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是件智慧活
【原文】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堙,yin),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详解】
简本没有“为不得已”这句,疑为衍文,想以此来说孙子不主张攻城,实际上孙子是亘古少有的攻城“高手”,提三万之师五战入楚国的都城邺都,没有超强的攻城战法,则难以做到。
当然,攻城时间长,也容易丧失战机。黄巢屯兵攻打陈州三百天,失去了战略时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打了两年,没有任何进展,于是改变策略,长驱直入,不再攻城略地,半年而得天下。
这里孙子讲修橹轒輼、距闉的准备时间都很长,每一种的准备要三个月时间,加起来需要六个月的准备,而实际的准备时间用不了这么长,孙子之所以要求准备工作要慢,估计有让将领冷静思考,找最小代价攻城的方法。
橹,曹操注解说是“大楯”,就是用藤革等材料制成的大盾牌。
轒輼,杜牧注解说:“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以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这是一种攻城用的四轮大车,用大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士兵十余人,可以将士兵运到城下,还可以运土填堑,相当于现代的装甲运兵车。
具器具,是准备攻城的各种器具。曹操注解说:“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
这些攻城的器具、装备类的准备工作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完成,然后还要准备距堙(yin),是为攻城做准备而堆积的高出城墙的土山,他需要先填壕,再起土附于城,贴着城墙修台阶。
曹操注解说:“距堙者,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
这个准备工作,又要三个月的时间,攻城光是准备工作就需要六个月,可见攻城之难。
墨子讲攻城,讲了十二种方法:
一是用临车,一种可以移动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窥见守敌的活动。对付临车的手段是连弩。
二是用钩车,一种带有长臂的钩爪,可以甩臂而挥之,用以砸城坦。
三是用冲车,一种破坏城坦的撞击车,也可以破坏城门。
四是用云梯,可以折叠展开,前端有双钩,可以搭在城头上。
五是用距堙,贴着城墙,往上修筑斜坡,供士兵登城。
六是用水灌城。
七是用火攻。
八是从某一点上突破。
九是用地道。从城墙下挖地道,或在城墙上挖洞。
十是蛾傅。就是用步兵密集强攻。
十一是轒輼,一种装甲运兵车,将士兵运至城下。
十二是轩车,属于楼车和巢车,它是一种车上竖杆,杆上悬屋,可以自动升降的塔楼,有如悬空的楼阁或树上的鸟巢。
这十二种攻城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攻城器械;一类是与攻城有关的土木攻城;一类是攻城方法。
解放战争中,粟裕华野的三纵和八纵,攻城最厉害,他们的士兵有不少人来自旷工,爆破能力比较强。
关于攻城的打法,战场环境不同,敌人不同打法自然也不同。有人比较过林彪四野与粟裕华野的攻城打法。
林彪的打法是先肃清城外敌人,然后围起来,在从一点上找突破口;而粟裕的华野,一方面面临的敌人都比较强大,另一方面战场条件不允许,没有时间充分准备,战机稍纵即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只能快速攻城,比如华野打开封,15日中午接到命令,16日出发,17日发起战斗,22日结束。
这两种打法各有利弊,孙子倡导准备充分了再打,充分准备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但也要基于战场形势来决定。林彪打四平,先打外围的战术被陈明仁摸透之后,从容加固城防,整整给陈明仁二十天的准备时间,加大了攻打四平的难度。
无论战场形势怎么变化,孙子告诫将领,绝不能犯一种错误是: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将领忌愤怒急躁。
将领一旦愤怒、急躁,就容易像赶蚂蚁一样将士兵往城墙上爬,最终消耗三分之一的士兵,城还没有攻功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难,这应该也是孙子反对攻城的原因之一。
杜牧讲了一个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战例,他带兵攻打南北朝时宋名将臧质于盱眙,将盱眙城围起来之后,他让臧质给他送酒喝。于是臧质就让士兵往酒坛子撒尿,给他送过去,拓跋焘大怒,命士兵攻城,像蝼蚁一样往上爬,士兵死伤惨重,尸体能够堆到城墙那么高。他的先锋官高粱王也牺牲在攻城上,拓跋焘看伤亡太大,被迫撤兵。
这就是将领愤怒、急躁导致的后果。孙子始终强调,将领手中掌握着百姓、士兵的生死,掌握着国家的命运,一定要慎重。
攻城之法,除了强攻,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依据战场情势展开,最佳的方式是不战而拔城。
攻城考验将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