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西建筑 鉴赏篇

山西 合院

合院式民居是山西传统民居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房屋向心围合成院,而被称为“合院”。合院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整体呈方整的平面状。

一般合院分前院后院,前院称外院,后院又叫内院,是主要成员的起居之处。合院中巷道贯通,甬路相连,门中有门,院中套院,个个规整如一。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多个独立的院子,而每处院子必从吉祥意或经文说取名。合院多为青砖灰瓦,其院墙高深,屋宇精雅,按照上下内外、长幼尊卑的顺序排列着,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

正房

也称上房,是大院的主房,位于宅院中轴线上的靠北方位,是全院等级最高的的屋舍。正房中间的一间称为堂屋,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为卧室。

影壁

也称照壁,故称萧墙,功能为遮挡外人的视线,是庭院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极具装饰功能。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

大门

山西合院的大门通常开在东南角。

庭院

指正房前的院子,是一个封闭性的场所。庭院可种树或花作为点缀。

厢房

厢房位于正房前庭的左右两侧,用来住人。厢房的建筑规格、工料、装修比正房的等级低一些,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东厢房的地位高于西厢房。

倒座

倒座房是整个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间。其最东一般为私塾,最西一般为厕所。

山西 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也称为“天井院”,是在平坦的黄土高原上由地面向下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再在坑的四面土壁上逐次开凿窑洞,就像一个下沉的四合院。窑洞一般深达7米以上,旁边会布置一个斜坡道作为出入甬道。

窑洞的地面通常会设有矮墙,用于防止人畜掉落,有些人家还会加上瓦当、滴水,就像屋檐一样。窑洞的正面除了主门以外,大部分是增加通风及采光的高窗,窗上贴着色彩鲜艳的剪纸窗花。

窑洞的院落中通常布置有照壁,并且种植花草树木。院中还会挖凿“渗井”来储存雨水。大门的斜坡也会设置止水槽。

地平面

可以做麦场用,但是不能种植蔬菜花草,防止土地松动。

照壁

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通气窗

开在门的上面,促进空气流通。窗上设棉、毯子做成的窗帘,白天卷起通风,晚上放下保暖。

矮墙及出檐

为了防止人畜跌落到窑洞下面。

设于靠门窗之处,这里采光佳,通风良好。炕床下设烟道,冬天可取暖。

山西 照壁

照壁,俗称“影壁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起源于西周时期,流行于明朝。照壁在古代被称为“萧墙”,南方人称为“照壁”,北方人称为“影壁”,原属于宫廷、郡署、庙堂、寺院中的建筑,后来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照壁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主流的说法源于风水,认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建筑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而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照壁的结构

一般的照壁主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很多细节之处差别还是很大的,现以山西静升古镇王家大院的照壁为例,简述照壁的结构。

壁顶

壁顶部分的作用和房屋上面的房顶的作用基本相同,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它们的形式多做成与普通房屋子屋顶一样,有四面坡的庑殿顶和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形式,按照壁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分别采用。各种形式的照壁顶虽然面积不大,但依然上面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垂脊两端有小兽,四角一样有起翘,具有屋顶一样的各种部件与装饰。

砖雕

常用阴线刻、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题材以民间故事、岁寒三友、花草异兽等祈福纳祥的纹样为主。

照壁装饰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大多建有飞檐,壁面的周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或镶嵌精美的大理石图案,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照壁中间还常有各种题字,一般为四字题词,如“苍洱毓秀”“风花雪月”“清白传家”“吉祥之家”等;也有的人家根据照壁方位题写吉祥的字句,如院落之东的照壁题书“紫气东来”,南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等,也有题写一个大“福”字的。

壁身

壁身部分是照壁的主体,它占据整座照壁的绝大部分,是照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位。一般的壁身都是砌出框架,框芯表面用一尺见方的方砖或琉璃砖斜身45度铺砌,中心和四角可有琉璃或砖雕成的吉祥词语或花卉,如“福”字、“寿”字,或花鸟动物,寓意吉祥。

壁座

壁座部分是整体照壁的基座,考究的照壁,壁座用砖、石雕砌成须弥座。

衬景

照壁前面院落中,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

汉代 建筑鉴赏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的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代兴建的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和诸多的礼制建筑,十分宏伟华丽。

