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聚(中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腹痛案

卫生宝鉴
真定一秀士,年三十有一,肌体本弱,左胁下有积气,不敢食冷物,得寒则痛,或呕吐清水,眩运欲倒,目不敢开,恶人烦冗。静卧一二日,及服辛热之剂,则病退。延至甲戌初秋,因劳役及食冷物,其病大作,腹痛不止,冷汗自出,四肢厥冷,口鼻气亦冷,面色青黄不泽,全不得卧,扶几而坐,又兼咳嗽,咽膈不利。故《内经》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滞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又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诸寒在内作痛,得炅则痛立止。予与药服之,药不得入,见药则吐,无如之何治之。遂以熟艾约半斤,白纸一张,铺于腹上。纸上摊艾令匀,又以憨葱数枝,批作两半,铺于熟艾上数重。再用白纸一张覆之,以慢火熨斗熨之,冷则易之。若觉腹中热,腹皮暖不禁,以绵三襜,多缝带系之,待冷时方解。初熨时得暖则痛减,大暖则痛止。至夜得睡,翌日再与对证药服之,良愈。故录此熨法以救将来之痛也。(卷十三)
石山医案
一人面色苍白,年四十六,素好酒色犬肉。三月间,因酒连有二夜房事,遂病左腹痛甚,后延右腹,续延小腹,以及满腹皆痛。日夜叫号,足不能升,卧不能仰,汗出食阻。自用备急丸,利二三行而随止,痛仍不减。予诊之,脉皆细驶,右脉颇大于左,独脾脉弦且滑。扶起诊之,右脉亦皆细数。恐伤酒肉,用二陈汤加黄芩、山楂、曲、蘖,进之不效。再用小承气汤,仍复不利。蜜煎导之,亦不利。乃以大承气汤,利二三行,痛减未除。令其住药,只煎山楂饮之。次日烦躁呕恶,渴饮凉水则觉恶止爽快。次早再诊,脉皆隐而不见。四肢逆冷,烦躁不宁,时复汗出。举家惊愕,疑是房后阴症,拟进附子理中汤。予曰:此治内寒逆冷也。《活人书》云四逆无脉,当察症之寒热。今观所患,多属于热,况昨日脉皆细数,面色近赤,又兼酒后而病。六脉虽绝,盖由壮火食气也。四肢者,诸阳之本。气被壮火所食,不能营于四肢,故脉绝而逆冷也。此类伤暑之症,正合仲景所谓热厥者多,寒厥者少,急用大承气汤下之之类。向虽下以大承气,其热尚有未尽,难以四逆汤症与比。今用附子热药,宁不助火添病耶?如不得已,可用通脉四逆汤,尚庶几焉。以其内有童便、猪胆汁监制附毒,不得以肆其虐也。连进二服,脉仍不应,逆冷不回,渴饮烦躁,小便不通,粪溏反频,腹或时痛,更进人参白虎汤二帖。燥渴如旧,更用参、术各三钱,茯苓、麦门冬、车前各一钱,北五味、当归各五分。煎服一帖,脉渐隐隐见如蛛丝。予曰:有生意也。仲景论绝脉服药微续者生,脉暴出者死是也。左手左脚亦略近和,不致冰人。右之手足如旧逆冷,但口尚渴,大便尚溏,一日夜约有十数次,小便不通。予曰:渴而小便不利者,当利其小便。遂以天水散冷水调服。三四剂不应。再以四苓散加车前、山栀,煎服二帖,小便颇通。但去大便,而小便亦去,不得独利。予曰:小便不利,烦渴未除,盖由内热耗其津液也。大便尚溏者,亦由内热损其阳气,阳气不固而然也。遂用参、术各三钱,茯苓钱半,白芍、车前、门冬各一钱,山栀七分,北五味五分,连进数服,至第九日,逆冷回,脉复见,诸症稍减而向安矣。(腹痛)
一孺人年近五十,病腹痛。初从右手指冷起,渐上至头,则头如冷水浇灌,而腹痛大作,痛则遍身大热,热退则痛亦止,或过食或不食皆痛。每常一年一发,近来二三日一发,远不过六七日,医用四物加柴胡、香附不应;更医用四君加木香、槟榔亦不效;又医用二陈加紫苏、豆蔻;又用七气汤等剂皆不效。予诊,脉皆微弱,似有似无,或一二至一止,或三五至一止,乃阳气大虚也。以独参五钱,陈皮七分,煎服十余帖而愈。
夫四肢者,诸阳之末;头者,诸阳之会。《经》曰:阳虚则恶寒。又曰:一胜则一负。阳虚阴往,乘之则发寒;阴虚阳往,乘之则发热。今指稍逆冷上至于头,则阳负阴胜可知矣。阳负则不能健运,而痛大作。痛作而复热者,物极则反也。及其阴阳气衰,两不相争,则热歇而痛亦息矣。况脾胃多气多血经也。气能生血,气不足则血亦不足。仲景曰血虚气弱,以人参补之。故用独参汤,服而数年之痛遂愈矣。(腹痛)
外科心法
壬午仲冬,金台一男子,腹痛,服干姜理中丸,即时口鼻出血,烦躁发狂,入井而死。(服姜桂附子补益药)
校注妇人良方
一妇人久患腹痛,去瘀血方止,而复大痛,诸药不纳。予以为脾胃之气虚寒,用参、术、炮姜,丸如黍,每用数粒,津咽下,后以二味浓煎,渐呷而愈一。(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通府张孟威云:其妹小腹痛,用附子理中汤,附子服过八十余枚,此乃沉寒痼冷之甚,不多有者。(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第十六)
名医类案
姚僧坦治梁元帝,患心腹病,诸医皆请用平药。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元帝从之,果下宿食愈。(内伤)
虞恒德治一人年三十,因劳倦伤食,致腹痛関胀,面黄。十日后求诊,得右手气口脉洪盛而滑,右关浮诊虚大而滑,重按则沉实,左寸关亦弦滑而无力,两尺皆虚而伏。虞曰:此中气不足,脾气弱而不磨,当补泻兼施而治。初与补中益气汤二服,次日与枳实导滞丸八十丸,大便去二次。次日又与补中益气汤,如此补一日,泻一日,二十日服补药十帖,导滞丸千数,腹胀退而安。(内伤)
一人素清癯骨立,苦满腹冷痛,呻吟之声,撼屋振床,呕吐清汁如鸡蛋清,诸医不效。令服滚痰丸三十粒,即宁睡,更不呕逆。复诊其脉,虽熟寐中,亦甚弦数,睡醒仍更呻吟。再投五十丸,其痛休作数四,但不甚大呕,节续如厕,略有大便,如水浸猪肉,亦如赤白滞下,小溲少许,皆如丹粉和胶腻,不多,余皆是药汁。迫暮,大呕如鸡蛋清水二升,药丸皆如茶脚褐色,仍如前粒粒分晓,痛乃定,熟睡。次日留豁痰汤数帖,令其服罢,仍服白术散而愈。
燕人杨姓者久患冷气,满腹上攻下注,大痛不堪任,通阵壅上,即吐冷涎半升而止, 已见痰症。每日一作,饮食不进,遂成骨立。医用温补,不效。视其脉,六脉弦长劲急,两畔别有细脉沸然而作,状如烂绵。不问患者所苦何症,但以脉言之, 弦长劲急。则有一胸膈臭痰在内。患者曰:然。众医皆作冷气,因补治下元,日久并无少效。某自觉胸中痞闷,但不会北方医。今闻此说,令我大快。遂投滚痰丸五十丸,临睡服之, 临睡服药方得力。半夜后吐黑绿冷涎败水无数,次早大便略通,已见败痰。更求今晚之药,再付七十丸,其病如脱。再进一次,令服《局方》橘皮半夏汤、四君子汤而愈。(痰)
予长子年三十二岁,素饮食无节,性懒于动作。丙戌秋,从予自燕都抵家,舟行饱餐,多昼寝,有时背胀,腹微痛。初冬过苏州,夜赴酒筵后脱衣用力,次早遂觉喉口有败卵臭,厌厌成疾,瘦减,日吐酸水,背胀腹痛。一日忽大痛垂死,欲人击打,又妙热盐熨之,稍宽快,顷刻吐紫黑血二碗许,连日不食,食入即吐,痛止即能食 生机在此。食饱又复痛,诸药不应,递发递愈,六脉弦而搏指。此食伤太阴,脾虚气滞。与香砂橘半枳术丸,灸中脘、夹脐、膏肓,禁饱食,两月而愈。(心脾痛)
华佗治一人,病腹中攻痛十余日,鬓发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割去恶肉,以膏敷之,即瘥。 《独异志》
元丰中,丞相王郇公小腹痛不止,太医攻治,皆不效。凡药至热如附子、硫黄、五夜义丸之类,用之亦不瘥。驸马张都尉令取妇人油头发,烧如灰,细研筛过,温酒调二钱, 此治阴虚,即时痛止。 《良方》(腹痛)
虞恒德治一妇,年五十余,小腹有块,作痛二月余。一医作死血治,与四物加桃仁等药不效,又以五灵脂、元胡索、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丸服,又不效。其六脉沉伏,两尺脉绝无。予曰:乃结粪在下焦作痛耳,非死血也。 可见死血脉必短涩。两尺绝无而断为结粪亦奇。用金城稻藁烧灰,淋浓汁一盏服之,过一时许,与枳实导滞丸一百粒催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痛遂止。后以生血润肠之药十数帖,调理平安。
一男子壮年寒月入水网鱼,饥甚,遇凉粥食之,腹大痛,二昼夜不止。医与大黄丸,不通,与大承气汤,下粪水而痛愈甚。诊其六脉,沉伏而实,面青黑色 青黑为寒,得温即行。虞曰:此大寒症,及下焦有燥屎作痛。先与丁附治中汤一帖,又与灸气海穴二十一壮,痛减半。继以巴豆 巴豆行寒积、沉香、木香作丸如绿豆大,生姜汁送下五粒,下五七次而愈。
丹溪治一老人腹痛不禁下者,用川芎、苍术、香附、白芷、干姜、茯苓、滑石等剂而愈。
一人于六月投渊取鱼,至秋深雨凉,半夜小腹痛甚,大汗。脉沉弦细实,重取如循刀责责然。与大承气汤加桂二服,微利痛止。仍连日于申酉时 申酉为足太阳、少阴复痛,坚硬不可近,每与前药,得微利,痛暂止。于前药加桃仁泥,下紫黑血升余,痛亦止。脉虽稍减而责责然犹在,又以前药加川附子,下大便五行, 亦得温即行。有紫黑血如破絮者二升而愈。又伤食,于酉时复痛,在脐腹间,脉和,与小建中汤,一服而愈。
一少年自小面微黄,夏间腹大痛。医与小建中汤加丁香三帖,不效,加呕吐清汁。又与十八味丁沉透膈汤二帖,食全不进,困卧,痛无休止。如此者五六日,不可按。又与阿魏丸百粒,夜发热,不得寐,口却不渴。脉左三部沉弦而数实,关尤甚,右沉滑数实。遂与大柴胡加甘草四帖下之,痛呕虽减,食未进。与小柴胡去参、芩,加芍药、陈皮、黄连、甘草,二十帖而愈。 加减法妙。
一妇年四十,患腹隐痛,常烧砖瓦熨之,面胸畏火气,六脉和,皆微弦,苦夜不得寐,悲忧一年。众作心病治,遂觉气复自下冲上。病虽久,形不瘦,此肝受病也。 脾主肌肉,病在肝不瘦。与防风通圣散吐之,时春寒,加桂, 木得桂而和。入姜汁调之,日三四次。夏稍热,与当归龙胆丸,间与枳术丸,一月而安。(腹痛)
吴茭山治一妇,患脐下虚冷腹痛。用川芎、归身、炙芍、炒延胡、丁皮、干姜,服之,效。(腹痛)
程明佑治王汝恭,夜御内,诘旦煎寒腹痛。医投五积散,热甚,又投十神汤、小柴胡,遂聩。程教以饮水。一医曰:病得之入房,内有伏阴,复投以水,必死。及一饮,腹不痛,再饮至一斗,病已。 非神明者不能,治法不可为训。所以知汝恭当饮水而解者,切其脉,阳盛格阴,热入厥阴也。(腹痛)
江篁南治一妇,年四十余,常患腹疼,先从心前痛小腹,既而腰俞尽痛,兼吐清水,或吐食,每吐而后愈,合眼则觉麻木, 食入反出,是 无火也;合眼麻木,阳虚而气不行也。其经水将行之前腰腹作痛,行或带紫凝结 赤带,兼有白带,或一月再至 虚。初用二陈合四物,除地黄,加乌药、香附,三服不验。乃投东垣当归附子汤,四服稍愈,遂加分两,作丸服之。 当归附子汤治 脐下冷痛,赤白带下。当归二分,炒盐三分,蝎梢、升麻各五分,甘草六分,柴胡六分,黄柏少许,附子一钱,干姜六分。(腹痛)
吴茭山治一妇,行经时着气恼,经过半月后,得心腹腰胁痛不可忍。医作气治,以香燥止痛之剂服之,愈不安。诊其脉,弦急不匀,早间行经着恼,乃瘀血作痛也。遂以四物入桃仁、红花、延胡索、莪术、青皮之类,数服血通,其患已矣。(经水)
孙文垣医案
大宗伯董浔老,年六十七,有脾胃疾,翁以过啖瓜果而胸膈胀痛,时当处暑也。延予治。诊其脉,寸关弦紧,观其色,神藏气固。翁门下蒋虹桥、沈乐闲者,多艺人也,翁素亲信二公,诘余曰:症脉何如?予曰:症脉虽胸腹胀痛,然易瘳也。二公曰:翁生平不能素食,食辍泻。今不茹荤者半月,燕居好弈,好看书,好作诗文,即盛暑亦手一编不言倦,日永亦不瞌,今不亲笔砚者月余,不栉沐者七日,它一切无所事事,倦极矣。诸名家如沈竹亭、沈春宇、金樗丘者,剂备尝之无益也。而公何言易?予曰:诸公不过用二陈平胃,加山楂、麦芽等消导剂耳,与症何涉。盖翁伤于瓜果,而为寒湿淫胜。《经》云:寒淫所胜,治以辛温。然瓜果非麝香、肉桂不能消,此诸公所以不能愈翁疾也。予以高良姜、香附各一两为君,肉桂五钱为臣,麝香一钱为佐,每服二钱,酒调下之。药入腹,胸次便宽,再而知饿,三服而巾栉,交接宾客如未病者。翁语沈、蒋曰:孙君所见所养,度越诸人若是。往闻治张氏子,气绝两日而能活之,今于活吾病益信,诚临菑虢国之遗,特书一轴以彰其高,因以纪一时之良遇云。(卷一)
吴江吴太仆长君 肖峰令政,太宗伯董浔老次女也。患咳嗽、体倦、多汗、腹痛,呻吟不绝口者半月,吴江之医不效,访远近名最著者,如姑苏盛氏后湖,王氏后山,震泽沈氏竹亭,先后递治之而痛愈加。予适寓苕城,龙山公邀予乘快舡兼程而进,至则诊其脉,左手三五不调,右手沉弦,面色青而息甚微,腹中漉漉有声。予因问上年夏月曾病否?肖峰曰:曾头痛体倦多汗,动止无力,不能亲事,但不咳嗽,不腹痛。今五月初,病如上年,而市医谓伤风所致,用参苏饮表之,始咳嗽。沈为其清嗽,则加腹痛,王与盛谓通则不痛,以沉香滚痰丸下之,则势备而不可支。予方殚 思,谓此乃注夏病。仲景谓春夏剧,秋冬瘥者是也。而龙山公诘问:注夏何为咳嗽?予曰:原不咳嗽,由参苏饮而咳嗽也。汗多又重发汗,肺金受伤,故燥而嗽。何为腹痛?予曰:原不腹痛,因治嗽而寒其中气,腹故痛也。后事者,又不究其因寒而痛,乃谓通则不痛,而用寒凉滚痰之剂,重伤其中气,不思五月六阳之气皆散于外,汗而又汗,汗多则亡阳,夏至一阴将萌,腹中尚虚,虚而复下,下多则亡阴,阴阳俱亡,不备何待。予欲酌一方以起之,恐从事者又将议其后。龙山促之,乃用酒炒白芍五钱,甘草、黄芪各三钱,桂枝二钱,大枣二枚,水煎,临服加饴糖一合。吴下诸公,果群然又辩。龙山公曰:不必辩,病者望此以苏其生,速煎饮之。饮讫而睡,自巳至申不醒。先事者,皆摇首,命仆急携药囊将去,且语龙山公曰:夺令妹之速者,孙君也。《本草》云:夏不用桂,伐天和也。诸痛不补,助邪气也。故一饮而不醒,吾侪行矣。龙山公以其言语余,因诘病者之熟睡。予曰:所善者,以其睡也。睡则阴气生,阴生则汗可敛,痛可止也。假令药不对症,安得有此。又诘所投之剂何名,予曰:此仲景小建中汤也。出《金匮要略》。盖建者,立也,中者,阳明所主,今腹痛如缚,带脉急缩也,东垣治例,腹痛以芍药为君,恶寒而痛,加桂。甘草,缓带脉之急缩,用以为臣。《经》曰,急者缓之。面青脉弦,肝气盛也,肝属木,木盛则脾土受制,而又误下,因伤之极,故痛之猛也。《经》云:木得桂而枯。佐以黄芪,伐肝补脾,又能敛汗止痛,此建中之所由名也。语未竟,内报病者醒而索粥,予曰:与之,谷气进则有本矣。粥后又睡。至天明,腹全不痛,惟稍咳嗽,加五味子、麦门冬,兼治注夏而全瘳焉。龙山公述病之始末,剂之药味,报大宗伯,宗伯公致书于予曰:足下以四味之常药,振不起之危疴,名震三吴,声溢两浙。昔宋景濂为朱丹溪立传,吾固不敏,幸先生以所治节条付之,俾序以传于后,俾工是术者,有所藉乎。予怃然语龙山公曰:何修而得老先生宠幸之深也。第令妹被克伐太过,阴阳俱亡,今病虽愈,而脉弦不退,犹可为虑,幸叮咛戒暴怒、节饮食,谢去人事,恬澹多补,庶可永年。不然亥月阴极阳生,恐不能保无患也,慎之慎之。后至期,与肖峰龃龉,怒而绝药,果以凶闻。苕人多予之直与先见云。(卷一)
① 长君:成年的公子。
② 殚(dān单):竭尽。
马二尹迪庵公,年五十五,以扫墓而过食鳗肉卷饼,心腹胀痛,市医不知用吐,而遽用硝黄下之,大便不行,胀痛愈增。继至者,以又用木香槟榔丸,继又有下以小承气汤者,有下以大承气汤者。十日多,胀痛益甚,饮食粒不能进,大便并不行,小水亦仅点滴。后医又以大黄芒硝,多服不行。谓非白饼子不可,服五日,而胀痛尤加。又谓非备急丸不可,服三日,胀痛益不可当。又用甘遂、芫花、大戟、牵牛之属,服三日,不惟大便不行,并小便点滴亦无矣,胀不可言。众医大叫称怪。自三月初二日起,至是廿二日矣。有名士王南野者,用灸法灸中脘三十余壮,毫不为动,因断其越三日为廿五,戌时当弃人间。迪老四子皆逢掖 ,闻言涕泗。时有张太学怀赤者,迪老甥也,见予起张思轩夫人疾,喻亟请予。予至,观其色苍黑,神藏不露,声音亮,惟腹大如覆箕,不能反侧,诊其脉,两手皆滑大,两尺尤有力。究其受病之源,查其历服之药,予骇然以为未闻且见也。因思一治法,先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参、术、俱用二钱。乃旁有钱小松者,自称家世受医,见剂争之。予曰:非若所知也。彼犹喋喋诘予,谓:人言中满者,泻之于内,大小便不利者,当先利大小便,然欤?予曰:非人言,《素问》云云也。又云:诸痛不得用参术,苍黑之人尤忌。先生既知《素问》,奈何不用通而用塞也?予愀然不答,顾迪老诸子言曰:钱君拘儒常见,何能起尊君病,尊君非中满胀症,内伤症也。当始伤时,犹在上膈,法当用吐,《素问》云: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不用吐而用下药,以伤其脾,脾气伤则失运动之职,是以愈下愈伤,愈伤愈胀。不思脾气伤而神不为用,药不能行,以峻厉味益下之,是遵何说也。予因脾伤,故用六君子汤以醒其脾,木香、砂仁助其运动,再用吐法,吐出前药,予剂非治尊君之病,治诸君药也。予初欲为诸君讳,何钱君激予,而使暴其短哉。且予不虑大便不行,独虑行之不止也。钱又谬言:急则治标,今法用尽不能使一行,何以不止为虑?予曰:君试思,常人能服硝黄几何,服巴豆、白饼子几何,今硝黄服过五斤,巴豆、白饼子之属服过五、六两,又加甘遂、牵牛、芫花、大戟,至悍至急之剂,幸而大便未行,药性未动,尚可为计,若一行,而诸药性动,譬瓶水底漏,其中能蓄点滴哉,危矣!钱又诘:迪老多服下药,而大便不行何也?予曰此易知之。始为食伤,继为药伤,所伤在上、中二焦,下元未损,故两尺脉尚有神气。《难经》曰:人有两尺,如树之有根也。《内经》曰:肾者,胃之关,盖肾主大便,观其色苍黑,神藏气固,皆由根本未动,赖此犹可为也。服药后,腹中大痛,予知其药力已动,改用人参芦、防风芦、升麻、桔梗各三钱,水煎服之,少顷,用鹅翎探喉中,令吐之。前服药物,一涌而出十数碗。病者以手加额曰:目前光矣。此巳时也。予曰:酉时大便必行,可预买人参数斤,以备不虞,至午进至宝丹一帖,以温中气,未申间,腹中汩汩有声,浊气下滚,倾刻间,腹宽数寸。至晚,大便行一次,小水略通。予即用人参、白术各五钱,炮姜三钱,茯苓二钱,木香、甘草各五分,陈皮一钱,令急煎服。四鼓又大便一次,小水继至,胀痛渐减。次日大便泻十次余,因以前理中汤剂为丸,与煎剂兼补,腹胀全消,饮食渐进,共泻七十二日,服人参二斤余。苕人闻以补收功,群然异之。而钱小松始帖然心服。曰:奇哉,奇哉!人多用攻,孙君独用补,人多用下,孙君独用吐。由见之真,而所投者确也,医可易言哉。今而后,知孙君之高矣。(卷一)
