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痞满案
扁鹊心书
一人因暑月食冷物,以致胸腹胀闷欲死,服金液丹百丸,少顷加全真丹百丸,即有气下降而愈。(夏月伏阴在内,一切冷物在所禁食,若不慎,而致伤者,不重剂温化,恶得不变)
一小儿食生杏致伤脾,胀闷欲死,灸左命关二十壮即愈,又服全真丹五十丸。(生杏在大人尚不可食,况小儿乎!温中药内入些少麝香为妙)
一人每饭后饮酒,伤其肺气,致胸膈作胀,气促欲死,服钟乳粉、五膈散而愈。若重者,灸中府穴亦好。服凉药则成中满难治矣。(酒后吃饭,中气不伤,若饭后饮酒,清气浊乱,所以致胀)(痞闷)
一人年十五,因大忧大恼,却转脾虚,庸医用五苓散及青皮、枳壳等药,遂致饮食不进,胸中作闷。余令灸命关二百壮,饮食渐进,灸关元五百壮,服姜附汤一二剂,金液丹二斤方愈,方书混作劳损,用温平小药误人不少,悲夫!(大忧恼而得脾泄,医用五苓、青皮、枳壳,变尚如此,近有六脉虚脱,脾肾败坏,犹云不妨而用此药者,又庸医中之厮隶 ①也)(着恼病)
① 厮(sī斯)隶:犹厮役。执劳役供使唤的人。
石山医案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苍白,病食,则胸膈痞闷,汗多,手肘汗出尤多,四肢倦怠或麻,晚食若迟,来早必泄,初取其脉,浮软近驶,两关脉乃略大。予曰:此脾虚不足也。彼曰:已服参术膏,胸膈亦觉痞闷,恐病不宜于参、芪耶?予曰:膏则稠粘,难以行散故也。改用汤剂,痞或愈乎。令用参、芪各二钱,白术钱半,归身八分,枳实、甘草各五分,麦门冬一钱,煎服一帖,上觉胸痞,下觉失气。彼疑参、芪使然。予曰:非也。若参、芪使然,只当胸痞,不当失气,恐由脾胃过虚,莫当枳实之耗耶!宜除枳实,加陈皮六分。再服一帖,顿觉胸痞宽,失气作,精神爽恺,脉皆软缓,不大亦不驶矣。可见脾胃虚者,枳实须散用为佐使,况有参、芪、归、术为之君,尚不能制,然则医之用药,可不慎哉!(汇萃)
名医类案
陈球七月间行舟,遇风涛惊恐,又因事恼怒 内伤,病胸膈痞满,食少,又澡浴冒风 外感,发热,小溲红。八月初间,医用柴苓汤,痞满益甚,又加自汗。一医用清暑益气汤除人参、黄芪服之,稍宽, 此方用得当。然汗益多 汗多则热退,小便黄 便红变黄亦佳。江诊视,左脉浮之不应,沉取豁然虚,右寸来促,关损小而驶,两小尺沉而无力。先以香附汤吞大安丸,继以参、术补脾为君,酸枣仁敛汗为臣,枳实以泄肝,芍药引金泄木,当归和血润燥,陈皮、厚朴以理气宽胀,川芎、山栀、香附以散郁,茯苓以利水,一剂汗减四之三,胸膈宽,食倍进,夜卧安次早略觉腹胀,呕吐清痰,遂宽。再与二服,前方加半夏、生姜出入加减,数日而愈。(内伤)
东垣治一贵妇,八月中,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病结痞,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 琇按:两胁刺痛,终是木气乘土。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関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 琇按:先生 平生只主此四字。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木香顺气汤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痞满)
一人苦胸中痞满,愦愦 ①若怔忡状,头目昏痛,欲吐不吐,忽忽善忘,时一臂偏痹。脉之,关以上溜而滑,按之沉而有力。曰:积饮滞痰,横于胸膈,盖得之厚味醇酒,肥腻炙煿,蓄热而生湿,湿聚而痰涎宿饮皆上甚也。王冰云:上甚不已,吐而夺之。治法宜吐。候春日开明,如法治之,以物探吐喉中,须臾大吐异色顽痰如胶饴者三四升,一二日更吐之三四次,则胸中洞爽矣。
① 愦愦:烦乱貌。
虞恒德治一人,年三十余,身材肥盛,夏秋间,因官差劳役,至冬,得痞满症,两胁气攻,胸中饱闷,不能卧,欲成胀满症。历数医,皆与疏通耗散之药,不效。十一月初旬,虞诊,两手关前皆浮洪而弦涩,两关后脉皆沉伏。此膈上有稠痰,脾土之气敦阜,肝木郁而不伸,当用吐法,木郁达之之理也。奈值冬月降沉之令,未可行此法。且与豁痰,疏肝气,泻脾胃敦阜之气。用平胃散加半夏、青皮、茯苓、川芎、草龙胆、香附、砂仁、柴胡、黄连、瓜蒌仁等药,病退十之三四。待次年二月初旬,为行倒仓法,安。
项彦章治一人,病胸膈壅满,甚笃,昏不知人。医者人人异见。项以杏仁、薏苡之剂灌之,立苏。继以升麻、黄芪、桔梗消其胀,服之逾月,瘳。所以知其病者,以阳脉浮滑,阴脉不足也。浮为风,滑为血聚,始由风伤肺,故结聚客于肺。阴脉之不足,则过于宣逐也。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出入易,菀陈除,故行其肺气而病自已。(痞满)
孙文垣医案
沈大参 ②玉阳老先生,中焦有食积痰饮而作痞滞,以故大便了而不了,间或作胀。予脉之,两寸短弱,关滑,两尺沉滑有力。予曰:脾胃经有湿痰,蕴而为热,但清其中宫,使清阳升,浊阴降,而气血自旺,此不补之补也。以二陈汤加枳实、酒连、酒芩、滑石、姜黄、木香、干葛、山楂,两剂而愈。(卷二)
② 大参:参政的别称。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纪华山先生稚自负,数奇,更无子,时悒悒不快,渐至痞胀,四年肌肉尽削,自分死矣。姑苏张涟水诊而戏之曰:公哪需药,一第便当霍然。以当归六钱,韭菜子一两,香附 童便炒八钱下之。纪有难色,不得已,减其半。张曰:作二剂耶!一服,夜梦遗,举家恸哭。张拍案曰:吾正欲其通尔!仍以前半剂进,胸鬲 ③间若勇士猛力一拥,解黑粪数升,寻啜粥二碗。再明日,巾栉 ④起见客矣。逾年,生一子,即表弟汝占也。(杂症)
③ 鬲:通“隔”。
④ 栉(zhì至):梳头。
陆氏三世医验
误下后攻补间用治验六一
朱晴川尊正 ⑤,先感风邪,后伤饮食,发热头痛,而中脘痞闷。医以牛黄散下之,泻两三行而热不减,痞亦不宽,医以病重也,又投一服,复泻两三行,热亦不减,而痞更甚。又医曰:泻而热不减者,虚热也,通而胀不宽者,虚痞也。乃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之,初服不进不退,至四剂,约三日,神气沉昏,不知人事,手足厥逆,舌有黑苔。予诊其脉,浮数而空,脉症极是危险,令撤其帐,看面色,喜不黑黯,似犹可救。乃以枳实五钱,黄连三钱,人参七分,麦冬一钱,五味十粒,灯心煎,灌之二剂,人事稍清,六脉略觉有神,热亦减半。又连进两帖,热仍剧,大便五日不行,姑以润字丸一钱下之,不动,又催一服,又不动,至一服三钱而后行,行后热渐退矣。饮食少思,稀粥与之,而气乏不足以息,仍以前方去枳实之半,人参加至一钱五分,三日后,大便又不行,而热即微微来,复以润字丸一钱五分下之,便通而热退。自此一日不服人参,则自汗而力不能支,三日不投润字丸,则便闭而热发,直至人参服过一斤,润字丸数两,而后愈。
⑤ 尊正:对他人妻子的敬称。
卢绍庵曰:内伤外感相兼,必须先治其外,而后治其内。蛮医不明理义,见其痞满骤然下之,表邪乘虚入里,泻多气弱,又复骤然补之,表邪未去而误下,里邪未清而误补,杀人以梃与刃,有何异乎?幸遇先生攻补兼施,得留残喘。(卷之二)
胸痞腹痛便滑用补治验六四
沈立川尊正,胸膈不舒,咽嗌不利,中脘与小腹常痛,大便不实,经水来时,淋沥数日不已,腰膝无力,倦怠头眩,得食,少可支吾,及食过,则异常不快,莫可名状。病将半年,医已数易,大约顺气清热开郁化痰消食之药,出入加减,服将百剂,体已羸瘦。予诊其脉,左手沉数而细,右手沉弦而微,曰:此症乃肝脾燥热,忿郁积久所致。然病起于怒,始虽有余,今病已久,且妊孕既多,未免元气不充,疏肝消导之药,似不可再用,理宜单用补剂。立川曰:前用养血药不效,加人参五分,且有开气之药,尚极痞满,恐不能投补耳,予曰:因有开气之药,而用人参又少,所以痞满,若人参多,又不杂以开气之药,则自不痞满。乃用八物汤服之,人参一钱,大胀,第二剂加人参二钱,胀即减,加至三钱,竟不胀矣。又合六味地黄丸,空心服之,盖肾为脾土之源,扶元气而不壮水之主,非所以治本也。自此煎丸相间而服,调理二月而痊。
卢绍庵曰:按《内经》云:塞因塞用。王太仆注曰:下气虚乏,中焦气壅,须当疏启其中,峻补其下,少服则滋壅,多服则宣通,譬如稠人之中,一人欲争先疾驰,势必不能,若十余人成队而行,虽稠众亦为开通而过矣。此先生用药妙处,深合岐黄元机。(卷之二)
中满进退调补治验二七
陆南洋如夫人,患痞,医家以为食积痰饮,服消导二陈汤之类,约二十剂,而痞满日甚一日,又一医,以为气虚中满,投以补中益气汤亦如故,但不增剧,大约补不效用消,消不效用补,寒不效用温,温不效用凉。治疗一年,饮食减十之七八,大便时泻时结,肌肉半削,南洋延予治。予诊其脉,浮之弦大,沉之涩小。予曰:大事无害,然非百剂,不能全愈,不可以小不效见疑,亦不可以小见效中止。南洋曰:病势已如此,任君为之。予用调气养荣汤加参术,初用木香、豆蔻各三分,参术各钱半。服二剂,不甚效。陆公疑之。予曰:前已说过,不可疑惑,因减参术,增木香、豆蔻,病仍无进退。直至木香、豆蔻增至一钱,参术减至七分,而胀满稍愈。后参术不减,木香、豆蔻增至钱半,而饮食渐加,胀满始宽大半。自后渐加参术至二三钱,减香蔻至一二分,约六十剂而全愈。
陆闇生曰:古人治痢,有进退承气法,今先生治满,用进退参、术、木香、豆蔻,法是亦有暗合者。兵法有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即用药亦何独不然。(卷之三)
中虚宜补二
本府添设曾公,向来中气不足,予进诊视,常言服参芪得力。壬戌六月,署归乌二县印务,午后未几,啖杨梅一大碗,胸中就觉不爽。听审毕,身热头眩,吐痰口渴,不思饮食,三日不更衣,召余诊视,适往四安,另延别友,用枳实、山楂、芩、连、厚朴、二陈等,服三四帖,大便一次,去燥屎数块,而前症如旧。又用归、芍、知母、麦冬、山楂、黄芩等味,反腹满作呕。予归即进见,诊得左三部浮微而弱,右三部浮大虚数。对曰:此脾胃虚弱,气不能运,故胸膈不舒,非关前日之杨梅为祟也。况素不能服苦寒之剂,岂可再用芩连之类。《经》云:但治其虚,安问其余。先用六君子汤加白豆蔻、煨姜、大枣二剂,前症顿减,乃投补中益气汤数剂,诸症霍然。