台基

汉代建筑部分厅堂和楼阁都有较高的台基,在立面上通常分三段式划分,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台基多为夯土夯实,外包花纹砖。高台建筑台基很高,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以后逐渐降低。

屋顶

汉代建筑屋面的高度很小,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看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

色彩

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西汉建筑的色彩多是红黑配。

对称

汉代开始运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汉代重要建筑入口前均设“阙”——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

画像石

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画像石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

斗拱

斗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但是形制尚未确定,种类十分繁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唐代 建筑鉴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建筑的营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宫殿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佛塔作为砖石建筑的代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的代表有唐长安城、大雁塔、小雁塔、南禅寺、佛光寺等。

窗户

以直线或直棂为主,并无复杂的纹样,不能开启,呈现出朴实和气魄宏大的特色。

简单而粗犷的鸱吻

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其风格简单粗犷,明清时期采用兽吻的形式,且比较秀丽繁复。

屋檐平缓

唐代建筑屋面坡度比汉代略曲,比明清则更加舒展平远。

结构简单

唐代木构建筑整体上一眼看上去的特点是简单大方,朴实无华。

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莲花柱础

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

柱子较粗

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色调简洁明快

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黄色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

唐代壁画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唐代彩塑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其中,佛教人物塑像33尊。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33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

宋代 建筑鉴赏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建筑风格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丽轻柔,建筑方式日趋系统化与模块化,出现了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就是中国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装饰

与汉、唐的建筑色彩的简单风格不同,宋代建筑,木架部分开始采用各种华丽的彩绘,非常炫目。宋代装饰纹样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气魄远逊于唐。

屋顶

宋代建筑,屋顶不像唐代屋顶曲线比较平缓,风格浑厚,而是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角柱生起

“生起”意为建筑物檐柱的柱高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副阶周匝

殿身四周设有回廊,是《营造法式》所谓“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的实例。

柱子

宋朝时候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减少部分内柱以增加建筑室内空间的方法)。圣母殿柱子上有蜿蜒欲动的飞龙,称蟠龙柱,豪放健美。

宋代是中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桥梁长度是空前的,而且造桥技术日臻完善。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整体风格

宋代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建筑风格也不如唐代雄浑,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注重装饰,绚烂而富于变化。

门窗

与唐代多采用板门与直棂窗不同,宋代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门窗格子除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

室内

在室内布置上,唐代以前的室内空间分隔主要依靠织物来完成,宋代则主要采用木装修。宋代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坐时代的低矮尺度,普遍因垂足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

宋代彩塑

宋代彩塑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圣母殿内有宋代侍女塑像共44尊,她们个个眉目传神,栩栩如生,是宋代彩塑艺术中的杰作。

明代 建筑鉴赏

明朝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斗拱

由于明代宫殿、庙宇建筑的墙用砖砌,屋顶出檐就可以减小,斗拱的作用也相应减小,但是由于宫殿、庙宇要求豪华、富丽的外观,所以失去了原来意义的斗拱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繁密。

琉璃

明代的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早期琉璃瓦用粘土制坯,明代琉璃瓦采用白泥制坯,烧成后质地细密坚硬,强度较高,不易吸水。琉璃面砖广泛用于塔、门、照壁等建筑物。琉璃瓦以黄色为最高等级。

砖的使用

元代之前,虽有砖塔、砖墓等,但木架建筑均以土墙为主,砖仅用于铺地、砌筑台基与墙基等处。从明代开始采用砖墙。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如门窗、格扇、天花等都已基本定型。彩画以旋子彩画(一种在藻头内使用带卷涡纹的花瓣的彩画)为主要类型。房屋的主体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

民居屋顶

随着明朝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民居建筑中硬山顶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明代家具

由于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东南亚地区所产的花梨、紫檀等优良木材不断引进中国。这些热带硬木质地坚实、木纹美观、色泽光润,适宜制成各种精致的家具。

风水

风水术到明代达到极盛期,无论是民间村落、住宅、墓地、佛寺或者帝王陵墓,都受到风水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建筑选址上,影响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