① 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此处指儒生。
柱史严印老长媳,少司空沈镜老女也。患腹痛有小块藟藟然,腹觉冷甚,两寸关皆滑数,两尺皆沉微,此脾气弱而饮食不消。又当秋令湿淫之候,不利亦泻,宜预防。与白术、苍术、茯苓、甘草、白豆仁、木香、半夏、陈皮、泽泻煎服。其夜果泻一度。次早又泻一度。小腹仍疼不少减,且里急后重。盖其禀赋素虚,当补中兼消兼利。白芍药三钱,桂心一钱,甘草、人参、茯苓、泽泻、陈皮、白术各八分,升麻、葛根各六分。服后脉皆软弱不滑,藟块亦消。改以人参、黄芪、白术、白芍药各二钱,炙甘草、陈皮、泽泻、葛根、柴胡、茯苓各一钱,调理而痊。(卷二)
张道南先生内人,以饮食忤于气,因腹痛不饮食五日矣。逆予诊之,两寸关弦,尺滑。予曰:此上焦气虚,下有郁滞也。以姜黄、青皮为君,山楂、槟榔、当归、杏仁、乌药、枳壳为臣,柴胡、木香为佐,吴茱萸为使。服后气稍顺。然后用葱二斤,煎汤浴洗腰腹,即将熟葱擦摩腰腹,使气通透,洗毕即安卧少顷。其夜大便通,先下皆黑硬结块,后皆水,此积滞行而正气虚也。以建中汤加山楂、茯苓、泽泻、柴胡、香附、姜连调摄之而痊。(卷二)
吴勉斋年近五十,有腹痛疾,或作或止,性极急,多躁多怒,今痛在当脐,不间昼夜,市里医者为下之,已五日,大便虽泻,痛则尤甚,饮食不进,手足清冷,形神俱倦,脉仅四至,重按则伏而有力,此由攻克太过,寒凉伤脾,脾虚则中气不运,积反凝滞,以故大便虽泻,而积不行,痛终不减也。治当立建中气为主,中气一回,痛当立止。先与海藏五神丸一钱,滚水送下,以止其痛。此丸补接元气,安和五脏,升降阴阳,极有神应,故名五神丸。(方出《医垒元戎》第十卷中)再用小建中汤,调肝养脾。盖脐下乃肝经部位,惟此汤乃对症剂也。白芍酒炒三钱,炙甘草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加香附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服。午牌进药,未牌已报痛止。因其夜进粥太频,且食鸭汁,憾动余积,腹又作痛,且加胀闷,面有浮气,里急后重。与四平丸而渐定。外以二陈汤加香附、砂仁、苍术、厚朴、山楂,腹中始觉宽快,三日无恙。又纵恣口腹,大啖肥甘,糕、粽、肉、鸡之类,不饱不止,腹中大痛,时刻难存,欲吐则食已下膈,欲泻则食尚未入肠,自喊叫云,可取木香槟榔丸、大承气汤,急与我下之,虽死无憾。予谕 之曰:据痛虽甚,腹则不坚,顾今日适届冬节,礼曰:先旺于至日,闭关安静,以养微阳,曷敢以大寒峻剂,而汨天和乎?设不得已,只须桕树东行根上白皮一钱,长流水煎饮之,一服可愈也。夜已二鼓,觅而煎服,天明泻三五行,痛减大半。仍以小建中汤和之,痛又旋减,唯脐下尚不脱然,常常以热手重熨之,大便欲行,及至厕,又不解,知其血少而气不调。用熟地三钱,白芍一钱,杏仁二钱,乌药一钱,木香五分,水煎饮既,下黑粪甚多,十年腹痛沉疴,从此不再复萌。此后勉斋常语人曰:吾得孙公五神丸、桕根皮、小建中汤三法,不啻脱胎换骨,数年来,岂惟饮食增加,即步履轻便,捷若少壮,皆孙君赐也。亲友有求其三法者,畀而服之,捷若桴鼓,彼家谓予殆三生夙缘云。(卷三)
① 谕(yù玉):告诉。
令媳长卿之妇,腹中微疼,经行不流利,喉痛,四肢麻木作战,不知饥饿。右脉洪大如豌豆。以川芎、香附、麦芽、山楂、乌梅、粉草、桔梗、酒芩、防风、荆芥、白术、茯苓,四剂而安。次月经水大行,十日不止,以黄芪、阿胶、蒲黄各一钱,白芍药二钱,粉草三分,一帖而止。此后但觉浊气下坠,屁从子户中出,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连,调养而平。(卷四)
吴西云先生庶母 ,筋骨无力,不能起止,将成痿症,上热下寒,易为惊恐,小腹左边疼。以玄胡索、五灵脂、陈皮、半夏、香附、青皮、白芍药、茯苓、山栀子煎服,小腹痛减,惟小水频数,改用青蒿、山栀子、苡仁、白芍药、甘草、瞿麦,服后热退,小水不频数,独胸膈微痛,夜不欲睡。再以当归、白芍药、山栀子、香附、柴胡、陈皮、甘草、茯苓、青蒿,调理痊愈。(卷五)
① 庶母:庶,与“嫡”相对。庶母,旧时嫡出子女对父妾的称谓。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高存之长郎患腹痛。仲淳问曰:按之痛更甚否?曰:按之则痛缓。仲淳曰:此虚症也。即以人参等药饮之,数剂不愈,但药入口则痛止。其痛每以卯时发,得药渐安,至午痛复发;又进再煎而安,近晚再发;又进三剂而安,睡则不复痛矣。如是者月余,存之疑之。更他医药则痛愈甚,药入痛不止矣。以是服仲淳方不疑,一年后渐愈,服药六百剂,全愈。人参三钱,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橘红一钱五分,后加木瓜一钱,麦门冬三钱,当归身二钱。
又重定方:人参四钱,白芍药三钱,麦门冬三钱,甘草一钱五分,当归三钱,枸杞子三钱,山茱萸肉二钱,木瓜二钱,黄柏一钱五分,鳖甲二钱,又以鹿角胶间服。又以饮食少、时恶心,去当归、黄柏,加牛膝三钱,秦艽一钱五分,石斛二钱,酸枣仁三钱,延胡索一钱。
丸方:鳖甲、北五味、白芍药各四两,当归身五钱,麦门冬、牛膝、黄柏 蜜炙、枸杞各四两,炙甘草二两,川续断 酒洗三两,杜仲 酥炙三两,怀熟地五两,山茱萸肉四两,白茯苓三两,车前子二两五钱,怀山药 三两,人参 人乳浸四两,天门冬 酒洗去心、鹿角胶各四两,炼蜜丸。每服四钱。(虚弱)
一人年三十三岁,因努力即发心腹饱满疼痛,直至脐下皆板,两胁空松不可言,腹寒即欲就火,火至稍睡痛止,大便不通,小便短缩似宿茶,日夜不卧,至五周时,饮食渐加,时常举发,大约性嗜酒、善怒、劳碌所致。仲淳为之疏方,用当归身五钱,牛膝四钱,麦门冬五钱,白芍药五钱 酒炒,炙甘草七分,五味子一钱,广橘红二钱,茅根 打碎一钱五分,怀生地三钱。宜多食韭菜、童便、胡桃肉。(虚弱)
包海亭夫人,患腹痛连少腹上支心,日夜靡间,百药不效。仲淳诊其脉,两寸关俱伏,独两尺实大,按之愈甚。询知其起自暴怒,风木郁于地中。投以芎 、柴胡 、升麻 下。下咽,嗳气数十声,痛立已,已而作喘。仲淳曰:是升之太骤也。以四磨汤与之,遂平。(妇人)
慎柔五书
丘生,年十八岁。正月间,过食曲饼汤面,遂不快。发热,头痛,邀予诊之。脉略紧,中沉洪滑。曰:当先除去风寒,以九味羌活汤一帖,寒热头痛悉失,但不宽快耳。予适他去,彼延别医,用柴平汤一帖,病不减。晚归诊之,脉洪汗出,而腹痛甚,不可按。以玄明粉泡汤下导滞丸二钱,其痛减半,尚有胀。再用前丸一剂,而饱胀如脱,但腹痛耳,复增疟状。予又诊之,六脉俱细弦,此脾土受木乘,又被伐之过,宜用温补,以理中汤二剂,肚痛除。又以过食复饱,诊之弦细如前,仍以前汤,但温脾胃而食自消,诸症去。(卷五·脾胃例)
陆氏三世医验
痛呕用泻治验三
嘉靖辛酉年,湖有水患,至壬戌春夏间,米贵民饥。本府督粮厅李公,于慈感寺煮粥赈饥,是日人众,公正在内进饭,忽闻外边争嚷,急急吃完,出外解纷。下午僧具小酒奉之。公独饮数杯,觉得脐下小腹作痛,升至胃脘即呕,呕讫痛止,少顷,又从下痛,上复呕,呕讫痛缓,勉强登肩舆回衙,痛呕益频。自疑中毒,以淡盐汤虀汁探吐之,一无所出。令人延予,予适往潞村,另请一医进看,投藿香正气散二剂不效。连夜差人追予,比至已四鼓,即进诊视,值痛初止,其脉浮按细数,稍重即伏,沉按甚坚。予曰:大人非饮食过饱,即急遽所致。李公备悉其故,命人去取药囊。予曰:不须取。即于袖中出润字丸百十颗,令淡姜汤服之,少顷连泻数行,痛随利减。李公留宿衙内,清晨公谢曰:公在外,何以预知吾病,而以对症之药,备之袖中乎?古称越人隔垣知人之肺腑,公料吾病于十里之外,更贤于古人矣!
卢绍庵曰:慈感寺在于郡城之中,待哺者人众喧阗 ,李公正当进膳,忽闻争嚷,大口吞啖,阻于中脘,乃尔作呕,不上不下,非峻剂曷能消之?然公病发呕吐,众人瞩目,道路传闻,是以先生袖药而进。此非先生之慧眼遥知也。(卷之一)
① 喧阗(tián田):喧哗,热闹。
腹痛温补兼消治验二九
尤少溪,年近六十,平日性急,每多怒气,五月间,腹饥而偶值盛怒,吃冷粽四枚,遂患腹痛,并胁亦痛。医用平胃散加枳实、黄连等药投之,痛不少减,彼亦知予家润字丸方,以五钱,分三服,令一日内服之,大便已泻,而痛仍未止。彼医曰:通则不痛,今通而仍痛,药力浅而积未尽也。再用五钱,分三服,令一日服之,大便一日十数行,皆清水,而痛反增剧,号叫不已,饮食不进,手足厥逆,面色青胀,势极危迫。予诊其脉弦细沉弱,右关弦而有力。予曰:虚中有实,消则元气即脱,补则腹痛尚剧,因用理中汤料五钱,配枳实五钱,一日二剂,始得坚积缶许,是夜痛大减。明日,减枳实之半,又二剂,而腹痛全愈矣。第胁间尚有微痛,因去枳实加青皮、吴茱萸,数剂而诸症悉痊,后以调气养荣调理之。
陆闇生曰:既伤寒积,法宜温消,高年尤宜兼补,七情又当调气,卤莽消导,自应不效,而妄认积重药轻,峻投润字,以寒攻寒,中气重虚,积反坚凝,故大便虽行,而痛不因泻减也。温补一投,阳气立回,积遂流通,痛亦因而渐减矣。此正一阳解冻,而坚冰顿释,变肃杀为温和之义也。(卷之三)
峻下病去二七
陈敬桥令堂,年四旬外,身躯肥胖,暑月探亲,多啖生冷,夜半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一医投藿香正气散,入口即吐,不得下咽,延予诊视。左三部沉紧而细,右寸关沉实有力,面色紫胀,四肢厥冷,昏愦不知人事,牙关紧闭。此寒气太重,中焦气滞,饮食不得克化。先用乌梅擦牙,俟开,即投抱一丸三厘,腹中鸣响,懒于言语,所去垢秽若干,四肢温暖,面色如常,然尚昏昏似醉。予恐元气太削,遂用归、芍、茯苓、川芎、豆蔻、木香、陈皮、木通等药,前医以为霍乱而妄用归芍,服必胀死,深为可笑而去。殊不知丸药峻利,使中气一运,宿垢下行,胸腹便快,奚必再投正气散也。毕竟服四剂全愈。
语曰:肥不如瘦,白不如黑,肥胖之人,丰于外而歉于内,最惮暑热,夏月作客,多啖生冷,饮食为寒凉所遏,阻塞不通,是以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汤药不得下咽,似此大病,非大药焉能挽回。抱一丸巴豆为君,通关利窍,祛邪而后养正,大病以大药治之,其斯之谓欤!(卷之五)
易氏医按
瑞昌王孙镇国将军,久患腹痛,每饮诸药不效,饮烧酒数杯,顿止,无能识此病者。甲戌孟夏,予诊治之,其脉左寸沉大有力,左关弦大而坚,时或一快,左尺沉弱无力。予曰:此乃积血证也。彼不信。至仲冬,其疾大作,面红目碧,眼胞浮肿,神乱气促,腹痛,饮烧酒亦不止。是夜诊其脉,与初诊无异,惟人迎气口二脉洪滑侵上,知其有欲吐之意。投以盐汤一盏,遂大吐,吐出血饼,大如杯者,大如枣栗者,各数十,兼有白饭,清水不杂,如笔管者二三条。吐讫,胸中宽快,仍不服药,次日黎明口鼻气塞,四肢厥冷,昏不知人,心胸间微热而已。予复诊,幸两尺犹存,根本尚在。急以灯火暴其曲池、虎口、中脘、气海,病者略知有痛,即令官人挟坐,勿令睡倒,随进独参,二服,手足微温。继用人参汤五钱,附子二钱,作理中汤,日与饮之,六脉微见。过七日,方开眼识人,小便始通,即以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兼服半月,元气壮实,诸病悉除。予用此汤,诸缙绅闻而问曰:《经》云无实实无虚虚。失血之证,而用补气之药,正乃实实虚虚,何也?予曰:此正无实实无虚虚之治。先夜诊得肝脉弦大而坚,时或一快,盖肝主血,弦大而坚,血有余也时;或一快血积而不行也。肺脉浮大,大者,火也。金受火邪,气弱不能运血也。脾脉微涩,脾主思,思则气结上,不能生金也。其吐出之物,又皆白饭清水,血成片块,如枣如条,气为不足,既吐之后,以证观之,血犹有余,气愈不足,若不用人参以助其气,白术以健其脾,附子以助阳,干姜以暖血,甘草以和中,则经络何以开通,血气何以流行,望其苏也难矣。
里中医案
陆文蔚之内腹痛
内侄陆文蔚之内,自上脘抵少腹奇痛欲绝,服山栀、枳、朴,弥甚。余曰:脉诚数矣,独不察其沉则软乎?不第土惫,抑且火衰。六君子加姜、桂,大剂饮之而痛减,原医犹谓之火症。文蔚信余言,调一月愈。
董生公心脾痛不食
邑宰董生公,八月应试,心脾痛甚,不食,两寸涩而无力。余用大剂归脾汤,加人参三钱,官桂二钱。生公曰:痛无补法,得无碍乎?余保其无碍。不逾时而服药痛减,再剂而痛止。
晏怀泉如夫人腹痛
江右给谏晏怀泉如夫人,盛暑腹痛,自汗淋漓。服清火行气药,俱无当也。余曰:左脉涩,右脉濡。此气弱不能营运,血因以阻耳。用参、芪、姜、桂、桃仁、归尾、苏木、玄胡索、郁金,二剂而痊。当暑而用姜、桂,舍时从症也。
蕉漪园腹痛
太史蕉漪园,当脐切痛。余曰:肾脾俱弱矣,当益火之元,以消阴翳,用八味丸作煎液,两剂而痛止。
脉诀汇辨
襄阳郡侯于鉴如,酒后腹痛,久而痛处渐坚。余曰,脉大而长,且搏指矣,必有坚积。然两尺濡软,不敢峻攻。先以四君子汤补完胃气,然后与攻积丸,下十数行,皆黑而韧者,腹中之痛犹未尽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但以补中益气加蓬术为丸,服两月而霍然。(卷九)
内侄陆文蔚之内,自上脘抵少腹奇痛欲绝,有以山栀、枳、朴为治者,痛反弥甚。余曰,脉诚数矣,独不察其沉则软乎?不第土惫,抑且火衰。六君子加姜、桂大剂饮之,痛且应手减矣。而原医者犹曰,是火证也,复以火助之,痛得劫而暂伏,未几将不可知已。文蔚鄙其言,竟信余勿疑。调治一月,而康复如常。(卷九)
旧德堂医案
内卿令乔殿史次君,自幼腹痛,诸医作火治、气治、积治,数年不愈。后以理中、建中相间而服亦不见效,特延予治。六脉微弦,面色青黄。予曰:切脉望色咸属肝旺凌脾,故用建中,以建中焦之气。俾脾胃治而肝木自和,诚为合法,宜多服为佳。复用数帖,益增胀痛。殿史再延商治,予细思无策,曰:贤郎之痛发必有时,或重于昼,或甚于夜,或饥饿而发,或饱逸而止,治皆不同。殿史曰:方饮食下咽,便作疼痛,得大便后,气觉稍快;若过饥则痛;交阴分则贴然。予曰:我得之矣。向者所用小建中亦是治本之方,但药酸寒甘饴发满,所以无效。贤郎尊恙缘过饥而食,食必太饱,致伤脾胃失运用之职,故得肝旺凌脾之候,所谓源同而流异者是也。今以六君子汤加山楂、麦芽助其建运之机,令无壅滞之患,则痛自愈也。服二剂而痛果止,所以医贵精详不可草草。
雷廉道潘畏庵乃郎,自幼腹痛,向以内伤调治,时或见愈,不能杜根。庚子春过龙华扫墓归,由巨浦而前,适风雨骤至,银浪排山,泊舟小港,因而受饥忍寒,痛遂大作,邀予往治。左手脉皆弦迟,右寸关虚大无力。盖此症因饮食过饱,伤其中州,嗣后食虽消而太阴分野犹然损伤,故一有不调,痛即随至。况历有岁时。中脘之阳不布,畜积痰涎,结成窠臼,即《内经》云末传寒中之谓也。若不用温补辛散之品,其沉郁久凝之疾,焉能转否为泰乎?用异功散加桂枝、半夏、炮姜、木香为粗末,姜煎服,痛即止,后照前方加益智仁、白芍、神曲,姜汤和丸,后不复发。
春元唐次仲,小腹脐傍刺痛,连胁及胸,坐卧不安。余诊六脉弦滑,重取则涩。此食后感怒,填寒太阴,致肝气郁而不舒,胸困作痛。《经》曰:木郁达之。解其郁而痛自止。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枳壳、木香,一服而愈。
胡文宰子舍,向患怯弱。乙巳季夏,方饮食后,忽腹中绞痛,自谓着暑,调天水散一服不愈。又疑停食,进山楂麦芽汤,其痛更增,发厥昏晕,无有停歇,中脘硬痛,手不可近,两眼露白,舌缩谵语,状若神灵。延医调治,或曰大便实而用枳朴,或云积暑而用芩连,诸药杂投病势益增。当事者咸疑惧无措,余独谓虚症,力主大补之剂。盖平昔脉弦洪兼数,且右手更旺,今也转数成迟,左手更觉无本根,此至虚有盛候,凭脉合症之良法。急煎理中汤加陈皮、半夏与服。庶胃气充肺,元阳流动,总有蓄积盘踞方隅,定然向风自化。果一剂而稍安,数剂而痊愈。
文学包曰:余因食蟹腹痛,发则厥逆,逾月不已。延余商治,述前服平胃二陈,继服姜桂理中,不但无效,反增胀痛。余曰:痛非一端,治亦各异。感寒者绵绵无间,因热者作止不常,二者判若霄壤。尊恙痛势有时,脉带沉数,其为火郁无疑。虽因食蟹,然寒久成热,火郁于中,热郁似寒,厥冷于外。此始末传变之道,明训可考。奈何执泥虚寒,漫投刚剂,是以火济火,求愈岂不难哉!以四逆散加酒炒黄连,一剂而愈。
东庄医案
