾,郁怒伤肝耶?予曰:有诸内必形诸外,察形观色自见其中。彼舌见青色,非肝胆病乎?肝之志为怒,凡郁怒用事,而肝胆病者,其舌必青。舌见黄色,非脾胃病乎?脾之志为思,凡思虑用事,而脾胃病者,其舌必黄。故知其为肝脾伤也。星川曰:形盛脉大,焉知其症属虚寒乎?予曰:凡物之理,实则坚,虚则浮,热则燥,寒则湿,今舌色青上加黄而胖,则为肝脾之虚无疑,而胀非实胀,痛非实痛可知矣。胖而兼嫩且滑,则为肝脾之寒无疑,而胀为寒胀,痛为寒痛可知矣。引而伸之,诸藏皆可类推,予兹三十年来,所挟以破群医莫破之疑,活各种难活之候,而幸无或误者,所恃有此法也。使不有此法,则何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温,投之取神其应哉。星川乃大悟曰:不服药为中医。(卷二)
临证指南医案
王 十八 冲年 ①形瘦,腹胀食减便溏,自上秋失血以来,日加孱弱 ②,脉左坚右涩,虽阴虚起见,而中焦为急,此非小恙。 劳伤中气虚
① 冲年:幼年。
② 孱(chán馋)弱:瘦小虚弱。
人参 茯苓 炙草 白芍 广皮 厚朴(吐血)
某 二八 脉弦,食下関胀,大便不爽,水谷之湿内着,脾阳不主默运,胃腑不能宣达,疏脾降胃,令其升降为要。 湿伤脾胃
金石斛 三钱 厚朴 一钱 枳实皮 一钱 广皮白 一钱半 苦参 一钱 神曲 一钱半 茯苓皮 三钱 麦芽 一钱半(脾胃)
陈 三八 诊脉右大而缓,左如小数促,冬季寒热身痛,汗出即解,自劳役饥饱嗔怒之后,病势日加,面浮足肿,呼吸皆喘,目泪鼻衄,卧着气冲欲起,食纳留中不运,时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脉情形,中满胀病日来矣,盖此症属劳倦致损,初病即在脾胃。东垣云: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脏腑受病,营卫二气,昼夜循环失度为寒为热,原非疟邪半表半里之症,斯时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经》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建中甘温,令脾胃清阳自立,中原砥定,无事更迁。仲景亦谓男子脉大为劳,则知《内经》、仲景、东垣垂训,真规矩准绳至法。且汗泄积劳,都是阳伤,医药辛走劫阳,苦寒败胃,病患自述饮蔗即中脘不舒,顷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阳为苦辛大伤明甚。又述咳频,冲气必自下上逆,夫冲脉隶于阳明,胃阳伤极,中乏坐镇之真气,冲脉动,则诸脉交动,浊阴散漫上布,此卧着欲起矣。愚非遥指其胀,正合《内经》浊气在上,则生関胀,太阴所至为腹胀相符也,昔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当以病因传变推求,故辨论若此。
厚朴 杏仁 人参 茯苓 蜜煨姜 南枣
厚朴、杏仁,取其能降气;参、苓、姜、枣,取其创建胃中之清阳,而和营卫也。(肿胀)
某 食下関胀,舌黄,当治脾阳。
生白术 一钱半 广皮 一钱 茯苓 三钱 厚朴 一钱 木瓜 五分 淡附子 七分(肿胀)
钱 食入腹胀,已五十日,且痛必有形攻动,头中微痛。夫痞满属气,痛因气滞,二便既通,其滞未必在乎肠胃。从太阴脾阳伤,以辛温开泄主之。
桂枝 生白芍 淡干姜 厚朴
又 照方去白芍,加生益智仁、茯苓。(肿胀)
吴 四三 食下関胀,便溏不爽,肢木不仁,此脾阳困顿,不能默运使然,温通中阳为主。
白术 三钱 附子 一钱 炮姜 一钱半 桂枝木 一钱 茯苓 三钱 荜茇 一钱(肿胀)
某 六七 左脉弦,胀满不运,便泄不爽,当温通脾阳。
草果仁 一钱 茯苓皮 三钱 大腹皮 三钱 广皮 一钱半 青皮 一钱 厚朴 一钱半 木猪苓 一钱半 椒目 五分
吴 寒热伤中,腹微满,舌白,用治中法。
人参 益智 广皮 茯苓 泽泻 金斛 木瓜(肿胀)
邹 三九 深秋霍乱转筋,必有暴冷伤及脾胃。病机一十九条、河间皆谓热,亦属偏见,愈泻愈胀,岂是实症?夫酒客之湿,皆脾胃阳微不运,致湿邪凝聚,气壅成胀,见胀满彻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难调之症。
生白术 草果 熟附子 厚朴 广皮 茯苓
陈 四四 苦寒多用,胃阳久伤,右胁痛,呕酸浊,皆浊阴上干,用辛甘温中补虚痛减,病患述早上腹宽,暮夜气紧微硬,大便不爽,有单腹胀之忧。 脾胃阳虚
人参 生白术 茯苓 肉桂 归身 益智 广皮 煨姜
赵 五四 胸腹胀满,久病痰多。
生白术 二两 茯苓 二两 厚朴 一两 肉桂 五钱
姜汁丸。
《本草》云厚朴与白术能治虚胀,仿洁古枳术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阳,肉桂入血络,则病邪可却矣。(肿胀)
浦 四九 肾气丸,五苓散,一摄少阴,一通太阳,浊泄溺通,腹满日减,不为错误,但虚寒胀病,而用温补,阅古人调剂,必是通法,盖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喻氏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苟非纯刚之药,曷胜其任。 肾胃阳虚
议于暮夜服玉壶丹五分,晨进。
人参 半夏 姜汁 茯苓 枳实 干姜(肿胀)
秦 两年初秋发伤,脉络气血不为流行,而腹满重坠,卧则颇安,脐左动气,卧则尤甚,吐冷沫,常觉冷气,身麻语塞。肝风日炽,疏泄失职。经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関胀。丹溪云:自觉冷者非真冷也。两次溃疡之后,刚燥热药,似难进商,议以宣通肝胃为治,有年久恙,贵乎平淡矣。
云茯苓 三钱 三角胡麻 捣碎,滚水洗十次,三钱 厚橘红 一钱 嫩钩藤 一钱 熟半夏 炒黄,一钱半 白旋覆花 一钱
滤清,服一杯,四帖。
又 接服大半夏汤。
熟半夏 炒,二钱半 云苓 小块,五钱 姜汁 调服,四分 人参 同煎,一钱
方 五九 诊脉百至,右缓涩,左弦劲,始而肠鸣泄气,由渐腹满関胀,纳食几废,便难溺少。此皆情怀少旷,清气不转,肝木侵侮胃土,腑阳窒塞,胀满日甚。据云:先因胃脘心下痛症,气郁显然。非旦晚图功之象,议河间分消法。 肝郁犯胃兼湿
杏仁 厚朴 海金沙 陈香橼 郁金 莱菔子 木通 鸡肫皮
王 三七 食入不运,脘中 関胀,病由悒郁,经年不愈,视色黄形瘦,按脉小而涩,喜凉饮,恶热,大便未经通调,九窍不和,皆胃病矣。
川连 鸡肫皮 枳实 广皮 桔梗 瓜蒌实 半夏 莱菔子 郁金 杏仁
姜汁竹沥丸。
杨 四十 肝郁乘胃为胀,经年内结有形,用缓消一法。
生茅术 鸡肫皮 川连 生厚朴 淡姜渣 针砂 制
椒目汤法丸。
毕 湿热,由腑滞及肠中,大便不爽,食入不适,平昔肝木易动,厥阴不主疏泄,少腹形胀,无非滞气之壅,久则凝瘀日踞。
小温中丸三钱,十服。
程 三十 脉右弦,面黄,腹满,按之漉漉有声,每大便先腹痛,便不能干爽。此胃气不降,阳气自滞,由乎嗔怒不息,肝木横逆,疏泄失司, 関胀之来,皆由乎此。议泄肝通腑,浊宣胀减之义。
杏仁 紫厚朴 猪苓 郁金 椒目 槟榔汁
接服小温中九。
某 五七 不饥不运,少腹胃脘悉满,诊脉左弦。乃肝木犯胃,二腑不主流行,浊阴渐次弥漫,他日单胀之作,竟有难以杜患者。速速戒恼怒,安闲自在,诚治斯疾之良图。
小温中丸一钱五分,开水送下。
夏 夏四月,脾胃主气,嗔怒怫郁,无不动肝,肝木侮土,而脾胃受伤,郁久气不转舒,聚而为热。乃壮火害气,宜乎减食関胀矣,当作木土之郁调治。桂、附助热,萸、地滋滞,郁热益深,是速增其病矣。
钩藤 丹皮 黑山栀 川连 青皮子 紫厚朴 莱菔子 广皮白 薄荷梗
又 胀势已缓,脉来弦实,此湿热犹未尽去。必淡泊食物,清肃胃口,以清渗利水之剂,服五六日再议。
猪苓 泽泻 通草 海金沙 金银花 茯苓皮 黑稆豆皮
又 诊脉浮中沉,来去不为流利,气阻湿郁,胶痰内着,议用控涎丹六分,缓攻。
又 服控涎丹,大便通而不爽,诊右脉弦实,目黄舌燥。中焦湿热不行,因久病神倦,不敢过攻。议用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三钱,乃泄肝通胃,以缓治其胀。
谢 形神劳烦,阳伤,腑气不通,疝瘕阴浊,从厥阴乘犯阳明,胃为阴浊蒙闭,肠中气窒日甚,年前邪势颇缓,宣络可效,今闭锢全是浊阴,若非辛雄刚剂,何以直突重围?胀满日增,人力难施矣。
生炮川乌头 生淡川附子 淡干姜 淡吴萸 川楝子 小茴香 猪胆汁
唐 氏 紫菀 杏仁 通草 郁金 黑山栀
又 三焦不通,脘痹腹胀,二便皆秘,前方用开手太阴肺,苦辛润降,小溲得利,兼进小温中丸,泄肝平胃。胀势十减有五,但间日寒热复来,必是内郁之气,阳不条达,多寒战栗,议用四逆散和解,其小温中丸仍用。
生白芍 枳实 柴胡 黄芩 半夏 杏仁 竹茹 生姜(肿胀)
张 氏 用镇肝逆理胃虚方法,脉形小弱,吐涎沫甚多,仍不纳谷,周身寒凛,四肢微冷,皆胃中无阳,浊上僭踞,而为関胀,所谓食不得入,是无火也。 肝犯胃阳虚
人参 吴萸 干姜 附子 川连 茯苓(肿胀)
徐 平素肝气不和,胁肋少腹関胀,气血不调,痰饮渐聚,厥阴阳明同治。
桃仁 延胡 归尾 小茴 香附 半夏 茯苓 橘红 神曲
马 三四 脉实,久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两进苦辛宣腑,病未能却。此属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 郁李仁 归尾 小茴 红花 制大黄 桂枝 川楝子
又 昼日气坠少腹,夜卧不觉,甚则头昏胸闷。今年五月,初用疏滞,继通三焦,续进通幽,其坠胀仍若。议辛香流气法。
川楝子 延胡 小茴 黑山栀 青木香 橘核
生香附磨汁法丸。
(肿胀)
程 女 脉数,恶心,脘胀。 肝脾不和夹暑邪
炒半夏 广皮 藿香 黄连一分煎水拌 茯苓 郁金
又 暑伤脾胃,则肝木犯土,左腹膨,泄泻。
人参 厚朴 广皮 炒泽泻 茯苓 木瓜 炙草 炒楂肉
又 人参 炒柴胡 炒白芍 炒黄芩 茯苓 炙草 生姜 大枣
宋 食入脘胀,此属胃病。视色苍形瘦,自述饮酒呕吐而得,又述耳鸣肉 ,是木火犯中,郁勃病甚。议用逍遥减白术,合左金方。
木火犯土
朱 四三 瘰疬马刀,都是肝胆为病,病久延及脾胃,腹满便涩,舌黄微渴。非温补可服,泄木火以疏之,和脾胃以调之,冀其胀势稍减。
吴萸拌川连 生於术 川楝子 炒山楂 黑山栀 厚朴 青皮 椒目(肿胀)
朱 四九 郁勃久坐,中焦不运,寒热,小溲不通,腹膨胀满,脉小而涩。全是腑阳失司,与泄木通腑分消法。
四苓加椒目、厚朴、大腹皮、青皮。
