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读得懂、用得上的心理学

大家好!我是王明姬,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心理学博士,现在一家国家智库研究机构工作,偶尔去央视做嘉宾,偶尔开线下的原生家庭工作坊,做了十余年的心理咨询。总是受邀给别人的书作序,给自己的书写序,这还是第一次。

这些年,经常有亲朋好友及众多学生问我:“王老师,你的授课风格风趣幽默,又有很多独到见解、观察视角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不写书,不出专著呢?你写了,我们肯定会抢购的!”还有出版界的朋友直言不讳地说:“想出书还不简单!你写个前序,找几个学生翻译一本国外的畅销书,拼凑起来就好了,还能帮你评职称。”

在此,先感谢各位朋友的厚爱。我自认是一个低调而严谨的学者,总觉得一旦某本书印上自己的名字出版,就是一个终身责任。“专著”这个打在身上的标签,务必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以对笔下的每一篇文章总是苛求再苛求,在出专著这件事情上难免瞻前顾后、思虑重重。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在2018年出版这部专著呢?我自己也在扪心自问。显然,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追逐出书的风潮,而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刚刚好!出版之际,心有所感,心音实录,以飨读者。

先说天时。

一是心理学大发展时代在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相信所有的心理学工作者听到此处都为之一震,心潮澎湃。心理学的春天真正来了!惊蛰始雷,万物生发,习总书记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期待,无疑是国内心理学界的“始雷”,而这本书,正是萌发的万物之一,欣欣然,成长着。

二是社会有巨大需求缺口。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心理学可以解决越来越多领域的问题,心理书籍的购买量也是越来越大。可是,大家普遍感受的往往是,专家很多,但能给出具体指导的教练太少;理论很多,但用得上的太少;买专业书吧,看不懂;看非专业的书籍,又不放心。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知识的渴望,与当前社会能提供的心理知识的获取渠道存在巨大反差,这正是制约心理学在我国不断推广应用的扼喉之锁。从阳春白雪的科学神坛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谁来完成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推广过程呢?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其中贡献力量。

三是因为出现了一些书籍的出版“乱象”。与心理学应用推广有关的书籍,不是没有人做,而是有太多人在做。可惜,有的书学术功底太深,非专业人士不可读;有的书仅是心理学某个流派的代言,对其他流派的理论或避而不谈,或出言蔑之;有的书贴着心理学的标签,却猛灌心灵鸡汤,偏离了心理学的科学、专业本源,其实跟心理学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一位学员很是苦恼地来问我,到底什么是心理学,为什么他看了很多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反而更加看不懂了。虽然我的这本拙作还远远不能担负起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任,但至少可以做“乱象”中的一股清流。不为评职称、不为赚稿费、不为搞培训赚钱,就是希望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把心理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解释清楚,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心理学。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初衷。

再说地利。

一是因为心理学自身的独特魅力。我曾学过6年的数学专业,还做过2年的大学数学讲师,但终究难抵御心理学的巨大魅力,转投心理学的怀抱。十余年来,我未曾有一日后悔当年的抉择,自觉心理学既能帮助个人成长、修炼身心,又有利于家庭和睦、人际和谐,既可以引领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又可以指导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实乃人生之必修课。所以,我希望把自己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对心理学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通过心理学迎接福祉的降临。

二是因为我的话语风格还算“亲民”。好的文章,一定是像白居易的诗,就算读给路边的阿婆听,她也可以听得懂。否则,我等呕心沥血写出的文章,恐怕还不如凤凰传奇对广场舞大妈、 B站主播对95后那般吸引力来得大。在十余年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让普通人对看起来阳春白雪(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枯燥无味)般的心理学知识感兴趣、看得下去,还能看得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的知识点,若用诙谐有趣、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读者的阅读效果会截然不同。而环顾当前出版物现状,能做到专业又有趣的书可谓少之又少。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这是我在撰写文章时努力做到的境界。“明姬心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点赞和转发次数,也不断证实了这点。

最后是人和。

一是好友姚兵的大力支持。我自己白天各类事务繁杂,只能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撰写文章,幸而有我的学生兼好友姚兵博士在旁协助。从素材搜集,到框架搭建,再到文字撰写,都倾注了我们两个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正是有了这样的得力助手,这部篇篇原创、字字斟酌的书籍才能在短时间内与大家见面。

二是青豆书坊的大力助推。结识青豆书坊,实属偶然。当时书稿基本完成,正在挑选合适的出版社,恰逢青豆书坊的鲁小彬女士送我几本书,我对其精致的排版很是称道。总编辑苏元老师看过书稿后,在极短时间内给出了充分的肯定。我与她们的见面也极为融洽,仿佛双方神交已久,于是就此敲定合作事宜。苏老师和鲁老师以其高效的工作效率、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对文字的卓越把握,为本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至此,天时、地利、人和的7个方面都已完备。于是,在心理学博士毕业后的第11个年头,我终于觉得自己有了一些积累,有能力以专著的形式把这些年经历过的、感受到的、思考出的一些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用得上的心理学》这本书与各位见面。

如同书名一样,我希望这是一本每位中国人都可以看得懂、用得上的书,不管你是心理学“零基础”,还是已系统学习过心理学。

本书有很多心理学中经典、有趣的实验,有很多咨询中遇到的鲜活、真实的案例,以及一些似曾相识的人和事。在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文章的后面,我们还附上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测验和卓有成效的改进练习。希望这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助你自我觉察、自我提升。

本书从读者自我成长和家庭需求出发,共分四章。第一章《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旨在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它的研究范畴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广泛。这章内容会引导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的各个层面,了解一些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心理问题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

第二章《直面原生家庭的“烙印”,与自己握手言和》以我们自己为原点,面对自己的过去,讲述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如: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缺陷如何在原生家庭中形成;我们如何与父母和解,治疗自己的陈年创伤;如何从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中汲取教训,更好地养育下一代;等等。

第三章《看清婚姻关系的本质》以我们自己为原点,面对身边最亲密的关系,解读男女性的择偶心理和亲密关系的本质,以及“下嫁”“爱无能”“婚后七年之痒”“爱情沉默症”等现象背后的心理学规律,介绍营造亲密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章《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以我们自己为原点,面向未来,分享育儿中需要了解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包括思维发展、人格养成、最佳教育期等内容,讨论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教养方式和情绪管理等重要议题,解读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如何看待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被虐待后如何引导等育儿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帮助你成为一位懂孩子、爱孩子、善于养育孩子的“学习型”父母。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家人对我始终如一的支持!感谢一直陪伴和鼓励我的亲朋好友!感谢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也感谢喜爱这本书、不断向周围朋友推荐的读者朋友们!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依然希望你在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和飞机的途中,能够捧起这本用心淬炼的书。

一本书,一盏灯,助你找到自己内心安宁的家园。

2018年5月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