家仲兄次女,年十四,新夏患感症,项强,头痛身热,仲兄治之旋愈。惟热尚未解,至第七日,予适候,兄命诊之。予曰:汗至解矣,不必药也。惟身凉,果得汗愈,遂不肯服药,越数日果复。又二日。兄召予视,则体燥热甚,舌苔干黄,口渴,遍身疼痛,举手足俱呼痛不可忍,胸腹尤甚,脐上有块高起,如鹅子大,按之坚如石,痛欲死。兄曰:补之乎?下之乎?予对曰:下之则死,补之则甚,第可润之耳。兄曰:得之矣。用人参、地黄、当归、芍药、甘草、麦门冬、枸杞子、丹皮、煨姜饮之,即熟睡。醒觉寒栗发战,汗沾被席,遂失脐腹硬块所在,痛止热解,翌日下黑矢而愈。
会得阴气外溢则得汗,阴血下润则便通之义,方知东庄此案中,第可润之一语之妙。其下之则死,补之则甚二语,虽是专就此症而论,然足与景岳实而误补,不过增病,病增者,可解;虚而误攻,必先脱元,元脱者,无救矣,数语合璧也。
马氏医案并附祁案王案
少腹痛满,厥阴肝病,二便略通利则缓,显是肝不主乎疏泄,浊阴填塞,痛必不通。年未四九,天癸已断三年,冲任内虚,液枯气滞。此苦辛气刚无效,柴、芍、白术动血升表守中皆是禁忌,故下咽痛势加剧矣。议用朱南阳方法。
老韭白根 小茴香 穿山甲 桂枝木 豭鼠粪 冬葵子
薛案辨疏
唐仪部,胸内作痛,月余腹亦痛,左关弦长,右关弦紧。此脾虚肝邪所乘,以补中益气加半夏、木香二剂而愈。又用六君子汤二剂而安。此面色黄中见青。
疏曰:此案以色脉论,其为木邪乘土之虚症无疑。胸为肝之部分,腹为脾之部分,初痛自在肝经,月余之后,则延及于脾矣。左关则为肝脉,右关则为脾脉,弦见左关是肝经自病,右关亦见弦,则乘克于脾矣。肝既乘脾,则土中有木,补中益气,不特能升补土中之元气,抑且能提散土中之木气,否则终无散日,而痛何能愈?既提散之后,土尚未全,则当独补其土,故先之以补中,继之以六君也。半夏、木香之加,所以醒其脾而运其气耳。但此症当察其有热无热,若无热而便溏者,以补中为主;有热而便秘者,以逍遥为主。此案必是无热便溏者,故可加以半夏、木香也。且胸腹作痛诸症,每多木气胀满,宜用酸收养阴之剂,大忌香燥耗气之品,反增痛胀也。
仪部李北川,常患腹痛,每治以补中益气加山栀即愈。一日因怒,肚腹作痛,胸胁作胀,呕吐不食,肝脉弦紧,此脾气虚弱,肝火所乘。仍用前汤吞左金丸,一服而愈。此面色黄中见青兼赤。
疏曰:此案多见肝经症,而弦紧二脉又只在肝部,况面色虽黄中见青而兼赤者,岂非病重于肝而轻于脾者乎?是当用加味逍遥散或茱、连治之,何以亦用补中益气乎?凡肚腹诸痛,皆属土木胜负所致,然须分在肝在脾及虚实寒热之不同。如只在肝者,独治其肝,从血分用药,及于脾者,兼治其脾;只在脾者,独治其脾,从气分用药,及于肝,兼治其肝。又中虚者补之,实者疏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总皆以肝脾之轻重为则也。而此案以肝重脾轻之症,治法独重于脾者,何也?盖治病当顾其常,所以北川常患腹痛,每治以补中益气加山栀即愈,是以知脾气虚弱,肝火所乘者是其常也。一日因怒之后,则肝火烈炽,而脾气更虚弱矣,故仍用前汤,不过加左金丸以重清肝火而已。用前汤者,顾其常;加左金丸者,治其剧也。
太守朱阳山,因怒腹痛作泻,或两胁作胀,或胸乳作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不利,饮食不入,呕吐痰涎,神思不清。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栀、炮姜、茯苓、陈皮、制黄连,一剂即愈。
疏曰:此案为肝木乘脾土是矣。但观其现症,与前李北川更多脾气虚弱之症,如腹痛,而更多作泻呕吐,而更多痰涎,兼之神思不清者,岂非脾气虚弱之明验乎?何以不用补中益气为主,而用小柴胡加清火消痰,以疏肝气为主乎?无他,病起于暴,而无黄中见青之色也。是肝火独盛之症,故不必补中益气而单用小柴胡也。故治病当顾其常,而更当察其神色为主也。(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儒者沈尼文,内停饮食,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心腹痛,就治敝寓。余用人参养胃加芎、芷、曲、柏、香附、桔梗,一剂而愈。次日抵家,前病仍作,腹痛,请治。以手重按痛即止,此客寒乘虚而作也。乃以香砂六君加香附、炮姜服之,睡觉痛减六七,去二香再服,饮食稍进,又加黄芪、当归,少佐升麻而愈。
疏曰:此案虽云内停饮食,外感风寒,而用人参养胃加味而愈者,其必外感轻而内停重也。其必人情怯弱而脾胃虚也,其必六脉虚弱而不任消导也。是以抵家仍作腹痛喜按,岂非虚亏未复重犯寒邪乎?六君是矣,而必用香砂、香附、炮姜者,亦以前饮食之内停,尚有余滞耳。(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一妇人心疼腹痛,诸药不应,余用黑山栀、桔梗治之而愈。
疏曰:此案必属郁火痛,故以黑山栀导其火,屈曲下行,而以桔梗载之,在心包络之分也。此丹溪之法也,孰谓立斋不遵丹溪,而专用温补耶?亦遇理势之宜不宜耳!(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罗给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肾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送八味丸,二剂而愈。此等症多因痢药致损元气,肢体肿胀而死者,不可枚举。
疏曰:大便欲去不去,大概以为气滞大肠之故,必用破气之药,如木香、槟榔之类。况小腹急痛者乎?明眼者,知其为脾气下陷,当用升补,而不知命门火衰,不能气化,故欲去不去也。如此用药之法,亦须以形脉参之,非必然之例,但此案原非痢疾可比,观其序症,止曰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而已,初无患痢赤白之文,故又曰:此等症多因痢药致伤云云,是似痢而实非痢者也。(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症)
进士杨叶甫,夏月食生冷果品患腹痛,用附子理中汤一钟顿安。
疏曰:此案必能灼知其食生所致,然后此汤可进。(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症)
一男子夏月入房,食水果腹痛。用附子理中而愈,有同患此者不信,别用二陈、芩、连之类而殁。
疏曰:此案必能灼知其食冷,中气虚寒作痛,然后此汤可用也。大凡冒暑伏热,引饮过多及恣食瓜果生冷,致脾胃更寒,而腹痛呕吐,湿泻水谷不分,脉来沉紧者,为内伤寒,当服大顺散。若阳气虚者,膏粱与水果同进,并恣欲房帏,致周身阳气不得伸越,而脉沉细或弦迟,面垢如尘,无汗恶寒,四肢厥冷,拘急或霍乱呕吐者,当用冷香饮子。此等症虽涉暑月,非暑伤人,皆因暑而致虚寒之症,故宜温散不宜寒凉,此案正是此法。但前二方治寒而不虚者也,若寒而且虚,虚在脾胃者,当以此理中汤治之,兼肾经虚寒,故加附子。(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症)
潜邨医案
琏墅许五常内人产后肝虚燥痛治验
琏墅许五常内人产后动怒,寒热往来,胁痛,口苦,渐次发热,晡热,医用风药混加表散,肚腹左侧忽增一块,匾大如掌,昼夜作痛,或疑寒凝,或疑食滞,或疑瘀蓄,或疑痞积,方药纷投,益医益痛,食减肌消,病势垂剧,就予诊视。切其脉右关弦洪,左关弦数,面色黑瘦,舌色淡黄而干,因问腹中左侧有一痛块乎?病家惊应曰:然,起来一月有余矣,诸医不识,特求诊示,不知此块究为何物耳?予曰:此症乃怒气伤肝,肝经血少而燥痛也。盖肝居胃左,本藏血者也。肝火不动则肝血不亏,肝血不亏则肝叶软润而下垂。若怒动肝火火旺则肝血亏矣,血亏则肝叶燥矣,燥则硬而不肯下垂,时为噏张 ,内与胃相磨,外与肌相逼,能不殷殷而痛乎?每验性躁多怒者,往往患此,而妇女尤多。此症庸妄不知此义,谬指为积为痞,妄用香燥消克等药,肆行诛伐,枉杀者不知凡几,良堪痛恨也!乃用滋水清肝饮,四剂块消痛止,继用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问服十余剂,而诸症咸除。(卷一)
① 噏(xī西)张:又作“翕张”,敛缩舒张。
临证指南医案
江 晨起腹痛,食谷微满,是清浊之阻,按脉右虚左弦,不思饮食。脾胃困顿,都属虚象,古人培土必先制木,仿以为法。
人参 淡吴萸 淡干姜 炒白芍 茯苓(木乘土)
席 大便未结,腹中犹痛,食入有欲便之意。胃阳未复,肝木因时令尚横,用泄木安土法。 肝脾胃
人参 木瓜 厚朴 茯苓 益智仁 青皮(木乘土)
 得食腹痛,上及心胸,下攻少腹,甚至筋胀,扰于周身经络之间,大便欲解不通畅。此乃肠胃气阻,故痛随利减。
神保丸。 一钱(肿胀)
四四 形质颓然,脉迟小涩,不食不寐,腹痛,大便窒痹。平昔嗜酒,少谷中虚,湿结阳伤,寒湿浊阴鸠聚 为痛。
① 鸠聚:亦作“鸠集”,聚集之义。
炒黑生附子 炒黑川椒 生淡干姜 葱白
调入猪胆汁 一枚。(湿)
 腹痛少减,呕逆已止,上焦热,下焦冷。肝阳尚未和平,拟进当归龙荟法。
当归 龙胆草 川楝子 芦荟 川连 吴萸 大茴(肝火)
 脉数,按之涩,腹痛呕吐,恐痧秽格拒,宜宣通气分。 上中二焦气阻
白蔻仁 桔梗 黑山栀 香豉 半夏 广皮白
四十 腰痛腹痛,得冷愈甚。 阳气不通
桂枝木 茯苓 蕲艾 生香附 青皮 炒小茴
五三 当脐微痛,手按则止。此络空冷乘,阳气久虚之质,自述戒酒谷增,不可因痛,再以破泄真气。
茯苓 生姜  熟术 肉桂
十九 腹痛六七年,每发必周身寒凛,吐涎沫而痛止。此诸气郁痹,得涌则宣之象,法当升阳散郁。 郁伤脾阳
半夏 草果 金铃子 延胡 厚朴 生姜 苏梗
程 秽浊阻遏中焦,气机不宣,腹痛脘痹,当用芳香逐秽,兼以疏泄, 秽浊阻气
藿香 厚朴 杏仁 莱菔子 半夏 广皮白
郑 脉沉微,腹痛欲大便,阴浊内凝,乃阳气积衰,通阳必以辛热。 阴浊内阻腑阳不通
生白术 吴萸 良姜 川熟附 茯苓 小茴
某 腑阳不通,腹痛,用禹余粮丸,暖下通消,二便通,胀缓,腹仄,此无形之气未振,宜疏补醒中。
生白术 厚朴 广皮 半夏 茯苓 生益智 姜汁
某 气结,腹痛食少,寒热。 肝气郁
逍遥散去术,加郁金、香附。
 肝郁,腹痛有形,经不调。 肝郁血滞
香附 川芎 当归 肉桂 五灵脂 木香 吴萸 炒白芍
毕 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当脐腹痛,十五年渐发日甚,脉来沉而结涩。此郁勃伤及肝脾之络,致血败瘀留,劳役动怒,宿疴乃发。目今冬深闭藏,忌用攻下。议以辛通润血,所谓通则不痛矣。 郁伤肝脾络血凝瘀
桃仁 桂枝木 穿山甲 老韭白
煎送阿魏丸一钱。
四十 疹发五六年,形体畏寒,病发身不大热,每大便,腹痛里急。此皆气血凝滞,当以郁病推求。
当归 酒制大黄 枳实 桂枝 炙草 白芍
某 劳力伤气,浮肿,食入腹痛,姑用戊己调中。 劳伤中阳
白芍 二钱 炙草 五分 当归 炒焦一钱半 生益智 七分研 广皮 一钱 煨姜 一钱 枣肉 三钱
河水煎。
四五 当脐腹痛,发于冬季,春深渐愈,病发嗳气,过饥劳动亦发,宜温通营分主治。 营分虚寒
当归 炙草 肉桂 茯苓 炮姜 南枣
华 腹痛三年,时发时止,面色明亮,是饮邪亦酒湿酿成,因怒左胁有形,痛绕腹中,及胸背诸俞,乃络空,饮气逆攻入络,食辛热痛止复痛,盖怒则郁折肝用,惟气辛辣可解,论药必首推气味。 郁怒饮气入络
粗桂枝木 一钱 天南星 姜汁浸,炮黑,一钱半 生左牡蛎 五钱,打碎 真橘核 炒香,打,一钱半 川楝子肉 一钱 李根东行皮 一钱
某 长夏腹胀减食,微痛,是暑伤在气分。东垣每调和脾胃,疏泄肝木,最属近理。若守中之补,及腻滞血药皆左。 暑伤中气
人参 广皮 白芍 茯苓 谷芽 生益智仁(腹痛)
叶氏医案存真
肢冷涌涎,脐上痛坠,泄泻而脉缓,此为脾厥。以辛香醒中,兼解少阳之郁。
生益智 香附汁 厚朴 柴胡 煨木香 陈皮
饮入脘膈鸣响,唇干,漱不喜饮,脐腹微痛,昼欲寐,夜不寐。是脾胃未和,阳气不得下交于阴。宣通气分,宗仲景腹痛必加芍药以和阴。
人参 白芍 谷芽 半夏曲 黑芝麻 霜桑叶 茯苓 陈皮
厥逆初平,胃口下脘,触着便痛,小便自利,大便黑粘不爽。前者经来暴止,血海恐有凝瘀。议以轻缓通血方法。
丹皮 泽兰 桃仁 料豆皮 小生地 姜汁
昨日用交加散法,黑血略下,痛缓下移,此瘀浊停留,皆为痉厥,以致紊乱气血,奇经失和矣。但心悸,舌赤,阴分自亏。宣瘀之药,多辛善走,择其辛润者,进商回生丹,量进半丸,亦对证稳药。
细生地 姜汁 当归须 丹皮 小茴 桃仁 料豆皮 茺蔚子
尖田人案 腹痛三年,夜分乃发。发必腹满,呕不出物,继而泄泻,此为脾厥。脾为太阴之脏,在脏体属阴,其运用则阳。厥阴肝病必有前阴见症,用治中法。
人参 木瓜 炮姜 广皮 青皮 生益智 茯苓
东山 六十 血痹气滞,腹中不和,而大便燥,夏季以柔和辛润,交霜降土旺之运,连次腹痛,目眦变黄。此非黄疸,是湿热瘀留阻壅乃尔。
炒桃仁 郁李仁 茺蔚子 冬葵子 菠菜叶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齐门,廿八岁 气自少腹攻至心下则痛,气渐下归而散。问惊恐为病,由肝肾之厥逆。仲景厥阴例,不以纯刚。
乌梅 白及 川椒 川楝 桂枝 淡干姜(杂症)
三十三岁 阳气为烦劳久伤,腹痛漉漉水声,重按痛缓。非水积聚,盖阳乏少运,必阴浊凝滞。理阳为宜,大忌逐水攻滞。
生白术 熟附子 泽泻 左牡蛎
水泛丸。(杂症)
续名医类案
龚子才治一妇人,脐腹疼痛,不省人事,只一剂立止。人不知者,云是心气痛,误矣。方用白芍药、五灵脂、木通去皮,三味等分,每服五钱,水醋各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此瘕痛也。)(卷十九·腹痛)
柴屿青治广抚讳苏昌,将赴沈阳京兆任时,伊嫂腹疼吐酸,日夜转侧呼号。已治木,求一诊以决之。其脉微紧,受寒所致,并非危症,何用惊惶若此?苏云:昨服药稍定。以方就政,并属定方。柴见前方系附子理中汤,颇合是症,遂不另立。
王海藏治姬提领,因疾服凉剂,数日遂病脐腹下大痛,几至于死,与姜、附等剂虽稍苏,痛不已。随于本方内倍白芍,服之愈。 (《纲目》)
陆肖愚治尤少溪,年近六十,性急多怒,因食冷粽四枚,遂患腹痛,并胁亦痛。医用平胃散加枳实、黄连不效。彼亦知其家润字丸方,以五钱分三服,令一日内服之,大便已泻,而痛仍未止。谓通则不痛,今通而仍痛,药力浅而积未尽也。再以五钱,令一日服之,大便数十行皆清水,而痛反增剧,号叫不已,饮食不进,面色青紫,势危极。陆脉之,弦细沉弱,右关弦而有力,曰:虚中有实,消则元气即脱,补则腹痛尚剧。因用理中汤料五钱,配枳实五钱,一日二剂,始下坚积缶许,是夜痛大减。明日减枳实之半,又二剂而腹痛全愈。第胁间尚微痛,去枳实加青皮、吴茱萸,数剂而痊。后以调气养荣汤理之。
张三锡治一人,腹痛而泻,口干,面时赤,乃食积也,与木香槟榔丸,一服去硬物愈。
一酒客每日腹痛泻黄沫,知积热也,投芩、连、厚朴、炒栀子、木通、泽泻、赤苓,二剂少可。复以酒蒸大黄为丸,酒下二钱,凡三服,遂不发。
一妇人小腹块痛,医作阴治,投热剂不应。又有作燥矢治者,硝黄润肠丸等药,屡用不减。询之,七日前作寒起遂腹痛。左三部皆弦小无力,右寸关俱弦滑,必起于外感内伤。挟气下早,故食滞不下,每疼则下黄水,止作无时。下伤气液,故作渴。遂以炒白芍药、茯苓保脾,木香、青皮疏气,炒山楂清块中之火,当归润燥,陈皮、甘草和中。小水不利,加泽泻、升麻、车前,二剂黄水虽少,痛块不减。用葱豉熨法,复投二剂,二便大去而安。(卷十九·腹痛)
朱丹溪治一妇,上腹大痛,连及两肋,以香附末汤调而安。(卷十九·腹痛)
朱丹溪治一人,痛当脐,绵绵不已,脉弦伏无力,因作挟阴治,理中加肉桂八分,附子三分,煎冷服,随愈。(卷十九·腹痛)
傅青主治一妇,妒恶夫有所昵,忽患腹痛,辗转地上不可忍。其夫求治,先生令持敝瓦釜置妇床前,捣千杵,服之立止。此移易性情之法,不问药饵。张子和之后,此术不传久矣。 (刘绍文 《九畴古文》)
一妇人少腹痛,百药不效。一医用杉木节、童便煎服,下血而愈。 (《医学纲目》)
汪讱庵尝病腹中啾唧,经两月,有友人见招,饮以芦稷烧酒,一醉而积疴畅然。 (芦稷最 能和中,煎汤温服,治霍乱如神。
《华佗传》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余日中,须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活也。使饮药令卧, (或即麻沸散也。)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敷之,饮之以药,百日平复。 (雄按:此事果实,法亦不传,似可不选。
赵从先治保义郎顿公,苦冷疾,时方盛暑,俾就屋开三天窗,于日光下射处,使顿仰卧,操艾遍铺腹上,约数斤,移时日光透脐腹不可忍,俄而腹中雷鸣下泻,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明日复为之,如是一月,疾良已。乃令满百二十日,宿疴如洗,壮健如少年时。赵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又不审虚实,徒受痛楚,损耗气力。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徐徐照射,入腹之功极大,五六七月最佳。若秋冬间当以厚艾铺腹,蒙以棉衣,以熨斗盛炭火慢熨之,以闻浓艾气为度,亦其次也。(卷十九·腹痛)