陈 壮盛年岁,形消色夺,诊脉右小促,左小弦劲。病起上年秋季,脘中卒痛,有形梗突,病后陡遇惊触,渐次食减不适,食入不运,停留上脘,腹形胀满,甚则胁肋皆胀,四肢不暖,暮夜渐温,大便旬日始通,便后必带血出。清早未食,自按脐上气海,有瘕形甚小,按之微痛,身动饮水,寂然无踪。天气稍冷,爪甲色紫。细推病属肝脾,气血不通,则为郁遏,久则阳微痹结,上下不行,有若否卦 ①之义。阅医药或消或补,总不见效者,未知通阳之奥耳。 肝脾不和清阳痹结
① 否卦:《易经》中第十二卦,象征天地不交而闭塞。
薤白 桂枝 瓜蒌仁 生姜 半夏 茯苓
又 薤白汁 桂枝木 瓜蒌实 川楝子皮 半夏 茯苓 归须 桃仁 延胡 姜汁
二汁法丸。(肿胀)
郑 两投通里窍法,痛胀颇减,无如阴阳不分,舌绛烦渴,不欲纳谷,想太阳膀胱不开,阳明胃不司阖,法当仍与通阳腑为要,但五苓桂术,断不适用,议用甘露饮意。
猪苓 茯苓 泽泻 寒水石 椒目 炒橘核(肿胀)
薛 十九 腹满下至少腹,三阴都已受伤,而周身疥疮,数年不断。脉络中必有湿热,就腹痛泄泻,腑阳不通,不独偏热偏寒之治,常用四苓散。
猪苓 三钱 茯苓 三钱 泽泻 一钱半 生於术 一钱 椒目 五分(肿胀)
某 三六 性躁,气有余便是火,肝胆中木火入络,成形为胀,便溺皆赤,喉痛声嘶痰血,肝病过膈犯肺,久延为单腹胀难治。 木火入络
小温中丸三钱。
吴 五五 气逆関胀,汩汩有声,已属络病,难除病根。 气逆入络
老苏梗 生香附 厚朴 白蔻仁 土瓜蒌 桔梗 枳壳 黑山栀(肿胀)
某 腹中胀满,当通火腑。
更衣丸一钱六分。(便闭)
郁 十七 肝病,络虚气聚,少腹滞胀。前用河间金铃子散,加牡蛎橘叶,合咸苦辛胜法,小效加食。述饥则胁腹鸣盛,而浊气下泄颇安,乃络虚不足中之有余,形质瘦怯,不可纯攻。
桃仁 当归梢 炒小茴 橘核 郁李仁 南山楂
葱白汁丸。(疝)
傅 大凡痞满在气,燥实在血,腹胀,经水仍来,大便微溏,固是气分病也。下之暂愈,气得泄也,继而腹胀,经水不来,气与血俱病也。病非轻渺,议中满分消方法。
生於术 猪苓 泽泻 椒目 鸡内金 青皮汁 厚朴(调经)
王 胀满六年,产后小愈,今胀势复甚,兼脱肛淋症,大腿热如滚水滚泼,食入脐中作痛,议治其腑。 温热肿胀
小温中丸 三钱,六服。(产后)
叶氏医案存真
脉沉右小,左虚大,脐上有动气,関胀不嗜食,艰于大便。此中气大虚,肝气内变,忌用攻伐消导,宜泄肝和胃。
茯苓 益智仁 郁金 谷芽 乌梅
寒湿损伤脾阳,遂成中满之症,乃淡泊不堪所致。
附子 干姜 茯苓 白芍 胡芦巴
汪介臣 鼻冷涕泪,腹胀仍空,形色衰夺,脉微而涩。阳气已惫,浊阴日聚,为胀满不食,危期至速,勉议通阳方法。
人参 茯苓 淡附子 淡干姜
脾胃不和,腹膨痛,夜自汗,先疏利气滞,保和丸、焦锅巴、陈茶,姜汤下。
永隆号 屡通大便,胀势不减,是阳气愈伤,阴浊益壅矣,进通阳法,真武汤去白芍,加泽泻、椒目。
肾阳虚则乏纳气之权,浊阴凝痞,少腹渐觉有形为胀。脾阳虚则健运失司,食少易滞。受病既属内伤,固以理脏真为最要。益火暖土,使中下之阳得安,迄今图治。至冬至一阳来复,必获全效。
川椒 附子 白芍 茯苓 甘草
湖州 三十八 太阴腹胀,是久劳阳不饥,不能食,二便不通畅,温以通阳,苦温疏滞。
熟附子 熟大黄 草果仁 生厚朴 生姜 广陈皮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朱 湖州,三十八岁 大阴腹胀,是久劳伤阳,不饥不饱,二便不通爽。温以通阳,苦温疏滞。
制附子 熟大黄 草果 生厚朴 生姜 广皮(杂症)
莫 无锡,四十六岁 易怒,气火逆行,脘中微窒,气阻妨食。先开上痹,瘦人脉数弦,勿投香燥。
枇杷叶 降香末 黑栀皮 土蒌皮 杜苏子 新会皮 去白(杂症)
钱 四十岁 情志郁结,是内因生胀,自投攻泻,胀加溺闭,已属痼疾难治,议通下焦之阳。
生附子 去皮脐,切小块炒极黑色,三钱
水一盏,煎至四分,入童便一小杯,猪胆汁一个。(杂症)
浦 廿二岁 阴虚受暑,如饮腹满。
小温中丸二钱五分。(杂症)
李 五十六岁 少腹满胀,必在夜卧而甚。晨起肠泄浊气,白昼仍可办事。延及几年,气冲胃脘,高突而冷,舌根亦胀痛,自胸及于舌。医用吴萸、川楝,苦辛温佐苦寒降泄不安,则知有年下元已虚,气散漫不为下归摄矣。
八味丸 三钱(杂症)
吴 三十四岁 操家烦冗,兼有嗔怒,肝脾不和,関胀由胁至脘,木犯中土,必妨食不饥。理气舒郁,和其中宫。
南楂 生香附 神曲 茯苓 钩藤 橘红(杂症)
续名医类案
沈明生治徐来一,外有下帷 ①之劳,内忘衽席 ②之戒,偶于夏月,纵啖生冷,致患胀满不食,腹中漉漉有声,且复喜呕,水道秘涩,凡疏解清凉之剂,遍尝罔效。诊之,即主温补,而座间竞持他说。乃索笔书云:积滞虽令中满,独不思中气不足,则腹为之善胀,肠为之善鸣乎?诸逆冲上,虽多属火,独不思胃寒不化,亦令人吐乎?小便黄赤,虽为内热之征,独不思气不施化,溺因色变乎?总之,症在疑似,惟凭切脉。今脉来沉弱,右关更微,兼之喜暖畏凉,其为虚寒症明矣。遂先用六君子汤,兼以炮姜、智仁之属,继投八味丸,出入于参、芪、桂、附之间,旬日良已。嗣后依方调理,不特精神倍常,抑且连征熊梦 ③。(卷十·内伤)
①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引申指闭门苦读。
② 衽席:亦作“袵席”。泛指卧席,借指男女色欲之事。
③ 熊梦:语出《诗经·小雅·斯干》篇:“吉梦维何,维熊维罴”。梦熊罴是象征男子的吉祥,后成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陈三农治一人患腹胀满,服补中、六君,其胀减十之七八。误服行积丸,遂致食减胀甚,脉细数。以补中汤加干姜、肉桂各五分,附子七分,吴茱萸一分姜水煎,饮愈。
一人腹胀时痛吐,小便利则大便不通,大便利则小便不通,用炒干姜三钱,升麻一钱五分,吴茱萸微炒五分,煎服愈。 (原注:此寒邪痞塞于膀胱也。时吐者,寒迫火上也。)(卷十三·肿胀)
沈涛祖母,年七十余,自上年患腹胀满,医以鼓胀治之,服沉香、郁金、香附等药,数十剂病转剧,脾滞腿肿食减。诊之,左关弦洪,右关弦软,此肝木乘脾之象也。先用逍遥散加川连、吴茱萸,连进三剂,胀减泻止,饭食顿加。复用归芍六味,调理而痊。 (肝肾调治法。)(卷十三·肿胀)
一妇人胸膈不利,饮食少思,腹胀吞酸。或用疏利之剂,反致中满不食。此脾土虚而肝木胜,用补中益气汤加砂仁、香附、煨姜,又以六君子加芎、归、桔梗而愈。(卷十三·肿胀)
聂久吾治司理毛具茨夫人,病两月余。初时每至五鼓胸腹胀,气上冲,不能卧,起坐方安。已而渐至四鼓,又渐至三鼓即胀。今则二鼓起,而终夜不能卧矣。初以为气血不调,与调气二剂不应。因思其病作于夜间,而日间不胀,必血虚故,改用四物等补血,数剂病减半。因延诊之,其脉弱,不惟血虚,气亦虚也。改用八物汤加二陈,十余剂全安。(卷十三·肿胀)
扫叶庄一瓢老人医案
酒客湿胜热郁,胀闷嗳气无寐,得茶愈胀。先与三焦分消。
白蔻仁 杏仁 紫厚朴 茯苓皮 绵茵陈 金石斛 半夏(郁)
脐左右两旁按之痛,交子夜漉漉有声,时或气胀。此皆腑阳不通,欲结肠痹,非脏病虚寒矣。八味汤不效谓此。
小茴香 川楝子 茯苓皮 青皮 猪苓 青木香(痞胀便秘)
寒暖饥饱失和,日晚腹中関胀,脾胃气钝,深秋最防泻利。
藿香 生智仁 厚朴 炒元胡 茯苓皮 陈皮 大腹皮 炒黑楂肉
又 橘术丸。
脉沉迟,食入腹胀便溏,平昔饮酒中伤,留湿阻气,小便不爽,用香砂平胃散。
香附 砂仁 制茅术 厚朴 广皮 炙草
水泛丸。(痞胀便秘)
不饥少寐,二便不爽,经脉中牵掣。此非风寒从表,乃长夏水土之湿,与水谷之湿,互蒸气阻,三焦不通,中年两月不愈,恐延格胀之累。
白蔻仁 杏仁 厚朴 广皮 苓皮 茵陈 防己(痞胀便秘)
自云 関胀,左胁痛势休息,大便日下粘浊,临便自觉冷痛。凡五脏锢结为胀,六腑浊痹为聚,数年久病,难以廓清。议温下法。
大黄 草果 青皮 附子 厚朴 陈皮(痞胀便秘)
脉沉,汤饮食物,呕吐吞酸,胸高腹胀,二便不爽,浊气上阻,柔温宣通。
熟半夏 白蔻仁 新会皮 藿梗 生姜汁 大杏仁 紫厚朴 茯苓皮(痞胀便秘)
据述上年秋痢,峻剂攻逐,病愈不能复元,自小腹関胀,渐延中部,按之仍软。此真气不收,法当温养奇经,使元海壮而病却。
鹿茸斑龙丸法加茴香,夜服资生丸去连。(痞胀便秘)
食入恶心痞胀,先曾腹痛泻下,外因口鼻受邪,宜正气平胃辛香,久则脾胃阳伤。温中宜佐宣通,可使病愈。
附子 广皮 茯苓 草果 厚朴 煨木香(脾胃)
心下高胀至少腹,其形横梗,大便不爽,咽中痰阻,从九窍不和,属胃虚。
小温中丸十服。(脘胁腹中诸痛)
诊脉缓软涩,胃脘不爽欲嗳,夜来腹胀,吐痰酸水,口鼻吸冷。损及中阳,暂用冷香饮子方,宜缓进参、术。
藿梗 草果仁 附子 广皮 厚朴 茯苓(夏暑湿热)
春夏地气上升,身处山麓,亦有瘴气混于水土之中,饮食不觉,脾胃气困,频年长夏舌黄腹胀,便秘成泻,皆湿阻清浊不分。两年治效。多以分消,每交春深,山行蔬食,俾气清流畅,则无是病。
生白术 米仁 广皮 苓皮 厚朴 生智仁 桔梗
金石斛汁法丸。
又煎方 草果 广皮 腹皮 猪苓 厚朴 苓皮 莱菔子 泽泻(夏暑湿热)
知饥不欲。食则関胀,小腹酸痛,乃肝胃两经病耳。
炒黑杞子 小茴香 广皮 厚朴 炒当归 沙苑蒺藜 益智仁 茯苓(疝)
缪氏医案
交夏至后腹胀,一阴生而肝邪为患也。当与当归四逆汤。
本方加杞子炭、小茴香,去枣。
种福堂公选医案
尤 由肝气升举犯胃,胃逆不降,幽门不通,旁趋为胀,数月久延,气分已入血分。
桃仁 郁李仁 降香 归须 川楝 山栀(肿胀肝犯胃)
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
治临川县西姓王字朝栋气胀不消案六十六
气胀认属气虚,治法迥殊。盖气虚脉多沉细,气胀脉多洪大;气虚气短,得食则安;气胀气短,得食则剧;气虚食后则快,气胀食后则饱;气虚二便通活,气胀二便多闭;气虚得补则精神倍添,气胀得补则精神昏倦;气虚身体日见消瘦,气胀身体日见浮大;气虚人虽消瘦,不见黄肿;气胀人身肥壮,益见浮胖;气虚痰少,气胀痰壅;此气虚气胀症有不同者如此。医者不细读书,或得俗医口授,或仅涉猎剿袭,妄以气实作虚,气虚作实,欺骗乡愚,以应枵腹 ①,可恨殊甚。岁嘉庆丁巳季夏,临川县西有一姓王,字朝栋,秉体素阴,食多胀满,语言不接,医者进用参、芪,其胀益甚,以致眼目昏花,脚软无力,精神不振,大便硬结,寒热交作,水停心悸炎炎作震,犹似胆怯之状,一身上下手足诸症悉备,召余往诊。余曰:近日是何医治?是何药品?渠对:已有单在。余见单开眼目昏花,竟用白菊、蔓荆;精神不振,竟用黄芪、茯神;脚软无力,竟用杜仲、续断;寒热往来,竟用柴胡、黄芩;二便不解,竟用大黄、川朴;小便不通,竟用茯苓、泽泻;头苦作痛,竟用羌活、防风;手足麻痹,竟用当归、川芎。凡其头尾、上下、手足里外所见,无不冗统集投,设有千百症见,即用千百之药。余曰:此庸医也。盖人一身上下周围症起,而其病根自有其一。书言治其一则百病消,治其余愈增别病。此非失一治百之谓乎?无怪病缠至今而不愈。自余论之,病止在于中州胃寒,命门火衰,食不消运之故。盖中州强则痰不上壅而目清,凡白菊、蒙花可不必用;中州强则谷食下行,气不上升,而头不痛,凡川芎、白芷、羌活可不必用;中州强则谷食上输于肺,而气自主血自活,凡川芎、芪、术之药可不必用;中州运则谷食下荫而两脚有力,凡杜仲、续断可不必用;中州运则气血营运而寒热不作,凡柴胡、黄芩可不必用;中州强则上下气运而二便即通,凡庄黄、川朴、茯苓、泽泻可不必用;中州强,则水道行,而水自不上逆而过颡,凡收涩固汗之药可不必用。今医所用之药,俱是攻围广设,以求一遇,岂真寻源救本之治哉?余用附子、半夏、仙茅、胡巴、丁香、白蔻、沉香、故纸、木香、砂仁、姜汁、茯苓,嘱其日服一剂,久则中州爽,饮食消,精神治,而诸症自尔渐除矣。目今服已多剂,饮食渐加,身竟轻快,非是中州以温为补之谓乎?笔记于此,以为诸医以实作虚戒。