吾湖附郭二县,颇称繁剧,公乃励精图治,政务旁午,迎刃而解。案无留牍,然而劳烦过矣。况中气向来不足,略兼饮食,乃投消导清凉,胃家之阳气,愈陷而不能升,宜其痞呕之益甚也。用六君及补中益气,中宫得以转输,清阳得升,而浊阴自降,有何痞呕之为患哉!(卷之四)
凭脉议下三十
王敬溪,年五十六岁,先富后贫,心事多郁。七月间,恣食羊肉酒面,当风睡卧,内伤外感相兼。一医与之发表,头不疼,身微热,惟胸腹不快。一医与之疏利,便通溲利,而痞满如故。一医投以温胃,一医投以消导,一月之外,其症依然,延予诊之。左脉浮弦而弱,右脉浮滑有力,诸医皆曰:头痛体热既蠲,可以议下矣。予曰:此症内伤虽重于外感,然有痞满而无实坚,且舌无苔,口不渴,脉有力而浮,尚带表症,焉可下也。惟用小柴胡汤和之,俟实坚脉沉而下之,方为万全。自此半月,症犹未减,又俱谓此病必为陆祖愚所误。予日过看,力任无事。又半月,脉沉便结,乃以润字丸五钱,三次吞服,解出垢秽若干,内有羊肉数块,才知饥饿。改用健脾调理之药,又三十多日而痊。
六畜皆有脂膏,若经水火烹炼,至暑月必津津溶润,惟羊脂则否,由其性粘腻坚凝,较之他肉难化。况中年之后,素多忧郁,而兼外感者哉!第此症嫌于疏利之早,以致中气受伤,不能运化,故月余而犹有鲜肉,若非病家信任之专,安能久而取效,一求速效,大事去矣。(卷之五)
易氏医按
一人患膈满,其证胸膈胃脘饱闷,脐下空虚如饥,不可忍,腰腿酸疼,坐立战摇,日夜卧榻,大便燥结,每日虽进清粥一二钟,食下即呕酸吐水醋心。众作膈治,服药二年许,不效。戊辰岁,请予诊治。诊得左右寸关俱沉大有力,两尺自浮至沉,三候俱紧,按之无力摇摆之状。予曰:此气膈病也。须开导其上,滋补其下,兼而行之可也。遂以畅卫舒中汤投之,每日空心,服八味地黄丸百粒。服二日,嗳气连声,后亦出浊气。五日可以坐立,啖饭二碗。服药至二七动,动履如常。或问曰:公用畅卫舒中汤,甚为得旨,复用八味丸,内有桂附,似与痞塞不宜,乃兼用之,何也?予曰:人病有水有火,治法有通有塞。此乃火郁水亏之病,予用塞因塞用之法也。请以其脉言之,两寸居上,其脉当浮,虽无沉数,却俱沉大,左寸沉者,神之郁也;右寸沉者,气之郁也。按之大者,火郁在上也。火者,气也。气有余,即是火。《经》云:浊气在上,必生関胀。故胸膈胃脘,饱闷胀痛也。火之性炎上,今郁而不行,是以汤水入咽,迎而不下,停于胃口,火气熏蒸而呕酸吐水之病作矣。左关当弦不弦,右关当缓不缓,二部俱沉大顶指,此正气郁而不伸也。惟其气郁于上,故饮食至咽而还。饥不可忍者,仓廪空虚也;大便燥涩者,津液不生也。两尺三候俱紧,紧则为寒,此又寒邪从虚而入,主腰腿酸疼,坐立战摇,终年卧榻而不能起矣。以此病观之,痞满在上,乃邪气大实,火有余而不能降也。衰弱在下,乃正气大虚,水不足而不能升也。实者而不散之,则正气益亏;虚者而不补之,则邪气易炽。故治上焦,则用畅卫舒中汤。有香附、苏梗开窍行气;苍术健中,贝母开郁痰,连翘散六经之火,抚芎提发肝木之困,神曲行脾之郁,南木香逐气流行,桔梗升提肺气,沙参助正气而不助肺火。此方升上焦之火邪,乃火郁发之之义也。治下焦,则用八味地黄丸,此丸滋补下元,又塞因塞用之法也。火郁发之,则邪气不实;虚弱补之则正气自充。上下交治,补泻兼施,水自升,火自降,膈舒食进,而六脉俱复平矣。使偏用汤药,舒散上焦火邪,而不兼补下之药,虽能解散郁火于一时,其火无水制,必然复生,而痞满之疾,恐尤胜于前也。治病者,可不拔去病根哉!
里中医案
徐厚源神倦满闷不食
宪副徐厚源,神气困倦,满闷不食已经月矣。余曰:湿郁生痰,凝泣于经。以苍术、菖蒲、半夏、白蔻、橘红、茯苓连饮十剂,闷少舒而食亦进,每日吐出痰数口。更以二陈、二术、姜、芥汁为丸,日服之。痰泛、大便出甚多,月余而神旺。
倪念岚胸膈闷满,畏食如仇
文学倪念岚,累劳积郁,胸与膈俱闷满,畏食如仇,服理气,改服行痰,改服清火而益病。余曰:脉大而软,两尺为尤,火衰不能生金,反以寒剂伤之,是下井而投石也。乃用六君子加姜、桂,十剂稍效,兼服八味丸,半载而痊。
旧德堂医案
青溪何伊祥之内,患吞酸已二十余载矣。因病随年长,复加恚 ①怒,胸膈否塞,状若两截,食入即反肢体浮肿。治者非破气消导,即清痰降火,投剂累百,未获稍安。邀予治之。左三部弦大空虚,右寸关沉而带涩,乃苦寒伤胃清阳下陷之征也。盖胃司纳受,脾主运动,胃虚则三阳不行,脾弱则三阴不化,致仓廪闭塞,贲门阻滞,奚能化导糟粕转输出入乎?况气者升于脾而降于胃,运用不息流行上下者。今胸膈气噎乃气虚而滞,非气实而满。如误认有余之象,妄施攻伐之方,不特无补于脾而反损于胃,所以投剂愈多而病势愈剧也。立方用六君子加炮姜、官桂。先将代赭石一两捶末和入,清泉取水煎药。才服入口,觉胸宇不宁;忽然有声,隔绝隧道,食亦不吐。或云胃虚而用六君子,此千古正治,毋庸议论。如代赭石治法今人未闻,愿领其详。予曰:医者意也,代赭系代郡之土,禀南离之色,能生养中州,脾胃属土,土虚即以土补,乃同气相求之义也。
① 恚(huì会):愤怒。
(评选)静香楼医案
脉弦中满,病在肝脾。
人参 吴萸 木瓜 厚朴 广皮 半夏
诒按:此肝脾两治之正法。立方精简可法。
右关独大而搏指,知病在中焦,饮食不化,痞闷时痛,积年不愈,喉间自觉热气上冲,口干作苦,舌苔白燥。此脾家积热郁湿。当以泻黄法治之。
茅术 葛根 茯苓 石膏 藿香 木香
诒按:此痞满门中不常见之证,存之以备一格。(肿胀门)
脾以健运为职,心下痞不能食,食则满闷,脾失其职矣。但健运之品,迂缓无功,宜以补泻升降法治之。
人参 干姜 半夏 茯苓 川连 枳实 陈皮 生姜
诒按:此方仿泻心法加味。(肿胀门)
薛案辨疏
廷评张汝翰,胸膈作痞,饮食难化,服枳术丸,久而形体消瘦,发热口干,脉浮大而微,用补中益气加姜、桂诸症悉退。惟见脾胃虚寒,遂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不月而饮食进,三月而形体充。此症若不用前丸,多变腹胀喘促,腿足浮肿,小便淋沥等症,急用济生加减肾气丸,亦有得生者。
疏曰:枳术丸,饮食伤肠胃之药也。盖肠胃无恙,偶被饮食伤者设耳。若脾胃元气先虚,不能运化饮食,自当峻补元气,使饮食自然运化,何可更以枳实、白术之推墙倒壁者,复伤之耶?虽有二倍之术,诚不足以偿之也。久而形体消瘦,发热口干,我固知脾胃之气虚也,而况脉之浮大而微者乎?夫血虚者,多近于热;气虚者,多近于寒,故用补中加姜、桂以直入脾胃而补之也。温补脾胃而诸症悉退,宜乎不复见有脾胃虚寒之症矣。何以又云惟见脾胃虚寒耶?补中、姜、桂正温补脾胃虚寒之药,服之而脾胃之虚寒尚见,此非温补所得愈者矣。于是用隔二之法,温补脾胃之母,使母子相生,土从火化,则元元本本生化之机不息,故遂用八味丸以补命门火也。至于不用前丸之变症,是又火不能生土,土不能制水之症,济生加减肾气丸之所以有牛膝、车前以利水也。(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等症)
佐云:向因失足,划然有声,坐立久则左足麻木,虽夏月,足寒如冰。嘉靖己亥夏月因醉睡,觉而饮水复睡,遂觉右腹痞结,以手摩之,腹间漉漉有声,摩热则气泄而止。每每加剧,饮食稍多,则作痛泻,求治于医,今服枳术丸,固守勿效。甲辰岁,求治于立斋先生,诊之喟然 ①叹曰:此非脾胃病,乃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虚寒使之然也,若专主脾胃误矣!可服八味丸则愈。余敬服果验。盖八味丸有附子,医家罔敢轻用。夫附子斩关夺旗,回生起死,非良将莫能用,立斋先生今之武候也。家贫不能报德,姑序此以记治验。杉墩介庵朱佐顿首拜书。
① 喟(kuì溃)然:形容叹气的样子。
疏曰:左足麻木,夏月如冰,虽似命门火衰,然得之失足而起。而麻木又只在一足,未始非因失足而至,气滞血凝,故为之寒如冰也。若必系命门火衰,则当两足皆然,何独止于左足乎?至于饮水而右腹为之痞结,以及饮食稍多则作痛泻等症,皆作脾胃气虚之故,即寒也,亦属脾胃虚寒也,何以见其必属命门火衰耶?要知麻木只在左足,而寒如冰,则两足所同,故曰左足麻木,又曰足寒如冰,不然当曰其寒如冰矣。若夫饮水而右腹痞结,余曾谓肝火从左,命门火从右。故左半身有火症者,责之肝火居多;右半身有火症者,责之命门火居多,则右半身有火。虚寒症者,以例而推,未始非命门火衰之故。今饮水而右腹痞结,是水伤其火,火衰而水不能运也。况饮食即睡,睡则气归于肾,肾并水亦引归于肾,肾中之命门火能不为水寒所伤,延及六年之久,而至于衰乎?合而观之,用八味丸无疑。若果系脾胃病,则当洞泻绝食,反不能历六年之久矣。(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等症)
一儒者胡济之,场屋 ②不利,胸膈膨闷,饮食无味,服枳术丸不时作呕,用二陈、黄连、枳实,痰涌气促,加紫苏、枳壳,喘嗽腹痛,悉属虚寒。用六君加姜、桂,二剂不应,更加附子一钱,二剂稍退,数剂十愈六七,乃以八味丸全愈。
② 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
疏曰:场屋不利而患之症,似属郁结伤脾之意,归脾汤是合症方也。舍而不用,徒用大伤脾气之品,是以叠用而叠受,所变皆脾胃虚症,虽无寒症可见,并无热症可凭,故从虚者,必温之法治之。至于温补脾胃之后,继以温补命门者,亦补母生子之常法耳。夫用姜、桂而曰不应,更加附子而已,不更方也。要知危症用药不应,即是应处,不可更方,加重其剂,增其力耳。若一更方,便惑矣,倘日反甚,则宜更之。然亦有病重药轻之假甚者,仍不可更,要认假甚之法,然症变而脉不变,脉变而重按不变也。如后大司马王浚川之案是也。(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一妇人,性沉静多虑,胸膈不利,饮食少思,腹胀吞酸,面色青黄,用疏利之剂。余曰:此脾虚痞满,当益胃气。不信,仍用之,胸膈果满,饮食愈少。余以调中益气加香砂、炮姜渐愈。后以六君、芎、归、贝母、桔梗、炮姜而愈。