蒋仲芳治吴氏母,年六十余,患腹痛,日泻四五行,已三四年,遍治不效。诊之,两尺沉紧,曰:内有沉积也。用熟大黄三钱,入本病药中,煎服一帖而痛如失。 (沈抄本)(卷十九·腹痛)
扫叶庄一瓢老人医案
病从少腹右痛,寒热呕吐,是肝病传胃,病去不复,寝食未如昔。二气不复,总属虚象,议治厥阴阳明,和阳益阴法。
小麦 石决明 阿胶 南枣 生地 炙甘草(脘胁腹中诸痛)
病着右腹,甚至针刺刀割,牵引入于腰背,必泄浊气病缓。自述服蚌灰小效,复发。夫蚌系介属,味咸攻坚,直入至阴之界。是病已在阴络,锢结瘀滞,蚌但咸寒,不能宣逐瘀腐。络病在下属血,缓攻为是。
䗪虫 炒桃仁 酒大黄 熬膏为丸 麝香(脘胁腹中诸痛)
少腹急痛,胁中有形,因怒劳动肝,致气血凝结。久恙不宜峻攻,缓图有益。
川楝子 桃仁 炒楂 橘核 青皮 小茴香 五灵脂 青木香(痈疡痔漏)
种福堂公选医案
顾 腹痛,气上下行动即缓,从腑阳治。
人参 生谷芽 茯苓 煨姜 新会皮 砂仁壳(腹痛气滞)
三一 脐流秽水,咳嗽,腹痛欲泻。询知劳动太过,阳气受伤。三年久恙,大忌清寒治嗽,法当甘温以治之。
黄芪建中汤去姜。(劳阳气伤)
赤厓医案
郑富之妇,溽暑卒然厥仆厅上,扬手掷足,烦乱不宁,昏愦不省,已请数医,有以为中暑者,有以为干霍乱者,有以为肝风者,有以为痰厥者,有以为中恶者。药不敢服,自午至酉未定,既而求予往视。家内仅三四妇人,脉不能诊,于是呼其同伴,问其所居何地,云住楼上热甚。问其所嗜何物,云每日必饮冷水数碗,因问其月事何时至,云恐正在当期。予曰:是矣。大暑伏阴在里,此妇经水适来,而夜卧贪凉,日饮冷水,为寒凉凝滞,故少腹痛极而然也。惟辛温破血,一剂可效。用归尾、川芎、桃仁、肉桂、附子、干姜、延胡索,决齿灌之,数刻许手足渐定,语能出声,但云我小腹痛甚欲死,仍呻吟不定,至夜半血块大下而愈。
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
治族兄字式和酒积腹痛断案病人弃药不治 百四十六
式翁在族开张药铺,人极和气,等于儿童无异。昔日余父患病,药往渠铺购买,生意颇顺,伊尝自道病症鲜有。但今患有酒积腹痛,每至一年一发,发即见愈;近时发动,痛又加增,或一年两发,皆未服药,今竟一年二三四发,病将若何?余曰:病应宜节口腹为先,药稍次之。渠曰:不然。及至痛极,唤余用药。余问其痛是否喜按?答曰:按之则愈。余用温补疏滞之药,服之即效。余曰:药不可恃,所恃当以樽节 酒肉为要。渠则半笑半谓曰:人生总有一死,若戒酒肉,等死何异?余曰:既不戒口,药应服之。渠曰:我一见药则畏。余曰:既不吃药,饮食宜少。渠曰:唯唯。及至痛益见劲,余又为之规曰:药既不服,酒肉腻滞,总宜减少。渠俯不答,于是或遇痛发,不令余知。岁乾隆丁亥,渠家请余做会,饮毕,余同族弟蔚兰在于闲处,蔚问此人神气颇可,病或无妨?余曰:未也,恐再饮食不节,病发不治。渠曰:尔何所见?余曰:病已勤矣,有进无退,不死何待?言未毕,而渠私为畅饮,适余撞遇,面若赧愧。余记伊背余饮之期,是乾隆戊子正月十八,至廿二日夜果尔腹痛复发,招余往诊。余曰:于今脉已败坏,服药罔济。渠最好笑,遂执余手而言曰:余病被尔断死。余谓好笑之人,至死犹作笑语,可谓奇矣!言未毕而卒。
① 樽节:抑止,约束。樽,通“撙”。
既不节其口腹,而病遁年增甚,有进无退,不死何待?晁雯。
南雅堂医案
思虑太过,脾土受伤,腹常作痛,食不消化,宜用李氏伤中方治之。
白术 三钱 当归 三钱 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陈皮 一钱 炙甘草 八分 制香附 八分 菖蒲 八分 生姜 三片 大枣 二枚(虚痨门)
大腹为太阴脾土部位,脾之大络曰大包,从经隧而外出于络脉,今脾络滞而不行,是以内外皆痛,兹用转枢法,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柴胡 三钱 人参 一钱五分 制半夏 二钱 芍药 一钱五分 炙甘草 一钱 加生姜 三片 大枣 二枚 水同煎服。
腹痛及腰,得冷益剧,拟以宣通阳气为主。
川桂枝 八分 白茯苓 二钱 小茴香 一钱 (炒) 青皮 一钱 制香附 八分 蕲艾 五分 水同煎服。
腹胀闷而痛,系秽浊阻遏中焦,气机因此不宣,用芳香祛秽,并佐以疏泄之品,方列于后。
杏仁 三钱(去皮头) 川朴 一钱五分 制半夏 二钱 藿梗 二钱 莱菔子 一钱五分 广皮 八分 水同煎服。
腹痛便溏,是脾阳之弱,周身疼痛,是卫阳之虚,宜培养脾土,并固益卫气,方合治法。
黄芪 三钱 (炙) 桂枝木 一钱五分 炒白芍 二钱 炒白术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水同煎服。
自述数年来腹痛常发,发则痛甚,必越三四日始平,诊得右关脉沉而数紧,左涩,系脾有寒积,肝有湿热,逗留中焦,致成此患,拟方列后。
炒白术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炒白芍 三钱 陈皮 一钱 金铃子 一钱五分 延胡索 一钱五分 神曲 一钱 干姜 八分 川椒 五分(炒研) 缩砂仁 五分(研冲) 水同煎服。
腹痛欲大便,脉沉微,乃浊阴内阻,腑阳不通所致,宜用辛热通阳法。
大熟地 四钱 白术 三钱(生用) 吴茱萸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高良姜 一钱五分 小茴香 一钱(炒) 水同煎服。
诊得脉象见弦,有寒饮在胃也,腹痛呕吐酸水,土被木克也,得食痛稍缓,是中虚之候,当扶土泄木,祛寒通阳为主,拟用加味小建中汤治之。
桂枝木 一钱 炒白芍 三钱 人参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焦白术 三钱 陈皮 一钱 干姜 五分 川椒 五分(炒) 炙甘草 八分 水同煎服。
腹痛攻胁,呕吐酸水,脉细兼弦,系肝木横溢,挟上焦水寒之气,乘于脾胃,是以病发则痛剧,兹用温中法,方列后。
桂枝木 八分 人参 一钱 炒白术 三钱 炒白芍 二钱 吴茱萸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制香附 八分 缩砂仁 五分(研冲) 炮姜 五分 川椒 五分 水同煎服。
脉伏,头汗淋漓,腹痛,肢微冷,系肝气挟瘀之证,防厥。
旋覆花 二钱 制香附 八分 五灵脂 一钱五分(醋炒) 乳香 一钱 延胡索 一钱 金铃子 一钱 没药 一钱五分 丁香 八分 代赭石 二钱 白蔻仁 八分 水同煎服。
腹部胀满而痛,上冲心口,下连少腹,中宫痞塞,阴阳格绝,上下不通,势濒于危,勉以附子泻心法进之,冀通阳以泄浊阴,大便得通为幸,否则恐致喘汗,防有厥脱之虞,姑立一方于后。
川附子 二钱 姜炒川朴 一钱五分 姜炒川连 一钱五分 大黄 三钱 (酒浸) 水同煎服。
另吞备急丸五粒,砂仁汤送下。
腹痛甚,两胁亦觉胀痛,口苦作呕,吞酸,欲泻不得,此系肝木气郁,下克脾土,土被木克,致阳气不能升腾,因之下行欲泻。然下焦亦无舒泄之机,复转而上行作呕,上下牵制,是以攻痛不已,宜升脾胃之阳,并疏肝脏之滞,庶木气条达,中土安和,而痛自止矣,拟用逍遥散加减法。
柴胡 一钱 白术 二钱 (黄土微炒) 炒白芍 三钱 白茯苓 三钱 当归身 二钱 陈皮 一钱 制半夏 一钱 炙甘草 八分
诊得脉象紧数,腹间作痛,按之觉稍宽,饮生冷,痛更剧,是为寒痛之证,宜温。
炒白术 四钱 白茯苓 三钱 人参 二钱 炒白芍 三钱 肉桂 一钱 制半夏 一钱 肉豆蔻 八分 炙甘草 八分
中脘之下,为阳明胃土之位,即《铜人图》所谓:建里穴者是也。今痛时作时止,乃中土虚而胃气因之不和,检阅从前诸方,多用行血消导之剂,急宜加以温补,以手重按痛势稍减,是中土内虚,虚而且寒之明征,拟用香砂六君加味治之。
人参 二钱 炒白术 二钱 白茯苓 二钱 炙甘草 一钱 制半夏 二钱 陈皮 一钱 广木香 八分 缩砂仁 八分 干姜 二钱 加大枣 两枚
冲脉当脐之左右,寒气凝滞,则冲脉之血,不能上行外达,是以当脐左右而痛,若徒用气分之药,何济于事?拟以血药主之,方列于后。
当归身 三钱 炒白芍 二钱 川芎 一钱五分 生黄芪 三钱 肉桂 一钱 生姜 三钱 红花 一钱 炙甘草 一钱 水酒各半同煎服。
腹痛有形,月事不调,系肝郁血滞所致,用温通法。
炒白芍 二钱 制香附 一钱五分 川芎 一钱五分 肉桂 八分 (研末冲) 当归身 三钱 吴茱萸 一钱五分 五灵脂 二钱 (醋炒) 广木香 五分
夏令发越之际,暑伤气分,是以腹胀微痛,胃纳少,东垣尝以调和中土,疏泄肝木为治,斯称合法,若徒用腻滞血药,恐非所宜。
人参 二钱 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炒谷芽 三钱 陈皮 一钱 益智仁 一钱
水同煎服。
腹痛脉弦,食后胃脘时苦胀痛,甚或上冲咽嗌,系肝中木火之气,来侵胃土,拟泄厥阴,并和阳明为主。
川石斛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宣木瓜 一钱五分 炒山栀 二钱 延胡索 一钱 木通 一钱 川楝子 一钱 生甘草 八分
腹痛呕吐,脉数而涩,恐染痧秽之故,兹先宣通气分。
香豉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白蔻仁 一钱五分 黑山栀 二钱 白桔梗 一钱五分 陈皮 一钱
水同煎服。
数年来腹痛时作,每发觉周身寒凛,吐涎沫,其痛始止,系郁伤脾阳,是以得涌则宣,拟用升阳解郁之法。
草果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川朴 一钱(炒) 延胡索 一钱 苏梗 一钱 金铃子 一钱 生姜 两片
水同煎服。
当脐而痛,连及腰部,脉迟,喜食甜味,身常恶寒,此乃阳弱中虚,寒积停滞所致,宜通阳以散其沉寒,益火以消其阴翳,方列于后。
人参 一钱 炒白术 二钱 白茯苓 二钱 肉桂 八分 广木香 八分 乌药 一钱五分 肉苁蓉 一钱五分 (研末冲) 附子 五分
水同煎服。
腹左气攻胀痛,上至脘口,下及少腹,久而不愈,痛极,时手足厥冷,呕逆,当从厥阴施治。
桂枝 一钱五分 当归身 三钱 炒白芍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制半夏 二钱 陈皮 一钱 细辛 一钱 木通 一钱 吴茱萸 二钱 加生姜 两片 大枣 三枚 同煎。(腹痛门)
腹中瘀血攻痛,于法宜行消化。然久病必虚,脾营暗受耗伤,并应培养脾土为主。
人参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二钱 酸枣仁 二钱 (炒) 龙眼肉 二钱 当归身 一钱 远志 一钱 (去心) 丹参 一钱五分 延胡索 一钱五分 广木香 五分 炙甘草 五分 加生姜 两片 大枣 三枚(腹痛门)
脉象弦急,面色不华,少腹久痛未痊,手足挛急而痛,系寒湿与痰,内壅肝经,外攻经络所致。现复四肢厥冷,拟用当归四逆加减治之。
当归身 三钱 白芍药 二钱 (酒炒) 制半夏 二钱 小茴香 五分 薏苡仁 三钱 木通 一钱 防风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桂枝 五分 陈皮 八分
水同煎服。
厥阴肝经之脉,布于两胁,抵于少腹,同时作痛,显系肝病无疑,肝旺则乘脾土,土气素弱,必挟痰浊湿热,并而为患,兹拟方列后。
柴胡 一钱 当归身 二钱 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二钱 炒白术 二钱 炙甘草 八分 陈皮  青皮 一钱 粉丹皮 二钱 炒栀子 一钱 泽泻 一钱 浙贝母 二钱
诊得脉弦数,口舌干燥,气结于左,自下而上,时作胀痛,系木火为病,气有余便是火之见症,当从厥阴施治。
炒白芍 三钱 粉丹皮 二钱 青皮 二钱 陈皮 二钱 黑山栀 二钱 泽泻 二钱 浙贝母 三钱 柴胡 八分
营分虚寒,当脐作痛,病发则嗳气,遇饥劳动亦发,每至冬季尤其,春末始安,拟用温通之法。
当归身 二钱 肉桂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炮姜 八分 大枣 五枚
水同煎服。
浮肿,食入腹痛,系劳力伤气所致,拟以调中为主。
当归身 二钱(炒) 炒白芍 二钱 陈皮 一钱 益智仁 八分(研) 炙甘草 七分 炮姜 七分 大枣 五枚
水同煎服。
食少,寒热时作,气结腹痛,证系肝郁,用逍遥散加减法,方列于后。
柴胡 一钱 当归 二钱 酒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二钱 制香附 八分 炙甘草 五分 郁金 一钱 煨姜 五分 薄荷 五分
水同煎服。(腹痛门)
素有积饮,胁下水声沥沥,发则时吐清水,腹及胸脘作痛,拟用二陈加味,以祛痰蠲饮为主。
白茯苓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陈皮 一钱 炙甘草 八分 炒白术 三钱 泽泻 一钱 加生姜 两片 同煎服。(腹痛门)
垿山草堂医案
厥阴气滞,攻冲作痛也。
上肉桂 淡吴萸 川楝子 炒怀膝 小茴香 川黄连 炒白芍 炒延胡 制香附 广陈皮
肝郁气滞,腹痛频作,面黄神倦,久恐成瘕癖之患,难许速效。
炒白芍 枸杞子 紫石英 炒艾绒 小茴香 炒归身 川楝子 制香附 川牛膝(腹痛)
素有腹痛之患,投温剂而稍效。现在愈发愈密,胸次不舒,胃减便闭,脉软神倦。此属肝脾郁滞,下元命火失化也。治宜温润之法。
上肉桂 菟丝子 淡苁蓉 煨益智 陈皮 西党参 枸杞子 柏子仁 法半夏 煨姜
脾肾气亏,命火衰弱,腹痛便柔,纳食间欲呕吐。舍温补中下焦,别无善策。
上肉桂 焦於术 菟丝子 煨肉果 淮山药 炮姜炭 炙黑草 补骨脂 新会皮 白茯苓(腹痛)
杏轩医案
予久患腹痛,忽下瘀血而痊
予患腹痛多年,由午餐饭冷,强食而起。痛处在脐之上,痛时腹冷,掌按热熨稍瘥,虽盛暑亦必以帛护其腹,饮食渐减,喜暖畏凉,他物食尚相安,惟饭蒸煮未透,或稍冷食,则必痛。素嗜瓜果,得疾后不敢尝。向患痔红,食姜、蒜、烧酒即发,故忌之。此疾作时,食入阻滞,饮烧酒一二杯,反觉通畅,不但姜、蒜不忌,即食椒末、辣酱,均与痔红无碍。《经》云:痛者寒气多也。证属寒凝气滞无疑。予素畏药,痛发无何,香砂、姜、萸、陈、半、谷芽、神曲之类,服一两剂即罢去。往岁发疏尚轻,惟餐饭不能如常,年来发频且重,不拘何物,餐后必痛,须食下行,其痛方止。于是餐后不敢坐卧,乃学古人养生,食后行百步,常宜手摩腹之法,并遵释教,过午戒食,然亦无益于病,遂视食为畏途。无如疾经多载,消恐耗元,补防助壅,踌躇无策。友人谓予年近古稀,命阳衰弱,寒从内生,是以喜暖畏凉,釜底无火,物终不熟,是以谷食难化,须用八味丸补火生土。所论固是,予意终未坦然。思痛若在鬲,虑其妨食成噎,今幸在腹,当不害命,药饵乱投,恐反有伤,恪守不药得中医之诫。
己丑季夏,旌邑孙村汪宅延诊,下榻塾中,时二鼓既寝,急欲大便。灯灭,暗中摸索跌仆,莫能挣扎,大孔汩汩遗出如泻水状。呼仆持火至,扶起视地,皆污色如漆,汗淋气坠,即忙就枕。汪宅献楠、志仁二公闻之驰至,殊为着惊。予曰无妨。此因久痛蓄瘀,刻瘀下脱,未免伤气耳。饮党参桂圆汤。少顷气稍续,汗亦敛。次早登厕,犹有余瘀。予恐其瘀复脱,遄 归。到家更衣,瘀已无矣。自此腹不再痛,餐饭如常。细求其故,究由瘀凝肠胃,阻其传导之机,以故食入则痛。夫血犹水也,血之结而为瘀,亦如水之结而为冰,所以痛处常冷,按熨饮醇,热气至,故觉稍快。至于瘀蓄年久,胶固已深,一旦倾囊自出,理殊不解,得无长夏炎蒸,奔驰烦劳,动则相化,如雪消而春水来耶?从斯悟入,书称久痛在络,络主血,不独肢体之痛为在络,即胸腹之痛,痞积之痛,皆为在络,皆宜治血,无徒从事于气。又如噎隔一证,方书虽有胃脘枯槁,及阳气结于上,阴液衰于下等语,然由瘀血阻塞胃口者恒多。进而思之,予疾将十年,固来能自知瘀蓄于先,然不药稳持,尚不失为中驷,不然补泻杂投,不殒于病,而殒于药矣。予见败坏之证,自萎者十之二三,药伤者,十之七八。药本生人,而反杀人,可不惧哉!自今以往,伏愿医家,证未审明,勿轻用药,病家疾如可待,勿急求医,如此或亦可为卫生之一助耳。
① 遄(chuán传):速。
齐氏医案
曾治梁济舟,患腹中痛极,手足皆青。予曰:此乃寒邪直中肾经也。急与人参三钱、白术五钱、黄芪五钱、熟地五钱、附子二钱、肉桂二钱、吴茱萸五分、干姜五分,煎服即安。此方妙在急温命门之火,而佐热其心包络之冷,故痛立止,不致上犯心而中犯肝也。临证之工,当于平日留心,不致以仓卒误人性命也。(附:伤寒发狂发斑结胸中寒等证)
曾治俞天明,患腹痛不能忍,按之愈痛,口渴饮冷水即止,少顷依然大痛,其兄惶迫。予曰:此火结在小肠,若不急疗,顷刻即逝。乃与定痛至神汤,用炒栀三钱、甘草一钱、茯苓一两、白芍五钱、苍术三钱、大黄二钱、厚朴二钱,水煎一剂,服毕痛止。此方妙在舒肝木之气,利膀胱之水,更妙在甘草和诸痛,栀子泻郁热,又恐其效不速,更佐之走而不守之大黄,则泻火逐淤,尤为至神也。(附:伤寒发狂发斑结胸中寒等证)
吴门治验录
接驾桥
昨用宣通气分之剂,腹痛大缓,脉象渐平,惟脐上尚有一点胀痛,大便欲解不能,此气虚不能传送之故。宜扶正以通之。
竖劈党参 六钱 陈皮 一钱 油当归 三钱
大腹皮 一钱五分 沉香汁 三分 木香汁 三分 炒枳壳 一钱五分 赤苓 三钱 清宁丸 三钱 同煎
又 腑通脉平,诸症俱减,惟口中尚觉干燥,此胃液不充,营卫不和之故。拟养荣清燥法。