① 枵(xiāo肖)腹:空腹,谓饥饿。
病症纷杂,不能一索贯通,自难下手。此案病源总是中有寒湿阻其中道,故尔上下、手足、头尾,无不皆有病见。若止治上之头,而下之尾又失;治下之尾,而上之头又失。自应寻其病之结穴,实在于中之当从中以治。但今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比比皆是,谁知治有如此贯通之悉归于一者乎?玩此可以触类反三。晁雯。
南雅堂医案
口干溺黄,脉形弦数,大腹胀满,已延一月有余。现复气逆急促,足跗浮肿,是湿热之邪,阻滞不行,拟用廓清饮加减法。
川朴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二钱 猪苓 二钱 川连 一钱 大腹皮 三钱 泽泻 一钱五分 萝卜子 二钱(生研) 陈皮 一钱 苏梗 一钱五分 黑山栀 三钱 水同煎服。(肿胀门)
脉弦,面色萎黄,関胀呕恶,食不运化,大便艰涩,系胃阳虚乏,致升降失司,拟以温通宣阳为主。
制半夏 三钱 吴茱萸 八分 干姜 八分 陈皮 一钱 荜茇 一钱 生姜汁 半匙 水同煎服。(肿胀门)
脘腹胀满不运,便泄不爽,左脉弦,太阴脾阳受伤,宜用温通法。
草果 一钱 川朴 一钱五分 猪苓 一钱五分 陈皮 一钱五分 青皮 一钱 大腹皮 三钱 茯苓皮 三钱 川椒 五分
舌白,腹微满,寒热伤中,从中焦治之。
人参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宣木瓜 二钱 陈皮 一钱 金石斛 二钱 益智仁 二钱 泽泻 一钱(肿胀门)
自述先有胃脘痛症,肠鸣泄气,渐致腹满関胀,不能纳食,大便难,溺少,脉左弦右缓涩,由情志悒郁不疏肝,肝木乘侮胃土,清阳之气渐窒,致成胀满,显系气郁使然,由来者渐,非一时遽可奏效,拟用河间分消之法,方列后。
厚朴 一钱五分 杏仁 三钱 (去皮尖) 陈香橼 二钱 木通 一钱五分 黄郁金 一钱五分 海金沙 二钱 萝卜子 二钱 (炒)
色黄肌瘦,脉形小涩,喜凉,饮食入不运,脘胀,大便不爽,病已经年,木强侮土,发为関胀,拟以泄肝通胃为主。
川连 一钱 制半夏 二钱 枳实 八分(炒) 陈皮 八分 广郁金 一钱 杏仁 二钱(去皮尖) 瓜蒌仁 二钱 鸡内金 二钱 白桔梗 一钱五分 萝卜子 一钱五分 生姜汁 三钱
自述左胁下素有痞气,时起冲逆,近又中满,气攻作痛,呕吐吞酸,脘闷不爽,病由忧怒而起,厥阴郁勃之气侵入太阴之分,木旺土必被克,致酿成胀满之虑。但病已年余,气弱不任攻消,且气机被郁已久,亦难施以补养,姑用和解一法,以平调肝胃,冀可转机,方列后。
制半夏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宣木瓜 三钱 橘核 一钱五分 川楝子 一钱五分 陈皮 一钱 青皮 一钱 炙甘草 五分(肿胀门)
脉数,舌苔白干,肤热不喜凉饮,大腹胀满,便溏,脾阳虚极,不司运化,湿浊壅而成臌,治之非易,勉立一方于后。
淡附子 五分 肉桂 八分 人参 一钱 炒白术 三钱 当归身 三钱 宣木瓜 一钱五分 草果 一钱五分 干姜 五分 炙甘草 五分 青皮 一钱 陈皮 八分
《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劳倦所伤,内外湿邪合而为一,郁于土中,太阴气化不行,宜求其本治之。
炒白术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陈皮 一钱 泽泻 一钱 炮附子 五分 草果 一钱 大腹皮 二钱 宣木瓜 二钱 乌药 一钱 川朴 五分 水同煎服。
诊得脉形微迟,左胁宿痞,腹部渐致胀大,便溏溺少,中阳不运,浊阴上攻,法以温通为主。
炮附子 五分 白茯苓 三钱 远志 二钱(去心) 椒目 八分 泽泻 一钱 小茴香 一钱 水同煎服。
肾阳不足,脾失温养,不司健运,是以食入辄胀,拟温补下元,为益火生土法。
熟地黄 四钱 淮山药 二钱 陈萸肉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车前子 一钱 牛膝 一钱 粉丹皮 一钱五分 泽泻 一钱五分 淡附子 五分 沉香 五分(磨冲) 椒目 五分
郁怒动肝,木强侮土,必先伤脾胃,郁久气机不舒,蕴而为热,壮火食气,致成腹胀,胃纳亦减,泄木平土之法,方为正治。
川连 八分 (炒) 粉丹皮 一钱五分 萝卜子 一钱五分 川朴 一钱 青皮 一钱 黑山栀 二钱 钩藤 一钱 陈皮 八分 薄荷 八分
脾健失司,食入不能消化,致有胀满之患,脾土愈弱,肝木愈强,且时时攻逆,上下有声,病已半载,非旦夕所能奏效,兹从足太阴厥阴合治。
人参 一钱 炒白芍 二钱 吴茱萸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三钱 川楝子 一钱五分 宣木瓜 一钱五分 山楂肉 八分(炒) 橘核 一钱 甘草 五分
胸膈胀满而痛,时有寒热,由劳郁致伤,营卫不和,与六淫外感不同,宜和养气血为主。
柴胡 一钱 当归身 二钱 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炒白术 三钱 川朴 八分 (炒) 橘红 八分 炙甘草 五分 煨姜 三分 薄荷 三分(肿胀门)
脉弦色黄,食入不运,関胀呕恶,大便艰涩,系胃阳虚乏,升降失司,宜温通宣阳为主。
制半夏 三钱 干姜 八分 吴茱萸 八分 陈皮 一钱 荜茇 一钱 生姜汁 五分(肿胀门)
腑阳久伤,不司流行,脉沉缓,早食难化,晚食作胀,大便不爽,拟以温药宣通之。
附子 五分 川朴 一钱 生白术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草果 一钱 陈皮 一钱 槟榔 八分
高年阳衰脾虚,午后暮夜阴气用事,食入脘中不舒,肠鸣関胀,大便时泄,宜先以温剂进之,使浊阴不致僭逆,阳气渐复,病冀可安。
附子 八分 淡干姜 八分 人参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三钱 菟丝子 三钱(炒) 胡芦巴 一钱
病由忧郁而起,经年不愈,脉小而涩,色黄形瘦,喜凉饮,恶热,食入不运,脘中関胀,大便不爽,所病皆在于胃,拟用分消之法。
川连 八分 制半夏 二钱 枳实 一钱 陈皮 八分 瓜蒌仁 一钱五分 广郁金 一钱五分 杏仁 二钱 (去皮尖) 萝卜子 一钱 鸡内金 一钱 白桔梗 一钱 生姜汁 半匙
舌黄,食下関胀,宜先理脾阳为是。
淡附子 七分 生白术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三钱 陈皮 一钱 川朴 一钱 宣木瓜 五分
水同煎服。
头觉微痛,食入腹胀,且攻痛有形,大凡痞满多属于气,气滞则痛,今二便尚见通调,其病未必在乎肠胃,兹从足太阴经施治,姑用辛温理脾阳一法,方列后。
桂枝木 七分 白芍药 三钱 川朴 一钱 干姜 五分
四肢不仁,食下関胀,大便时溏不爽,系脾阳不振,失于健运,拟用温通之法。
淡附子 一钱 炮姜 一钱五分 白术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桂枝木 八分 荜茇 一钱
嗔怒怫郁,最易动肝,肝木侮土,脾胃先受其伤,久则气不转舒,聚而为热,壮火食气,致有减食関胀之患,宜从木土之郁治之。
川连 八分(炒) 粉丹皮 二钱 青皮 一钱 陈皮 一钱 黑山栀 二钱 川朴 八分 钩藤 一钱五分 莱菔子 一钱五分 薄荷 五分
水同煎服。
诊得脉形小弱,吐涎沫甚多,四肢微冷,周身时觉寒凛,胃纳减少,系胃阳虚极,浊阴窃踞,致成为関胀,拟温中培土为主。
附子 五分 淡干姜 八分 吴茱萸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人参 一钱五分 川连 一钱
水同煎服。
肝木郁而不舒,饮邪停蓄,胁肋少腹関胀,病在肝胃,从厥阴阳明合治,方列后。
制半夏 二钱 香附 一钱五分 桃仁 八分 (去皮尖) 延胡索 一钱 当归尾 二钱 小茴香 一钱 (炒) 神曲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橘红 一钱
水同煎服。(肿胀门)
腹满纳食则胀甚,前用攻消运脾之法,胃脘胀已稍宽,而大腹尚满,幸病非久虚,拟再以疏通消导法施之。
旋覆花 三钱 赤苓皮 三钱 槟榔 一钱 广木香 八分 五加皮 二钱 鸡内金 一钱 黑牵牛 八分 泽泻 一钱 缩砂仁 八分 通草 一钱 水同煎服。
湿热蕴于脾胃,热上蒸则口糜,湿内阻则腹胀,拟用清热化湿之法。
川朴 八分 炒川连 八分 赤茯苓 二钱 泽泻 一钱 黑山栀 二钱 大腹皮 二钱 枳壳 八分 (炒) 缩砂仁 五分 (冲) 神曲 一钱 (炒) 陈皮 八分
先患淋浊,愈后腹中渐觉胀满,身常有微热,左胁时作隐痛,脉形细弦,病由肝郁而起,木郁不达,土必被克,中土失于健运,湿热不化,是以发为胀满,延久防成臌胀,慎毋玩忽。
柴胡 一钱 白芍药 二钱 炒白术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川芎 八分 制香附 八分 黑山栀 一钱五分 粉丹皮 一钱五分 青皮 一钱 神曲 一钱 川朴 八分 陈香橼皮 一钱
上药十二味,水同煎服,另吞左金丸二钱。(肿胀门)
脾虚湿热内郁,面黄纳少,大腹胀满,便溏溺赤,脾气不主健运,宜疏气化痰,清利湿热为主。
紫苏叶 一钱五分 制香附 八分 炒白术 三 钱 白茯苓 三钱 川朴 一钱 枳壳 八分 泽泻 一钱 陈皮 八分 大腹皮 二钱 莱菔子 一钱
上药十味,水同煎服,朝晚另服小温中丸,每次钱半,开水下。