疏曰:性沉静多虑而生诸病,大概属肝脾郁火为多,当用加味逍遥散。先生独云:脾虚痞满,当益胃气者,盖因面色青黄,脾土已受肝木所克也,况无寒热等肝经现症故也。然必有脉可据,若左手脉弦数而涩,当用逍遥散从肝经血分升散之;若右手脉虚洪而弦,当用补中从脾经气分升散之。此症必左脉无羌,而右脉失和者也。然不用补中而用调中,何也?余观调中有苍术、木香而无白术、当归,为治湿热所伤云云,岂以此有湿热而用之乎?夫腹胀吞酸,因多湿热所致,然先生每治此症,未尝作为湿热,即如前之太宜人 ①案,亦必明言胃中湿热,所用之药不忌白术、当归,故余知此方不因湿热而用也。盖此妇性沉静而多虑,其气必滞,滞则生湿,故不利白术之闭气,当归之滋润,故以三品加之。及渐愈后,滞行湿散,则脾胃元气为重,故进六君加味,虽仍用白术、当归,而半夏、川芎、贝母、桔梗、炮姜之用,非复温散行滞燥湿之品乎?若曰湿热,炮姜何可用也?是一脾胃元虚气滞,而有寒湿之症者也。(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① 宜人:旧时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
潜邨医案
武康徐以立姊胸膈痞闷治验
武康徐以立,适上柏朱氏姊,病胸膈痞闷,兼寒热往来,口干作渴,饮食不进,服诸宽利清解药益甚,以立乃命伊甥朱思遣人邀予诊之。其脉右关弦数而沉,面色带红,舌干微黄,乃以益阴地黄汤与之。以立曰:胸满不食累月矣,陈皮、枳壳、桔梗、香附等日夜吞咽尚且不能通泰,地黄、山药、五味、萸肉之属俱系酸涩阴滞之物,其可投乎?予曰:此症本因肝胆燥火闭伏胃中。而肝胆燥火之所以闭伏胃中者,则又由于肾水之不足,何也?盖肾者胃之关也,肾水不足则火旺熏蒸而胃阴必亏,胃与肝胆相并且为其所胜,胃阴既亏则不能拒胜我者而使之不入。而肝胆者又赖肾水以滋养者也,肾水不足则肝胆又失所养而阴虚,阴虚则燥火独炽,炽则乘其所胜之虚而闭伏于胃中矣。闭伏胃中则胃阴益亏又不能推胜我者而使之即出,由是冲于上则口干咽燥,流于下则二便秘结而塞于中,则为胸膈痞闷矣。医惟不知此义,反用香燥消导以治痞,所以肾胃之阴益虚而胸膈之痞益甚耳。第服此则肾水旺而胃阴生,火自清,痞自除,胃自开也。以立深服予论,命煎与饮,次早即进粥碗许,胸次爽然矣。复用原方,连服四剂而寒热各症悉愈。(卷一)
临证指南医案
王 五十 惊恐恼怒动肝,内风阳气沸腾,脘痹咽阻,筋惕肌麻,皆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先以镇阳熄风法。 惊怒动肝
阿胶 细生地 生牡蛎 川斛 小麦 茯神(肝风)
王 氏 寡居多郁,宿病在肝,迩日暑邪深入,肝病必来犯胃,吐蛔下利得止,不思谷食,心中疼热,仍是肝胃本症,况暑湿多伤气分,人参辅胃开痞,扶胃有益,幸无忽致疲可也。
人参 川连 半夏 姜汁 枳实 牡蛎
又 胃开思食,仍以制肝和胃。
人参 金石斛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木乘土)
顾 五十 阳明脉衰,形寒,痞,饥不食,心痛,洞泄兼呕。
人参 吴萸 茯苓 半夏 生姜 炒黄粳米
某 劳怒伤阳,气逆血郁致痛,痞胀便溏,风木侮土,前方既效,与通补阳明厥阴。
大半夏汤去蜜,加桃仁、柏子仁、当归,姜枣汤法丸。(木乘土)
宋 前议辛润下气以治肺痹,谓上焦不行,则下脘不通,古称痞闷都属气分之郁也,两番大便,胸次稍舒,而未为全爽,此岂有形之滞?乃气郁必热,陈腐粘凝胶聚,故脘腹热气下注,隐然微痛。法当用仲景栀子豉汤,解其陈腐郁热,暮卧另进白金丸一钱。盖热必生痰,气阻痰滞,一汤一丸,以有形无形之各异也。 痰热内闭
黑山栀 香豉 郁金 杏仁 桃仁 瓜蒌皮 降香
另付:白金丸五钱
孙 寒热由四末以扰胃,非药从口入以扰胃,邪热,津液,互胶成痰,气不展舒,阻痹脘中,治法不但攻病,前议停药,欲谬药气尽,病自退避三舍耳。
人参 川连 盐水炒 枳实 半夏 郁金 石菖蒲
某 脉不清,神烦倦,中痞恶心,乃热邪里结,进泻心法。 热邪里结
炒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枳实 杏仁
刘 热气痞结,非因食滞,胃汁消烁,舌干便难,苦辛开气,酸苦泄热,是治法矣。
川连 生姜 人参 枳实 橘红 乌梅 生白芍
顾 气闭久则气结,不饥不食不大便。 气闭化热
川贝母 白蔻仁 郁金 杏仁 金银花 绿豆壳
又 气结必化热,乃无形之病,故徒补无益。
鲜省头草 川斛 甜杏仁 川贝母 麻仁
何 三七 烦劳之人,卫气少固,雾露雨湿,伤其流行清肃,疮痍外涸,脘胁反痹,乃经脉为病,无关腑脏。
钩藤 生白蒺 郁金 白蔻仁 桑叶 橘红
又 气窒热郁,仍治上可以通痹。
杏仁 郁金 香附 瓜蒌皮 黑山栀 苏梗
周 寒热,呕吐蛔虫自利,是暑湿热外因,因嗔怒动肝,邪气入于厥阴,胸满腹胀消渴,议以开痞方法。 热邪入厥阴
泻心汤去参、甘,加枳实白芍。
伊 因惊而得,邪遂入肝,故厥后热,神识昏狂,视得面青舌白,微呕渴饮,胸次按之而痛,此属痞结,乃在里之症,宗仲景以泻心汤为法。
川连 半夏 干姜 黄芩 人参 枳实(痞)
刘 湿热,非苦辛寒不解,体丰,阳气不足,论体攻病为是,胸中痞闷不食,议治在胃。 湿热伤胃
川连 炒半夏 人参 枳实 姜汁 茯苓 橘红
邱 脉濡而缓,不饥不食,时令之湿,与水谷相并,气阻不行,欲作痞结,但体质阳微,开泄宜轻。 湿阻气分
炒半夏 茯苓 杏仁 郁金 橘红 白蔻仁(痞)
沈 二四 精气内损,是皆脏病,萸、地甘酸,未为背谬,缘清阳先伤于上,柔阴之药,反碍阳气之旋运,食减中痞,显然明白。病患食姜稍舒者,得辛以助阳之用也,至于黄芪、麦冬、枣仁,更蒙上焦,斯为背谬极,议辛甘理阳可效。 中阳不运
桂枝汤去芍,加茯苓。(痞)
朱 妪 目垂气短,脘痞不食,太阴脾阳不运,气滞痰阻,拟用大半夏汤。
人参 炒半夏 茯苓 伽楠香汁
又 脉微有歇,无神倦欲寐,服大半夏汤,脘痛不安,不耐辛通,营液大虚,春节在迩,恐防衰脱。
人参 炒麦冬 北五味
某 舌白脘闷,中焦阳气不宣。
半夏 草果 厚朴 广皮 茯苓 藿香梗
张 五二 胃寒涌涎,中痞。 胃寒
泡淡吴萸 干姜 茯苓 半夏 橘红 川楝子(痞)
某 气阻脘痹,饮下作痛,当开上焦。 肺 气不降胸脘痹阻
枇杷叶 大杏仁 苏子 降香汁 白蔻仁 橘红
张 脉涩,脘痞不饥,口干有痰,当清理上焦。
枇杷叶 杏仁 山栀 香豆豉 郁金 瓜蒌皮
加姜汁炒竹茹。(痞)
杨 疟母用针,是泄肝胆结邪,瘦人疟热伤阴,梦遗,五心烦热,亦近理有诸,继患脘膈痞闷,不饥食减,大便不爽,乃气滞于上,与前病两歧,焉得用滋阴凝滞之药?思必病后饮食无忌,中焦清浊不和所致。
杏仁 土瓜蒌 桔梗 半夏 黑山栀 枳实 香附汁
俞女 脘痹身热当开气分。
杏仁 瓜蒌皮 枇杷叶 广皮 枳壳汁 桔梗
王 四三 劳伤胃痛,明是阳伤,错认箭风,钓药敷帖,更服丸药,心下坚实按之痛,舌白烦渴,二便涩少,喘急不得进食,从痞结论治。 寒热客邪互结
生姜汁 生淡干姜 泡淡黄芩 枳实 姜汁炒川连 半夏(痞)
张 六一 此湿蕴气中,足太阴之气,不为鼓动运行,试以痞结胸满,仲景列于太阴篇中,概可推求其理矣。 湿郁脾阳
半夏 醋炒 茯苓 川连 厚朴
通草汤煎。(湿)
李 四五 脉小涩,痰多上涌,食入脘阻,大便不爽,上秋至今夏不愈,自述饥饱失和,曾病黄疸,以湿伤气痹主治。
大杏仁 苡仁 半夏 姜汁 茯苓 橘红 郁金 香豉(湿)
某 二二 不耐烦劳是本虚,脘闷便泄属湿邪,先治湿,后治本。
藿香梗 广皮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谷芽
陆 湿滞如痞。
山茵陈 草果仁 茯苓皮 大腹皮绒 厚朴 广皮 猪苓 泽泻(湿)
林五二 中年清阳日薄,忽然脘中痞闷,乃清阳不自转旋,酒肉湿浊之气,得以凝聚矣。过饮溏泻,湿伤脾胃,胃阳微,仲景法,以轻剂宣通其阳。若投破气开降,最伤阳气,有格拒之害。
苓桂术甘汤。(湿)
某 产后下虚,血病为多,今脘中痞胀,减食不适,全是气分之恙,但调气宽中,勿动下焦为稳。 气滞脘痞胀
香附 神曲 苏梗 白蔻仁 茯苓 桔梗(产后)
叶氏医案存真
通下下通,脘中仍结,上下格拒者,乃上热下寒。古人用麻沸汤煮凉药以解上,浓煎温补以治下,使阳气不脱,郁热自罢,今仿之。
黄芩 小川连 枳实
上三味入滚水中煮五十沸即滤。
人参 淡附子 干姜
上三味煎浓汁一杯和入前药服。
阳明之脉,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今行走皆艰,纳谷甚少,腹中气攻,头痛,自悲忧五年,日加衰惫。如《灵枢经》论痿云:意伤忧悲愁则肢废也。
枸杞 当归 防风根 黄芪 沙蒺藜 元参 牡蛎 羚羊角
寒热虽减,脘中犹然不爽,非是食滞,乃气结所致,尚宜开上中之痹。
川连 干姜 淡芩 炒半夏 杏仁 白蔻 枳壳 桔梗
产后下虚,血病为多,今脘中痞胀,减食不适,全是气分之病,但调气宽中,勿犯下焦为稳。
生香附汁 苏梗 神曲 豆蔻 桔梗 茯苓
瓜果水寒,暴凉迅风,内外两因,舌白,渴不能饮,脘中胀满,烦不肯寐,身无热,头不疼,微呕,此足太阴中寒。已经冷汗肢厥,脉弱濡伏,医犹以疲敝方药,正如隔靴搔痒矣。
生草果 生於术 藿梗 淡干姜 厚朴 丁香柄
脉右虚左弦,身麻肢冷,胎中胀闷,不饥吞酸,由中虚肝气内动之因,五六月当脾胃司胎,又体质不受苦寒,非清火酸泄气分之法所宜。
人参 炒半夏 枳壳 桔梗 姜汁
舌微黄,口微酸苦,脘中微闷,议用温胆法,合四逆散。
竹茹 生白芍 炒半夏 川连 淡芩 枳实汁 桔梗
阳明湿热,痞结心下,拟苦降辛泄,则邪自解耳。
泡干姜 半夏 桔梗 杏仁 川连 厚朴 枳实 豆豉 至宝丹
热邪入里,脘痞,按之痛,脉浮滑者,此邪结阳分,拟仲景小陷胸汤。
川黄连 栝蒌实 半夏 杏仁 枳实
常山 四十三 食入脘闷,嗳气呕吐觉爽,少焉仍然痞闷。视形躯充伟,按脉形小濡。中年阳微不运,即为不足,泄降气分,攻痰是为有余治法,非脉症所宜。
治中法。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詹 四十三岁 食入脘闷,嗳气,呕吐觉爽,少焉仍然痞闷,形躯充伟,脉形小濡,中年阳微不运,是为不足。泄降气分攻痰,有余治法,非此脉症所宜。
治中法。(杂症)
程 廿二岁 偶食闭气物,胸中痞闷不饥,脉小涩,怕冷。清阳受伤,不宜专用消克。
杏仁 生姜 广皮 厚朴 荜拨 生益智 苏合香丸(杂症)
许 常熟 奔驰劳动摇精,精腐溺浊,继出血筋,真阴大泄于下。胸痞不知饥,腹中鸣响攻动,乃清阳结闭于上,此皆不知阴阳虚实,但以淡渗凉降,反伤胃中之阳。
茯苓 炙甘草 煨熟广木香 人参 茯神 益智仁 生谷芽 新会皮(杂症)
于 金坛,廿六岁 风热伤卫外之阳,再发散升药动阳,血自阳络而出。医用大黄逐瘀使下,下则阴伤,不饥痞闷,痰粘不渴,急急醒脾扶胃,再以清寒治嗽,决无愈期。
人参 白芍 生益智 茯苓 炙草 广皮
服十剂后,接服异功散。(杂症)