瓜蒌皮 三钱 川贝母 一钱五分 原生地 三钱 归身 一钱五分 炒白芍 一钱五分 茯苓 三钱 生薏米 三钱 炙甘草 五分 北沙参 四钱 荷叶  秫米 一撮
又 诸症皆愈,精神亦渐复原,惟头昏不爽,早起胸膈微胀,连日阴雨过多,湿热上蒸之象,经所谓因于湿,首如裹也。宜清气降浊调理。
炙黄芪 一钱五分 淡芩 一钱 甘草 一钱 蒸冬术 一钱五分 薏米 三钱 茯苓 三钱 北沙参 三钱 陈皮 一钱,盐水炒 谷精草 五钱 盐煮石决明 一两
丸方 失载(卷四)
陆妪 都亭桥
高年气滞寒凝,腹痛上连中脘,时发时缓,以致脾不健纳,周身酸痛,脉沉而滞,当用温疏和法。
蒸冬术 一钱五分 白芍 一钱五分,桂酒炒 炙甘草 五分 丁香 五分 蔻仁 五分 台乌药 七分 黑山栀 一钱五分 茯神 三钱 生姜 一片 大枣 二枚
又 血枯气滞,便结腹膨,胁下不时收痛,脉见左沉右弦,法宜养血疏气,兼顾脾阴可愈。
归身 三钱,酒洗 大白芍 三钱,桂酒炒 瓜蒌仁 三钱 薤白 一钱,酒洗 大腹绒 一钱 炒山栀 一钱五分 制香附 一钱 蒸冬术 一钱五分 茯苓皮 三钱 橘叶 十片
又 照前方加:杜仲 一钱五分,盐水炒 菟丝子 一钱五分
丸方:
景岳左归丸加减(卷四)
王旭高临证医案
胡 腹中雷鸣切痛,痛甚则胀及两腰,呕吐酸苦水。此水寒之气侮脾,乃中土阳气不足也。温而通之。
附子理中汤去草,加川椒、吴茱萸、水红花子。
复诊 脾脏虚寒,宿积痰水阻滞,腹中时痛,痛甚则呕。仿许学士法。
附子理中汤加当归、茯苓、吴茱萸、枳实、大黄。
渊按:温下之法甚善,惜以后易辙耳。
三诊 腹痛,下午则胀,脉沉弦。此属虚寒挟积。前用温下,痛势稍减。今以温中化积。
川熟附 党参 干姜 花槟榔 茯苓 当归 青皮 陈皮 乌药
四诊 腹痛三年,时作时止,寒在中焦,当与温化无疑。然脉小弦滑,必有宿积。前用温下、温通两法,病虽减而未定。据云每交午月其痛倍甚,则兼湿热,故脉浮小而沉大,按之有力。此为阴中伏阳也,当利少阴之枢,温厥阴之气,运太阴之滞,更参滑以去着法。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茯苓 木香 白术
另用黄鳝三段,取中七寸,炙脆,共研末。分三服。
渊按:既知宿积,何不再进温下?三年之病,谅非久虚。脉浮小沉大,乃积伏下焦。盖痛则气聚于下,故脉见沉大。此论似是而非。
五诊 腹痛,左脉弦,木克土也。仲景云: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主之。若不止者,小柴胡汤。所以疏土中之木也。余前用四逆散,即是此意。然三年腹痛,痛时得食稍安,究属中虚;而辘辘有声,或兼水饮。今拟建中法加椒目,去其水饮,再观动静。
老桂木 白芍 干姜 炙甘草 党参 川椒目
渊按:此寒而有积,为虚中实证,与建中甘温不合,故服之痛反上攻,以甘能满中,胃气转失顺下也。
六诊 用建中法,痛势上攻及胃脘,连于心下,左脉独弦滑,是肝邪乘胃也。姑拟疏肝。
金铃子 延胡索 吴茱萸 香附 高良姜 木香 白檀香(脘腹痛)
冯 当脐腹痛,呱呱有声。此寒也,以温药通之。
二陈汤去草,加淡苁蓉、当归、干姜、吴茱萸、乌药、砂仁。
复诊 温肾通汤以散沉寒之气。久服腹痛自已。
前方去当归,加川熟附、胡芦巴。
顾 当脐硬痛,不食不便,外似恶寒,里无大热,渴不多饮。寒食风热互结于脾胃中。用局方五积散合通圣散,分头解治。
五积合通圣,共为末。朝暮各用开水调服 三钱。
复诊 用五积合通圣温通散寒,便通而痛未止。脉迟,喜食甜味,痛在当脐,后连及腰,身常懔懔恶寒。此中虚阳弱,寒积内停。拟通阳以破其沉寒,益火以消其阴翳。
四君去草,加肉桂、制附子、木香、元明粉、乌药、苁蓉。
三诊 温脏散寒,腹痛已止,今当温补。
淡苁蓉 杞子 熟地 当归 茯苓 陈皮 吴茱萸 制附子 乌药 砂仁
渊按:尚嫌腻滞。仍从四君加减为妙。
袁 三四年来腹痛常发,发则极甚,必数日而平。此脾脏有寒积,肝经有湿热,故痛则腹中觉热。拟温脾,兼以凉肝。
金铃子散 陈皮 茯苓 干姜 白术 川朴 白芍 神曲 砂仁
复诊 腹中寒积错杂而痛,古今越桃散最妙,变散为丸可耳。
淡吴萸 干姜 黑山栀 白芍 炙甘草。
另神曲末一两,煮糊为丸。每朝服 三钱,开水送下。
渊按:夫越桃散惟姜、栀二味;吴萸、白芍者,复以戊己法;加甘草,取其调和也。(脘腹痛)
某 腹中有寒,疼痛不止,法当温通。
金铃子散 干姜、吴茱萸、当归、枸杞子、官桂、木香、乌药、紫石英。(脘腹痛)
徐 经行后奔走急路,冷粥疗饥,少腹疼痛连腰胁,兼及前阴。此肝肾受伤,又被寒侵而热郁也。《经》云:远行则阳气内伐,热舍于肾。冷粥入胃,则热郁不得伸,故痛也。遵寒热错杂例,兼腹痛治法。
川连 酒炒 炮姜炭 桂枝 白芍 吴萸三分,煎汁炒 木通 全当归 香附 山楂炭 焦山栀 旋覆花 新绛屑(妇人)
吴鞠通医案
赵 三十八岁 七月二十四日 感受燥金之气,腹痛甚,大呕不止,中有蓄水,误食水果。
公丁香 三钱 半夏 一两 茯苓皮 五钱 生姜 一两 川椒炭 六钱 乌梅肉 三钱 吴萸 四钱 陈皮 五钱 高良姜 四钱 枳实 三钱
水五碗,煎二碗,渣再煎一碗。另以生姜一两,煎汤一碗。候药稍凉,先服姜汤一口,接服汤药一口,少停半刻,俟不吐再服第二口。如上法,以呕止痛定为度。
二十五日 燥气腹痛虽止,当脐仍坚,按之微痛,舌苔微黄而滑,周身筋骨痛,脉缓,阳明之上中见太阳,当与阳明从中治例。
桂枝 六钱 川椒炭 二钱 生姜 三钱 白芍 三钱,炒 公丁香 一钱 防己 三钱 苡仁 五钱 茯苓 六钱 半夏 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此,身痛止。
二十六日 脉小于前,身痛已止,六脉未和,舌黄滑苔。
半夏 五钱 生姜 三钱 蔻仁 钱半 茯苓 五钱 陈皮 三钱 厚朴 钱半 苡仁 五钱 大腹皮 三钱 川椒 钱半
二十八日 腹胀如故不寐,加:
半夏 一两
初一日 太阳痹。
桂枝 六钱 茯苓皮 五钱 茅术炭 三钱 防己 四钱 通草 一钱 片姜黄 三钱 杏仁 五钱 苡仁 五钱 滑石 六钱 蚕砂 三钱
初六日 腹胀停饮,前方内去术之守,加苦辛之通,又去滑石。
大腹皮 三钱 厚朴 三钱 枳实 三钱 陈皮 三钱
初十日 六脉俱弦,胃口不开,腹胀肢倦,宜通六腑,即劳者温之之法也。
桂枝 六钱 大腹皮 三钱 川椒炭 三钱 陈皮 五钱 益智仁 三钱 半夏 五钱 枳实 二钱 茯苓 五钱 厚朴 二钱
服五帖而愈。(中燥)
某 脉沉紧为里寒,木旺土衰,浊阴上攻,腹拘急时痛,胁胀,腰痛,宜苦辛通法,兼醒脾阳。
白蔻仁 一钱 官桂 一钱 川朴 二钱 半夏 三钱 生苡仁 三钱 荜拨 一钱 藿梗 三钱 木香 八分 生香附 三钱 广皮 钱半 郁金 二钱 乌药 (脾胃)
类证治裁
夏氏 当脐藊痛,触寒屡发,痛来饮食都废,神色清减,脉虚弦。据述服和肝调气不应,数年前曾以鸦片烟脚为丸,服下痛止。夫鸦片能行下身经络,此症明系血络阻滞为患,况痛久入络,宜辛温以通之。若但如四七汤、四磨饮仅开气分。昔贤谓经主气,络主血,不分经络,安能应手。用当归须(酒拌)、延胡索、小茴(酒焙)、新绛、桃仁(研)、旋覆花(绢包煨),服效。
薛 寒热咳嗽,数日后小腹掣痛,疑为肠痈。诊脉浮弦,全不沉数,乃络虚气聚,非肠痈也。用杏仁、栝蒌、茴香、橘核、当归、延胡(俱酒焙)、木瓜,二服全瘳。
族兄 小腹右偏痛,直注大股正面、侧面而下至膝盖止,因行走劳顿,寒热痛发,必是小腹先受寒袭于腿经,故痛而发寒热也。宜温通,勿使成痹,但在高年,不宜过剂。橘核(酒炒)、木香、木瓜、归须、牛膝、小茴香、桑寄生、生姜、葱白,再服微汗,而痛如失。
龙砂八家医案
苏州枫桥姚小腹宽痛,呼吸俱甚,且上为咳逆,皆属二阴之邪,久积于中故耳。
桂枝 五分 当归 一钱 白芍 通草 乌药 青皮 紫朴 各一钱 吴萸 三分 生姜 一片(王钟岳先生方案)
吴载旸小腹痛症 二便俱闭,小腹形如覆杯,手不可按,浊气上逆,则烦闷不舒,暴怒趋急,渐至如此,膀胱气不化行,精液复伤,脂腴凝滞,闭塞下元。宜通达气血之滞,瘀散胀消,二便始快矣。
川连 五钱 牛膝 二钱 郁金 木通 枳壳 各一钱 车前 桃仁 钱半 韭汁 一小杯 调琥珀末 初起
又脉象略和,少腹痛处高突亦平,但交阴气冲,乃浊阴之邪,上干犯胃,尚宜渗利,以清肃上焦。
茯苓 泽泻 广皮 川连 山栀 知母 麦冬 石斛(王钟岳先生方案)
尚友堂医案
靖邑卢田李龙泮妻,年近四旬,患发热腹痛,医以小建中汤投之,未减,随用附子理中汤二剂,心烦便闭,痛甚,昼夜不安。余与舒君德昌、王君声拔同往诊视。入室搴 帷,热气扑面,口渴舌粗,脉细而数。予曰:此阳明蓄血症也,法宜犀角地黄汤合桃仁承气汤主之。二君相谓:生平医病多矣,未尝见有此症,先生之言得毋欺乎?予曰:服药后必下结粪,结粪后必下黑血,凂君耐坐片晌,即有明征。命其子将药煎好灌入,少顷,腹胀便急,果下结粪数枚,旋下瘀血碗许,死蛔三条。改用滋阴生血,数服而安。人咸以为异。夫医亦何异,惟切脉审症,能得古人之所同,乃为今人之所异耳。(治阳明蓄血)
① 搴(qiān千):通“褰”。撩起。
彭凤书先生室人,年届五旬,经信未断而兼失血。入冬后腹时作痛,医药叠更无效。延及孟春,腹痛愈剧,咳嗽多痰,头背恶寒,手足冰冷,腰酸体重,少腹胀痛,饮水倾吐,色如屋漏。危急之际,迎余诊治。六脉沉迟而弱,两尺更甚,面白唇淡,口不作渴,山根筋现,腹得热手重按痛乃稍缓。此太阴痰饮,少阴真寒,厥阴呕逆之症,授以附桂理中汤,加砂蔻以涤饮,椒萸以散逆。先生见方药迥不侔 前,因谓余曰:内子生平,肝脉过旺,体瘦多火,常患齿痛。一切温热之品素所禁用。余曰:尊阃 向来脉症,弟固不知;由今而论,其为三阴真寒无疑。盖脉沉迟,三阴里寒也;弱者,病久气虚也;腹痛,寒盛于中也;头背恶寒,寒淫于外也;阳微不能顺布,故四肢厥逆;阴寒上逆则吐,吐水如屋漏而有秽气者,喻氏所谓胃底之水也。但此症服桂附理中汤,必得泄泻乃能痛减,喻氏所谓阴邪从大便而出,呱呱有声者是也,景岳所谓通则不痛是也,舍此温补,别无他法。先生见余议病详悉,放胆令服。然腹痛每日不减,兼之大便闭塞,于是生熟附子,大剂陡进,服至两旬而大便略解,经信亦通,服至三旬而冬尽春回,里阳来复,阴凝自化,乃得泄泻,胀痛俱除,饮食加进,百体顺昌。是症也,非先生确有真见,相信之深,既服桂附而腹痛未已,则以为药不对症,或因大便闭久则以为燥热伤阴,势必更医易方,其不至偾乃事者几希矣。(治腹痛呕吐)
② 不侔(móu牟):不相等,不等同。
③ 尊阃(kǔn捆):对人妻室的敬称。阃,闺门。
罗姓妇三年腹痛,痛甚则闭门静卧,羞光怕日。余诊其脉,沉迟而弱,明系中寒。何以历治不效?总由恣食寒凉荤茹,又不耐心服药,故时愈时发。令服丸药一料,乃得全愈。方用黄芪酒炒三两、党参米炒二两、白术土炒二两、茯苓一两、半夏八钱、砂仁一两、小茴一两五钱、川椒一两、附片二两、广皮五钱、公丁香六钱、破故纸二两、吴茱萸八钱、神曲一两、上肉桂六钱,共碾末;红枣一斤去核、煨姜二两去皮,煎汤和丸,小豆大。早晚开水吞服三钱。(治腹痛不愈接服丸药)
靖邑杨元昌子,年十九,病患寒湿外袭,发热恶寒,隐隐腹痛。医以砂半理中汤与之,腹乃大痛。复以桂附理中汤与之,填实寒湿,痛莫可耐。余诊脉浮而细,投以桂枝汤加苍术,解表和营、升阳除湿,二剂而愈。
赖姓子,病患寒湿。医以凉药下之,寒湿陷入太阴,腹痛欲绝。余以艾火灸神阙穴三壮,腹痛稍止,旋以桂枝汤加苍术、防风、桔梗、陈皮、厚朴,三剂而安。(治寒湿腹痛二条)
南邑燕宜春先生,身体康强,年近古稀,从不服药。间或腹痛汗出,不以为病。其子上达,中心惓惓。二月初旬,余在省垣饶联芳先生家治病,适与燕氏乔梓 相遇,因就诊焉。六脉俱结而代。谓其子曰:尊人春得秋脉,法不利于秋,恐半老半病之境,必交霜降乃可言吉。先生闻之大有不豫色。然八月十一,得晤先生,言笑自若,健旺如常。余心疑症不应脉。迨至十六日,汗出头昏,先生自沐浴更衣,就寝而逝,足征脉不负症也。(论腹痛汗出忌脉)
① 乔梓:亦作“桥梓”。按儒家以为父权不可侵犯,似乔;儿子应卑躬屈节,似梓。后因称父子为“乔梓”。
(评选)爱庐医案
脾肾之阳素亏,醉饱之日偏多。腹痛拒按,自汗如雨,大便三日未行,舌垢腻,脉沉实。湿痰食滞,团结于内,非下不通,而涉及阳虚之体,又非温不动。许学士温下之法,原从仲圣大实痛之例化出,今当宗之。
制附子 五分 肉桂 四分 干姜 五分 生大黄 四钱 枳实 一钱五分 厚朴 一钱
诒按:论病立方,如良工制器,极朴属微至之妙。
再诊:大腑畅行,痛止汗收,神思倦而脉转虚细。拟养胃和中。
北沙参 三钱 甘草 三分 橘白 一钱 白扁豆 三钱 丹皮 一钱五分 石斛 三钱 白芍 一钱(腹痛门案一条)
王氏医案续编
王开荣偶患腹中绞痛, 伏暑在内。自服治痧诸药,而大便泻血如注。 香燥可以益热。孟英诊之,左颇和,右关尺弦大而滑, 弦滑者痰也,大者热也。面色油红,喘逆不寐。与苇茎汤合金铃子散,加银花、侧柏叶、栀、斛、芩、连。二帖后,面红退,血亦止,乃裁柏叶、银花,加雪羹、枯荷杆。又二帖始发热,一夜得大汗周时,而腹之痛胀,爽然若失,即能安寐进粥。改投沙参、知母、花粉、桑叶、杷叶、石斛、白芍、橘络、杏仁、冬瓜子、茅根、荷杆。三帖大解行,而脉柔安谷。
陈春湖令郎子庄,体素弱,季秋患腹痛自汗,肢冷息微,咸谓元虚欲脱。孟英诊之,脉虽沉伏难寻, 痛脉多沉。而苔色黄腻,口干溺赤,当从证也。与连、朴、楝、栀、元胡、蚕砂、醒头草等药而康。次年患感,复误死于补。又夏酝泉延孟英视钱妪腹痛欲绝证,因见弦滑之脉,与当归龙荟丸而安。
许仲筠患腹痛不饥,医与参、术、姜、附诸药,疼胀日加,水饮不沾,沉沉如寐。孟英诊脉弦细,苔色黄腻。投以枳、朴、萸、连、栀、楝、香附、蒺藜、延胡等药。二剂便行脉起,苔退知饥而愈。
吴酝香大令四令媳,时患腹胀减餐,牙宣腿痛,久治不效,肌肉渐消,孟英诊脉,弦细而数,肝气虽滞,而阴虚营热,岂辛通温运之可投耶?以乌梅、黄连、楝、芍、栀子、木瓜、首乌、鳖甲、茹、贝,服之果愈。继与甘润滋填,肌充胃旺,汛准脉和,积岁沉疴,宛然若失。
阮范书明府令正,患腹痛欲厥,医见其体甚弱也,与镇逆通补之法,而势日甚。孟英察脉弦数左溢,是因忿怒而肝阳勃升也。便秘不饥,口苦而渴。与雪羹、栀、楝、旋、绛、元胡、丹皮、茹、贝,下左金丸而愈。逾年以他疾殁于任所。
张月波令弟,陡患腹痛,适饱啖羊肉面条之后,医皆以为食滞,连进消导,痛甚而渴,得饮大吐,二便不行。又疑寒结,叠投燥热,其病益加,呻吟欲绝,已四日矣。孟英视之,脉弦数,苔干微黄,按腹不坚,以海蜇一斤,凫茈一斤,煎汤频灌,果不吐,令将余汤煎栀、连、楝、斛、茹、芩、枇杷叶、知母、延胡、柿蒂、旋覆为剂,吞龙荟丸。投匕而溲行痛减,次日更衣而愈。
问斋医案
肝郁不伸,土为木克,脾湿生痰,痰阻气机,胸腹胀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医话》会通煎主之。
制香附 乌药 广木香 广藿香 枳壳 陈橘皮 川厚朴 制半夏 延胡索 五灵脂 蒲黄 没药(诸痛)
王氏医案三编
周光远令正,孀居十载,年已五十三岁,汛犹未绝,稍涉劳瘁,甚至如崩。偶患少腹偏左掌大一块作疼,其疼似在皮里膜外,拊 之痛甚,越日发热自汗,眩冒谵语,呕渴不饥,耳聋烦躁。孟英循其脉虚软微数,左兼弦细,便溏溲热,舌本不赤,略布黄苔。营分素亏,而有伏热阻于隧络,重药碍投,姑予芩、连、芍、楝、竹茹、桑叶、白薇、通草、橘核、丝瓜络、灯心,少加朱砂和服。一剂势即减,二剂热退呕止,啜粥神清,第腹犹痛,去桑、芩、灯薪、朱砂,加苁、归、苡、藕,服数帖而起。迫季冬,其君姑七十八岁,患腹痛,痛亦仅在皮膜,仍能纳食,二便无疴,数日后痛及两腰,机关不利,碍于咳嗽,痰出甚艰,而有咸味,夜不能瞑。孟英视曰:肝肾大虚,脉络失养也。以沙参、熟地、归、杞、苁、膝、杜仲、石英、羊霍、络石、薏苡、胡桃等药进之,日以递愈。继用一味桑椹,善后而康。
① 拊:古同“抚”,安抚,抚慰。
归砚录
钱塘吴君馥斋令正,每食猪肉少许,即腹痛气冲,神瞀如寐,必呕吐而始舒,如是者经年。余亦作厥阴郁热治,以雪羹吞当归龙荟丸而瘥。
有人因劳力后季胁作痛,诸药不愈,而问治于余,适徐君亚枝有保胎神佑丸寄送,余遂以三钱与之,竟尔霍然。继有因踢伤而腹痛时作者来乞药,亦用此丸一服,果下黑矢而平。
角里街怡昌烛铺苏妪,年已六旬。偶患腹痛,医谓寒也,进以热剂,痛渐剧而腹胀便闭,按之甚坚,又以为肠痈,攻之而愈痛,遂绝粒不眠,呼吸将绝。挽余视之,脉滑而数,舌绛苔黄,口臭溺无,热阻气也。以雪羹煎汤调益元散五钱,徐灌之,即痛减气平。次日以雪羹汤送当归龙荟丸三钱,便行溺畅,随以轻清药数帖而痊。
得心集医案
蒋振辉乃室 向有腹痛带下之疾,用通经去瘀之药获效,医者病家,辄称用药之妙。讵痛虽暂止,而经水自此失常,迨至旬日一下,又旬日点滴不断。累延半载,腹痛仍作,痛时少腹有块,触之则痛愈增,痛缓则泯然 无迹。旧医犹引旧例,更指拒按为实之条,用尽通瘀之药,以为通则不痛,而有形无形,置之弗论。自此胀痛愈增,无有缓时,及加呕逆不止,大便不通,医复于桃仁、灵脂药中,更加大黄、枳实。服下腹中窒塞,气急上冲咽嗌,四肢冷汗时出。迫切之顷,夤夜 邀视,病家绝不怪前药之误,尚问巴霜丸犹可及否?余曰:补之不暇,尚可通乎?况腹中真气悖乱,愈攻愈散。于是以丁、蔻、附、桂、小茴、川楝,猛进二剂。所幸少年形体尚旺,俾浊阴迷漫之逆,藉以潜消。后加紫石英、枸杞、当归、苁蓉亟进,间以归脾汤吞滋肾丸一月方健。缘此症多由房劳过度,冲任损伤所致。医者不知专固奇经,反行破气耗血,致有此逆。最可恨者,医与病家不知定乱反正之功,谓余为偶然之中,且议少年妇女,服此补剂,必难怀孕。嗣后每一临月,辄用通行之药,致令果不怀孕,可胜慨哉!