脉迟,恶心食减,气攻胸胁,腹胀满,泄泻,宜振脾胃之阳。
制半夏 三钱 干姜 八分 白茯苓 三钱 川朴 一钱 益智仁 二钱 神曲 一钱 槟榔 一钱 川椒 五分
中满,脉弦,病在足厥阴太阴两经,法以肝脾合治。
人参 一钱五分 吴茱萸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陈皮 一钱 川朴 一钱 宣木瓜 一钱
水同煎服。
气阻痰凝,食下则胀,脘间不舒,系胃阳衰惫,湿痰阻遏中宫,宜辛温之剂进之。
草果仁 一钱五分 川朴 一钱 白茯苓 二钱 槟榔 一钱 制半夏 二钱 甘草 五分
肿胀气壅于上,卧则喘息有声,师古人开鬼门之法,责诸手太阴一经,方列后。
制麻黄 八分 杏仁 三钱 (去皮尖) 薏苡仁 四钱 甘草 八分(肿胀门)
病由嗔怒而起,肝木横逆,不主疏泄,面黄腹满,按之漉漉有声,大便必先腹痛,且溏泄不爽,系胃气不降,阳滞不行,致有関胀之患,拟泄木以通腑气,冀可平复。
广郁金 一钱 杏仁 二钱(去皮尖) 川朴 一钱 猪苓 三钱 椒目 五分 槟榔 一钱
上药水同煎服,另吞小温中丸三钱,开水下。
脾土为湿热所困,致成胀满,治法责诸足太阴。
草果仁 一钱五分 炒白术 三钱 川朴 一钱 陈皮 八分 大腹皮 二钱 川黄柏 一钱 木通 一钱 泽泻 一钱 桑白皮 一钱
水同煎服。(肿胀门)
垿山草堂医案
劳伤食伤,陡然腹胀,不易治也。姑与健土消食,以冀小效。
焦茅术 炒厚朴 广陈皮 焦神曲 赤苓 腹皮 炒枳实 炒青皮 川郁金 大麦芽 冬瓜皮(肿胀)
泄泻后,暑热交侵,纳食满闷作胀,胸次不舒,脉形弦紧。此气郁为患也,须开怀调理,否则恐腹满。
炒黄连 炒小朴 炒白芍 焦神曲 茯苓 陈皮 焦於术 法半夏 川郁金 煨木香 砂仁
气食凝结,兼湿痰内滞,六脉沉弦,腹胀气闭。暂用小温中合泻心法。
生茅术 制川朴 法半夏 焦建曲 陈皮 砂仁 炒川连 淡干姜 广藿香 川郁金 赤苓 车前
肝木乘土,小腹作痛,渐致胁楚腹胀,按之颇坚。神委顿而脉细数,近鼓之候也,不易愈。拟健土泄木法。
炒川连 生於术 宣木瓜 焦神曲 新会皮 泽泻 淡吴萸 炒川朴 小郁金 制香附 苓皮 腹皮(肿胀)
劳伤痰疟,而致腹胀,恶寒,脉象沉微。不易治之证也。
制附子 生茅术 法半夏 大麦芽 陈皮 苓皮 炒白芍 炮姜 生苡仁 炒青皮 腹皮(肿胀)
病后脾虚失化,渐致腹胀食减,脉弦而细,色痿黄,不易治。
制附子 炒黄连 炒中朴 防己 茯苓皮 腹皮 炒白芍 生於术 生苡仁 陈皮 冬瓜皮 泽泻(肿胀)
宿瘀大下,腹胀,足疮,络伤,积湿所致。立春节恐有吐下交作之变。
旋覆花 花蕊石 炒怀膝 赤苓 砂仁末 炒归尾 小郁金 生苡仁 陈皮(肿胀)
素体虚弱,春间下痢后,腹胀日甚。现在气喘肌削,背脊觉有气上冲,有升无降,脉形沉数无力,两尺为甚。此脾肾命三经俱病而成此剧疾,无能为计也。暑天防其汗喘而脱。
制附子 焦於术 大熟地 淮山药 茯苓皮 上肉桂 鹿角霜 山萸肉 煅牡蛎 建泽泻(肿胀)
过食生冷,脾土受伤,兼挟肝气为胀。宜用温中佐苦泄法。
淡干姜 炒白芍 焦建曲 炒青皮 煨木香 炒川连 吴萸拌 炒川楝 炒乌梅 广陈皮 使君子(胃脘痛)
吴门治验录
金
脉象沉缓少力,脾虚湿胜,能纳而不能运,故有食入腹膨等症,且早晚溏泻,十有余年,脾阴之伤已久现,渐觉头鸣,亦浊气上蒙之象。古人治湿,必先健脾,盖气化膀胱湿始能出,是一定之理。
竖劈党参 五钱 真广皮 一钱 炙鸡内金 一钱 大熟地 三钱,砂仁炒 生益智仁 七分 生南楂 一钱 归身 一钱,土炒 炒怀山药 三钱 炙甘草 四分 炙陈香橼皮 五分
又 脉渐有力,仍见沉缓,腹胀虽止,而仍膨肠鸣濯濯,此气欲疏而未能,皆中虚之故。但一切气恼忧虑,均宜预戒,庶可无虞单腹胀也。
炙黄芪 一钱五分 竖劈党参 六钱 真广皮 一钱 生冬术 一钱 归身 一钱五分 炙甘草 四分 炙鸡内金 一钱 生南楂 一钱 大腹皮 一钱 炙陈香橼皮 五分
又 脉象颇平,但嫌两关少力,此中虚气不流利,以致痰滞上焦,故有诸症,自应以丸药缓调,久久益妙。
六君子丸:
每空心,开水送三钱。
资生丸:
每饭后嚼二丸,开水下。
问:《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云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治以寒泻,不为背理,何久久不愈,今出入于六君补中而效也?曰:治病必先审虚实,暴病无虚,久病无实,土为湿困,则食入不运而胀成矣。若初起即用温脾利湿之法,小便通行,原可不致溏泻,既溏泻矣,又不急用健脾益气之法,致延至十余年之久,焉有不成虚胀之理?幸其人先天尚足,肾气未亏,故得调治,如法不然,单腹胀成,不已久悲宿草乎?《经》云无实实,无虚虚,致夭人寿命,良可畏也。至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内经》但举其一端而言之,东垣先生已有辨论在前,不必多赘。(卷四)
王旭高临证医案
某 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
川连 姜汁炒 香附 砂仁 川朴 青皮 焦六曲 怀山药 茯苓 陈皮 泽泻
渊按:黄连治胀,乃开中州湿热也。土虚木乘之胀,大非所宜。
陆 疟后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姑先和中清化为法。
川朴 川连 焦六曲 赤苓 大腹皮 枳壳 泽泻 黑山栀 陈皮 砂仁
渊按:连、朴此证甚合。(臌胀水肿)
曹仁伯医案论
德清某
营血本亏,阴火又旺,责在先天。后天脾气不健,肝木乘之,所进饮食生痰、生饮,贮之于胃,尚可从吐而出,相安于无事,迟之又久,走入膜外,气道不清,胀自作焉。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若非运化中宫,兼透膜外,则痛势有加无已,成为胀满,亦属易易耳。然脾统血,肝藏血,病久血更衰少。治以化痰,不得不佐以和养。古人之润燥互用,正为此等症而设。
杜苏子 白芥子 当归 茯苓 炙草 生於术 半夏 莱菔子 大腹皮 白芍 车前子 海蜇 大荸荠 陈皮 真厚朴
吴鞠通医案
徐 三十岁 腹胀且痛,脉弦细,大便泄,小便短,身不热,此属寒湿,伤足太阴。
猪苓 三钱 黄芩炭 一钱 泽泻 二钱 桂枝 三钱 厚朴 三钱 广皮 二钱 干姜 钱半 生苡仁 五钱 通草 二钱(肿胀)
类证治裁
龚氏 食入脘胀,微渴,便苦燥,腑气阻,津液不行。胃病治肝,误用牡蛎、赭石敛镇,兼乌药、香附辛温,痞聚更增,下壅益甚,脉沉而驮。药忌温涩劫液阻隧,主辛滑通润,于腑病为宜。当归、杏仁、郁李仁、蒌仁(俱研)、橘白、苏梗、枳壳、淡苁蓉,韭白汁冲。数服愈。
吴 冬初由水泻后腹胀,是脏寒生满,脉虚食少。治先温通理阳,用益智、炮姜、潞参、茯苓、制半夏、缩砂壳、广皮、陈粳米煎汤服。数剂颇适。晚餐少运化,加神曲、鸡内金俱炒,胀宽。冬季因怫逆动肝,胁腹胀痛,寒热,脉微数。转方用白芍药、当归、潞参、苏梗、鲜橘叶、缩砂壳、郁金汁,两合肝胃,痛缓药停。春正上脘痛呕沫,由肝邪乘胃,胃气失降则胀壅,肝阳上升则呕痛,因肝为刚脏,法当柔以软之,甘以缓之。且肝阴久亏,触事生怒,脾元不复,病先肉脱。劣手竟用赭石重镇,桂心刚制,炒术壅气,兼蒺藜、青皮疏肝伐肝,一啜烦躁大痛,再剂胁如刃割,腹绞痛欲绝。予闻,拟甘润柔剂,用阿胶、鸡蛋黄、白芍药、甘草、枣仁、当归、饴糖等。遥寄片纸,药未及撮而殁。志此为以刚治刚,好言平肝者鉴。
韦 病后感寒腹痛,渐成胀满,脉沉微,溺少,食入胀加。腑阳不行,治以温通,则胀已,大茴香、大腹皮(洗)、草果、木通、砂仁、益智仁(煨)、茯苓、广皮、煨姜。空心四服而愈。
石 腹胀不饥,小水不利,脉沉涩,腑气痹窒不宣,用砂仁壳、枳壳、木通、茯苓、益智仁、草果(俱煨)、五谷虫、鸡内金(俱炙)、莱菔子(炒研)。数服愈。
族女 脘胀嗳腐,经迟腹痛,间发寒热。按东垣云: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脾胃阳衰,纳运不旺,致胀满瘀停,宜乎营卫失度,冲任不调矣。仿《内经》浊气在上则生関胀之例,以通阳降浊。二陈汤去甘草,加白蔻壳、韭子、益智子(俱炒)、小茴香、谷芽、神曲(俱炒)、香附(姜汁制)、煨姜。数服诸症皆平。
李氏 有年,食入气壅,绕脐积冷,胀连胸胁,溺少便溏,脉沉微。全是腑阳向衰,浊阴凝结。前用二苓、木通开太阳之里,砂仁、陈、夏理太阴之滞,干姜、厚朴、薏仁温通利湿,冷胀减,便溺爽,而胸痹未舒,犹是中脘清阳不旋之故。其家用俗传牛口中蚀出秈稻草煎汤,服甚适。予仿用仲景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青皮、厚朴、乌药、木香。旋转清阳,可以纳谷。
张氏 腹関胀连带脉,腰围紧掣如束,脉坚而搏指,此病久兼入奇经。宜通其腑,并理带脉,枳实、大腹皮、怀牛膝(酒蒸)各钱半,砂仁、木通各八分,当归须、茯苓、郁李仁各二钱,郁金六分。四剂胀宽,带脉亦不紧掣矣。后去郁李仁、枳实,加沉香磨汁三匙。数服痊愈。
姜氏 五旬余,腹膨中空,外绷急,食入不加胀,头眩耳鸣,口干舌硬,溺赤沫,便艰,足重坠,脉沉微。症属三焦湿郁生火,《内经》亦谓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皆属于火。若郁热不除,遂成鼓胀不治。用山栀、大腹皮、黄柏、知母(俱酒炒)、生地黄、麦门冬、牡丹皮、赤苓、冬瓜皮、车前子。数服已效。后去黄柏、丹皮,加海金沙、萆薢,服得安。
眭妪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今脘中食入作饱,腑气不司下行,医用流气之剂,更致腰痛带下吐瘀,诊脉右关沉微。《经》所谓浊气在上则生関胀也。药以辛温通阳泄浊为宜,制半夏、砂仁壳、枳壳、益智仁、韭子、茯苓、陈皮、栝蒌皮、谷芽、杜仲、煨姜。数服诸症俱除。
纪氏 先因右胁痛,继而脘腹满闷,食入胀加。腑气失降,实由肝失疏泄。左关脉不甚弦,右寸近滑,恐属妊兆。泄肝通腑,仍不碍胎为稳,椒目、砂仁壳、茯苓、栝蒌皮、杏仁、陈皮、木香。数服而平。
龙砂八家医案
顾村徐九官令政 脉细涩,少腹胀如覆杯,舌燥渴饮,躁狂便闭,乃心阳火炽,藏病连府,气不宣化,致手足太阳之府,俱热结也。议桃核承气汤。(戚云门先生方案)
云葶李乾一 胀久气日益衰,致胸腹脐下渐硬,食下便甚,虽云脾病善胀,要亦肝肾少司摄纳使然。医家专事辛燥,罔顾下元虚损,多其不知量也。
金匮肾气丸(戚云门先生方案)
方子臣 脉沉细,肾肝交损,阴中之阳内离,健运不司,食减腹胀,乃藏之寒生满之渐也。宜用温通宣补。
白术炭 茯苓 广皮 肉桂 附子 熟地炭 益智仁 炮姜 炙草(戚云门先生方案)