丁 四十八岁 平日酒肉浊物助阴,脘中凝结有形,此皆阳气流行之所。仲景陷胸、泻心皆治痞结,谓外邪内陷治法。今是内伤与阳气邪结异例。
荜拨 良姜 乌药 川乌 红豆蔻 香附 茯苓(杂症)
李 寿星桥,五十七岁 寒湿伤阳,痞满妨食,脉沉色黄,是脾胃病。议辛温通中焦之阳。
生益智 荜拨 檀香末 姜汁 茯苓 炒焦半夏(杂症)
李 四十三岁 令寒暑疟初减,而脘腹痞闷,是宿病,宜清虚旬日。
厚朴 草果 半夏 生姜 广皮 茯苓皮
送保和丸二钱五分。(杂症)
徐 廿四岁 初诊谓下焦跗肿浮肿,以收摄肝肾,病者用过颇安,但胸脘不舒展,改进开泄血中之气,服之又不安,且面少华色,痞闷又如饥。当以虚论,未有骤功。
人参 桂心 茯苓 炒当归 煨姜 炙甘草(杂症)
扫叶庄一瓢老人医案
六七年病,犹然纳食行走办事,凡肝胆之气,从左升直至巅顶,风木必克土位,胃脘似乎闷闷,外象若冷为深,当以龙荟丸苦降治之。
龙荟丸(中风)
脾胃不和,食后不化,晡暮阳不用事,纳食痞胀不寐。病起夏秋,必因时令之湿,久延半年未痊,又虑阳微浊凝为胀满,故厚味须忌。
生於术 煨益智 炒泽泻 茯苓 煨姜 新会皮(痞胀便秘)
痰滞下泄痛缓,腹胀喜按。此属虚痞,为劳伤无形之气。
川桂枝 川黄连 生白术 厚朴 广皮(痞胀便秘)
客游劳顿,阳气先伤,夏季湿邪,是阴郁遏身中之气。经旨谓阳邪外寒,胸中清阳不旋,不饥痞闷。先治其痞,仿仲景薤白汤。
桂枝 薤白 生姜 茯苓 半夏(痞胀便秘)
夏秋内伏暑湿,皆是阴邪,久疮渐致食入痞满,形寒脉小。当温中醒阳,莫以清凉治疮。
薏苡仁 茯苓 肉桂 生白术 猪苓 五加皮
阳微气不流畅,脘中痞满嗳气。
人参 半夏 白旋覆花 煨姜 丁代赭 茯苓 广皮 南枣肉(痞胀便秘)
脉左小涩右弦,六旬有六,阳微肢冷,脘痞不易运化,大便三四日一更衣,初结后溏。此太阴脾阳受困,当用温中醒阳。
理中加桂汤。(脾胃)
奔驰劳动摇精,精腐溺浊,继出血筋,真阴大泄于下,胸膈痞闷,不饥不食,腹内响动攻触,清阳结闭于上,由医者不察阴阳虚实,反以清降滋阴,伤及胃中之阳。
人参 谷芽 生益智 石菖蒲 茯苓 广木香 茯神 石斛 檀香末 广皮
服十剂后转斑龙丸(脾胃)
缪氏医案
腹满发黄,恶寒舌白,多食即胀。
陈香橼挖去盖,入砂仁二钱,仍用盖合上,用水和东壁土煅,存性取出,去泥研末,即将东壁土一撮,煎汤送下一钱,用糠火煨。
种福堂公选医案
曹 四六 述去冬因恼怒时食厚味,遂致不饥,嗳气脘痹,食物不下,视舌上布苔如粉,不渴饮,大便通调。议从太阴脾阳为寒痰浊气凝遏,辛温定法。
厚朴 草果仁 姜汁 荜拨 生益智仁 广皮白
又:前因阳结浊聚,舌苔白厚,不渴饮,用芳香辛温得效。近日食物不慎,水谷气凝,清阳再窒为呕,舌苔犹未净,便下白腻如冻,腑阳亦衰。
公丁香柄 荜拨 茯苓 生益智仁 厚朴 生干姜(脾胃痹寒呕)
唐 三五 病是劳伤阳气,阳衰不主流行,清浊升降不得自如,是为虚痞之结,《内经》谓劳者温之。此温字,乃温养之称。若吴萸大热开泄,仍是攻克,与劳伤原气相反。
苓桂术甘汤。(痞中阳虚)
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
治服侄德夫长男乳名柿仔痞满便秘案四十四
痞满非是结于心下正中,实是结于心下偏旁阴处,玩书因热传于三阴,尚未入胃,医用下药,而致虚邪结于心下之偏,故尔按之不痛而满,恍若内有所塞而不得通,及满闷与硬。但此非独伤寒病见,即或因暑因湿因血因气因食,无不因其内郁而成。岁乾隆庚子仲夏,暑气方起,内食生冷,外寒复冒,陡尔病作。余在府城购买书籍,忽一日,服侄德夫备轿恳余归治,时在府城收拾未暇,因其信恳复归。余素知其有火,一遇冷郁,则气不宣,而下便闭,余诊六脉弦细而实,已知内有热郁,故尔至是。问其心微有痛否?答曰:无有。并见身热异常,问其大便是否坚硬?答曰:数日未解。始知内结实甚,此非温药可愈。爰用大黄、黄连、生姜、半夏、枳壳、川朴等药,内取连以清热,姜、半以除寒,庄黄解热以通滞,枳壳、川朴以宽上下热结之气。此药人多喜用,但姜、半二味,人则畏服,谓姜性燥,燥则助火,半则劫阴,阴虚则火亦动。讵知热由寒郁,不郁则热不成, 分明。有热则即有饮,不用半夏以涤,则热挟饮而伏。且姜既除寒气以散热,又能温中以行苦寒之药,不得踞于脾胃而生变。兼有枳壳、川朴通达上下,使久秘之便顿开。独不观仲景所立生姜泻心、半夏泻心、甘草泻心、大黄黄连泻心、附子泻心等汤,共计有五,而用姜、半者有三,附子有一。但不竟用三阳表药,而用黄连、黄芩以清上中之热者,十有八九,用甘草以固胃中之虚而不令其下泄者,更已无方不备,惟十枣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未用。若胃虚噫气不除,则用旋覆花、代赭石;口渴溺闭烦闷,则用五苓散;便秘不解,则用庄黄;表邪已除,则易生姜而用干姜;上热下寒,则除黄芩而加附子;水饮逼迫上冲痛呕,则用芫花、大戟、十枣;下利不止,因中不固,则用桂枝、人参、白术、干姜;脏虚不固,则用赤石脂、禹余粮;此已得其伤寒传变治痞之义。其余或非寒成,如系挟湿,其在后人,则又立有苍术、苓、半可施,投气则有青、陈、川朴、木香、丁香、沉香可入,挟血则有乳、没、郁金、香附、红花、丹皮、韭汁、肉桂可进,挟食则有木香、白叩、砂仁、山楂、六曲可用,此皆得其治病之意,而要不忌姜、半之有动其阴火也。
外感之邪,传入于内而成多般内结之症,总无偏用热药寒药之理,但有边阴边阳寒热多寡之辨耳。若概专一用凉用热,则非是。晁雯。
南雅堂医案
心下痞不能食,食则满闷,脾失健运之职,兹用泻心加味,于补泻升降之法,庶各适其宜。
川连一钱 白茯苓三钱 人参一钱 干姜 八分 制半夏 二钱 枳实 八分 陈皮 八分 生姜 二片(肿胀门)
脉象细小,舌白纳少,脘痞便溏,是中阳不足,寒湿有余之证,法宜温化。
茅术 一钱五分 川附子 一钱 干姜 一钱 人参三钱 肉桂七分 防风二钱 白茯苓三钱 五加皮 三钱 陈皮 一钱 水同煎服。(肿胀门)
土虚湿聚,不主健运,痰食留滞中焦,致有痞满之患,拟用平胃散主之。
制苍术 二钱 川朴 一钱(姜汁炒) 橘红 一钱 炙甘草 一钱 生姜 两片 大枣 三枚 水同煎服。(积聚门)
热邪里结成痞,胃阴被劫,舌干,大便艰,拟用酸苦泄热,苦辛开气,方列于后。
乌梅肉 两个 小川连 二钱 人参 一钱五分 橘红 一钱 枳实 一钱 生姜 三片
痞闷多属气分之郁,上焦不行,则下脘不通。今大便已见通润,而胸脘尚未甚舒爽,岂是有形之滞?乃热邪内闭,致气阻痰滞,久郁不解,故脘间隐隐作痛,觉有热气下注,兹以开郁化热为主,斯合治法。
杏仁 二钱 郁金 一钱五分 香豉 一钱五分 桃仁 八分 黑山栀 二钱 瓜蒌皮 二钱 降香 五分
色青舌白,微呕渴饮,胸间按之作痛,此乃痞结,病由惊恐而得。热邪入于厥阴,故神色昏狂,厥后发热,是属在里之症,今仿长沙泻心汤法。
制半夏 三钱 川连 一钱五分 黄芩 二钱 人参 二钱 干姜 一钱 枳实 一钱
胸脘痹阻,肺气不降,宜清理上焦为是。
苏子 二钱 杏仁 二钱(去皮尖) 白蔻仁 一钱 橘红 一钱 枇杷叶 三钱 降香末 四分(冲) 水同煎服。
中痞恶心,脉不清,神烦倦,乃热邪里结也,方列后。
川连 一钱五分 炒半夏 二钱 干姜 八分 杏仁 二钱 枳实 一钱 黄芩 二钱 水同煎服。(积聚门)
背寒脘闷舌白,宜化痰浊以宣通阳气。
鹿角霜 五分 桂枝木 八分 杏仁 二钱 陈皮 一钱 麻黄 五分 白茯苓 三钱 石菖蒲 八分 制半夏 二钱 炙甘草 八分(疟疾门)
垿山草堂医案
疟久肝脾两伤,痞满作胀,渐致肌削肢肿,大小便俱不利,甚则溏泄下痢;脉弦而空。知脏阴内损,及于下元矣。势已棘手难治。
炒於术 炒白芍 半夏 焦麦芽 带皮苓 猪苓 炮姜 炒苡仁 陈皮 煨木香 大腹皮 泽泻(肿胀)
疏肝化痞主治。
生鳖甲 炒归须 制香附 青皮 炒 赤茯苓 炒白芍 川郁金 焦神曲 陈皮
气郁成痞,纳食窒塞不化,久防腹满。
焦茅术 炒枳实 广陈皮 黑山栀 砂仁末 炒川朴 法半夏 焦建曲 制香附
宿食结痞作胀,且曾下积瘀,终恐腹满。
制香附 川郁金 焦建曲 生苡仁 赤苓 炒白芍 炒青皮 炒黄芩 冬瓜皮 泽泻
肝郁营滞,脘痞腹胀,以疏和为主。
赤肉桂 制香附 川郁金 茺蔚子 赤苓 炒归须 川楝子 瓜蒌皮 炒怀膝 陈皮
肝郁成痞,中虚受侮,神色委顿;脉形弦紧而数。此由积劳忧郁所致。立春腹胀可虞也,治之不易。
炒川连 焦茅术 制香附 川郁金 陈皮 砂仁 黑山栀 炒川朴 焦神曲 法半夏 赤苓
肝木侮中,痞气塞逆,时欲作胀;脉弦细不柔。此六郁中之气郁也。久防反胃呃逆。
川连 姜汁拌炒 炒白芍 代赭 怀牛膝 山药 新会皮 淡干姜 法半夏 郁金 瓜蒌皮 佛手
丸方
潞党参 旋覆 淡干姜 炒白芍 广藿 白茯苓 炒於术 代赭 法半夏 炒苏子 益智 新会皮 以橘叶煎汤泛丸。
偏产后,肝郁气滞,而致痞结脘胀,形如覆碗。难消也。
炒川连 炒白芍 黑山栀 川郁金 陈皮 炒川朴 制香附 焦建曲 法半夏 砂仁
产后血虚,积郁成痞,久痛不止。纳食格滞不舒,脉细神倦,不易治之证也。姑与清疏一法。
川连 姜汁拌炒 炒白芍 制香附 黑山栀 郁金 橘叶 上肉桂 炒中朴 焦神曲 炒谷芽 陈皮(痞积)
杏轩医案
温景侨制军饮伤脾胃,商善后之策
脉沉细缓,外腴内虚,饮多谷少。恙经三载,发时脘痞嗳噫,小便欠利。年来戒饮,其疾虽平,然精神起居,未能如昔,饮食稍有失调,脘中犹觉不快。虑其病根复萌,商图善后之策,此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也。夫脾胃清和,始能生化气血,酒者熟谷之液,其气慓悍 ①,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故致患若此。今病虽愈,而仓廪之官未得骤反清和之旧。计惟调养脾胃,以资运化。考古治病,有煎膏丸散之别,心肺病在上焦,宜用煎膏,肝肾病在下焦,宜用丸,脾胃病在中焦,宜用散,审其致疾之因,投药自中肯矣。
① 慓悍:轻捷勇猛。
叶振标翁证患似隔非隔
肝主怒,怒则伤肝。脾主思,思则伤脾。病缘情志不适,初患上焦痞闷嗳噫,此肝气横逆,阻其胃降而然。医者不察,浪投槟榔枳朴,损伤胃气,转致胸脘胀痛,泛泛欲呕,食面尚安,稍饮米汤,脘中即觉不爽。纠缠三载,似隔非隔,百计图之,总不见效。《经》云:肝在地为木,其谷麦。不能食谷而能食麦者,肝强胃弱之故也。盖胃弱故谷不安,肝强故麦可受耳。安胃制肝,法当不谬,但证属情志内伤,未可全凭药力。张鸡峰以为神思间病,当内观静养,惟逃禅二字甚妙。夫禅而名之曰逃,其心境为何如哉?
