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2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简要病史
女,15岁。头痛、发作性抽搐3个月。外院CT显示“右顶枕叶低密度病变”。
CT与MRI所见
T 1WI(图1-22-1A),右侧顶枕叶局限性低信号病变(箭),最大径3.2cm,边缘清楚,局部脑沟变窄。T 2WI(图1-22-1B),上述病变为高信号,其内隐约见脑回状影,灶周轻度高信号水肿(箭)。增强T 1WI(图1-22-1C),病变无强化,内见弯曲线状脑膜血管强化(箭)。DWI(图1-22-1D),病变轻微扩散受限,周边稍著(箭)。CBV图(图1-22-1E)示局部血容量下降(箭,L4,L6)。MRS(图1-22-1F),Lac/Lip峰明显增高(箭),NAA降低,Cho未见增高。
图1-22-1A
图1-22-1B
图1-22-1C
图1-22-1D
图1-22-1E
图1-22-1F
最后诊断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属于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肿瘤,WHOⅠ级,约占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的1%及药物难治性癫痫的87%。1993年WHO首次独立分类。病理学特点为以脑皮质为基底的多发结节状结构,局部脑体积膨大,80%伴脑皮质发育不良,因此也有作者认为DNET并非真性肿瘤。目前尚未发现与基因突变有关,但CD34染色阳性表明其与干细胞异常有关。镜下显示胶质神经元成分,多发少突样细胞构成的柱状或结节状与皮质垂直,这些柱状结构附近可见“漂浮”于白色黏液样基质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FAP(+),MIB-1为0%~8%。DNET好发于儿童与青年,绝大多数于20岁前发病,以药物难治性癫痫为特征,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力下降,但一般无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本病生长缓慢,几乎不恶变。手术切除即可治愈,一般不复发。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大脑半球皮质多见,其颞叶者近半数,其次为额叶,也可累及白质,甚至呈弥漫性分布;②形态:肿瘤一般单发,呈多个微小瘤灶聚集,大小可达数厘米,少数瘤体巨大。局部皮层增厚,脑回增粗。典型者为皮质或皮质下区边界清楚、三角形假囊状或泡泡状肿物。邻近骨质可受压或侵蚀;③CT表现为皮层或皮层下低密度肿物,约1/5可见钙化,一般无出血,邻近颅骨常见扇贝状受压或内板变形;④MR检查呈T 1低信号、多分叶状或泡泡状肿物,位于皮质或皮质下区,T 2呈明显高信号,内见多个小囊或多发分隔。FLAIR序列上肿瘤信号稍高于脑皮质,约3/4病例病变周边见环形高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一般无瘤周水肿。钙化及出血时可见T 2 ∗及SWI序列低信号。增强T 1WI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且强化为结节状或点状、环状。MRS无特异性,表现为NAA下降,但无Cho及Cho/Cr比值增高;⑤长期随访肿瘤大小及形态变化不明显。
鉴别诊断
①局限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典型表现为局限性皮质增厚、皮质与白质界面模糊、脑回增粗、T 2/FLAIR轻度高信号,局部NAA及血容量下降;②神经节胶质瘤,灰白质均受侵,典型表现为囊+壁结节,壁结节可钙化;③血管中心性胶质瘤,可见T 1高信号;④少突胶质瘤,病人年龄较大(40~60岁),常见粗大钙化,肿瘤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见于青年,典型表现为囊+壁结节,壁结节明显强化,且可伴邻近脑膜增厚及强化;⑥神经节细胞瘤,肿瘤为囊性或囊+壁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⑦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见于中青年病人,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及长T 1长T 2信号病变,少数可见钙化,多不强化。
简要讨论
DNET为仅次于神经节胶质瘤、造成难治性颞叶癫痫的肿瘤,常为青少年发病,特点为皮质或皮质下多发结节状或泡泡状结构,呈楔形,无强化及灶周水肿,常伴皮质发育不良,T 2高信号及FLAIR序列病变周边高信号环具有一定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