汪维敬如夫人 肝脾素郁,气血素亏,致清浊之混乱,窒塞中焦及小腹,足膝脉络不仁,食减吞酸,乃木来侮土之象,寡于畏耳。按脉皆微,真阳不运,阴凝阻遏,致人郁不宣。当辛通达下之法,复以苦泄。胀可减矣。
吴萸 盐水炒 干姜 白蔻 半夏 枳实 广皮 川楝 盐炒 苏梗
又 大凡脉微腹胀,小腹上逆者,即《经》云:厥气在下,营卫留上,真气逆上,正邪相攻而为胀也。况乎产后下焦空乏,寒从此入,致不行也。拟方宣通之法,兼温下元,自能释然。徐之才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滞,温可去湿,因仿而用之。
吴萸 干姜 益智盐水炒 当归 官桂 广皮 故纸盐水炒 於术 丹参 神曲丸服三钱,参汤送下。(王钟岳先生方案)
江城东门外张腹胀症
少腹有形,似疝非疝,汩汩有声。此寒湿结于膀胱之络,非温不通。
肉桂 吴萸 干姜 小茴 香附 白术 茯苓 川附 半夏(王钟岳先生方案)
陆久凝三公郎寒热胀痛治验
泗港陆九文昆仲,夙年相知也。仲秋之月,久凝三公郎,忽寒热头疼,从胸至腹,胀闷不堪,久文知医,先服解肌消导之剂,不效。来镇相邀,值予在云亭曹氏,乃请承调元往诊。用小柴胡加石膏,头疼虽止,诸症转甚,加以恶心。使者相望于道,适又他出,不得已延余弟宇瞻诊视。云是结胸,主以瓜蒌、山栀、枳实、竹茹、黄芩等药,服后胸腹愈痛。伊兄允升,躬叩予门。同仲儿寻至慕义庄,飞棹归家,薄暮始得抵彼,病者闻声欣然曰:先生其救我乎。盖望之久矣,予因思结胸成于下早,否则日久邪陷亦成。今疾作而痛随起,定非结胸,细按右脉弦中带紧,其间必有寒物阻住升降,以寒凉治之,所以胀痛日甚。况是日阴雨两旬,天时之湿,感召极速,必平胃散加藿香、腹皮、苏梗、半夏、柴胡、乌药,始得破其壅塞。忙服一剂,下咽后恶心顿止,觉腹有声如雷,顷刻胀痛若失,遂能安卧无虞。丙申仲秋存案
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藿香 腹皮 苏梗 半夏 柴胡 乌药(学山公方案)
尚友堂医案
浙绍胡墨池先生室人,得腹胀病,历有年所,医药迭更,未能消散。壬辰春,余寓豫章书院,延请诊视。切得六脉迟细,余曰:此系太阴中寒,授以砂半理中汤,暖胃驱痰,加鸡内金、谷芽、川椒健脾消胀。医者不明经旨,谬谓妇科宜养血调经,余因立论以辨之。《百病始生篇》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歧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六元正纪大论》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内经》云:脏寒则生满,留结为聚。喻氏云:人身胸中之阳,法日之驭,离照当空,消阴除噎,宣布于上;脾中之阳,法天之健,消化饮食,传布津液,运行于内;肾中之阳,如釜底之火,腐化水谷,贯注营卫,鼓运于下。三焦之阳,健行不息,何停积之有?惟胸阳衰则当膺阻碍,脾阳衰则饮食不化,肾阳衰则阴寒上僭,一切饮食入胃,生痰生积,所自来矣。其症遇春夏稍安,值秋冬则甚;服温暖药稍安,投寒凉则甚;守清淡稍安,遇荤腻则甚。至于四肢常冷,头额畏寒,犹其余患耳。治此以扶阳为第一义。余投砂半理中者,欲使中州气旺,庶得转运有权,加谷芽、鸡内金、川椒,正消补并行之法,开中焦凝滞之痰,由咳而出;驱下焦阴结之寒,从便而解,病斯愈矣。若生血助胀,破气伤元,寒凉散胃,俱所禁服。喻氏云:妊妇伤寒,不得已用麻桂硝黄等伤胎之药,若加入四物汤中,则厉药不能入而伤胎,岂欲消腹中之胀,反可用四物汤从护之乎?此一证也。又云:凡生髒瘕痞块,百计除之不减,一服四物汤则其势立增,又一证也。今十余年痼疾,虽非数剂所能奏效,而议病立方,悉本古人经旨,因述所见闻而为之论。(论腹胀症治)
王氏医案续编
高若舟偶患腹胀,医投温运,渐至有形如痞,时欲冲逆吐酸,益信为虚寒之疾。温补之药备尝,饮食日减,其痞日增,肌肉渐消,卧榻半载。甲辰春,迓 ①孟英诊。脉沉弦而软滑,大解不畅,小溲浑短,苔色黄腻。乃肝郁气结,郁则生热,补则凝痰。与栀、楝、萸、连、元胡、乌药、旋、枳、鸡金、鳖甲、茹、橘、苓、夏等药。服之证虽递减,时发寒热,四肢酸痛,或疑为疟。 此少阳之气,郁而欲伸之象。孟英曰:此气机宣达,郁热外泄,病之出路,岂可截乎?参以秦艽、柴胡、豆卷、羚羊、蚕砂、桑枝之类,迎而导之。 清热涤饮,条达肝气,允属合法。人皆疑久病元虚,药过凉散,而若舟坚信不疑,孟英识定不惑。寒热渐息,攻冲亦止。按其腹尚坚硬,时以龙荟滚痰丸缓导之, 峻药缓投法。饮食递加,渐次向愈。若舟善作隶,因集诗品书一联,以赠孟英云:古镜照神,是有真宰;明漪绝底,如见道心。盖颂其隔垣之视也。
① 迓(yà亚):迎接。《尔雅》:“迓,迎也”。
沈东屏年逾八秩,患腹胀便秘。孟英诊曰:耄年脉实,天畀 ②独厚,证属阳结,法宜清火。与西洋参、石膏、白芍、知母、花粉、桑皮、杏仁、橘皮、枳壳、甘草,送更衣丸。四剂而愈。设投别药,势必迁延而败。人亦谓天年之得尽,断不料其药治之误也。后四年始殁。夏间,汪湘筠明府,因食肉病胀,医谓老年气弱火衰,辄投温补,直至腹如抱瓮,始延孟英视之,弥留已极,不可救药矣!
② 天畀(bì必):畀,给予。天畀,即天赋。
石子章患腹胀,朱某与大剂温补之药,殊若相安。孟英见而非之。彼云:服之略不助胀,正须多服图痊,君何疑焉?孟英曰:形瘦脉数,舌色干红,此为阴虚热胀,昔年范次侯室暨杨改之如君 ①之恙,皆类此,医咸攻补遍施,病无小效。吾以极苦泄热、微辛通络之法投之,应手而瘳。今子病初起时胀不碍食,证非气分可知,而温补不助胀,遂服之不疑。不知阴愈耗,络愈痹,胀虽不加,而肌愈削,脉愈数,干呛气急,与女子之风消息贲何以异耶?寻果不起。予按:喻氏始言男子亦有血蛊证,可见男女虽别,而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临证者不可胶柱以鼓瑟也。
① 如君:俗称他人之妾为“如君”,与“如夫人”同。
宋氏妇患感,反复已经向痊。忽然腹胀上至心下,气喘便泻溺闭,汤饮不能下咽,自汗不能倚息,家人皇皇,且极贫不能延诊,走乞孟英拟方挽救。因以桂枝、石膏、旋、赭、杏、朴、芩、半、黄连、通草为剂,果覆杯而病若失。张养之目击,叹为神治。
沈俞医案合钞
詹,三十二。疟愈,脘下胀闷,既而失血盈碗,是营血既受伤。据云服地黄病剧,非滞腻沉阴之药可调。议以转运脾阳。
茯苓 甘草 桂枝 南枣 蜜煮热老姜
复诊:桂苓术甘汤。
复诊:香砂六君子汤。(疟)
问斋医案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湿热潜侵,内伤于脾。胸腹时满,大便时泻,饮食减少,脉来沉涩少神。通调水道为主。
赤茯苓 猪苓 福泽泻 生木香 蟾蜍皮 冬白术 大腹皮 川厚朴 大砂仁 新会皮 车前子 生姜(湿证)
归砚录
管君幼斋令正,汛停七月,至仲秋经行不多,腹乃微胀,继则胸闷不饥,身有寒热。吕某以桂枝、黄连等药进,而痞闷转加,二便不行,口糜而渴,得饮即吐,夜不能寐,五内如焚。余诊之,脉弦软而细,面赤足冷,神惫不支。是营阴素亏,气机多郁,郁久生热,辛燥忌投。授沙参、蒌、薤、栀、茹、旋、菀、冬瓜子、枇杷叶,二剂而燥矢行,胸腹舒,知饥,吐止。继以宣养而瘥。其汛停良由血不足,非有血不行而阻也。
得心集医案
杨志荣 躬勤力作,感冒风寒,变成疟疾,自取截方服之果愈。越三日,胸腹饱闷,时现寒热,更医数手,崇事消导,延至胸高气急,胀痛交迫,手不可触,卧不安枕,始请余诊。视其色,如饥,闻其声,先重后轻,问其苦,晚间尤甚,切其脉,浮大无力,知为苦寒攻伐伤中,谓曰:尔必先服槟榔、枳壳,其时痛尚可忍,后服大黄、枳实,胀不可当。荣曰:先生何以知之?余曰:合症与脉而知之也。近世见病治病,不用破气攻下者鲜矣。疏以治中汤,而重其剂。服下半日,胀痛未减,亦不觉增,然肠胃间已渐渐稍舒。继进二剂,即可安睡,二便通快如常。越日复视,惟四肢无力,胸喜推摩,更方以附子理中汤数剂全愈。又以附子理中丸数两而健。此正嘉言先生所谓健脾中阳气第一义也。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本方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腹满痞闷兼食积者。(肿胀门)
织郎侄,长兄之次子也。素有腹满食少之因,然行动如常,未曾加意调摄,偶因饮食不节,延成疟疾。医以伤食治之,更加下痢红白,又以柴、芍、芩、连、木香、地榆之属迭进,转至里急后重,疟则间日夜发,痢则一昼夜数十次,兼之噤口不食,额冷时汗,恶症丛生。予见逆症纷更,攻补两难,惟凭唇淡舌白,足征脏腑阴寒,径用理中加芍、桂,一剂如故,再剂仍然,但药虽未效,而病情已中。适侄岳翁程邀一医来,用补中益气法,意欲以升举脾胃,疟痢交治,未始不无卓见,只置阴阳之理、刚柔之用不讲耳。姑从权进一剂。是夜疟发虽轻,而下痢后重尤甚,岂此升举一端可尽耶。予于是又拟理中,重姜、桂,加白芍、吴萸,一日二剂,俾得大势稍减。按服二日,疟亦不至,饮食渐进,惟下痢纯白而已。验唇舌淡白如故,口仍不渴,毫不为辛热所偏,窃喜此病,思过半矣。越日傍晚,骤然神疲气怯,胸腹鼓满,两胁俱胀,充斥腰围。因思仲景有经病暴变之文,法皆秘而不宣,《内经》有暴病非阳之旨,俱指阴邪而言,仍推原意用理中,去参加附、桂、苓、泽以进如故,再用肉桂研末调服。迨至子丑时,腹中呱呱作声,泻下秽水二三阵,诸胀渐消,神爽思食。足征腹中之患,皆阴邪弥漫之气,虽藉药之辛温,犹待天之阳辟,始克有济也。于此益悟嘉言先生所谓地气混天之理,非臆说矣。古称痢病转泻是肾病传脾,为向愈之机,善后果未杂他岐,到底辛热温补成功,非不治疟而疟白止、不治痢而痢自愈乎?
愈后半月,始闻病变之日竟吃柑橘、豆腐等物,忘而弗告,使余背地苦想。幸获苟全,差免不恭之咎也。愿医者鉴诸。(肿胀门)
汪慎余 由苏州归,时当酷暑,舟中梦遗,旋因食瓜,继以膏粱,致患小溲淋痛。此湿热乘虚入于精道之据。途次延医,投利湿清火之药,淋痛虽减,又加少腹胀急。舟至许湾,左睾丸偏坠,胯胁牵痛,而少腹之胀日益甚,小水清利,大便不通。连延数医,俱以五苓散合疝气方,更增车前、木通,颠连两日,少腹胀不可当,左肾肿大如碗,烦躁闷乱,坐卧不安。急切邀治,脉得沉弦。遂处桃仁承气汤,重用肉桂,加当归,一服大便下瘀黑二升而愈。夫邪结膀胱少腹胀急之症,原有便溺蓄血之分,在气在血之辨。盖溺涩症小便不利、大便如常;蓄血症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此气血之辨,古训昭然。今者少腹胀急,小便自利,则非溺涩气秘,显然明矣。独怪市医既不究邪之在气在血,且已知小便自利,反以利水耗气之药,其何以操司命之权耶?