吴门治验录
董 渡僧桥
左脉沉而平,右关按之细数,此由中气本来不足,脾虚夹湿热阻气分,故胸中少腹俱有痞胀之症。十年以来有感即发,二便或清或浑,或溏或结,皆脾肾不足之故。拟两补法。
大熟地 五钱,砂仁炒 苍术 八分,黑芝麻炒 炒干姜 五分 瓜蒌皮 一钱五分 薤白 一钱,白酒洗 制半夏 一钱五分 小青皮 五分 茯苓皮 三钱 炙甘草 五分
长根须谷芽一两,煎汤代水。
又 服药颇适,脾肾两补之法,与症大合。今诊右脉亦渐有和意,惟病久中虚,亦应少为照应。
大熟地 七钱,砂仁炒 茅术 七分,黑芝麻炒 炒干姜 四分 制冬术 一钱 陈皮 一钱五分 茯苓皮 三钱 炙甘草 五分 瓜蒌皮 一钱五分 薤白 一钱,白酒洗
长根须谷芽 一两,煎汤代水。
又 脾肾两调颇合病情,据述受暑发痧,稍服凉剂,便觉胸痞复至,兼之胁胀溺黄。仍宜温中兼利水为治。
瓜蒌皮 三钱 薤白 一钱,白酒洗 赤苓 三钱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橘络 一钱 炙甘草 五分 制冬术 一钱五分 宣木瓜 一钱,酒炒 鲜荷梗 三尺
又 左脉颇平,右脉尚嫌沉弱,此脾阴不健,以致中气多虚胸痞常发,温中利水渐愈,若欲治其本原,仍以脾肾两调为是。
大熟地 五钱,砂仁炒 薤白 一钱,白酒洗 赤苓 三钱 制冬术 一钱五分 橘络 一钱 瓜蒌皮 三钱 洋参 一钱,桂圆制 宣木瓜 一钱,酒炒 白扁豆 三钱 鲜荷梗 三尺
又 脾肾双补法服之颇适,脉亦渐和,胸痞渐宽,食亦稍增,惟少腹仍有胀逆,自觉膈上热入不适。此肺气虚热未清,故不能司降,以致冲任二脉时有上逆之势。
洋参 一钱五分,桂圆制 制冬术 一钱五分 茯苓 二钱 大熟地 六钱,砂仁炒 归身 二钱,小茴香炒 小青皮 五分 天冬肉 一钱五分,米炒 枳壳 一钱,麸炒 橘叶 十片
又 左脉颇平,右寸稍嫌浮洪,右关亦大,此肺胃余热未清,不能通调水道,故二便或散或涩,津液不充,故膈以上均未能滑利,与上焦如雾相左,自应清调肺胃,以治化源。
北沙参 三钱 鲜霍斛 三钱 原生地 三钱 大麦冬 二钱 天冬 一钱五分 炒山栀 一钱五分 白扁豆 一钱五分 橘叶 十片 荷叶 三钱 阳春砂仁 五分
丸方 失载
问:此症中虚夹湿,用脾肾双调为治,可谓得其主脑矣。何又以清调肺胃,始获全功也?曰:湿由下受,脾之所恶,胸腹痞胀十年不痊,脾肾之亏,可以想见,故起手即用黑地黄法,佐以蒌薤,既可宣痞,亦防过燥。但二术究属刚剂,虽统以熟地,俾中下湿去阴和,而气分虚热,究难兼治,所以偶有劳感胀痞即发,二便不调,少腹痞气,间或上逆,脉转浮洪,膈上气不滑利,是中下之湿渐去,而气分之热仍存,以致津液不充,升降失司,二便难以通调,自不得不舍刚用柔,易温为清,以治化源,譬如阴土积湿,非日光不能照干,若久晴不雨,又有过燥不滋之患,所谓调变阴阳,随机应变,并非前后两歧,试观古贤陈案,始用硝黄,继用参地,始用桂附,继用芩连,何尝执一不变,误人生命哉!(卷三)
类证治裁
金氏 寒热拘急,脉不紧数,胃痛,饮入辄呕,中焦痞阻,溺涩痛。宜宣通法。白通草、制半夏、橘白、草豆蔻、枳壳、苏梗、赤苓、甘草(梢)、煨姜。一啜症减,痞满未除。用泻心法。半夏、黄连(俱姜汁炒)、黄芩、干姜、陈皮、枳壳、甘草(梢)、木通、山栀。二服全安。
张氏 寒热似疟,胸痞不食,汗止腋下。阅所服方,混用枳、朴、楂、蘖、槟榔、青皮之属。此邪在上焦,误行克伐,徒伤中下焦耳。予用半夏泻心汤去芩、连、甘草,加柴胡、煨姜、萎皮、苏梗、茯苓。数服随愈。
巢氏 发热胸痞,时呕,胀入背胁,脉沉小。仿小陷胸汤。用半夏、栝蒌、枳壳、陈皮、茯苓,加姜煎。二服病除。
龙砂八家医案
锡邑上山朱 性善躁郁,相火易动,忽崇朝而诸症交作,致潮热已至四旬,舌干便燥,胸痞胀满,坚硬不食。此以无形气病,渐成有形结痰,所以虚而不受补也。滋则助胀,燥则伤阴。惟丹溪宣补并用,既能宣壅,复可通津,适合此症揆度。
生地汁 川贝母 郁金汁 肥知母 苦杏仁 麦冬汁 左牡蛎 瓜蒌皮 广陈皮 白蔻仁 香谷芽(戚云门先生方案)
王氏医案续编
康康侯司马之夫人,久伤谋虑,心火外浮,面赤齿疼,因啖西瓜,遂脘闷不舒,喜得热按,泄泻不饥,自觉舌厚数寸,苔色灰腻。 此寒 湿郁闭其热也,用辛通淡渗之剂,斯愈矣。孟英与厚朴、滑石、葱白、薤白、枇杷叶、橘皮、薄荷、旋覆、省头草。一剂霍然。
翁氏妇患目疾,自春徂 ①夏,治不能瘳,渐至腹中痞胀,痛不可当,食不能下,便秘形消。孟英视之,乃肝郁痰滞而误补以致殆也。脉弦数而滑,与金铃子散合雪羹煎,吞当归龙荟丸暨礞石滚痰丸。三投即效,服至二十余日,各恙皆蠲,眠食如旧。
① 徂(cú):往,到。
问斋医案
脾虚湿热不化,肺伤易于召感。胸次作胀,饮食减少,六脉弦数少神。久延有中满之虑。爰以《医话》化湿汤加减主之。
东洋参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制半夏 广皮 生木香 薏仁米 白苦参 大砂仁 蟾蜍皮 生姜(湿证)
心下满,按之不痛为痞,泻心汤加减主之。
人参 制半夏 黄芩 广木香 制香附 枳实 厚朴 陈橘皮 冬白术(痞满)
肝不条达,胃失冲和,脾失健运,痞塞不开。不知饥,不能食,脉来胃少弦多,斡运中枢为主。
东洋参 云茯苓 冬白术 广木香 酸枣仁 远志肉 制香附 制半夏 陈橘皮 生姜 大枣(痞满)
流水不腐,止水伤脾。脾伤则痞,饮食减少,便泻频仍,躽肉渐消,脉来弦细。土不安木,肝木化风,液为风耗,症近风消。昔元人居中国,食鱼饮止水,多病痞,惟服草果即愈。宗法主之。
草果仁 人参 云茯苓 冬白术 制半夏 新会皮 炮姜炭 炙甘草(痞满)
三经客感,病后绝不思食,时或知饥,食入则痞,显系中伤未复。脾胃为中土之脏,仓廪之官,赖命门真火以生。火不足以生土,驯致营卫不和,时有寒热。脉来胃少弦多。温健中阳为主。
人参 冬白术 炙甘草 炮姜炭 制附子 蛀青皮 化州橘红 南枣肉
服附子治中汤四十余剂,中州复振,健运如初。第肾火久亏,治中虽效,未能达下。再拟金匮肾气加减,以善其后。
大熟地 怀山药 山萸肉 制附子 油肉桂 枸杞子 鹿角霜 当归身
水叠丸。早晚各服三钱,淡盐汤下。(痞满)
胃阳式微,寒凝气结。胸痞,食减,嗳噫,吞酸,脉来细涩少神,附子理中为主。
人参 冬白术 炙甘草 制附子 炮姜炭(痞满)
饮食起居不节不时,脾胃受戕,化机不转。经月不食,心下似满,六脉缓弱,阳气不伸,阴翳蔽障,虑难奏效。
东洋参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当归身 酸枣仁 远志肉 广木香 制附子 生姜 大枣(痞满)
塞而不通谓之痞,胀而不消谓之满。有邪滞为实,无邪滞为虚。但不知饥,时疑若满,乃中阳不运。非消导所宜,当塞因塞用。
人参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制半夏 陈橘皮 炮姜炭 制附子(痞满)
湿土司令,脾胃受伤。邪滞互结,心下有形,按之无痛,脉来滑数少神,胃苓加减主治。
制苍术 陈橘皮 川厚朴 炙甘草 赤茯苓 猪苓 建泽泻 枳壳 生姜(痞满)
《经》以浊气在上,则生関胀。土为木克,健运失常,升降失司,变生痞象。东垣谓痞从血中来。仲景言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盖皆营分受伤,当理脾营为主。
人参 川黄连 枳实 炮姜炭 制半夏 当归身 赤芍药 川厚朴 大枣(痞满)
心下满,按之微痛,如心积伏梁之状。延今半载有余,诸药无效。年当盛壮,二气素充,非五泻心汤合治不可。
制半夏 黄芩 炮姜 炙甘草 人参 川黄连 生大黄 制附子 生姜 大枣
三进五泻心,大便畅行十余次,痞势全消,饮食如故,沉痼之疾,一旦霍然。安不忘危,善后宜慎。
人参 云茯苓 炙甘草 冬白术 当归身 陈橘皮 银柴胡 绿升麻 制半夏 生姜 大枣(痞满)
胃为仓廪,脾司谏议,为中土之脏,赖肾火以生,畏肝木之克。症本木乘土位,命火虚衰,更为湿热所乘。驯致默默不思饮食,四肢无力以动,六脉细软无神。治病必求其本,折其郁气,先取化源,再补命门真火可也。
东洋参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当归身 广木香 陈橘皮 紫豆蔻 制半夏 六和神曲 炒麦芽 生姜 大枣 龙眼肉
昨药后,夜来平善,二便通调,惟饮食仍然不畅。乃因湿热盘踞脾经日久,又为肝木所乘。命火素亏,乌能腐熟水谷而化精微。前哲有中胃如釜,命火如薪之比。食不能化,火力不足可知。本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肉桂无交趾,何能直达丹田。再思其次,温健中阳,冀其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天地交通,水火既济。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炮姜炭 白豆蔻 当归身 公丁香 广木香 福建神曲 炒谷芽 生姜 大枣 龙眼肉