② 泯然:消失净尽貌。
③ 夤(yín,寅)夜:深夜。
归脾汤
滋肾丸(诸痛门)
吴妪 初起心腹间微痛,越二日,痛苦异常,汗大如雨,水米不入,口不作渴,小水清利,神昏懒言,坐难片刻,俨然虚极之象,自云素属中寒,难以凉剂。诊得六脉时伏,内外一探,虚实难决。因思痛症脉多停指,况阳明痛极必汗,若三阴之痛,必面青背曲,何得汗大如雨?势必内有积热,所以饮食加痛,病方入里,所以口不作渴,痛难支持,所以神昏懒言,乍观虽惑,细究无疑。于是君以芩、连、白芍,平肝清火,臣以槟榔、厚朴,下气宽中,佐以油归润肠,使以泽泻下行,三剂通利而全愈。盖此症极多,治不一法,倘大便旬日未解,及壮实之体,宜承气汤攻之,正所谓痛随利减,通则不痛之意也。(诸痛门)
傅妇 素属阴亏,常宜斑龙丸。无病求诊,冀余写补剂。余曰:脉来弦紧而沉,有凝滞之状,腹中必有宿食,秋深恐成痢疾,目今调治,昔药非宜。况邪气久居肠胃,其脏气之虚实可知。但伏邪未溃,岂可暴攻?譬之贼兵方聚,未张其势,我等只宜先固城郭,以示其威,令其自散可耳。以四君子汤加枳壳一剂,服下腹中略响,正邪气缓散之征。讵妇女辈闻余言有滞积,竟私煎服浓姜茶二汤一碗,下咽之后,腹中绞痛难堪,下利数十行,头身大热,十指微冷。时值傍晚,急延余视。初不知其服姜茶汤也,谓曰:四君逐邪,果有如此之暴耶?因述所误。盖微积久伏,肠胃素薄可知,得此姜茶刮决之物,岂不大张其势。然至圊虽勤,所下甚少,余邪尚存未尽,而既已误治惹动其邪,无如乘其元气未败,再与疏通尽驱其邪,更以小剂行气之品一剂,泻下腹痛略减,但潮热指冷不除。次早复诊,问所下何物。视之,一团白沫,隐然秋深肠澼之征。此时人事困顿,脉仍弦紧,是知当理阳气,投建中汤以建立中气,弗投理中以复削其阳气,与《金匮》小建中汤一剂,其症悉痊。愈后,余不禁自笑,盖初因未病,余为寻病治之,中因自误,余即以误治之法治之,末因脾阳衰弱,余全不以补药补之,见亦奇矣。而非见之奇,实见之先耳。
小建中汤
芍药 桂枝 甘草 饴糖 姜 枣(诸痛门)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徐德生家一婢,年十七矣。陡患腹痛,稍一言动,则痛不可支,以为急痧中恶,遍治不应,飞请余往。尚以丹雄鸡强伏其心下,然神色如常,并不吐泻,脉来牢涩,苔色腻黄,乃多食酸甘而汛阻也,询之果然。以桃仁、红花、生蒲黄、灵脂、香附、延胡、芍药、海㕮、萝菔为方,送龙荟丸,遂愈。
陈喆堂令郎子堂,甲寅春,连日劳瘁奔驰之后,忽然大便自遗,并非溏泻,继言腹痛,俄即倦卧不醒,及唤醒,仍言腹痛,随又沉沉睡去。或以为痧,或以为虚,邀余决之。身不发热,二便不行,舌无苔而渴,脉弦涩不调,非痧非虚,乃事多谋虑而肝郁,饥饱劳瘁而脾困,因而食滞于中也。予槟、枳、橘、半、楂、曲、菔、楝、元胡、海㕮,服二剂,痛移脐下,稍觉知饥,是食滞下行矣。去楂、曲,加栀、芍,服一剂,更衣而愈。(梦影)
凌临灵方
钱左(三月) 寒湿气滞,肝胃不和,绕脐腹痛,纠缠不已,脉右弦滑,治宜泄木和中。
金铃子 荔枝核 新会皮 小茴香 淡干姜 元胡索 宣木瓜 法夏 焦麦芽 制香附 左金丸 小青皮 广木香(腹痛)
医学举要
枫泾镇宋元英,境享安闲,恣情房帏,患腹痛二年,医药不效,遂就诊于吴郡极时之医,以绝证为辞。宋即归家,料理后事,深信医言为不谬。余适过枫,晤宋氏西席 程永孚,谈及医理,遂为知己。遂同元英来寓就诊,细按其脉,细询其证,总是阴阳悖逆,升降不利使然。问曰:曾服泻心汤,进退黄连汤否?曰未也。因酌一方以授,投一剂而稍平,数剂而全愈。(卷六)
① 西席:家塾的教师或幕友。
吴东医案
老闸养德堂药铺姜巽甫病,六月二十八日老介福绸号叶月槎兄代邀往诊。病因宝善街火警,早起受寒,又啖瓜果,以致腹痛。挑痧后,手指麻木,邀孟河医治之。方中用川朴、丁香等味,初进水泻,继而便溏,再进而大便硬结矣。第三剂仍用丁香等味,并未审太阴之湿已去,而阳明之燥将作也。服后烦闷异常,内火益炽。另请沪上所称名医者治之,方首即书云:湿温夹暑夹阴,有发为斑疹之虑等语。且有鸽麝熨脐之法,方用附子理中丸兼北细辛等味。服之面赤气粗,两足如烙,证益加剧,始经予诊。予笑谓之曰:此症乃药病,非真病也。与一清解方,嘱其连进二剂,可向愈矣。越二日早晨,予正应门诊,而巽甫至,亦即就诊,予因一面之故,已不能记忆,犹询姓氏,渠乃微哂曰:余即日昨请诊之姜某也,先生竟忘了耶?顷间叶月翁亦至,相与一笑云:医术以效为常,此案本不足存,且近于扬人之短!非吾素愿。惟学术粗浅者,认证不清,往往有之,岂有负一时之盛名,而阴阳背谬,一至于是乎?医为仁术,为之者,宜何如慎之又慎耶!
时病论
阳体中寒仍用热剂而愈
瀔水姜某,禀体属阳,生平畏尝热药,一日腹中作痛。比丰诊之,两手之脉皆沉迟,舌根苔白。丰曰:此寒气中于太阴,理当热药祛寒。曰:素不受热药奈何?曰:既不任受,姑以温中化气为先,中机最妙,否则再商。即以豆蔻、砂仁、吴萸、乌药、木香、厚朴、苏梗、煨姜,服之未验。复诊其脉,益见沉迟,四肢逆冷更甚。丰曰:寒邪深入,诚恐痛厥,非姜、附不能效也。虽然阳脏,亦当先理其标。即用甘热祛寒法加肉桂、白芍治之,遂中病机,腹痛顿减,脉形渐起,手足回温,改用调中,始得安适。可见有病有药,毋拘禀体阴阳,但阳体中寒,辛热不宜过剂;阴质患热,寒凉不可过投;遵《内经》“衰其大半而止”最妥。(临证治案七)
慎五堂治验录
姚,右,庚辰,安亭。胃土本弱而受肝之克,克则土愈弱而木愈强,是以脉来右弦,纳食时少,小腹攻痛,上窜脘间,泛泛作恶,时时眩晕,耳内蝉鸣,大便溏泻相因而至矣。当以法和之,然病经数载,非一朝一夕可图之。
旋覆花 三钱 肉桂 二分 白茯神 三钱 金铃子 三钱 白芍 二钱 金石斛 三钱 新绛 七分 香附 三钱 生谷芽 一两 左金丸 三分 葱管 一尺 金柑皮 二枚
唐福,睦族溇。食后入水中,遂起腹中攻痛难当,呕吐粪水,大便秘结。前用温脾、备急不应,危急之秋,当用仓公火剂汤,望可便通痛缓,是背城一战之法也。
倭硫磺 二钱 火硝 一钱 巴豆仁 三粒,去 净油
用长流水煎二沸,去渣冷服。一剂即愈。
钱,左,陆家角。食阻中州,过饵消导,遂致下血。今血止而腹满且痛,大便溏,小溲少,脉细弦,舌红苔白。乃肝因脾亏而来侮也。治以补脾抑肝。
於术 枳壳 冬瓜子 雪羹 广郁金 苡仁 香附 旋覆花 陈皮 金铃子 吴萸
一剂知,二剂已。
温氏医案
辛巳季夏,丙子陡患腹痛,四肢发厥,少腹左旁,突起一包,痛疼非常,口不知味,饮食难进,时作干呕,颇似奔豚,用奔豚汤不效。向来脾虚气滞,改用香砂六君子汤,亦不效。势愈危笃,因悟及仲景先师吴茱萸汤方,能治厥阴呕疼。况少腹起包,正厥阴部位。观此危症,非大剂不能奏效。急用吴茱萸八钱、潞党一两、生姜二两、陕枣十枚。浓煎与服。服后片刻,即吐出冷痰碗许,其痛立减。随服二道,下咽即吐,意谓将药吐出。细视,概系痰涎,比前较多,少腹之包已散,须臾思食。按:此由于阳气素虚,值夏季月湿土当令,饮入于胃,失其运化之权,停蓄于胃,化为痰涎,阻遏清道,以致不思饮食,腹中起包。方用吴茱萸之大辛大温,宣通阳气;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和胃,以行四末。实为胃阳衰败之神方也。岂仅厥阴之主方哉!足见仲师之方,应变无穷,故志之。(痰厥)
许氏医案
甲午秋,戎部李星若夫人,腹疼如绞,日久欲死,延余诊视。脉沉细,知系虚寒气结,他医误用凉药,以致病剧。余始拟以附子理中汤加减,一服而愈。旋因食抄绞痛如故,九日不便,诊脉虚细,系九结中之秘结。不可攻下,拟以前方加润导之品便通而愈。旋又风抄,九月初一日痛绝,齿脉俱闭,仅存一息,其胞兄内阁中书 虹若言女初三日吉期,设无救奈何?余为情急,恐药饵不及,嘱星若亲灸章门、虎口、三里等穴,并将前方加山甲、牛膝、桂枝、木香、乌药等擦牙,以箸启齿,呷药,一时而苏,脉复。余出曰:包辨喜事无虞。数服而愈。
① 中书:明清时内阁中负责编写等工作的文官职员。
诊余举隅录
壬辰冬,余寓天津,苏州严某,每于申时后、子时前,腹中作痛,上乘胸脘,甚至呕吐,静养则痛轻而缓,劳乏则痛重而急,病经十年,医治不效。余切其脉,虚细中见弦数象,知是气血两亏之体,中有酒积未清,故至申子二时,蠢然欲动。尝见书载祝由科所治腹痛症一则,与此情形颇合,惟彼专去病,故用二陈汤加川连、神曲、葛根、砂仁;而此则病经多年,正气既虚,阴血亦损,法当标本兼顾,因师其方,加参、术、地、芍治之。服至十数剂,病果由重而轻,由轻而痊矣。当此症初愈时,十年夙恙,一旦奏功,人闻其异,索方视之,以为效固神奇,药乃平淡,莫名所以然。殊不知治病原无别法,不过对症用药而已。药与症合,木屑尘根,皆生人妙品,岂必灵芝仙草,始足却病以延年。(腹痛宿证)
甲午,都中有胡某,少腹气痛,上冲两胁,日夕呻吟,甚且叫号,并见面赤汗淋,溺少便结等症,来延余诊。切其脉,痛极而伏,按之许久,指下隐隐见细数而浮之象。审是阴不济阳,阳气炽张,横逆无制所致,法当微通下窍,使浊阳不上干,诸症斯已。用清润汤加羚羊角,一剂二便通,痛遽平。后承是方加减而愈。(少腹痛火证)
张聿青医案
 肝气不和,横逆入络,腹痛牵引腰际,心悸耳鸣。再平肝泄肝。
金铃子 切,一钱五分 橘红络 各一钱 制香附 二钱,打 厚杜仲 三钱 白芍 一钱五分 春砂仁 七分,后入 杞子 三钱,炒 甘菊花 一钱五分(气郁)
左 气虚湿滞,气虚则肌肉不充,湿滞则少腹撑满。拟补中寓泻。
大有芪 四钱 奎党参 四钱,同芪研极细末 制半夏 一钱五分 云茯苓 三钱 生熟草 各三分 广皮 一钱。四味煎汤送参芪末(腹痛附小腹痛)
 腹痛脉沉。气寒而肝横也。
制香附 砂仁 桂枝 磨木香 炮姜 小青皮 沉香 乌药 枳实炭 楂炭
二诊 腹痛稍减,脉形沉细。前年大便解出长虫。良由木失条达,东方之生气,挟肠胃之湿热,郁而生虫矣。调气温中,参以劫虫。
广郁金 一钱五分 使君子 一钱五分 金铃子 一钱五分 制香附 二钱,打 白蒺藜 三钱 川桂枝 五分 朱茯神 三钱 陈皮 一钱 焦楂炭 三钱 砂仁 七分 炙乌梅 一个
三诊 脉症相安,但腹痛仍未全定。前法进退,以图徐愈。
金铃子 一钱五分 使君子 一钱五分 玄胡索 一钱五分 广皮 一钱五分 制香附 二钱 砂仁 七分 广郁金 一钱五分 鹤虱 一钱五分 楂炭 二钱 乌梅 八分
某 腹痛难忍,大便解出长虫,腹胀坚满,此蛔蚀而肝木失疏。恐致痛厥。
使君子 三钱 花槟榔 一钱 炒鹤虱 三钱 炙苦楝根 三钱 川雅连 四分 臭芜荑 二钱 广郁金 一钱五分 淡吴萸 四分 乌梅丸 一钱五分,开 水送下(腹痛附小腹痛)
左 当脐作痛。前投疏通不应,再仿塞因塞用法。
熟地炭 萸肉炭 丹皮 福泽泻 杭白芍 云茯苓 炒山药 砂仁 龟甲心 五钱,瓦 上炙成炭,开水先调服
 当脐作痛,面色浮黄。湿食寒交阻不运。急为温化。
台乌药 一钱五分 制香附 二钱,打 缩砂仁 七分 焦楂炭 三钱 枳实炭 一钱 云茯苓 三钱 沉香片 四分 香橼皮 一钱五分 上安桂 四分,饭糊 为丸,先服
二诊 当脐作痛稍减。再为辛通。
白芍 楂炭 砂仁 沉香片 上安桂 四分,饭丸 郁金 青皮 制香附 金铃子
三诊 加熟地黄四钱、龟甲心四钱(炙枯成炭,陈酒先调服)。
 痛从少腹上冲,日久不止。脉细虚软。夫少腹两旁属肝,居中为冲脉,冲脉布散胸中。今自下冲上,显属奇脉空虚,厥气肆扰也。
酒炒当归 四钱 老生姜 二钱 炒杞子 三钱 川断肉 三钱 炙黑甘草 二分 杭白芍 一钱五分 上安桂 四钱,饭糊为丸,先服 精羊肉 一两五钱,煎汤,去尽油沫,代水煎药(腹痛附小腹痛)
左 少腹痛,冲及脘。当治肝胃。
淡吴萸 制香附 炒枳实 南楂炭 整砂仁 炒白芍 制半夏 青皮(腹痛附小腹痛)
柳宝诒医案
周 痛由少腹,升引及于脘胁,甚于左半,咳逆掣引,手不可按。凡此痛状,皆因血络阻窒,以致撑胀逆满,与因乎气积阻窒者不同。六七日来,热象蒸郁,二便不畅,脉象细弦而数,舌绛苔黄,神情躁扰不定。此系郁热内蕴,瘀结营络,大约在肝经部分。拟先用疏营清热,通络化瘀之法,望其痛势稍缓再商。
旋覆花  归尾 橘络 炒丹皮 丹参 小青皮 醋炒 醋延胡 赤芍 酒炒 川楝子 酒炒 长牛膝 酒炒 丝瓜络 去油,乳香研末,拌炒 青葱管
另:酒炙大黄炭 八分 琥珀屑 四分 乳香 四分 没药 四分
元麝 五厘 其研末,调服。
二诊 前方专通瘀络,痛势与热象均减。惟腹气胀闷不舒,二便行而不畅,咳引转侧仍觉掣痛,此由气机为络瘀所阻,通运少力,故蒸郁之势虽松,而有形之瘀阻,尚不能通达也。兹拟疏通络气为主,仍佐化瘀之意。缘痛势已缓,即以缓法应之,无庸以猛剂急攻矣。
旋覆花 红花同包 瓜蒌皮 广郁金 归须 橘络 炒丹皮 鲜生地 姜汁炒 丹参 醋延胡 乌药 丝瓜络 青葱管 降香片
另:末药仍照前服。(脘腹痛)
丁 寒气袭于厥阴之络,少腹胀痛,上及于脘,甚则作呕,脉象迟弦而细,舌苔厚浊。法当苦泄温通。
金铃子肉 酒炒 延胡索 酒炒 青广木香  淡干姜 盐水炒 牛膝炭 吴萸煎汁拌炒 细川连 姜汁炒 乌药 枳实 生切 木瓜 酒炒 制半夏 橘络核 各,炒,打(疝气)
崇实堂医案
王炳南,通命理训蒙,秋初病疟,仅发两次,用俗传截疟法止住。吾曰:邪未退而截住,定有后患。十日后,腹胀而痛,身倦怠,饮食减,尚不为意。一月后,支持不住,邀余诊治。其脉两寸部滑弱,两关部弦,两尺部弦劲搏指而缓,腹中疼,小腹硬如铁石而冷,小便清利,大便滞。用补中益气汤与服。两帖,寸脉稍起,余仍如故。余思阴邪结于至阴之处,非温不开,非下不去,乃用附子 三钱,干姜、小茴香、吴茱萸各 一钱,肉桂、当归各 一钱,半川椒盐炒八分,大黄酒制三钱,为一剂与服。一帖大便畅行一次,腹内稍宽。三帖后,一夜大下二十余次,色晦臭恶,如鱼肠状,人不能近。彼甚恐,黎明来召余急往。诊其脉,六部微弱而平静,问小腹如何?云:小腹已温暖而软,痛亦止。余曰:脉平邪退,愈矣!何恐为?适余有西码之行,彼食松菌汤面,肢体浮肿,服朱医补剂,两日喘满不安。余回而向予零涕,余曰:无伤也,令服防己黄芪汤。二帖肿消喘定。日向安好。
昼星楼医案
自治下焦虚寒腹痛,呃逆频频,精神困倦,此方主之。自制:
砂仁 七分 姜夏 八分 桂心 五分 姜朴 一钱 木香 六分 潞党 二钱 淮山 三钱 茯苓 一钱 石斛 二钱 陈皮 八分 小茴 一钱五分 菟丝 一钱五分 盐故纸 一钱五分 胡桃肉 一钱 丁香 四分
治泰雅堂中气虚弱,暑后用饭,夜深受寒,忽然脐腹疼痛,不得安寝。清晨呕逆酸物,腰亦引痛,不得偃息 。稍进饮食,膨胀弥甚。脉极沉伏,缘湿伏下焦,中气不能健运故也。连服两方,下黑粪赤溺,渐就痊安。自制:
① 偃(yǎn眼)息:休养,歇息。
姜朴 六分 葛根 八分 鲜皮 二钱 生莲叶 一片 酒生地 二钱 赤茯 一钱五分 藕节 二钱 酒芩 一钱 莲梗 七寸 枳壳 七分 香茹 八分 甘草 三分 炒车前 一钱
次方姜炭 七分 薏米 一钱五分 石斛 二钱 莲梗 七寸 升麻 五分 枳壳 八分 沉香末 三分冲 酒生地 三钱 木香末 五分冲 胆草 八分酒制 盐泽泻 一钱五分 赤小豆 一钱 女贞 二钱 吴萸 一钱半汤泡
家三兄忽然肚腹胀痛,呼号不绝,大渴引饮,兼之呕吐,饭粥不下,势甚危急,命予治之。按其脉甚沉伏,腹痛反复,不能审定。但治其病之源,因以意消息之。盖兄元气素弱,最嗜酒及鸦片,常为永夜之谈。夜卧则火炽而阴亏,嗜烟酒则精耗而血损。且酒后嗜茶,致引湿入于膀胱。中枢气弱,不能运化,遂猝然为腹痛関胀之证也。治法宜温中以散寒湿,养阴以解烦渴,顺气以消胀满。方以葛根为君者,所以解宿醒而清其源也。另煎葛根二钱、酒生地三钱、莲梗七寸,口干时当茶饮之,具方于下。自制:
葛根 二钱 焦芍 一钱 沉香末 七分冲 炙草 四分 元参 一钱五分 当归 一钱五分 姜炭 八分 麦冬 一钱 木香末 五分冲 女贞 一钱五分 熟首乌 一钱五分
雪雅堂医案
脉虚软大,发热夜甚,腹痛,应以血虚发热例治之。
熟地炭 四钱 生绵芪 五钱 银柴胡 二钱 全当归 二钱 炙甘草 一钱 云茯苓 三钱 酒白芍 二钱 炮姜炭 一钱 桂枝尖 一钱
王 腹痛绵绵,肝脾营络虚寒,拟辛温通络。
全当归 云茯苓 炮姜炭 肉桂心 炙甘草 大黑枣
念五年正月晦日,余由家到烟台,越十日接家函,知余走之次日,三妾经行颇多,如注者两点钟之久,又复因怒腹痛甚重,天癸回歇,卢姓医进以活血行气解郁之剂,经脉复来些许,又来白色者,两日而腹痛终未见轻,窜胁痛甚,似有如鸡卵大一物,又泻完谷不化两日,进以鸦片烟得止。余十八日返里,胁痛愈,大腹脐之两旁,腹皮高突,脐两边痛不可忍,日夜不止,食物更剧,唇白口淡,舌无苔,夜出虚汗,腹满坚硬,两手脉沉弗起,右关沉紧坚牢,乃太阴寒实所结重症,所以此时服理中建中等不中也,大便两三日一行。余仿吴鞠通法,进天台乌药散二钱,加巴豆霜一分,药进,辛苦万分,矢气无数,次日大下浊秽如黄白油者半罐,胀满略消,坚亦略软。又进以炒白术五钱,川附子五钱,丽参四钱,干姜四钱,草果二钱,丁香三钱,炙草一钱,厚朴二钱,木香钱半,服三剂,又下白色坚球三四枚,腹胀消去八成,痛亦稍愈,仍然按之坚,食物尚痛,痛在全腹,不专在脐两旁矣,腹时悸。又服三剂,大便仍有白色浊秽,又因怒郁犯肝气窜痛,右关仍紧,左关沉弦而涩滞,经期将居。又进理中加丁香、附子、肉桂、归身、柴胡、香附、白芍、青皮服之,照旧,惟肝气不痛矣,而腹痛虽轻,依然坚硬,行走伛偻 ,右关虽略有神,沉取仍坚紧,经期已居,两尺紧,肝脉涩。乃进以全当归五钱,川芎三钱,焦白术三钱,阿胶四钱,川续断四钱,香附三钱,桃仁三钱,五灵脂二钱,牛膝三钱,附子三钱,肉桂二钱,苏木钱半,两剂病无增减,惟月信已来多寡。照常又进以丽参四钱,生白术二钱,苍术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炙草一钱,归身四钱,公丁香二钱;二剂减丁香一钱,加陈皮一钱,茯苓三钱;再方丽参四钱,生白术五钱,炙草一钱,干姜二钱,附子二钱,草果三钱,槟榔二钱。服二剂,病均见效,惟气虚劳动,气喘,心跳,四肢无力,终日喜睡,当是脾虚不振也。
① 伛偻:驼背。
高丽参 二钱 炒白芍 三钱 青龙骨 四钱 炙甘草 钱半 炙黄芪 五钱 桂枝尖 二钱 真饴糖 三钱 当归身 三钱 酸枣仁 三钱 煨姜 三片 大枣 三枚
服五剂,诸恙均痊,接服归脾丸。
风楼 腹痛每发于午后,晚间得食更剧,行气消导服之无效,脉弦数右关甚,病发于肝,逍遥是议。
软柴胡 五钱 木香 八分 酒芍 三钱 郁金 钱半 全当归 钱半 益母草 五钱 於术 钱半 胡连 一钱 青皮 一钱 生甘草 七分
林黛玉 右关沉弦,当脐腹痛,窜连右胁,胃之络脉受侮,得食则缓,痛必午后,阳衰之征,用辛温通络法。
大归身 五钱 茯苓 三钱 炮姜 三钱 安边桂 一钱 炙草 二钱 黑枣 五个
医验随笔
东门内表善坊巷殷君一清,苏州桃坞中学毕业生也。任职上海工部局事,少腹作痛,间及两胁胸背,得食则呕,甚至不能直立,卧则气上冲,痛楚莫可言状,缠绵半载,形神瘦弱,面色青灰。江阴朱君用疏肝理气,一派香燥之药,服三十余剂毫不见效。又延他医,以为虚劳损证也,似见小效。一日来就诊,脉沉细,舌苔薄白,按腹板硬,已七日不便,得病以来便常艰少。先生曰:元气虽虚,定有干结燥粪也。非攻下不可,但恐正元不支耳。多服香燥之药,肝阴受伤,腑实不通,则其气上泛为逆,故呕恶。肝主筋,本脏既燥,则血不营筋。拟先通腑,取通则不痛之义。用人参须 七分、生大黄 三钱、元明粉 一钱、枳实 二钱、制香附 三钱、橘络 二钱、制半夏 三钱、川雅连 四分,同淡吴萸 三分炒、竹茹 二钱、佛手 二钱,复诊大便未解,少腹仍痛,再拟攻下,生大黄 三钱、元明粉 一钱、元参 三钱、带皮槟 三钱、瓜蒌皮 三钱、木香 七分、秦艽 钱半、沉香 五分,服后大便下燥结硬粪尺许,坚如铁,粗如小臂,下时稍觉神疲,腹痛随止,少腹仍板,时吐酸水,肝胃不和也。再用和胃佐以润肠,藿香梗 三钱、法半夏 三钱、淡吴萸 四分、黄连 二分同炒、枳壳 二钱、带皮槟 三钱、省头草 三钱、细青皮 二钱、香附 二钱、橘白络 各钱半、沉香 五分,磨冲,另先服清导丸三粒 (系西药),服后又下燥屎如前,按腹略软,惟呕逆,肝气横撑经络,稍有微痛,中脘不运,仿半夏茯苓汤加减,制半夏 五钱、茯苓 五钱、枳壳 二钱、橘络 二钱炒,天生术 二钱、沉香屑 五分、炒谷芽 三钱、左金丸 一钱,另醋炒高良姜 七分酒炒、制香附 钱半,煎服又下燥结与溏润之粪不知凡计,宿积从此清矣。呕逆亦止,只以肝木克土,脾胃受伤,当以培土抑木。天生术 三钱、山药 三钱、扁豆衣 三钱、白芍 五钱、萸肉 钱半、炙乌梅 五分、橘白络 各一钱、制半夏 三钱、茯苓 四钱、檀香、炒谷芽 三钱、白残花 一钱,胃气大醒,每餐能食碗许,但右胁稍觉微痛耳。再从效法扩充,野於术 三钱、怀山药 三钱、扁豆衣 三钱、白芍 五钱、橘络 一钱、川断 三钱、郁金 二钱、萸肉 钱半、归身 钱半、甜杏仁 二钱、甘杞子 二钱、生谷芽 三钱,饮食加增,惟右胁下稍觉作酸,背旁痛处大如掌,此系有留饮也。当以蠲饮兼调脾胃,茯苓 五钱、陈皮 一钱、橘络 一钱、远志 二钱、法半夏 二钱、扁豆衣 三钱、泽泻 三钱、桑枝 三钱、神曲 三钱、秦艽 钱半、炒谷芽 三钱、荷叶边 ,嗣后诸恙日退,调理而瘳。
南门外窦仲卿年三十余,甲子秋行房,之明日食面一碗,陡然腹痛脐极收引,汗出如雨,误以为痧也。延针科刺之,屡针无效,三日痛仍如故,汗亦不止。用炒热麸皮熨之,仍不见松,且便泄如蟹沫,诊其脉沉细,舌苔白腻,先生决其为寒也,阳气不足,中下焦阴寒凝结不散。方用醋炒高良姜、酒炒制香附、制附子、煨木香、神曲、郁金、吴萸、炒白芍、法半夏、沉香、老桂木,外用白胡椒、肉桂、麝香少许,研末帖脐,嘱其勿用鹁鸽伤害生命,一剂已。
医案摘奇
表侄毛鸿孙,夏月行房之后,开窗露卧,倦睡不醒,适雷雨大至而受凉,醒后腹大痛,似兰表兄驰促余诊,遂亟投附片、肉桂、炮姜、肉果、韭根、鼠屎、槟榔、沉香、木香等药,痛不止。继又投川乌、没药、乳香、吴萸、延胡、枳实等药,仍无效。延至七日,溲短便结,腹痛胀而坚,六脉沉弦搏急,余苦无法,即代邀陶子麟君共商。陶固一时名医也,而所定之方,较余所用者,尚轻一半。余曰:病急药轻,安能应手?今大便七日不行,通则不痛。意欲猛剂攻下,而未敢迳行,故质之高明,以决可否耳。陶君曰:将用何法?余持备急丸五分示之,曰:何如?陶遂抚掌曰:妙极矣。似兰问曰:此热药耶,凉药耶?余曰:大热药也,非此不能通,服后今夜必下二十遍,请毋恐。时正未刻,余即索汤,视其吞丸而去,并嘱于上灯时防其大泻。众皆散,余甫返宅,即有人飞报鸿孙已登便桶,作泻不能起,冷汗如雨,务请速往。余思此时药性未至,已泻得如是之速,若药力达时,难免正气不支,而成下脱,遂即飞驰而往。直登其楼,见鸿孙尚在桶上,冷汗淋漓。问其下几遍矣?答云:未也。问何以不起?答云:粪在肛门,迸结不得出也。余曰:时尚未至,岂可如此。即召两人,一挟其腋,一抱其股,用力提起,抽去便桶,眠之于床,拭其汗,粘手矣。余乃下楼小憩,谓其家人曰:此因病者意望速下,努力迸迫,以致直肠下坠,大便不能外达,气不相续,危险孰甚,幸余居近得庆无事,今姑少待片刻,视其药力何如。有顷,闻楼上人声栗六,继即来报曰:大下矣。余乃安。似兰曰:此番之泻,必有多次,决无妨也。余遂归明。晨往复诊,据云昨自初昏至四鼓,共下十八次,即痛定而睡安,比至天明,醒而知饥,进糯米粥一大碗,遂又连泻六次,似不可不止矣。余按其脉缓大,问所饮之粥温耶?热耶?家人云沸热也。余曰:是矣。适见桌上有凉茶半盏,即持与饮之,曰:饮此可不泻矣。似兰曰:今方欲止泻,岂可饮凉茶。余曰:昨丸以巴豆为主,含热毒之性,服后连下一十八遍,腹中之阴寒垢秽已除,然巴豆之性,尚留肠胃间,因得食粥之热,而余威又炽,故与凉茶以解之,瞬息可止矣。未几,鸿孙遂复原。(中寒症)
陆姓,浦东人,秋月病身热如火,腹痛自汗,舌白,渴不欲饮,脉弦紧,两尺细。问病几日?答云:六日。不食不寐,痛至不能安卧,服药四剂皆不效。余因观其方,前医用苏、霍、朴、蒿、炮姜、木香、乌药、青皮、枳壳、香附、白蔻、佛手等药。余谓曰:尔之病当自知,身热如火者,外伤寒也;腹痛如刀刮,脐傍啄啄动者,行房后中寒也。服药自口进,若先去上焦之热,则下焦痛更甚,痛如不止,性命危矣。盖治此必用大温辛热之味,以去下焦之寒。惟寒既去,而上焦之热必更甚,幸渴不欲饮,上焦之津液未涸,尚可以大温一剂止其痛,但痛止后必用大凉之药,非我方之自相矛盾,因必须如此,故先告之。乃为其开川乌、肉桂、吴萸、炮姜、桃仁、延胡、乳香、木香、韭根白、两头尖一方,水碗半,煎至七分,冷水浸凉服之。服后痛止即停,未尽止,可二煎再服。明日痛果止,而胸胁红癍密布,大热口干,乃改进犀角地黄汤去赤芍,加黄连、连翘、鲜斛、花粉、银花,一剂汗出身凉。后复进以养胃理虚,旬日而愈。(夹阴症)
邵兰荪医案
渔庄沈 秋暑内逼,腹痛如绞,大便赤不爽,脉弦濡,舌赤,呕恶,防痢。 (七月二十四日)
藿香 钱半 红藤 钱半 炒银花 三钱 仙半夏 钱半 左金丸 八分 广郁金 三钱 滑石 四钱 莱菔子 三钱 省头草 三钱 川朴 一钱 枳壳 钱半
清煎,二帖。
介按:暑热内逼肝经,阻碍气机,扰乱肠胃,因而腹中绞痛。治以平肝清热,理气止痛,方法甚佳。
渔庄沈 腹痛已除,胃气较振,脉两手皆弦,肝横气滞,阴火不敛。姑宜养胃泄肝。 (八 月初三日)
黄草斛 三钱 左金丸 八分 焦栀子 三钱 川楝子 三钱 生石决明 六钱 白芍 钱半 广郁金 三钱 佛手花 八分 丹皮 三钱 枳壳 钱半 木蝴蝶 四分 引路路通 七枚
二帖。
介按:此系腹痛少减,肝热未清,胃阴未复之症。
安昌沈 闺女腹痛欲呕,脉寸弦滑,此由寒温失调,夹食为患,咳逆。宜开提和中,防变。 (九月二十二日)
桔梗 钱半 枳壳 钱半 省头草 三钱 青木香 七分 山楂 四钱 前胡 钱半 原郁金 三钱 光杏仁 三钱 红藤 钱半 藿香 二钱 炒麦芽 三钱
清煎,三帖。
介按:寒凝火郁,挟秽浊食滞而阻遏气机,故以芳香逐秽,兼以疏泄清肺为治。
某 便泻已止,脉弦,腹痛肠鸣。姑宜清肝和中。
川楝子 三钱 新会皮 钱半 通草 钱半 生牡蛎 四钱 茯苓 四钱 广郁金 三钱 炒白芍 钱半 玫瑰花 五朵 左金丸 八分 炒谷芽 四钱 广木香 七分
清煎,四帖。
介按:气滞湿阻,六腑不和,以致先泻后痛。但古人以胃为阳土,肝属阴木,治胃必主泄肝,制其胜也。
安昌陈 腹痛已差,脉弦,脘闷气冲,舌微黄,故宜顺气和中。 (五月十七日)
乌药 二钱 川楝子 三钱 刺蒺藜 三钱 左金丸 八分 生牡蛎 钱半 厚朴 一钱 枳壳 钱半 玫瑰花 五朵 沉香曲 钱半 炒青皮 八分 仙半夏 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肝热未清,气机阻痹,治以泄肝和胃,方极稳妥。
某 腹痛较差,脉沉弦,头晕,仍遵前法加减为妥。 (五月十三日)
川楝子 三钱 刺蒺藜 三钱 仙半夏 钱半 沉香曲 钱半 延胡 二钱 茯神 四钱 新会皮 钱半 玫瑰花 五朵 生牡蛎 四钱 鸡内金 三钱 左金丸 八分
清煎,二帖。
介按:肝气稍平,而内风未熄,以致头晕。治以柔肝熄风,兼理气。藉止腹痛而缓晕。(腹痛)
邵氏医案
风湿内并,脉滞寸口浮大,苔微黄,腹痛脘闷,头疼晕眩,癸水适至,宜疏利为稳,恐变痉病。
川芎 一钱 六一散 四钱,包 藿香 三钱 延胡 一钱五分 苏梗 一钱五分 山楂 四钱 厚朴 一钱五分 益母草 一钱五分 荆芥 一钱五分 白芷 一钱 佩兰叶 三钱
闺女腹痛,便滑,脉弦,癸水不调,头疼,宜和中调经。
川芎 一钱五分 神曲 四钱 山楂 四钱 广木香 七分 香附 三钱 白芷 八分 赤苓 四钱 佩兰叶 三钱 苍术 二钱五分 厚朴 一钱五分 丹参 三钱
四帖。
腹痛较缓,脉弦细,经闭呛咳,宜防损怯之虑。
川楝子 三钱 生牡蛎 四钱 省头草 三钱 谷芽 四钱,白檀香四分拌炒 延胡 二钱 川贝 一钱五分 枳壳 一钱五分 玫瑰花 五朵 炒青皮 七分 炒白芍 一钱五分 木蝴蝶 五分
四帖。
闺女腹痛气滞,两脉皆弦,苔白,癸水不调,宜疏肝和中。
川楝子 三钱 当归 二钱,小茴五分拌炒 沉香 五分,冲 延胡 一钱 香附 三钱 广郁金 三钱,原杵 炒青皮 八分 木蝴蝶 四分 佩兰 三钱 玫瑰花 五朵
四帖。
醉花窗医案
胃热与脾寒
泾阳令周备三之岳母,并其内嫂,两代孀居,食息仰给于周。一日谳局 公退,备三邀余曰:舍亲病甚,乞往视之。余随至其家,问何病?备三曰:家岳浑身发热,烦渴汗出,胸满便闭,腹中增痛。内嫂患肚腹闷胀,有时而痛,不热不渴,四肢无力,精神困倦,饮食不思。余两诊其脉,其岳母则沉而数,右关坚大,其内嫂则六部迟缓,右关尤甚。乃告之曰:二症老少悬殊,老者胃热,少者脾寒。热者宜下,寒者宜温。遂令其岳母服调胃承气汤,其内嫂服桂附理中汤。备三曰:下则用芒硝、大黄,补则用肉桂、附子,二症虽殊,不该迳庭若此,少缓之何如?余曰:泰水 病若实火内攻,缓之恐发狂疾;内嫂脾土弱极,缓之必成泄泻。急救之尚恐不及,况敢犹预。备三曰:唯唯,余辞而出。过数日,问两病何如?备三曰:二病俱有小效,然未痊愈。余骇曰:服硝黄而不下,服桂附而不振,难道热者怀铁石?寒者成痨瘵耶?备三笑曰:前日之方,实恐太峻,君去后,承气汤去硝、黄,理中汤去附子。谚云:当迟不当错,非药不效也。余曰:令亲何拘之深,药病相投,如机缄 之对发,过则为害,少则不及,此间分隙不容毫发,何得私意抽添?请照方服之,错则我当之,必无害也。备三乃以原方进。次日其岳母下燥粪,火退而身清矣。其内嫂腹痛递减,饮食少思。又延余往视,余曰:令岳母病已去,不必服药,唯令调摄保无虞。令内嫂则此药非十数剂不可,且须常服温中理脾诸药,方无反复,非旦夕可望也,余辞去。一月后,以宫绢酒点八物来谢,余与备三为莫逆,乃封还之。
① 谳(yàn艳)局:古代审理案件的机关。
② 泰水:是对妻子母亲的称呼,与“泰山”对应。
③ 机缄:犹关键。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
阴虚血弱,胃绝难医
邻人刘锡庆,商于楚,年三十余无子,父母共忧之。娶妻数年,百方调补终莫效。一日刘忽患腹痛,邀余往视。众以为霍乱,服藿香正气散不效。诊其六脉沉弱,知为阴虚。因曰:君腹痛必喜按,且时作时止,非常病也,且痛发必在脐下。刘曰:然。乃投以七味都气汤加肉桂二钱,两服而痛止。归后家人问其病,余曰:此阴虚血弱,腹痛易治,惟两尺细仅如丝,毫无胃气,恐命之不久也。越年许,余自京师归,已于数月前,以瘵终矣。刘本孤子,家极贫,以刘贾少裕,刘殁后双亲衰独,抚养无人,兼两餐不继。见者皆恻恻云。
曹沧洲医案
左 脘痞腹痛,得食尤痛。痰湿阻气机。宜疏化主之。