此症愈后,继以后一方连服数剂,以杜其根。
附方
当归 附子 肉桂 山甲 元胡 桃仁(诸痛门)
乘桴医影
秀水某,春间病几危,余为治愈,既而余避难来申,病者亦于秋间徒沪。将交秋分,复招诊视,尚不能起榻,而胸满腹大,溺清便艰,气塞火升,咽颊作响,食后出语,气即上冲,腿软腰疼,目干少寐。腹中时痛,泄气稍舒,欲噫不宣,苔色满布,此但知其久病元虚,率投守补,窒其升降之机,而不调其情志也。以北沙参、丝瓜络、枇杷叶、蒲公英、留行子、竹茹、蛤粉、菖蒲、蒌仁、半夏、苏叶、黄连为剂,服之渐效。
凌临灵方
左(八月) 寒湿气滞,肝脾不和,腹胀脘闷,四肢酸倦,气逆痰稠,眠食欠安,脉右弦滑,治宜泄木和中。
米仁 大腹绒 炒枳壳 焦麦芽 连穗 车前草 广藿香 新会皮 莱菔子 杏仁 制香附 法半夏 赤苓 姜汁炒竹茹(寒湿气滞)
僧(六月) 湿食郁遏,腹胀不和,治宜疏化。
藿香正气丸、保和丸各二两,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湿食)
费伯雄医案
脾为湿土,以升为健;胃为燥土,以降为和。肝木横亘于中,上犯胃经,下克脾土,以致胸腹不舒,甚则作吐作泻。宜柔肝和中化浊。
当归身 白蒺藜 陈橘皮 川厚朴 广郁金 焦白术 春砂仁 台乌药 云茯苓 细青皮 佩兰叶 广木香 白檀香 金橘饼(肝气肝风)
何澹安医案
呕泻蓄血,气虚阴络伤也。恐交春后,腹胀不易脱体。
焦术 二钱 炒归身 一钱五分 川楝子 一钱 白芍 一钱五分 赤苓 三钱 木香 四分煨 炒青皮 一钱 延胡索 一钱 泽泻 一钱五分 谷芽 三钱(咳嗽)
呕泻蓄血,明阳络俱伤,气滞脾困,不克输津生新,下焦真气不充,清浊艰于升降,运谷无权,腹膨便溺,六脉软弱无力。理当温补佐安神法,再视消息,附方呈政。
土炒制於术 二钱 炙白芍 二钱 炒枣仁 三钱 菟丝 二钱 橘叶 三张 土炒归身 一钱五分 云茯神 二钱 川郁金 一钱切,后入 泽泻 一钱五分 焦谷芽 四钱
十九日晚复诊 左脉弦动,略有烦躁。此肝阴亏而脾未输上供也。再拟醒脾化气,参用柔肝法。
土炒制於术 一钱 归身 一钱五分,酒炒 枣仁 三钱 川郁金 一钱 泽泻 一钱五分 焦谷芽 四分 蛤粉炒阿胶 二钱 白芍 二钱 茯神 二钱 炙升麻 四钱 橘叶 三张
廿一日 脉象两手均称条达,惟重按少力,可见中焦气机稍舒,命门真火未能摄水,脾阳不克运动,所以下体浮肿重滞,饮食能纳难化也。仍拟和肝胃佐助元阳法。
炒黄西党 三钱 茯神 三钱 巴戟 一钱五分,盐水炒 川郁金 一钱切,后入 泽泻 一钱五分 焦谷芽 四钱 土炒於术 二钱 枣仁 三钱 肉桂 三分,去皮,磨 炙升麻 四分 橘叶 三张
廿三日 诊腹胀不寐,脉反弦数,无疑木旺土衰,肝阴内亏所致。就证参脉,未敢骤补,此方暂服。
米饮炒制於术 归身 茯苓 川郁金 元米炒麦冬 赤豆卅粒 姜汁制半夏 白芍 藿香 淮牛膝 磨冲肉桂
廿五日诊 中不胜湿,湿化为热,其气不得快利,以致腐谷少权,二便不畅,脉象动静,以扶本为主,疏理为佐,拙方候政。
土炒制於术 归身 大腹绒 茯神 益智 煨木香 白芍 泡炮姜 车前 肉桂
深思抑郁,内滞蓄血,狂吐之后,肝失所养,气机呆钝,侮土作胀,诊得脉象右弦左软,可见下焦无火,津不上供也。当用《金匮》法。
炒西党 炒熟地 川附 牛膝 丹皮 焦於术 块茯苓 肉桂 泽泻 赤豆(吐血)
医学举要
郡城卜姓女,十有三岁,先患痧疹,继患疟疾。医用开泄太过,遂至胀满,肚腹以下坚硬如石。本家疑为虚证,请一老医中专用补药者诊治,岂知竟云痧毒内攻,法在不治。余时初到郡中,遂延余诊。余按其脉沉细而微,脾虚景象,显然如绘 ①。初用钱氏白术散而坚硬消,继用陈氏六神汤而胀满愈。(卷六)
① 绘:杂彩。
寿石轩医案
肝木乘脾,湿痰互结,胸腹胀痛,脾阳不振,大便不实,谷食减少,脉象沉弦而滑。再延防成土败。
旋覆花 二分五厘 (布包) 黄郁金 一钱五分 赤茯苓 三钱 苏茎 七分 鸡谷袋 三具 川鹿角尖 五分(磨冲) 汉防己 八分 广橘皮络 各八分 通络散 二分五厘 降香末 五分 琥珀外台丸 二分五厘 橘半枳术丸 二钱五分(膨胀中满)
时病论
截疟太早变成肿胀
西乡郑某,偶患疟疾,热重寒微,口渴便泻。先用符禁未效,又服断截之药,疟与泻并止矣。数日后腹中忽胀,小便短少,来舍就诊,两手脉钝,沉取尚强。此乃暑疟夹湿之证,其邪本欲向表分里而出,误用截法,阻其邪路,暑欲达表而不能,湿欲下行而不得,交阻于中,气机不行而成肿胀,法当治标为先。即以木瓜、蒿、藿以解其暑,芩、苍、通草以行其湿,又以青皮、厚朴、杏粒、槟榔,行其气而宽其膨。服下稍为中病,每得一矢气,腹内略松。更加菔子以破其气,鸡金以消其水,服之矢气更多,溺亦通快,其腹逐渐消去。后用调脾化气,得全安耳。(临证治案五)
慎五堂治验录
张和观内,辛巳十月,西坭泾。劳力,疟后脘胀如鼓,邪气恋而清阳不展也。治以清泄通阳。
大豆卷 三钱 青蒿梗 三钱 石菖蒲 一钱半 淡豆豉 三钱 代赭石 三钱 制半夏 一钱半 广藿香 一钱半 旋覆花 三钱 螺蛳壳 三钱 薤白头 三钱 瓜蒌皮 三钱
沈,左,庚辰。素有抑郁,致肝木夹母气贼临脾土,膻中阳气不布,腹胁攻胀如臌,脉弦滑,舌苔白。拟仲圣法应之。
李根皮 五钱 橘络 七分 香附 三钱 左金丸 三分 川桂枝 三分 楝实 一钱半 新绛 三分 旋覆花 三钱 西赤芍 一钱半 茯苓 三钱 葱管 一尺 制半夏 一钱半
辛辣开结,腹胸攻胀已愈,固肾气上冲也。照前加代赭石三钱、潞党参一钱、伏龙肝一钱半。
陆子兰婿,八月初十日,葫芦泾。痢久中阳不运,董浜徐氏投温涩无功,湿邪内聚,以致脘腹胀满,纳少运迟,脉细弦,有成臌之机,舌苔薄白,且拟疏中化湿治。
生鸡金 三具 广藿香 三钱 冬瓜皮 三钱 原蚕砂 一两 海金砂 三钱 陈萹蓄 三钱 五谷虫 三钱 煨木香 一钱半 生谷芽 一两 鲜石菖蒲 一钱半
疏中化湿,脘腹之胀渐宽,纳谷渐加,病有转松之象,依原出入治之,细心调摄,庶免反复。即前方加苍术、防风。
左氏《医缓》云:雨淫腹疾,脘腹胀恙。雨湿踞中也,用苍白二陈汤燥之。
穹苍术 三钱 茯苓 三钱 陈皮 一钱 炙草 三分 海金砂 三钱 焦冬术 一钱半 川芎 三分 石菖蒲 一钱半 制半夏 一钱半 防风 四分 萹蓄 三钱 范志曲 一钱半
吴宝森茂才膏方。丁亥仲冬,南码头。诊脉百至,细察三部九候,左关三粟之重,状欲荷珠之滑,右关六粟怠缓若迟;左尺七粟之下弦紧转绳,右尺重按尚平和;左寸四粟少神,右寸四候始见和脉。症则腹中愤满,纳食不易运化,必徐步而行,得上嗳气,下泄屁,方始安适。清晨泛恶痰多,夜分时有梦泄。考诸经训,脾足太阴也,是动则病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噫气即嗳气之类,仲祖属于虚逆,药则镇逆扶中互用。盖气因于中,中者脾胃也,脾主运化,胃司容纳。脾不干运,自然气滞痰生,气机窒滞,欲噫以舒其满气。滞生郁,郁则肝阳易燃,相火摇精,魂魄相驰,遂为梦泄。脾胃位正,中枢升降之机轴,脾气不健则手太阴肺气不能肃化,足少阴肾水不能摄纳,所谓肺为主气之标,肾为主气之本。三阴弱而气衍其度矣。土金水三脏交病,理必先培中土,土旺生金,金生水,而生生不息矣。
高丽参 甘草 破故纸 木香 旋覆花 野於术 黄芪 制半夏 桔梗 酸枣仁 白茯苓 山药 川楝子 莲子 甘杞子 远志肉 芡实 陈海蜇 橘皮 箭朱砂 胡桃肉 阿胶
王,丁亥仲春,城门。素有便血之恙,刻下血止而脘腹胀满,泄泻纳少,运迟足肿,心下时痛,青筋绊露,脉细而弦。木邪犯土,土已负矣。故《经》云:泄而腹满甚者,逆证也。主以扶土,佐以化邪,以冀侥幸于十一耳。
苡仁 五钱 金铃子 三钱 橘皮 五分络 五分 荷梗 半尺 谷芽 一两半 藿梗 一钱半 赤芍 二钱 桑叶 三钱枝 一两 党参 三钱 香附 三钱 旋覆花 一钱半 新绛 三分
连服十余剂痊愈。
温氏医案
二五构精 ①,化生万物,夫妇匹偶,人之大伦。余尝见愚夫愚妇,于生产月内,或经行之时,不戒房事,以致精血相撞,凝结成毒,变生小腹臌胀,其硬如石,脐与胸高,周身水肿,参茯补之不效,硝黄攻之不灵,诸般痛苦,无药可医,缠绵多日必殒其命,较之男子丹停之毒,更有甚焉。然而受病者讳言其故,医治者不得其名。间有延余诊治者,迄无一效,任用何药,如石投水,日重一日,甚至皮破水流,腥秽难闻而死。余留心访问,始得起病之由,推原其故,皆由年少无知,情欲难禁,不知其中之毒,惨不可言。各家医书,未有言及此事者,是以人多误犯,但愿世之为父母者,于男女婚配后,务将此事,暗地明言,极力禁戒,或于生产月内,异房独宿,更为周妥。此实发前人之所未发,言父母之所难言,留心禁戒,幸勿忽诸。(精毒)
① 二五构精:古代对万物生化之源的认识。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五,谓阴阳五行。
许氏医案
工部正郎杨枢孙,暴受寒邪,上下气隔,汗出如珠,腹胀如鼓,诸药罔效,用稀涎散吐出两大盆痰涎遂愈。此医道所以有汗吐下和四要法也。
张聿青医案
左 饮食在胃,运化在脾,然所以运化者,阳气之鼓舞也。湿温之后,多进甘寒,致湿邪日见其有余,阳气日形其不足,所以纳食之后,动辄胀满,脘中微觉坚硬。脉细而沉。胃府失其通降之权。宜温运和中,使脾胃之气,旋运鼓舞,则不治其满而满自退也。
上川朴 於术 连皮苓 草果仁 焦麦芽 川椒目 泽泻 公丁香 上广皮 生姜衣(内伤劳倦)
胡 右 肝木纵横,腹中胀满。络隧气阻,肩臂作痛。再疏肝之用,养肝之体,而以养血和络兼之。
川断肉 金铃子 柏子仁 桑椹子 白芍 川郁金 木防己 橘皮络 香橼皮 砂仁 香附 当归
另常服史国公药酒。(肝风)
左 气从少腹上冲则腹满,甚至干犯心胸则懊 难忍。此冲气上逆。姑调气熄肝。
盐水炒香附 白蒺藜 金铃子 杭白芍 盐水炒青皮 双钩钩 整砂仁 淡吴萸 天麻 《金匮》肾气丸(腹痛附小腹痛)
左 宣通营络,大便频泄,腹痛顿止。泄则滞通,所以痛止极速。效方出入主政。
延胡索 一钱五分 台乌药 一钱五分 广郁金 一钱五分 橘络 一钱 赤白苓 各二钱 当归须 一钱五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楂炭 三钱 佩兰叶 一钱五分 单桃仁 二钱 广陈皮 一钱 瓦楞子 四 钱(腹痛附小腹痛)
周左 由肢体疲软,渐至食入运迟,腹笥 ①胀满,脐下尤甚,咳嗽痰多。脉形沉细,苔白少华。此由脾肾阳衰,不足以运旋鼓舞,土为火子,真阳不治,则土德愈衰,木邪愈肆。补火生土,一定之理也,特王道无近功耳。饮食一切,必须谨慎,以盛纳在胃,运化在脾也。知者当能察之。
① 腹笥(sì四):谓腹部。笥,盛饭食或衣物的器具。
别直参 二钱 制半夏 三钱 炒椒目 五分 炮姜 四分 炙内金 一钱五分 土炒野於术 二钱 茯苓 七钱 川桂木 四分 炒苏子 三钱 橘红 一钱 熟附片 八分 泽泻 一钱五分(肿胀)
薛御之 湿盛多痰之体,感冒风邪,袭于肺卫,以致由咳而引动伏饮,咳日以剧,右胁作痛。浊痰弥漫,神机不运,神识模糊。叠化浊痰,神情转慧。至于痰湿之变态,如阻营卫而为寒为热,郁遏中气,苔起灰霉,困乏脾阳,脾土不能运旋鼓舞,而大便燥结,清中之浊不降,浊中之清不升,而转干燥,传变种种。肌表之温风,化疹外达,而湿痰究仍内困,所以病退之后,而疲惫自若。渐至气阻湿坠,少腹之满,顿从上僭,不特入腹过脐,而且上支胸脘,食入攻撑,大便涩少。右寸细涩,关部弦滑,尺部沉微,左部俱见小弱。都由脾为湿困,阳气不能运行,土滞而木不扶苏,遂令湿之流于下者,随左升之气而逆从上行,肠胃流行之机,悉为之阻,为胀为撑之所由来也。下病过中,图治非易。拟条达肝木,泄府浊而运脾阳。冀得小溲渐畅,湿流气宣,方是好音耳。
淡吴萸 三分,蜜水浸后取出焙干,盐水炒 陈皮 一钱,蜜水浸后取出焙干,陈壁土炒 连皮苓 五钱 盐水炒香附 一钱五分 炒枳壳 一钱 木猪苓 二钱 川楝子 切,一钱五分 霞天曲 二钱,炒 鸡内金 一 枚,要不落水者,研,调服 泽泻 一钱五分 小温中丸 三钱,开水送下(肿胀)
范 左 身热大势虽退,脉仍未静,溏泄之后,转为便闭腹笥胀满,按之不柔。此邪少湿多,邪去湿留,湿困脾土,鼓舞运旋不及,则大肠传化失司,所谓湿闭是也。宜调气泄浊。
川朴 广皮 大腹皮 郁金 小温中丸 桔梗 枳壳 光杏仁 砂仁(肿胀)
柳宝诒医案