昨进六君子汤合神香散加减,温建中土,以畅清阳。今辰胃气已开,饮食能进,形神亦振,细软之脉亦起,中阳命火来复有机。第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亦当以渐治之。《经》以肝为将军之官,怒则克土。现在脾土四面受敌,命门真火不足以生,又为思虑所伤,肝木所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及劳倦等因,皆是脾土受困。脾在中央,土贯四旁故也。治病求本,补火生土,乃正治之方。肉桂无能道地,温健中阳是从权之法。然能渐入佳境。亦可图十全之功。宜乎体圣贤之道,至圣随遇而安,大贤浩然之气。《内经》恬惔无为,南华自适其适,有一于此,病安从来。药合机宜,依方进步可也。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炮姜炭 公丁香 紫豆蔻 制附子 小青皮 化橘红 大枣
昨进附子治中汤,参入神香散,温健中阳。细涩之脉,转为洪数,阳象即是佳征。饮食尚未畅进,命火久亏,难于骤复故也。能受温热助火之剂,不见燥烁之象,药力渐积,自有愈期。既获效机,原方增损,更益以血肉有情之品。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炮姜炭 公丁香 白豆蔻 毛鹿片 制附子 破故纸 生姜 大枣 金橘皮 龙眼肉
益火之本,以消阴霾,大获效机,依方进步可也。但胃气初开,饮食宜节。肉虽多无使胜食气,圣人之于味亦慎矣。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乃东坡之秘诀。调脾胃之良模,最宜留意。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制附子 炮姜炭 公丁香 紫豆蔻 破故纸 毛鹿角 枸杞子 菟丝子 龙眼肉 胡桃肉 生姜 大枣
釜底添薪,氤氲 ①贯顶,槁禾得雨,生意归巅,孰非根蒂阳和之气使然也。五脏各一,肾独有二,左属肾水,右属命火。补火虑其水耗,补水虑其火微。故《内经》有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本不相离,水火同居一窟。今服温健中阳之剂,虽获效机,但附子、炮姜等皆燥烈之品,无润下之性,所以交趾肉桂有油,能润下为神品,今也则无。当思益火燥烈之中,有温润之意,方能收既济之功。不妨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亦可并行而不悖。愚见如是,明哲正之。
① 氤氲(yīn yūn因晕):指湿热飘荡的云气。
东洋参 冬白术 桂、附制熟地 怀山药 山萸肉 炮姜炭 当归身 肉苁蓉 毛鹿角 真锁阳 枸杞子 公丁香 白豆蔻 怀牛膝 生姜 大枣 龙眼肉 胡桃肉
服壮水之主,益火之源,并行不悖,虽合机宜,犹虑大热燥烈,耗伤肾水,故用桂、附制地黄一法。 制法见呕吐反胃门。然恙因五志七情中来,及湿热乘虚而入,善后亦当兼治。心为君主之官,尤当澄心息虑,返观内守为要,恬惔无为以舒神志,冀其阴阳、水火两协其平,自臻安吉。
桂、附制熟地 东洋参 冬白术 毛鹿角 枸杞子 怀牛膝 肉苁蓉 真锁阳 公丁香 白豆蔻 当归身
进桂、附制熟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脉神形色俱起,饮食如常,便是佳征。补肾非地黄不可。然前服地黄滞腻,胃气受戕,经月不思饮食,以故畏而不服。今设法用桂、附制过,服之已受,可无疑矣。《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阳生阴长,阴充阳化,乃天地阴阳、五运六气循环之至理。但有太过不及之弊,其间出入进退,加减变化,则又存乎其人。守常调治无差,何恙不已。
桂、附制熟地 怀山药 山萸肉 东洋参 毛角片 枸杞子 公丁香 紫豆蔻 肉苁蓉 当归身
连进桂、附制熟地,并无滞腻之意,可见药病相投,饮食不减,坐卧如常,脉象更觉和平,惟 肉消而未起。症本肾中水火皆亏,水不涵木,肝木犯中,火不生土,脾土生湿。肾水乃天一之精,脾土为物之母。能使水土两协其平,则五脏六腑各得其位,则百病无由而入。至于湿热化毒,譬如小人,正气亦如君子,脾土气足,犹满坐君子,小人自无容地。但补肾中水火阴阳为主,方合《内经》治病求本之旨。
桂、附制熟地 怀山药 山萸肉 云茯苓 福泽泻 粉丹皮 枸杞子 毛角片 怀牛膝 车前子 东洋参 珍珠粉 琥珀粉
屡进桂、附制熟地,及补肾中水火阴阳之品,尚合机宜。然饮食虽不见减,亦未加增。胃为生化之源,与脾相为表里。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能使饮食畅进,化源分布,则五脏六腑、筋骨皮肉日见生长充盈。饮食之于人,所关非细。补肾固是求本之法,所谓补肾有开胃之功,而扶脾亦有生阳之妙。拟间服黑归脾汤加味,助坤顺,法乾健,行其春令,冀其饮食加餐为妙。
桂、附制熟地 东洋参 冬白术 当归身 酸枣仁 远志肉 大有黄芪 公丁香 白豆蔻 抱木茯神 生姜 大枣 龙眼肉
诸症悉退,眠食俱安,精神复振,惟躽肉全消未复。症本阴阳两损,脾肾双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当治肾为主。东垣又谓补肾宜先补脾,以脾为生化之源。褚侍中以补脾当先补肾,以肾为先天之本。用此观之,脾肾双补,一以贯之为是。
桂、附制熟地 怀山药 山萸肉 人参 鹿茸 枸杞子 当归身 云茯苓 炙甘草 冬白术 酸枣仁 远志肉
水叠丸。早晚各服三钱。
(痞满)
三下大便畅行,心下满不减,按之不痛为痞。仲景言: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无热恶寒发于阴。盖身无热时先恶寒,而后发热,若真无热,下反立败。以邪发于阴血之中。泻心汤加减主之。故东垣谓痞从血中来是矣。
川黄连 炮姜炭 枳实 制半夏 黄芩 炙甘草 广木香 陈橘皮 东洋参(伏邪)
下后,心下痞满反甚,当以仲景泻心汤加减论治。
制半夏 黄芩 炙甘草 炮姜炭 人参 川黄连 制附子 大枣肉(伏邪)
得心集医案
危廷阶 年二十始病发热恶寒,进表散药二剂,汗已大出,热仍不解。更医又用柴葛解肌之法,反增气逆干呕,胸前板结。一医进大柴胡汤一剂,遂尔腹中雷鸣,利下不止。其父亦知医理,邀集同道相商,交口当进七味白术散。余独议曰:仲景云,胸中实,下利不止者死。其父惶悚,诸医默然。余又曰:此真谓之死症耶,但症极险耳,俟吾以法治之,二剂可收神效。其父且惊且喜,及见疏方乃生姜泻心汤,又疑芩、连不服。余曰:此症吾揣摩有素,非一时之拟用也。服下果然呕热顿止,但渴泄未止,更与甘草泻心汤,呕利随止。归语门人,门人不解。因诲之曰:此症头绪错杂,无非汗下伤胃,胃中不和,客气上逆,伏饮抟结聚膈,夫胸前板结,即心中痞硬也,胃虚火盛,中焦鼓激,以致腹中雷鸣,盖火走空窍,是以上呕下泄也。生姜性温,善助胃阳,甘草味甘,最益胃阴。因仿长沙之诀,汗后胃虚,是阳气外伤,故用生姜之温以助阳。下后胃虚,是阴气内伤,故用甘草之甘以补阴。药仅更一味,意则有二,先后两剂,欲起一生于九死者,敢操无师之智哉!门人问曰:甘草补阴止利之义,先贤开导来学,但此症胸前板实,生姜散满,固其宜也,吾师复用甘草,独不虑其资满乎?答曰:甘草味甘补土,土健而满自除也,况施诸火性急迫,阴气不守之症耶。且甘草之功用甚长,惟仲景之圣,方知举用,试观发表药中,如桂枝、麻黄、大小青龙辈,必用甘草者,欲以载邪外达,不使陷入阴分也。若邪入里,必无复用甘草之理,如五苓、承气、陷胸、十枣诸方,俱不用也。至桃核、调胃两方,以其邪兼太阳,尚属用之。若阴血大伤,竟重用甘草以复脉。可见前贤用药,取舍自有法度。而后之叶天士、黄宫绣辈,每视甘草为畏物,致令良药见屈,固不识此取舍之妙,又不察资满泄满之意也。又问曰:土健而满自除,则凡满症,俱不必忌乎。曰:非也,阴气内盛之满,法所必忌,阴气下亡之满,法所必施,如发表药中之甘草,必不可少,攻利药中之甘草,有断不可用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半夏泻心汤 仲景 治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身寒而呕,饮食不下,非柴胡症。
半夏 黄芩 黄连 甘草 人参 干姜 大枣
本方除人参、再加甘草,名甘草泻心汤。
本方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凡用泻心者,皆属误下之症,非传经热邪也。(伤寒门)
乘桴医影
周采山素善饮,久患心下坚硬如柈,纳谷甚少,常时便畅则气机较舒,今忽大泻不饥,汗多形瘦,勘脉微而滑。予参、术、橘、半、苡、朴、茹、连、桂、苓十味以补气涤痰,通阳化湿,投匕即效,数服而瘳。即此加减,俾其常服。
慎五堂治验录
唐雪岩,辛巳十月十三,江家泾。烟体。去冬患感,形肉渐销,脘痞时发,每得辛燥必愈。兹则踵法应之不效。思万物得水则丰,得火则瘪。刻形肉益衰,岂非烟耗其津,火烁其液乎?本当复液回津,奈津液属阴,与胃寒相左,爰取辛滑通阳之品,稍佐芳香,非燥也。
薤白头 三钱 紫菀 二钱 制半夏 一钱半 瓜蒌皮 三钱 石菖蒲 七分 白茯苓 二钱 广郁金 一钱半 淡豆豉 一钱半 鲜佛手 一钱半,后入 生谷芽 七钱
又,照方去薤、蒌、菖,加檀香、白茉莉花、白蔻仁。
十九日:辛滑通阳,胃纳虽增,仍无滋味,口中涎沫上泛,大便热涩异常,中寒下热。治非易易,且拟戊己兼调治之。
