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王阳明
天下之事,利来利往。贪腐者们追求的那些东西其实不外乎安适的身体、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而已。
面对功名利禄、荣辱毁誉,王阳明悟出了自己最佳的人生态度:“渊默”。“渊默”的理念体现了“众人嚣嚣,我独默默,中心融融,自有真乐”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王阳明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生活,都必须保持心境的澄澈和安定,不能为名利所累。因而在他看来,不能有太多的得失之念,他所理解的“渊默”则恰好契合了做学问的境地。
然而,生活中,有的人过于贪财,有的人过分施舍,这都不是“渊默”的应有之处。吝啬、贪婪的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是发财顺利的原因,因为不播种就不会有收成。行善的人应该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去做。否则,就是很不纯粹的行善了。
有一个人十分苦恼自己妻子的吝啬。他跟自己的好友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情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你能到我家里去,向我太太讲些道理吗?”
这个好友是个痛快人,听完他的话后,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
好友到达那个人的家里时,他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好友喝。于是,好友握着一个拳头说:“嫂子,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那个人的妻子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啊!”
好友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好友把手伸展开成了一个手掌,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那个人的妻子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好友趁机立即说:“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能贪取,不知道给予,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那个人的妻子听后,若有所思,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端来一杯水招待好友。
握着拳头,你只能得到掌中的世界,伸开手掌,你能得到整个天空。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这么一个比喻,便将为人处世和用财之道说明,让人豁然领悟了。
世间的道理大多是相通的。人降临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他离开世界的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我什么都没有带走。”
一个人是否追求名利,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荣辱观。有人以出身显赫作为自己的尊荣,公侯伯爵,讲究某某“世家”、某某“后裔”;有的人则以钱财多寡为标准,所谓“财大气粗”,以及“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等等,这些俗话正揭示了以钱财划分荣辱的现状。
以家世、以钱财来划分荣辱毁誉的人,尽管具体标准不同,但其着眼点、思想方法并无二致。他们都是从纯客观、外在的条件出发,并把这些看成是永恒不变的财富,而忽视了主观的、内在的、可变的因素,导致了极端、片面的形而上学错误,结果吃亏的是自己。持这种荣辱观的人,往往会拼命地追逐名利,最终导致这些身居要职的人总是铤而走险,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心去欲,是王阳明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些,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