尤 病象不外营阴亏损,肝火浮动。调治之法,自当养阴熄肝。但纳谷不多,时作胀闷,木动则中土受伤,过进滋腻,恐于中焦不宜。况时当炎夏,暑湿易侵,更当以和运脾胃为主。兹拟养阴和气,清肝健脾,两面照顾。
北沙参 元米炒 细生地 炒黑 白芍 瓦楞子 煨木香 春砂仁 白苡仁 白薇 木蝴蝶 蛤粉 青黛同包 小青皮 醋炒 谷麦芽 各炒(内伤发热)
竺 向患肝木不平,时作撑痛胀满。于法自以疏化为主,绝无培补之理。乃木郁化火,胃液被其燔灼,则津液宜养也;木动生风,肝阳因而煽越,则潜熄宜急也。所虑者,滋补愈增其壅,疏通愈耗其阴,治此碍彼,此调治之所以难也。兹拟以膏方滋营养液,临卧服之;以丸剂疏木和脾,清晨服之。出入互用,庶几两得其平,勿致久而增弊耳。
西洋参 元米炒 麦冬 炒归身 白芍 土炒 大生地 炙松 炒丹皮 黑山栀 石决明 盐水煅 甘杞子 酒炒 滁菊花 制马料豆 茯神 霍石斛 米汤拌蒸 太子参 刺蒺藜 酸枣仁 炒 煎取浓汁,滤净,烊入阿胶,炼白蜜收膏
丸方:
金铃子 酒炒 延胡索 醋炒 制香附 小青皮 醋炒 春砂仁 广木香 白芍 土炒 炙鸡金 川朴 长牛膝 盐水炒 木瓜 酒洗 吴萸 川连同拌,炒透 沉香片 勿见火 上药共为细末,用陈香橼煎汁泛丸。清晨开水送下。
宣 腹右僵硬,两便不爽。病因木气郁结,致肝脾之气,窒而不化。脾气宜升,今反郁陷于下,而浊气凝聚于中,肝阳升越于上。头晕气逆,皆病之兼见者也。向质阴虚,今脉象带数,又属阴虚生热之见端。病愈久,则岐变愈多。而其本,专在肝脾两脏,兹拟从本原着手。
金铃子 酒炒 醋延胡 小青皮 醋炒 归身炭 白芍 土炒 炙鸡金 黑山栀 姜汁炒 广木香 石决明 沉香 水磨 香橼皮 木蝴蝶 炙研,冲
另:小温中丸(肿胀)
童 中气不畅,肝木侮之,致气机结抟,湿痰中阻。数日来脘痞不饥,大便不爽,皆肝脾阻结之证。脐腹两旁,僵硬及脘,中气伤矣。舌苔极白不浮,胃气亦不松利。脉象软而少力,惟左关略弦,病久气弱,未可专投攻克。拟温脾化湿,疏肝和胃,消补兼施之法。
桂枝 白芍 土炒 淡干姜 盐水炒 於术 枳实 姜汁炒 炒苡仁 炙鸡金 豆卷 生熟神曲 各 小青皮 (醋炒) 平胃散 麦谷芽
另:小温中丸
张 便血之后,转为腹胀。脉象弦细无力,两便不爽,胀势甚于脐下,左胁撑痛,晚来内热少汗。病因肝气郁阻,内陷于脾,脏气痹窒,势成单腹胀之候。先与疏木和脾。
柴胡 醋炙 全当归 白芍 土炒 小青皮 醋炒 金铃子 酒炒 莱菔子炭 春砂仁同研 乌药 川连 吴萸煎汁,拌炒 香橼皮
另:禹余粮丸,广陈皮汤送下。(肿胀)
朱 未见原方,前所用之药,已不能全忆。据述喉间梗塞之气略松,两足下注之气仍胀。脉象左关独见浮大,而自尺内,斜至寸外,另起一线,此属维脉见象。想肝气初发之时,适奇脉空虚之候,肝木之气,乘虚注陷。木郁化火,故渐觉焮热。此与寻常浮肿不同。况平时嗳气不舒,腹中亦苦急胀。必使肝脾之气,先能和畅,然后两足下陷之气,方可转旋。势必累月积旬,不能奏效。拟方以疏肝为主,仍参肃肺和奇之意。
旋覆花 红花同包 归须 白芍 酒炒 炒川断 长牛膝 桂枝煎汁,炒 丹参
另:桂丁子 蔻仁 等分 研末,每服三分,开水送下。(妇人)
昼星楼医案
治泰雅堂肚腹胀痛,夜寐不安,寒气上冲胃脘,坐卧不宁,不思饮食。此症因夜间忧思过度,阴火焦熬,积而成痰。外感寒邪,引痰上升,壅遏胸膈也。诊得肺脉伏,肝沉部弦实,心脉微涩,肾脉亏损,脾脉软而大。泰雅堂山人问曰:积痰于何见之?曰:肝脉弦实,以知之。若肝脾双弦,则为痰饮,或成疟疾矣。又问曰:肺脉伏安,知非积痰在肺?曰:痰在肺,肺脉宜结。今见沉伏,知患寒邪也。若无外感,脉不伏也。大凡伤寒、伤暑、伤湿之症,脉多见伏。此宜以四时参证脉也,具方于下。一剂知,二剂已。自制:
首方:橘红 五分 姜夏 一钱五分 良姜 四分 槟榔 五分 莲叶 一片 白术 一钱五分 苏梗 七分 陈皮 七分 枳壳 八分 花粉 八分 苏子 一钱五分 茯苓 二钱
二方:姜夏 一钱 午节 一钱 柏仁 一钱五分 茯苓 二钱 花粉 八分 陈皮 七分 川贝 一钱五分 酒芎 五分 枳壳 八分 生地 一钱 苏子 一钱 白术 一钱五分
雪雅堂医案
脉来虚弦,腹胀,无所痛楚,应以纯虚论治。
高丽参一两 白术一两 炙甘草八钱
周妇 腹胀经来略松,经断仍胀,已经年余,诸药不效,因忆及叶案幼科内有此一症,宜治血络,所谓络瘀则胀也。草木之药,徒然伤气而不灵动,用虫类有血肉生气者,走窜通络,灵于草木而不伤气也。
归须 穿山甲 山楂炭 桃仁 蜣螂虫 两头尖 延胡 五灵脂 䗪虫 为末蜜丸
王妇 小腹浊部,厥阴之地,肝脉所络,痛满胀闭,便难溺秘,肝木不主疏泄,浊阴痹塞不通,桂附徒伤血液,芍地呆钝不灵,冲任液枯气滞,辛通温润是议。拟千金貑鼠矢汤意,以期以浊攻浊,而不损伤阴气耳。
韭白根 三钱 小茴香 钱半 穿山甲 一钱 桂枝 钱半 貑鼠屎 三钱 冬葵子 三钱 肉苁蓉 四钱 归尾 三钱
邵兰荪医案
某 水亏木旺,脉形两手皆弦,食入脘格,脐下胀闷,暮夜手足心发热。姑宜养胃、和中、清肝。 (三月十二日)
钗斛 三钱 鸡内金 三钱 谷芽 四钱 炒青皮 七分 省头草 钱半 石决明 六钱 香附 钱半 绿萼梅 钱半 左金丸 八分 川楝子 钱半 合欢皮 二钱
清煎,三帖。
介按:胃液既亏,脾失健运,而肝阳愈横,故治以升脾养 胃兼柔肝。(脘痛)
盛陵徐 腹中仍属胀闷,食入尤甚,脉涩滞,舌滑尖红,大便溏,跗浮,究属重极之症。 (六月初五日)
乌药 二钱 鸡内金 三钱 冬瓜皮 三钱 炒谷芽 四钱 左金丸 八分 新会皮 钱半 赤苓 四钱 佛手花 八分 通草 钱半 厚朴 一钱 枳壳 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湿热阻滞,肝阳横逆,致脾胃失于健运,而便溏跗浮。治以清肝扶脾兼渗湿,庶免腹满之虞矣。(肿胀)
邵氏医案
闺女腹满气逆,脉濡左弦细,苔黄滑,尖边红,便溺不爽,颜红汗出口渴,属棘手重症。
乌梅 一个 大腹绒 三钱 丝通草 一钱五分 瓜蒌皮 三钱 川连 八分,茱萸四分拌炒 薤白 一钱 沉香 四分,冲 佛手花 八分 鸡内金 三钱 省头草 三钱 炒谷芽 四钱
三帖。
腹满气滞,脉弦右涩,癸水不调,宜顺气利中。
乌药 二钱 炒青皮 七分 当归 一钱五分 制香附 一钱五分 生牡蛎 四钱 沉香曲 一钱五分 川芎 七分 玫瑰花 五朵 厚朴 一钱 鸡内金 三钱 菴 子 三钱
肝逆乘中,当脘胀闷,脉弦气逆,癸不及期,宜防肿胀。
鸡内金 三钱 香附 二钱 延胡 一钱五分 炒茺蔚子 三钱 沉香 五分冲 丹参 三钱 紫石英 三钱 绿萼梅 一钱五分 生牡蛎 四钱 川楝子 三钱 炒青皮 八分
木克土化泻,脉弦细,中焦窒格,经停防胀,宜利中分消为治。
大腹绒 三钱 新会皮 一钱五分 绿萼梅 一钱五分 鸡内金 二钱五分 厚朴 一钱五分 原粒砂仁 一钱 茯苓皮 一钱五分 玫瑰花 五朵 炒车前 三钱 乌药 二钱 炒谷芽 四钱
三帖。
苔微黄,左脉涩,右弦数,脘腹胀闷,癸水早期,咳痰,宜和中调经。
丹参 三钱 大腹绒 三钱 丹皮 二钱 炒青皮 八分 佩兰 三钱 香附 三钱 沉香曲 一钱五分 玫瑰花 五朵 扁钗斛 三钱 炒茺蔚子 三钱 炒枳壳 一钱五分
曹沧洲医案
左 脾阳湿困,得食作胀,舌苔淡黄而白,两脉濡数,大便日夜四五度,少腹沃涩而痛。有时知饥,以挟土化湿。
炒党参 三钱五分 广陈皮 一钱,炙 大腹皮 一钱,洗 台乌药 切,三钱五分 苏梗 三钱五分 宋半夏 三钱五分 焦六曲 三钱 楂炭 三钱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煨木香 七分 赤苓 三钱(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热解形浮,多食作胀,溲通神倦,喜热饮,痰湿互郁,气机不通。深防变迁,未可忽。
越鞠丸 炙鸡金 沉香曲 白杏仁 苏梗 白蒺藜 白蔻仁 生米仁 制香附 煅瓦楞粉 半贝丸 车前子 陈麦柴(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寒热之后神思疲倦,多食作胀,杳不思食,口腻舌微黄。宜利湿疏中,以醒机轴。
越鞠丸 台乌药 茯苓 泽泻 橘红 白蔻壳 大腹绒 资生丸 制半夏 象贝 炙鸡金 白杏仁 炒谷芽
右 耳鸣腹胀,头晕,脉不畅,溲赤。宜利湿疏中为法。
制香附 台乌药 赤苓 法半夏 金铃子 生米仁 六曲 茯苓 延胡索 白杏仁 陈皮 泽泻(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胸闷胃呆,腹胀,脉濡。拟流利气机,疏畅痰湿。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制川朴 一钱 白蔻仁 七分,敲小粒,后下 枳壳 三钱五分 莱菔子 四钱,炒 煅瓦楞粉 一两,包 沉香曲 三钱,绢包 白杏仁 四钱 大腹皮 三钱,洗 炙鸡金 四钱,去垢 生米仁 四钱 鲜佛手 三钱五分(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腹膨胀,得食痛,气攻心脘,脉重按带滑。宜顺气疏中。
制香附 二钱 炙鸡金 四钱 沉香曲 四钱 白蔻仁 七分,后下 橘红 一钱 大腹皮 三钱 猪苓 三钱五分 白杏仁 四钱 法半夏 三钱 枳壳 三钱五分 泽泻 三钱 生米仁 四钱 煅瓦楞粉 一两,包 乌药 三钱五分(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寒湿蒙遏清阳,神疲腹胀,足肿滞,脉濡。延防中满。
生穹术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六曲 四钱 猪苓 三钱五分 广木香 三钱五分 橘红 一钱 炙鸡金 四钱 泽泻 三钱 春砂末 七分,后下 法半夏 三钱 制川朴 七分 五加皮 三钱 白杏仁 四钱,去尖 桑枝 一两(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腹胀胸闷,气短,右腿酸,脉细。拟疏肝和脾,化湿理气。
制香附 三钱五分 青蒿子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五加皮 三钱 陈皮 一钱 白芍 三钱 丝瓜络 三钱五分 粉萆薢 三钱 法半夏 三钱五分 白蒺藜 四钱 伸筋草 三钱 豨莶草 三钱五分,制 桑叶 一两
煎汤焫 ①方
① 焫(ruò若):指利用燃烧草药熏灼治病的方法。
苏叶 一两 木瓜 四钱 豨莶草 四钱 归尾 四钱 独活 四钱 五加皮 五钱 臭梧桐 四钱 苍术 三钱(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腹满関胀,瘕撑食下阻。脉濡。肌肤发热。宜疏畅肝脾,流利湿热。
制香附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 莱菔子 四钱,炒研 泽泻 三钱 白蔻仁 七分 炙鸡金 四钱 广木香 三钱五分 车前子 四钱,包 白杏仁 四钱 大腹皮 三钱 猪苓 三钱五分 益元散 三钱,包 陈麦柴 四钱,一味煎汤代水 白麻骨 一两(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肝郁困脾胃,清浊升降失常,胸腹胀满不食,脉濡。宜疏畅二焦。
苏梗 三钱五分 枳壳 一钱 石决明 煅,先煎 车前子 三钱,绢包 制香附 三钱五分 橘红 一钱 白蒺藜 四钱,去刺 佛手花 三钱 沉香曲 三钱五分 法半夏 三钱五分 白蔻仁 七分,研冲 广郁金 三钱五分,切 炒香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 据述腹胀稍舒,小溲渐多,少腹仍复胀痛,足肿不退。盖由平日火土不能和德,致寒动于下,气阻于中,湿侵于外,外内合病,升降无权,肝木乘己之胜,而侮中土,汲深绠 ①短,不易速效。
① 绠(gěng梗):井绳。《说文》:“绠,汲井索也”。
上官桂 五分,去粗皮,研细末,饭为丸,吞服 胡芦巴 三钱五分 两头尖 一钱,绢包 小姜片 五分 淡吴萸 四分,盐水炒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猪苓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去垢 川椒目 七分 车前子 三钱,绢包 泽泻 三钱 茯苓 四钱 半硫丸 一钱,吞服(肝脾门)