川朴花 一钱 沉香曲 四钱,绢包 橘红 一钱 车前子 四钱,绢包 杏仁泥 四钱 炙鸡金 四钱,去垢 制半夏 二钱 泽泻 三钱 枳壳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洗 制南星 三钱五分 楂炭 三钱 鲜佛手 三钱五分(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湿滞气机胶结,脘腹痛,大便闭。法当疏导下之。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五灵脂 一钱五分 六曲 三钱 元明粉 一钱五分,后下 川楝子 三钱五分,小茴香同炒 车前子 三钱,绢包 楂炭 三钱 火麻仁 一两,研如泥,醋炒 延胡索 三钱五分 炙鸡金 四钱,去垢 莱菔子 四钱,炒 青木香 一钱五分
外治方:食盐 生姜 葱头 莱菔子 香附 各一两
和打炒,熨。(肝脾门)
右 仲春胎育之后,旋即腹痛至今,脘次闷塞,食下作胀,脉软弦不畅。宜疏肝和脾,气营两治。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炙鸡金 三钱五分,去垢 川楝子 三钱,小茴香同炒 煅瓦楞壳 一两,先煎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青皮 一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赤芍 三钱 炒谷芽 六钱,绢包(肝脾门)
右 少腹痛,子夜不能安寐,攻逆。法宜疏泄。
苏梗 三钱五分 川楝子 三钱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 淡吴萸 三分,盐水炒 广郁金 一钱 制香附 三钱五分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大腹皮 三钱,洗 车前子 三钱,包 台乌药 三钱五分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陈佛手 三钱五分 两头尖 三钱,包 炒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 体乏气阻,寒滞交结,少腹痛甚,大便闭,恶心,脉不畅。宜温通疏泄。
火麻仁泥 一两 上肉桂 三分,去粗皮为末,饭丸吞服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两头尖 三钱,包 杏仁泥 四钱,去尖 沉香片 四分 川楝子 三钱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 车前子 四钱,包 元明粉 二钱五分,后下 淡吴萸 三分,盐水炒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台乌药 三钱五分,切 玉枢丹末 二分,入姜汁少许,开水化服(肝脾门)
右 腹痛两年不愈,脘肋腰均攻痛不定。宜疏肝脾,醒中阳。
淡吴萸 三分,盐水炒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大腹皮 三钱,洗 杜仲 三钱,盐水炒 高良姜 四分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炙鸡金 三钱,去垢 九香虫丸 七分,焙 川桂木 四分 两头尖 三钱五分,包 沉香曲 三钱,包 车前子 四钱,包 青木香 三钱五分(肝脾门)
左 当脐痛,二便不流利,脉弦。宜调和肝脾,疏利二便。
苏梗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切 广木香 一钱 淡吴萸 二分,盐水炒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包 车前子 三钱,绢包 川通草 一钱 川楝子 三钱五分,小茴香七分同炒 炙鸡金 三钱,去  香橼皮 一钱(肝脾门)
右 头晕,胸闷,嗳不出,得食腹痛,舌白,二便俱通。宜肝脾两治。
石决明 一两,盐水煅,先煎 广郁金 三钱五分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沉香曲 三钱 灵磁石 三钱,生,先煎 枳壳 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 一两,包 大腹皮 三钱,洗 白蒺藜 四钱,炒去刺 陈佛手 一钱 鸡内金 三钱,炙去垢 绿萼梅 一钱,去蒂 炒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右 腹痛,大便溏薄不畅,溲少,舌白黄,脉濡。湿郁气阻,肝脾不和。宜疏化法。
老苏梗 三钱五分 橘红 一钱 青皮 三钱五分 淡吴萸 三分,盐水炒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制半夏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洗 广木香 一钱 范志曲 三钱 白豆蔻 五分,研冲 茯苓 四钱 车前子 四钱,绢包 桑枝 一两,切 焦麦芽 五钱,包
肝胃不和,中运易滞,气满纳减,不时举发,舌中少液,脉软弦。痰湿易于逗留。宜流利气机,疏畅三焦。
川石斛 全瓜蒌 枳壳 资生丸  新会皮 陈佛手 旋覆花 粉萆薢 盐半夏 沉香曲 代赭石 先煎(肝脾门)
右 肝脾不调,腹痛久不止,心中懊恼,脉濡。治在气分。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川楝子 三钱五分 小茴香 七分同炒 大腹皮 二钱,洗 陈皮 一钱 煅瓦楞粉 一两,包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炙鸡金 三钱,去垢 茯苓 四钱 台乌药 一钱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陈佛手 三钱(肝脾门)
右 肝肾气化较前日稍和,少腹、腰间作痛渐减,惟胃气索然,饮食无味,脉弦。肾为胃关,肾病胃困。须标本两治。
川石斛 四钱 川楝子 三钱五分,炒 台乌药 三钱五分 杜仲 三钱,盐水炒 陈皮 一钱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陈佛手 三钱五分 川断 三钱,盐水炒 宋半夏 三钱五分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 煅瓦楞粉 一两,包 车前子 三钱,炒,绢包 生熟谷芽 各五钱,包 青蒿子 三钱五分
如少腹痛止,原方除去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加入归身 三钱五分、白芍 三钱五分、瓜蒌皮 四钱(肝脾门)
左 脐腹痛久不止,肝脾失调。治宜疏化。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制香附 三钱五分 五灵脂 三钱五分,炒 沉香曲 三钱,包 煅瓦楞粉 一两,包 川楝子 三钱五分,炒 青木香 一钱 大腹皮 三钱,洗 台乌药 三钱五分 延胡索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去垢 枳壳 三钱五分 陈佛手 三钱五分 车前子 三钱,绢包(肝脾门)
左 畏寒,腹痛,神疲,脉细。表邪郁,不能达,延防转重。
苏梗 三钱五分 两头尖 三钱,绢包 沉香曲 三钱,绢包 青木香 一钱 四制香附 三钱五分 车前子 四钱,绢包 楂炭 三钱 赤苓 三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洗 炙鸡金 三钱,去垢 桑枝 一两(肝脾门)
右 肝木乘脾胃,湿气无从解散,足肿,腹痛,易呕恶,大便不实,脉软。标本同病,理之不易。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制於术 三钱五分 杜仲 二钱,盐水炒 炙鸡金 三钱,去垢 磁朱丸 四钱,包 淮山药 二钱 九香虫 五分,焙 五加皮 三钱 制半夏 三钱五分 茯苓 四钱,带皮 车前子 四钱,包 台乌药 三钱五分 炒谷芽 五钱,包 陈麦柴 三钱(肝脾门)
右 右少腹作痛两旬,气阻经滞。严防郁蒸成疡。
川楝子 三钱 制香附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包 五灵脂 三钱五分 生米仁 四钱 楂炭 三钱 莱菔子 三钱,炒 泽泻 三钱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炙鸡金 三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切 车前子 三钱,包 鲜佛手 三钱五分(肝脾门)
右 病后腹痛,右半硬,二便不畅,脉左软右滑。治在肝脾。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川楝子 三钱五分,小茴香四分同炒 青皮炭 三钱五分 猪苓 三钱五分 煅瓦楞粉 一两,绢包 延胡索 三钱五分,醋炒 川石斛 三钱 泽泻 三钱 沉香曲 三钱,绢包 大腹皮 三钱 炒谷芽 五钱,包 炙鸡金 四钱(肝脾门)
左 食下腹痛,脉软弦。宜疏肝和脾,泄热利湿。
煅瓦楞粉 一两,包 枳壳 三钱五分 青皮 三钱五分,炒 淡吴萸 二分,盐水炒 沉香曲 四钱,包 橘红 一钱 青木香 一钱 台乌药 三钱五分,切 炙鸡金 四钱,去垢 法半夏 三钱五分 泽泻 三钱 五灵脂 三钱五分,醋炒(肝脾门)
鲁峰医案
开结破滞汤,此予治何公尊人胸腹满痛之方也。初因食后触怒胸膈痞满,时作呃忒,后至胀痛,满腹俱痛,气不升降,大小便秘。予立此汤,服一剂大小便见而痛减,二剂而愈。
开结破滞汤方:
柴胡 二钱 白芍 二钱,炒 乌药 二钱 青皮 二钱 木香 一钱五分 酒军 二钱 枳实 二钱,麸炒 厚朴 二钱,姜炒 大腹皮 一钱五分 赤苓 二钱 泽泻 一钱五分 当归 二钱,酒洗 甘草 一钱五分
引加生姜一大片,煎服。
疏经定痛汤,此予治一苏拉之弟腹痛牵引少腹胀痛之方也。诊视其脉,左手三部俱闭,手足厥冷,遂立此汤,服头煎脉出而见小便,尽剂而见大便痛止,后服宽胸理气药数剂而愈。
疏经定痛汤方:
沉香 一钱,捣碎 乌药 二钱 青皮 一钱五分 吴茱萸 一钱,盐汤泡 川楝子 一钱五分,酒蒸 大腹皮 一钱五分 枳壳 二钱,麸炒 厚朴 一钱五分,姜炒 木通 二钱 赤苓 二钱 泽泻 一钱五分 甘草 一钱五分
引加生姜一大片,煎服。
孟河费绳甫先生医案
佚名,阴血久虚,肝阳升腾无制,胃失降令。胸腹胀痛,纳谷无多,内热口干,苔腻头眩,月事不调。脉来沉细而弦。治宜养血清肝,兼和胃气。
生白芍 一钱半 左牡蛎 四钱 川楝肉 一钱半 川石斛 三钱 北沙参 三钱 陈广皮 一钱 小胡麻 二钱 白茯苓 三钱 宣木瓜 一钱 冬瓜子 四钱 冬瓜皮 四钱 鸡内金 三钱 生熟谷芽 各四钱(妇科)
安徽程慕唐夫人,胸腹痛不可忍,内热口干,咳痰带血,饮食不进,已经六日,每日但进米汤数匙。已备后事。程氏请余往诊,以决行期,非敢望愈也。诊脉左关沉弦,右关细弱。此郁怒伤肝,阳升灼胃,气失降令,误投辛温下气,助肝火而劫胃阴,阴液将枯,木火愈炽,势虽危险,非死证也,尚可设法挽回。程氏喜出望外,请速处方。遂用白芍钱半,牡蛎四钱,酒炒黄连二分,吴茱萸一分,北沙参四钱,麦冬三钱,石斛三钱,甘草三分,广皮白五分。一剂,胸腹作痛即止,内热口干皆退。再剂,咳痰带血已止,饮食渐进。照方去黄连、吴萸加毛燕三钱,绢包煎汤代水。服十剂,饮食如常而愈。(妇科)
丛桂草堂医案
王善余次子,年十六岁,陡患腹痛呕吐,恶寒发热,痛甚则出汗,舌苔薄腻,脉缓滑,与柴胡桂枝汤去人参,加蔻仁、木香,一剂痛呕俱止,寒热亦退。接服一剂全愈。(卷三)
某妓十六岁,腹痛呕吐,先数日天癸来时,犯房事,旋即腹痛,呕吐下利,胸闷发热,痛作则呼号不已,舌苔腻,脉滑,此平日饮食不慎,胃病而兼子宫病也。因与桂枝汤,加厚朴、木香、砂仁、半夏、当归,服后腹痛较轻,惟吐利未止,身热口渴,溲热,溺时则小腹大痛,脉弦滑数。遂改用黄连汤加厚朴,于是腹痛大定,身热亦清,但呕吐粘痰甚多。乃以原方去桂枝、厚朴、半夏,加麦冬、竹茹、神曲、佩兰、生姜汁、莱菔汁等,服后得畅汗而痊。(卷三)
阮氏医案
林 时值初春,厥阴司令。兹因脾肺虚寒,肝气横逆,右脐旁每致触动,痛苦异常,牵引腰背亦酸木胀痛。诊脉右迟弱,左弦长。理宜补土生金以制木。
东洋参 一钱半 炒白术 二钱 川桂枝 一钱半 川椒肉 一钱半炒 白茯苓 三钱 酒白芍 三钱 炙甘草 八分 淡吴萸 八分,泡入 炮老姜 一钱半 紫沉香 八分 大红枣 三枚 饴糖冲服
狄 积劳饥饱,有伤脾胃,中阳困弱,阴寒得以阻结,每至巳刻,腹中绞痛异常,复加肝气横行,左肝胁亦痛。治宜补土通阳,佐以泄肝。
西潞党 三钱 川桂枝 一钱 川椒肉 一钱半,炒 老干姜 一钱半 酒白芍 三钱 炙甘草 八分 淡吴萸 一钱半 春砂仁 八分 老生姜 三片 大黑枣 三枚
叶 素多忧郁,肝脾受伤,木不条达,土失健运,是以气血凝滞,经脉不和,腹内疼痛,饮食无多,主以当归建中汤加味。
全当归 二钱 川桂枝 一钱 制香附 一钱半 软柴胡 八分 酒白芍 二钱 炙甘草 八分 元胡片 一钱半 广木香 八分 春砂仁 八分 玫瑰花 八朵 赤茯苓 二钱 炒白术 一钱半
李 痰湿夹食,阻滞中宫,脾胃受病,上不纳食,下不大便,以致秽浊之气弥漫三焦,邪正相搏,腹中绞痛异常,加之肝气横逆,胸胁痛而呕恶。脉象涩滞,舌苔厚腻。主以苦辛通降法。
生锦纹 一钱半 紫川朴 八分 淡吴萸 六分 水云连 六分 江枳实 八分 元胡索 一钱半 川楝子 一钱半
黄 肝脾郁悒,经脉不和,以致背胀腹痛,饮食不得如常,拟以当归桂枝汤合平胃散加味治之。
西当归 三钱 炒白芍 钱半 川桂枝 钱半 炙甘草 八分 南京术 钱半 广陈皮 一钱 紫川朴 八分 广郁金 钱半 鹿角屑 三钱 玫瑰花 八朵 生姜 三片 大枣 三枚
程 湿困中阳,气机被阻,上则胸膈痞闷,下则小腹胀痛,兼之食减便秘。脉涩,舌苔白滑。治法不外乎醒脾化湿,兼利气,立方:
白茯苓 二钱 紫川苏 八分 杭青皮 八分 光杏仁 二钱 生谷芽 二钱 春砂仁 八分 台乌药 八分 冬瓜仁 二钱 藿香梗 钱半
陈 风伤食积夹暑,邪气内闭中阳,腹中绞痛,却被针法疏通,其痛立止。续后邪得外越,头痛身体发热,当与内外分消之法。
苏薄荷 一钱 紫川朴 一钱 本堂曲 二钱 连翘壳 钱半 江香薷 一钱 炒谷芽 二钱 萝卜络 钱半 川通草 八分 广藿香 钱半 南山楂 二钱 连皮苓 二钱
章 天癸来时,风湿袭伤经络,内致肚腹疼痛,外致左手肩髃酸痛不舒。治以宣通气血立法。
当归全 三钱 炙甘草 八分 川紫朴 一钱 桑寄生 钱半 嫩桂枝 钱半 制香附 二钱 广山漆 一钱 青防风 一钱 酒贡芍 钱半 延胡索 二钱 威灵仙 钱半 姜 三片 枣 三枚
柯 老年血海空虚,冲阳横逆,致肚腹四旁攻痛,加之中土虚弱,木火凌胃,时常假消,饥不能食,治非温补降逆不可。
西潞党 三钱 白归身 三钱 炒白芍 三钱 川桂枝 钱半 川椒肉 钱半,炒 淡吴萸 钱半 元胡索 钱半 川楝子 三钱 紫石英 三钱 紫沉香 六分 炙甘草 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