茯神 三钱 石菖蒲 六分 制半夏 一钱半 远志 一钱 茉莉花 三分,后入 白檀香汁 三分,冲入 谷芽 一两 伏龙肝 一两 白螺蛳壳 三钱
以补中益气汤善后。
许氏医案
张文和公孙联恩正郎夫人,病剧,延余诊视。脉细,知为气虚中满,非实胀也。拟以补中益气汤,数服遂愈。
张聿青医案
某 痰气交阻阳明,纳食中脘痞胀,每至病发,诸气闭郁,上不得吐,下不得便。脉象弦滑。口燥烦渴,火从气化,气由痰阻。宜化痰开郁。
豆豉 三钱 广郁金 一钱五分 杏仁泥 三钱 枳实 一钱 黑山栀 二钱 茯苓 四钱 盐水炒竹茹 一钱 白金丸 五分 蒌皮 四钱 枇杷叶 四片
病发时用当归龙荟丸一钱,礞石滚痰丸二钱,开水送下。(痰湿痰气)
孙 左 血虚不复,木燥生风,经络不时抽掣,腹胀带下,冲气不平,气冲至脘,则中脘胀满。宜养血熄肝,参以和胃。
阿胶珠 牡蛎 金铃子 桑螵蛸 砂仁 炒白芍 佛手 潼沙苑 枇杷叶
二诊 脉症相安,然中脘不时痞满,经络抽掣。脉细关弦。营血不足,肝阳冲侮胃土。再育阴熄肝,参以调气。
阿胶珠 三钱 白归身 二钱 香附 一钱五分,蜜水炒 茯苓神 各一钱五分 土炒白芍 一钱五分 半夏曲 二钱,炒 金铃子 一钱五分 炒山药 三钱 潼白蒺藜 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另备服方
川楝子 一钱五分 广郁金 一钱五分 干橘叶 一钱五分 炒蒌皮 三钱 延胡索 一钱 制香附 三钱 白蒺藜 三钱 光杏仁 三钱 黑山栀 一钱五分 枇杷叶 四片,去毛(气郁)
沈 右 中脘有形,食入痞阻。苔白罩霉,脉沉弦细。此痰气郁结胃中。当为宣通。
广郁金 一钱五分 建泽泻 一钱五分 沉香曲 二钱,炒 川桂枝 三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薤白头 三钱 栝蒌仁 三钱 茯苓 三钱 广皮 一钱 制香附 二钱
二诊 苔霉全化,中脘渐舒。然脉象尚带沉弦。宜肝胃两和,疏通痰气。
制半夏 一钱五分 炒沉香曲 二钱 白蒺藜 去刺炒,三钱 枳实 一钱 制香附 二钱 广郁金 一钱五分 香橼皮 一钱 整砂仁 四粒,入煎 上广皮 一钱(脘痛)
江 左 嗜饮中虚,气失旋运,水谷之气,不化为津,转化为痰。痰阻营卫,寒热交作,必得便解粘腻,痰尽方舒。食入后,中脘久痞。脉形濡弱。脾胃愈亏,则浊痰愈甚,前人有见痰休治痰之说,宜以脾胃为本。
别直参 另煎冲,一钱 炒於术 二钱 陈橘皮 一钱 炒竹茹 一钱 制半夏 一钱五分 白茯苓 三钱 生薏仁 三钱 炒枳实 一钱 缩砂仁 五分,后下 生熟谷芽 各一钱五分
李 左 肝木不和,腹胀脘痞不纳,时发时止,甚则心神恍惚。脉左关独弦。此厥气失疏,风阳扰攘也。
金铃子 白蒺藜 广郁金 广皮 砂仁 白芍 制香附 炒枳壳 朱茯神 炒枣仁 香橼皮
袁 右 痞满大退,而少腹滞坠不舒。此气湿不泛于上,而压于下。再为疏通。
制香附 薤白头 云茯苓 陈皮 沉香片 整砂仁 制半夏 建泽泻 煨天麻 猪苓
二诊 少腹滞坠已舒,而右胁胀满。无非痰气窒塞。
制半夏 制香附 瓜蒌仁 淡干姜 川雅连 云茯苓 炒竹茹 薤白头 白金丸
姜 左 气虚湿痰内阻,营卫不克宣通。往来寒热,误投阴腻之物,寒热虽止,而脘痞少腹满,腿肢作酸。此阳气不克运行。恐成胀病。
上安桂 三分,饭丸 制香附 二钱 制半夏 二钱 薤白头 三钱 连皮苓 三钱 山楂炭 四钱 半硫丸 八分,药汤送下
陆 左 胃气渐开,而食入后每觉痞满,片刻即舒,平日往往涌吐酸涎。舌苔虽渐化薄,而尚嫌黄厚。良以中阳不足,湿痰不克运化。拟温理中阳。
奎党参 二钱 蜜炙干姜 三分 生薏仁 三钱 橘白 一钱 泽泻 一钱五分 炒於术 一钱五分 云茯苓 三钱 制半夏 一钱 玫瑰花 去蒂,二朵
二诊 补气温中,舌苔化清。的是中虚湿热不克旋运。但时为不寐,良以胃有湿痰,胆寒肝热也。
台参须 八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橘皮 一钱 广藿香 一钱五分 炒枳实 八分 姜竹茹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生熟谷芽 各一钱 缩砂仁 四分 玫瑰花 二朵
某 不纳不饥,稍稍纳食,中焦如阻,泛酸欲吐,寤难成寐。脉细濡,关部带滑。此湿热郁阻中州,致脾清不升,胃浊不降。六腑以通为用,宜辛以开之。
制半夏 干姜 茯苓 焦麦芽 竹茹 上广皮 川连 泽泻 佩兰叶
二诊 辛开苦降,中脘较舒,泛酸呕吐之势稍缓。然犹杳不思纳,略进稀糜,尚觉胀满,腹中攻撑不和,大便不解,寤难成寐。脉右部弦滑。胃府之气,略得通降,而肝肠暗动,遂令木郁土中。前法再参平肝泄木。
川雅连 淡吴萸同炒 制半夏 茯苓神 金铃子 延胡索 广陈皮 炒枳壳 炒竹茹
三诊 胀满较舒,痞阻稍松,吐出稠痰,寤得成寐,饮食得以渐进。但脉象尚带弦滑,舌红苔黄。肝胃不能和洽。从效方再望应手。
川楝子 制香附 茯苓神 制半夏 鲜竹茹 延胡索 小青皮 薤白头 左金丸
四诊 两和肝胃之气,似觉稍和。而胸脘仍然胀满,心胸之间,时觉烙热,痰中带红。脉左寸关带弦,尺部数细,右寸关弦滑,尺部坚硬,舌苔白腻,而底质带红。前人谓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心胸烙热者,良由肝胃之气不和,气郁生火,气之所在,即火之所在也。再理肝胃之气,而和肝胃之阴。
金石斛 白蒺藜 蜜炒青皮 黑山栀 郁金 半夏曲 金铃子 土炒白芍 炒杏仁 竹茹
五诊 脉左寸关弦象稍退,右关脉弦滑亦稍柔和。胀满渐舒,略能安谷。再从肝胃调和。
金石斛 制半夏 杭白芍 茯苓 炒香豉 金铃子 广陈皮 白蒺藜 山栀 降香
六诊 两关弦象稍柔。胃纳亦日见起色,胀满已舒。但舌苔中心厚掯,微带黑色。仍当从于肝胃议治。
制半夏 金石斛 白芍 白茯苓 黑山栀 薄橘红 沉香曲 丹皮 炒杏仁 炒竹茹
某 中气虚弱,不饥不纳,二便不利,中脘痞阻,卧难成寐。脉细而滑,口腻苔浊。湿热郁阻,升降失司。拟开上焦。
制半夏 郁金 川雅连 光杏仁 炒枳实 广陈皮 干姜 薤白头 佩兰叶 瓜蒌皮 炒竹茹
二诊 中脘痞阻,饮食不进,口腻痰多。脉象濡滑。浊阻胃中。先为通降。
藿香 制半夏 金石斛 广皮 茯苓 佩兰叶 川朴 大腹皮 瓜蒌皮 枳实 鲜佛手 竹茹
三诊 通降胃府,仍然不纳,略一进谷,辄中脘不舒,味变酸浊。脉象濡滑。痰湿闭阻胃口。再降胃化痰,而宣气郁。
香豆豉 炒杏仁 黑山栀 瓜蒌皮 降香屑 四分 上川朴 制半夏 炒枳壳 生姜汁
四诊 脉象濡细,重按少力,舌苔白腻不化。不纳不饥。中气不足,不能化浊。再扶持中气,而展胃阳。
人参须 制半夏 橘白 佩兰叶 炒谷芽 益智仁 云茯苓 玫瑰花 鲜竹茹 砂仁 二粒
五诊 扶持中气,而展胃阳,稍能知饥安谷。药既应手,宜再扩充。
人参须 八分 淡姜渣 三分 茯苓 三钱 佩兰叶 八分 玫瑰花 二朵 益智仁 六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橘白 一钱 焦麦芽 二钱
六诊 胃气虽得稍醒,然略一多纳,气辄上冲。脉濡细,右关带滑。中气不足,不能运化,以致湿热结聚,通降无权。拟苦辛开通。
制半夏 一钱五分 川连 四钱 藿香 一钱五分 枳实 一钱 佩兰叶 一钱 橘皮 一钱 干姜 二分 茯苓 三钱 竹茹 一钱(黄疸)
雪雅堂医案
刘子诚 胃脘之下痞满,每日必呕吐一次始快利,两脉俱沉数,此湿热郁于肝胆,因而成积,满则必吐而后快也。
山楂 川楝肉 三棱 益母 茯苓 白术 车前子 川连 木香 川朴 麦芽
痰火内结胸脘,痞阻不通,呕吐呃哕,饮食下咽即吐,右关弦滑。医者以膈症论治岂不大谬,拟以泻心汤法取辛开苦降之旨。
制半夏 旋覆花 生干姜 陈枳实 鲜竹沥 生姜汁 川黄连 枇杷叶 淡黄芩
萧评郭敬三医案
寒湿挟痰治验
潘某年近六旬,平素喜食糕饼糖食,喜饮茶水,积成湿热,满口牙齿,先则倚斜倒侧,后竟脱落全无。又置本年湿土司天,复因熬夜,过食面食,遂觉头晕微痛,胸痞不舒。以为感冒,自定发散之药,服后反觉增寒发热。似乎疟疾,然无定时,服小柴胡加消食之药,数日后,但热不寒,胸痞不食,吐痰不止,不知除满豁痰,反作风温治,用犀角,天冬、麦冬、生地、玄参之类,痰饮更多,阴气弥漫,至于饥不食,始为热中,今则寒中矣。形神俱惫,卧床不起,延余诊视。六脉缓弱无神,右关尤甚,据脉参症,乃寒湿之证,因仿藿香正气散意加减,用二术、茯苓、藿香、厚朴、陈皮、草果、半夏、白蔻、泽泻、炙草服一剂,胸脘顿觉开爽,吐痰亦少,即思纳谷。于原方复加干姜、附子,服三四剂,遂能健饭。后用香砂六君子,加干姜、附子,调理十余日即愈。
尚按:此症纯是误治,以清滋之药,生痰助湿,阻痹气机,而为胸痞不食。治以正气散法,温中流气,蠲痰除湿,药既对症,厥疾自瘳。善后加入干姜、附子以助阳气者,盖湿盛则阳征也。
邵氏医案
内伤夹外感,脉滞寸口短,头痛心涎脘闷,癸水不调,宜治标为先。
香附 一钱五分 枳壳 一钱五分 川芎 一钱 沉香曲 一钱五分 苏梗 一钱五分 广郁金 三钱 山楂 三钱 佛手花 八分 左金丸 八分 豨莶草 三钱 炒青皮 七分
内伤夹外感,头疼较瘥,食入脘中不和,腰跗酸,癸水不调,宜和中疏风。
香附 一钱五分 川芎 一钱 豨莶草 三钱 厚朴 一钱 白芷 一钱 炒枳壳 一钱五分 广郁金 三钱 鸡内金 三钱 炒青皮 八分 沉香曲 一钱五分 佛手花 八分