右 少腹胀,胀则气升晕,脉细。治在肝脾。
南沙参 三钱 归身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去垢 陈佛手 一钱 制首乌 四钱 白芍 三钱五分 资生丸 三钱,包 冬瓜皮 四钱 左牡蛎 七钱,先煎 灵磁石 三钱,生,先煎 五加皮 三钱 陈麦柴 三钱(肝脾门)
右 泄滞阻气,表邪外甚,腹胀上逆攻撑,甚则泛恶,舌白口腻,形寒表热,头重,大便不畅,溲利,知饥不能食,癸水适来,病绪繁多。宜兼顾立方。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枳壳 一钱 白蒺藜 四钱,去刺 瓜蒌皮 切,五钱 煅瓦楞粉 一两,绢包 橘红 一钱 赤芍 三钱 滑石 三钱 沉香屑 冲,四分 法半夏 二钱 丹参 三钱 青蒿梗 三钱 桑枝 一两,切 鲜佩兰 一钱(肝脾门)
左 食下作饱,午后脘胀入腹,便闭,舌黄,脉弦濡。木土克贼,延防腹满未可忽。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茯苓 四钱 炙鸡金 三钱,去垢 炒谷芽 五钱,绢包 煅瓦楞粉 一两,包 象贝 四钱,去心 金铃子 三钱,炒 沉香曲 三钱五分 广郁金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五分,洗 陈麦柴 五钱(肝脾门)
右 胸痞腹胀,得食尤甚,头晕,脉数。宜疏肝宣脾两进之。
苏梗 三钱五分 炙鸡金 四钱 石决明 一两,先煎 陈佛手 三钱五分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 白蒺藜 四钱 陈麦柴 四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 炒谷芽 五钱 磁朱丸 三钱,包(肝脾门)
右 木失调达,气机横逆,脘腹胀,得食尤甚,渐至营卫失谐,乍寒乍热。宜治所急。
银柴胡 橘白 大腹皮 香橼皮 归身 青盐半夏 炙鸡金 炒谷芽 赤芍 象贝 沉香曲(肝脾门)
右 营虚水亏,肝木失养,平素虚象不一。日前脘堵腹胀,当气不下走,二便均少,刻下标病退,而本虚未复,且有肠燥火浮之象。法当培养根抵,俾水火相济。
潞党参 一两五钱,直劈,炒香 雪梨膏 三两,收膏入 川断 三两,盐水炒 西洋参 一两五钱,去皮另煎,收膏入 白归身 一两五钱 沙苑子 三两,盐水炒 大生地 五两 炒香枣仁 一两五钱 左牡蛎 七两,盐水煅,先煎 制首乌 五两 柏子仁 二两,研如泥 甘杞子 一两五钱 整玉竹 二两 黑芝麻 三两,包 朱天冬 一两五钱,去心 陈阿胶 二两,收膏入 麦冬 一两五钱,去心 陈佛手 一两五钱 金樱子 盐水炒,三两 杜仲 盐水炒,三两 鳖甲胶 一两五钱,收膏入 金毛脊 炙去毛,三两 如法熬膏。(肝脾门)
右 肝升太过,胃降不及,大便坠塞,午后腹胀,夜来热气冲咽,脉弦。上升之气,自汗而甚,非疏泄,并进不可。
左金丸 一钱,吞服 煅瓦楞粉 一两,绢包 大腹皮 三钱,洗 陈佛手 三钱五分 白芍 三钱五分 瓜蒌皮 四钱,切 炙鸡金 三钱,去垢 广郁金 一钱,切 黑山栀 三钱五分 川楝子 三钱五分,炒 茯苓皮 四钱 橘叶 一钱 生熟谷芽 各五钱,绢包(肝脾门)
左 肝胃不和,胀闷不能多食,脉濡。治在中焦。
苏梗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全瓜蒌 五钱,切 火麻仁泥 七钱 制香附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去垢 陈佛手 三钱五分 川石斛 三钱 盐半夏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洗 泽泻 三钱 生熟谷芽 各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 脉左弦右滑,气营失调,满腹胀大攻撑无定,神疲形寒,自客春经停血崩以来,三阴俱乏,肝脾互乘,理之不易。
归身 二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 杜仲 二钱 川楝子 三钱五分,炒 白芍 三钱五分 五加皮 二钱 九香虫 七分,焙 陈佛手 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 一两,绢包 炙鸡金 三钱,去垢 车前子 三钱,炒绢包 盐半夏 三钱五分 陈麦柴 三钱
前十年产后胀满,因泻得松,久不断根,兹则遍体肿,胃纳少,脉软弦。病根深远,未易速效。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大腹皮 三钱,洗 陈皮 一钱 车前子 三钱,炒绢包 煅瓦楞粉 一两,包 五加皮 三钱 宋半夏 三钱五分 资生丸 四钱,包 春砂末 五分,冲 炙鸡金 三钱,去垢 杜仲 三钱,盐水炒 炒谷芽 五钱,包 陈麦柴 三钱(肝脾门)
右 气急胀满,腰痛,吐沫,脉不畅。拟顺气疏中。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炙鸡金 三钱,去垢 川断 三钱,盐水炒 黑山栀 三钱五分 代赭石 四钱,煅,先煎 大腹皮 三钱,洗 枳壳 三钱五分,切 川楝子 三钱五分,炒 左金丸 一钱,吞服 沉香曲 三钱,包 连翘 三钱 川通草 一钱 陈佛手 三钱五分(肝脾门)
左(正号) 膈气之状颇解,呕吐渐止,食下作痛亦稍愈,惟腹胀不已,肠鸣、嘈杂,脉左濡、右滑。宜肝脾两治。
上川连 四分,姜水炒 茯苓 四钱 大腹皮 三钱,洗 戌腹米 三钱,包 淡吴萸 二分,盐水炒 炙鸡金 三钱,去垢 火麻仁泥 五钱 泽泻 三钱五分 法半夏 三钱五分 陈佛手 三钱五分 川通草 一钱 陈麦柴 三钱 绿萼梅瓣 一钱
左 满腹関胀,小溲短少,大便闭,脉濡。宜疏化分利。
瓜蒌皮 四钱,切 沉香曲 三钱,包 车前子 四钱,炒,绢包 元明粉 三钱五分,后下 橘白 一钱 炙鸡金 三钱,去垢 滑石 四钱 更衣丸 一钱,吞服 盐半夏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洗 通草 一钱 枳壳 三钱五分 陈麦柴 三钱
右 寒热得解,胃气不来,脘腹不舒,腰微痛,脉濡。治在肝胃。
川石斛 四钱 资生丸 三钱,吞服 杜仲 三钱五分,盐水炒 丝瓜络 三钱五分 陈皮 一钱 沉香曲 三钱 川断 三钱五分,盐水炒 台乌药 三钱五分 盐半夏 二钱 朱茯神 四钱 陈佛手 三钱五分 紫菀 七分,蜜炙
右 胀满日松,酸气渐平,头痛、肢痛不净,脉濡。治在肝脾。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桑叶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去垢 车前子 三钱,绢包 代赭石 四钱,煅,先煎 白蒺藜 四钱,炒去刺 五加皮 三钱 冬瓜皮 五钱 白杏仁 四钱,去尖勿研 石决明 一两,煅,先煎 陈佛手 一钱 陈麦柴 三钱 炒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正号) 肝升作晕,脾弱腹胀,当溽暑 ①熏蒸,气分受损,责效尤非易易,舌白垢,气短,脉软弦。本虚标实,非兼顾不可。
①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漂白术 三钱 朱茯神 五钱 白芥子 一钱 炙鸡金 三钱 橘红 一钱 炒香枣仁 二钱 川通草 一钱 陈佛手 一钱 宋半夏 三钱 制南星 七分 石决明 一两,盐水煅,先煎 五加皮 三钱 炒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 肝脾不调,脘胀,面浮肢肿,脉濡左较大。拟疏和并进。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白蔻仁 七分 杜仲 三钱 煅瓦楞粉 一两,包 沉香曲 三钱 炒谷芽 五钱,绢包 陈麦柴 三钱(肝脾门)
左 浊气在上,则生関胀,得食腹中尤甚。大便燥结,不能畅行,溲少,舌黄,脉细。膨状渐著。宜疏利二便,以防迁延增剧。
越鞠丸 四钱,绢包 炙鸡金 三钱,去垢 茯苓皮 四钱 全瓜蒌 一两,打 橘红 一钱,炙 沉香曲 三钱,绢包 川楝子 三钱五分 柏子仁 五钱,研 宋半夏 三钱五分 大腹绒 三钱,洗 陈香橼皮 三钱五分 火麻仁泥 一两 车前子 三钱,炒,包 陈麦柴 四钱(肿胀门附黄疸)
左 胀满腹痛,大便溏,脉濡,不易疏通。
制香附 三钱五分 青木香 三钱五分 橘红 一钱 泽泻 三钱 六曲 四钱 炙鸡金 三钱 法半夏 三钱五分 鲜佛手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 车前子 四钱,包 陈麦柴 三钱(肿胀门附黄疸)
沈氏医案
一人患腹胀,脐平而青筋四起,其初因食团子而发,为制一方而势减大半。
紫厚朴 香附 山栀 滑石 黄柏 广皮 莱菔子 蒌实 枳壳 青皮 砂仁 木通
一男子患腹大而软,形体消瘦,医家俱以劳治。问其始病之由,大约因前此疟疾,而不忌口,暑热未清,所以至今,夜间尚有身热,并日里亦不时潮热等症。
柴胡 厚朴 青皮 半夏 广皮 黄芩 甘草 生姜 枳壳
三月间木旺之时,脾土受制,得目疾数日,此皆肝火上炎之故。四月间,胃脘为物所触,虽觉不舒,然亦不作痛胀满。已服消瘀行血之药,而胸腹反觉满闷作胀,小便黄赤而短少,脉息弦细而沉,此乃肝木郁于脾土之中,湿热聚而为胀。理宜疏肝散湿热之药治之。
香薷 厚朴 广皮 苍术 枳壳 青皮 山栀 木通 葛根 滑石 莱菔子 加砂仁生姜煎服
疏肝清湿热之药三帖,大便泄泻已减,但胃中有物阻滞,食物不得下达。暂用滚痰丸二钱,淡姜汤下,以逐胃中之滞,使之下行,并以理气豁痰之药,连进四帖,得胀满渐减为妙。
半夏 广皮 香附 山栀 枳壳 青皮 滑石 莱菔子 厚朴 加砂仁
脾气已虚,肝木不能条达通畅,以致作胀,小便不利,大便不实。此乃木旺土衰之象,理宜扶脾疏肝之药治之。
白术 茯苓 广皮 半夏 猪苓 泽泻 厚朴 香附 山栀 青皮 郁金 砂仁 加生姜煎
丸方: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香附 厚朴 广皮 半夏 山栀 木香
用木通四两煎汤法丸,朝晚服。
病起于肝气不舒,而成胀满,虽用行药通其大便而渐减,此肝气得以疏泄而退。然肝气郁于脾土之中而复胀,脉息弦数。此乃木旺火衰之象,理宜和胃疏肝为治。
白术 广皮 厚朴 香附 木通 山栀 黄柏 茯苓 白芍 枳壳
丸方:黄柏一两 知母一两 肉桂
一钱
水捣丸服,服后候小便利,再服后丸方。
丸方:白术 广皮 茯苓 山栀 黄柏 厚朴 青皮 泽泻 枳壳 莱菔子 木通汤法丸
胃中食积,与肝火郁滞不通而为胀满,肝火熏蒸于上,则两目昏暗,脉息弦数不静。此系肝火郁于脾土之中,湿痰食积,互相为患也。理宜清湿消道之药治之。
苍术 厚朴 香附 莱菔子 广皮 石膏 滑石 青皮 黄柏 山栀 砂仁
阮氏医案
陈 高年君火衰微,中土虚寒,阳光逊位,阴寒得以上潜,膈气被结,胀痛难安。诊得脉象沉迟,舌苔白滑,若非热补通阳,焉能取效。
东洋参 一钱半 川桂枝 一钱半 高良姜 一钱半 紫川朴 一钱 焦处术 一钱半 川椒肉 一钱 半,炒去目 制香附 一钱半 江枳实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淡附片 一钱半 广陈皮 一钱半 炙甘草 八分
王 老年命火衰微,湿阻气化,致水道不利,小腹痞胀,非温通利湿不为功。
白茯苓 三钱 结猪苓 钱半 紫瑶桂 一钱 杭青皮 钱半 建泽泻 二钱 生冬术 钱半 楮实子 三钱 台乌药 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