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营销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示形动敌之法

【原文】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详解】

这四条是示形动敌之法,为诡道之一类。

能而示之不能。

“能”,是指有能力;“示”,是示形,有伪装的意思。主要是隐藏实力,把自己的主力部队隐藏起来,让敌人看到的是你的弱势部队,不让敌人摸清你的战略意图。

明朝嘉靖年间,蒙古俺达部犯大同,他们将精兵埋伏在沟壑之中,然后派老弱骑兵数百人来回穿梭,诱惑明朝军队,总兵张达中计,仅带亲兵去迎敌,结果被蒙军杀死,副总兵林椿救援,也被斩于马下。

戚继光也用过类似的手段,在横屿大败倭寇后,得知倭寇在向牛田(今福建福清市)一带集结,便决定分兵三路向牛田进攻。为了迷惑敌人,戚继光放出风:“戚家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横屿一战又战斗减员,部队需要休整。”倭寇信以为真,防备就疏忽了,戚继光带兵抵达,于一天夜里每个士兵身背一捆草,攻入牛田,四处纵火焚烧敌营,倭寇仓促迎敌,被戚家军斩杀无数,仅数人逃脱。

李荃注解中讲到了刘邦的“白登之围”,刘邦在白登之围前听说匈奴屯兵于代谷,于是派人侦查虚实,冒顿单于将精锐士兵隐藏起来,显露出来的是年老弱小的士兵。刘邦派去的十余批使者都认为匈奴可击,后派娄敬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刘邦不听,结果中了冒顿的埋伏,在白登被围七天,还是陈平用计解围。

用而示之不用。

用,是使用的意思。

使用却假装不用,反过来也可以,不使用却假装使用,以此来欺骗敌人、迷惑敌人、误导敌人,让敌人放松警惕,获得市场上的主动权,创造有利于我方的作战态势。

也可以理解为,本来要做某事,却装着不做,迷惑敌人;本来想防守,却装作进攻的样子,误导敌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宋朝代州知州张齐贤与契丹交兵,他派人去联合宋将潘美一同抵御契丹,途中信息被契丹截获,但潘美却派人来到他的营地,告诉张齐贤宋仁宗让潘美撤兵,不能联合抵御契丹。于是,张齐贤就借契丹军已知与潘美联合的信息,命数百士兵,每人手持旗帜,身背一束稻草,乘夜在距离代州三十里处插上军旗,焚烧稻草,让契丹军以为潘美军队已与张齐贤两军会师,于是撤兵。

何氏注解说:“能而示之不能,如单于赢师诱高祖,围于平城是也;用而示之不用,如李牧按兵于云中,大败匈奴是也。”

李牧是赵国名将,李牧戍边的战例非常有名,他驻守代郡,防御匈奴。他的策略是,时刻警惕和侦查匈奴动向,一旦匈奴来犯,就燃烽火举狼烟,戍边将士收到信号后,必须立即退回堡垒坚守,而不能与匈奴正面交锋,更不能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李牧每天带领戍边将士们训练,每天杀几头牛犒赏将士,还发军饷,戍边的士卒们每天好吃好喝好训练,就是不让出兵打仗。

匈奴在李牧这里讨不到便宜,掠不到牛羊,而赵王却有点沉不住气了,让你戍边,却不出兵打仗,要你干什么,就把李牧撤了。

新的戍边将领到代郡后,一改李牧策略,匈奴来了就战斗,结果一场一场拼杀后中,赵军损失惨重,伤亡不计其数。仅一年的时间,田地荒芜,庄稼颗粒无收,四野凋零,赵王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启用李牧。

李牧的条件只有一个,我去了,还是那套办法。

李牧回来后,继续坚壁清野,坚守不出,好吃好喝好训练,将士们眼见匈奴的挑衅,不能出战,这样憋了好几年,将士们见到匈奴都血脉贲张,主动请战,不要奖赏只求打仗。李牧见时机成熟,就开始准备对匈奴的战争。

李牧准备了驷马兵车上千辆,准备了骑兵、勇士、射手,这些都准备好后,放出牛羊,匈奴得到好处后就带兵来犯,李牧佯败。匈奴单于带兵侵入赵境,进入了李牧这个巨大的包围圈,李牧指挥军队两面夹击,匈奴十万铁骑就被消灭了,李牧并未收兵,乘胜北上,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横扫北国,此后匈奴十多年不敢犯赵境。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杜牧注解说:“欲近袭敌,必示以远去之形;欲远袭敌,必示以近进之形。”想打敌人的近处,故意装作要攻他的远处;想打敌人的远处,要故意装作要在近处摆开战势。

这种策略也是为了迷惑敌人、麻痹敌人,让其失去准备,防守失当,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讲两个强渡黄河的战例来说明这两个策略。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时,采用的是“近而示之远”的策略。

当时,国民党刘汝明部驻守在黄河沿岸,有两个师六个旅的兵力,500里的黄河沿线交通沟相连,碉堡林立,再加上黄河天险可抵40万大军。刘邓为了防刘汝明部疏于防守,让太行、冀南部队伪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进攻,让豫皖苏的部队向开封以南佯攻,主力部队则隐蔽前进至预定渡河的地点待命。

刘汝明部果然被误导,频繁调动部队,在渡河前,他还将部队调往安阳,远离刘邓大军渡河地点。于是,刘邓大军出其不意地在敌人防守薄弱的八个地段同时强渡黄河,敌人毫无防范,出其不意顺利渡河。

另一个战例是韩信虏魏王豹,也是要强渡黄河,韩信采用的是“远而示之近”的策略。

韩信出兵前,先了解魏王豹用人的情况,当他知道魏王豹不用战斗经验丰富的周叔为大将,而用没有战斗经验的柏直,就有了对敌之策。魏王豹听说韩信来攻,调集重兵到蒲坂,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带兵到达临晋关,发现对面全是魏军,只有上游夏阳魏兵不多,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艘,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然后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比一般筏子载人多。

“木罂”做的筏子都准备好后,韩信就带着100多艘战船在临晋关摆开要强渡黄河的架势,魏王豹在对岸严阵以待,可是韩信已经带人从夏阳渡过了黄河,攻下了安邑,向平阳方向杀来。

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之后,为了剪除楚国的掩余和烛庸,孙武先派部队佯攻远在千里之外的城父、弦邑等地,诱使楚军派大批援军去救援。当楚军调集援军去救援时,孙武突然攻下养城,很快就拿下了掩余和烛庸,解决了吴国的心腹之患。

杜牧注解中讲了曹操解白马之围的战例。袁绍进攻黎阳,派大将颜良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部队渡河南下。刘延告急,曹操为了解除侧翼威胁,决定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先佯攻延津,做出袭击袁绍后方的架势,诱使袁绍分兵,然后轻兵急进,救白马之围。

曹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听话”,分兵挺进延津,曹操轻兵快进到达白马,颜良仓促迎战,被关羽斩于马下,袁绍军队溃败,顺利解白马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