三帖。
木克土化泻,脉涩脘格,心涎欲呕,癸涩不调,宜泻心汤加减治之。
干姜 二分 炒白芍 一钱五分 炒谷芽 四钱 通草 一钱五分 川连 七分,吴萸五分拌炒 北细辛 二分 香附 一钱五分 玫瑰花 五朵 仙半夏 二钱 厚朴 一钱五分 佩兰叶 三钱
三帖。
木克土化泻,脉弦而涩,舌滑脘闷,带下癸涩,姑宜顺气和中。
乌药 二钱 大腹绒 三钱 化龙骨 一钱五分 炒青皮 八分 茯苓 四钱 砂壳 一钱五分 芡实 三钱 厚朴 一钱五分 木蝴蝶 五分 新会皮 一钱五 分 绿萼梅 一钱五分
三帖。
肝逆中脘闷窒,脉弦苔厚腻,癸水不调,心惕,胃钝欲呕,当和肝胃为主。
仙半夏 二钱 琥珀 八分 炒谷芽 四钱 省头草 一钱五分 川连 七分,吴萸四分拌炒 丹参 三钱 广郁金 三钱 玫瑰花 五朵 枳实 一钱 厚朴 一钱 沉香曲 一钱五分
三帖。
肝逆未平,中满气滞,脉细涩,腹痛经停,防肿胀。
乌药 二钱 生牡蛎 四钱 川楝子 三钱 厚朴 一钱 炒白芍 一钱五分 新会皮 二钱五分 炒谷芽 四钱 炒青皮 八分 砂壳 一钱五分 绿萼梅 一钱五分 佛手花 八分
三帖。
木克土,便泻中痞,脉沉涩,面跗浮,经阻,宜治防胀。
大腹绒 三钱 新会皮 一钱五分 炒车前 三钱 生牡蛎 四钱 厚朴 一钱五分 扁豆壳 三钱 茯苓皮 四钱 泽泻 三钱 椒目 五分 原粒砂仁 七分 绿萼梅 一钱五分 地骷髅 三钱
四帖。
木克土化泻,脉右弦,中痞气滞腹痛,舌红经阻,宜养胃和中平肝。
北沙参 三钱 生白芍 一钱五分 砂壳 一钱五分 石决明 六钱 茯苓 四钱 新会皮 一钱五分 石莲子 三钱 玫瑰花 五朵 钗斛 三钱 省头草 三钱 藿梗 二钱
三帖。
醉花窗医案
肝木克土
介之城东马如村郭某,在城货烛,人素迂谨。夏间由介赴祁,往返数四,以躁急故,患胸满不食。时我介疫气流行,自以为染疫,急服散药,而气乏声微,愈不可耐。别易一医以为肾虚,用医家肾气丸补之,服四五剂转益甚,几至昏不知人,乃转入延余治。至其家,问何病?则曰成虚劳矣。问午热自汗,咳嗽气喘乎?曰否。然则非虚劳。提腕而诊之,则两寸尺俱平平,两关皆坚而滞,而右关微带弦象。乃告知曰:此肝木克脾土也。病由一时气不遂,兼发急躁,以致肝气壅塞脾胃,因而胸满不食,理宜平肝清躁,医者以桂、附补之,脾胃愈塞,不增甚何待乎?此时宜先解桂、附之药力,然后进以疏肝健脾之品,不过半月保无事矣。病者喜急索方,乃开平胃散加山楂、麦芽以消之。病者争曰:余素无食积,兼久不进食,君用消食,不亦悖乎?余笑曰:君第知平胃散为消食之药,不知君脾中虽无食,却有桂、附,我之用平胃散非消食,乃解药毒也。药毒不解,胸中终难爽快。人第知平胃散消食,而不知药亦积,非此不能开脾胃之路,此俗医拘其方,而不究其理,所以多误也。病者欣然服之。越三日又请视之,则胸中宽展,渐思食矣。乃继用逍遥散理其脾而清其肝。告曰:不五剂君必起。但服香砂六君丸半斤,便更健壮。郭如言服之,半月后仍入城货烛矣。
曹沧洲医案
左 痰湿气机交阻,咽哽不畅,胸次不舒,中脘易阻。脉濡滑。宜再顺气疏中。
上川连 一钱,盐水炒 白蔻仁 研冲,五分 法半夏 三钱五分 车前子 绢包,四钱 制厚朴 一钱 全瓜蒌 三钱,打 象贝 四钱,去心 炙鸡金 三钱 白杏仁 四钱,去尖 沉香曲 三钱 枳壳 三钱五分 炒谷芽 一钱五分,绢包 白茅根 一两,去心(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此方因有寒字恰与热字相反故录入以便对看) 寒湿滞中阻,胸脘闷塞,不欲食,脉不畅。防增寒热。
苏叶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 白蔻仁 五分,研冲 橘红 一钱 竹茹 三钱五分 赤苓 三钱 赤芍 三钱五分 法半夏 二钱 莱菔子 四钱,炒研 泽泻 三钱 桔梗 七分 干佩兰 三钱,后 下(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左 胸脘闷塞,不能食,恶寒少寐,脉濡。宜透达疏化。
鲜藿梗 三钱 白杏仁 四钱,去尖 广郁金 三钱五分 赤芍 三钱 制川朴 七分 旋覆花 三钱五分,绢包 干菖蒲 五分 泽泻 三钱 白蔻仁 七分,敲小粒,后下 代赭石 四钱,煅,先煎 莱菔子 四钱,炒 大腹皮 三钱,洗 玉枢丹末 三分,佛手露一两,调化温服(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土被木乘,始病肝胃气,近转脘次胀满,小溲不利,脉软弦。宜疏化分利。
旋覆花 三钱五分,包 新会皮 一钱 炙鸡金 三钱 泽泻 一钱五分 煅瓦楞壳 一两,先煎 宋半夏 三钱五分 车前子 三钱,包 陈麦柴 四钱 沉香曲 四钱 青皮 一钱 猪苓 一钱五分 陈佛手 三 钱五分(肝脾门)
左 气机不通,中脘阻塞,脉濡。拟流利气化法。
制香附 三钱五分 沉香曲 三钱,包 大腹皮 三钱,洗 白杏仁 四钱,去尖 橘红 一钱 枳壳 三钱五分 陈佛手 三钱五分 广郁金 三钱五分,切 法半夏 二钱 炙鸡金 三钱,去垢 川朴花 一钱,去蒂 苏梗 三钱五分 炒谷芽 五钱,绢包(肝脾门)
左 脾胃不健,运化迟钝,胸脘不畅,饮食式微,脉尺部弱,余部弦。拟流利气机,疏畅中宫。
瓜蒌皮 三钱 白蔻仁 五分 白芥子 一钱 茯苓 四钱 橘红 一钱 沉香曲 四钱 淡吴萸 二分 资生丸 三钱,包 制半夏 三钱五分 炙鸡金 三钱 陈佛手 一钱 炒谷芽 五钱(肝脾门)
右 脘次痞胀,头晕,不时咽痛,脉滑。宜肝肺胃并治。
桑叶 三钱五分 白杏仁 四钱 竹茹 三钱五分 大腹皮 三钱 石决明 一两,先煎 象贝 四钱 川通草 一钱 赤苓 三钱 赤芍 三钱五分 枳壳 三钱五分 广郁金 一钱 川石斛 三钱 枇杷露 一两,冲(肝脾门)
也是山人医案
许(四六) 昨用苦辛开痞,呕逆已止,脉象稍清,但胸次按之而痛。此属热邪阻遏中焦,清气为无形质,是与食滞两岐。
川连 六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枳实 一钱 淡黄芩 一钱 杏仁 三钱 瓜蒌皮 一钱五分 厚朴 一钱
戴(廿八) 脉象短数,脘闷,舌白粘腻,得大便胸次稍舒。此属热结在上,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况肺与大肠,亦是表里相应。见症拟栀豉汤以解其陈腐之邪。
佩兰叶 三钱 郁金 一钱 枳壳 一钱 炒香淡豉 一钱五分 杏仁 三钱 桔梗 一钱 黑山栀 一钱五分 栝蒌皮 一钱五分
马(二六) 胃虚痞塞,拟辛以助阳。
姜汁炒川连 五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枳实 一钱 淡干姜 八分 黄芩 一钱 鲜竹茹 三钱 茯苓 三钱(痞)
卢(三八) 身热脘闷,不饥不食,不大便,脉数,皆气分窒塞,苦辛自能泄降。
鲜枇杷叶 三钱 郁金 一钱 桔梗 一钱 炒香淡豉 一钱五分 杏仁 三钱 黑山栀 一钱五分 紫菀 一钱 姜皮 一钱五分(肺痹)
孟河费绳甫先生医案
佚名,湿痰渐化,肺金清肃之令下行,呛咳气喘未发。但饮食稍多,即难运化,胸脘不舒,脾土未健,胃纳不易复元。脉来沉细。治宜温运脾土,兼参化痰肃肺。
人参须 八分 全当归 二钱 川杜仲 三钱 黑料豆 三钱 海浮石 三钱 制半夏 一钱半 神曲 三钱 化橘红 一钱 紫苏子 一钱半 江枳壳 一钱 瓜蒌皮 三钱 炙紫菀 一钱 川贝母 三钱 光杏仁 三钱 苡仁 三钱 冬瓜子 四钱 陈香橼皮 一钱
又,善后丸方:
参须 二两 全当归 四两 生苡仁 六两 茅术 一斤 (黑芝麻拌蒸) 川杜仲 六两 川贝母 六两 云茯苓 四两 黑料豆 六两 瓜蒌皮 六两 制半夏 三两 薄橘红 三两 海浮石 六两 (煅研) 面煨炽壳 二两 紫苏子 三两 炙紫菀 二两 光杏仁 六两
前药依法取粉,用大黑枣一斤,冬瓜子八两,煎浓汁法丸。每日服三钱,开水送下。(痰饮)
阮氏医案
王 湿扰中阳,胸膈痞闷,食之则胀,不食则消,经来或紫或淡。系土衰木强,湿滞血凝故也。
广陈皮 一钱 生米仁 三钱 南京术 钱半 当归须 钱半 紫川朴 八分 生谷芽 二钱 炙甘草 八分 制香附 钱半 代代花 十八朵
叶 脉涩,舌苔白滑,系湿郁中阳,健运失常,腹中痞胀,加之郁怒动肝,木侵中土,刻饥嘈杂,头目眩晕,经来腹痛。卫阳不和,似有怕寒形状。治宜疏湿开郁,佐以扶土平肝。
生香附 钱半 六神曲 二钱 赤茯苓 三钱 泽佩兰 各一钱 汉苍术 钱半 水法夏 二钱 紫川朴 八分 玫瑰花 八分 小川芎 八分 软紫胡 八分 明天麻 钱半 广郁金 钱半
余 老年脾阳衰弱,湿壅气机,是以运化失司,则腹中痞胀,上致胃膈饱闷,下致大便不通,方以宣通立法。
藿香梗 一钱 火麻仁 钱半 生谷芽 钱半 江枳壳 八分 冬瓜仁 二钱 白蔻仁 八分 大腹皮 钱半 萝卜络 八分 苦杏仁 二钱 制川朴 八分
陈 古稀之年,劳伤脾阳,湿壅中宫,寒凝经络,是以饮食之后,胸脘痞闷,懊 难言,行动之间,四肢倦怠,周身怕寒。拟辛热以除寒,佐淡渗而化湿。
川漂片 钱半 茅山术 三钱 久陈皮 二钱 六神曲 二钱 老干姜 钱半 川桂枝 钱半 白蔻皮 钱半 紫川朴 一钱 白茯苓 四钱 姜半夏 二钱 炙甘草 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