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张爱玲由于家庭不幸,于是将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写作当中,她没有放弃过一次学习的机会。
张爱玲曾在《天才梦》中这样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话是在1939年的时候写的,那个时候张爱玲只有十九岁。可是世事就是这么奥妙,十九岁写下这句话,就仿佛张爱玲一生的写照:华美是让别人看的,而自己所感受的不堪只有深藏,人生就算满是不堪和龌龊,都需要一直走下去。在动荡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位奇女子,就好像是一朵娇艳的花,在一个不堪的土壤里错开,她沉醉过,也叹息过,最后只落了个“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她留给后世解读的太多,她本身就好像是一本书。
在旧中国,不少公民都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然而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个公民又重新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这就需要我们懂得珍惜。国家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大力投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辛勤劳动保障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如果是一名学生,就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
人的一生,漫长也短暂。在自我感觉矛盾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遇到很多自我学习的机会。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在校园里,我们从最简单的识字、写字开始学习,然后再到加减乘除、古文诗词、自然科学等多种知识的学习;进入社会,我需要学习为人处事、交际方法,等等。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的。
如今,社会快速进步,网络发展也非常迅猛,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学习,去增强适应社会的本领。
有句俗话这样说:学习就是动力。长时间不学习,就会变得迷茫,甚至会找不到方向。通过学习,经过授课老师的激励鼓舞,就可以更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方向与信念,找准生活的重点,找到学习中的乐趣。不管是授课专家、授课内容,都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这样才可以传达给人们正确的知识。
常言道:“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就算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也不要轻易放弃学习。原因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离不开学习的。
在张爱玲的身上,也许会学到一种最高贵的“复仇”——宽容。
外界虽然对于“张胡恋”议论纷纷,可是张爱玲却一直都保持着沉默,并没有对这场恋情有过只言片语,对于这段感情,我们也只有在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面稍微了解一点。女人不应在一段感情过去以后,大说彼此间的是非,大骂对方的不是。与之相应的一种鲜明的对比!爱一个人应该是这样的:在付出的同时,同样也应该得到了快乐;每次回忆,对自己的选择不应过多怨恨。而若怨恨,亦同样是束缚了自己,让自己无时无刻地都生活在痛苦的怨恨中,放过了别人同样也就是饶恕了自己。
也许在张爱玲的心中,一直都没有怪罪过胡兰成,因此才在胡兰成最后一次吻她的时候就只是唤了一句:“兰成……”就哽咽地再也说不出话来。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或许她在乎的只是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
张爱玲给胡兰成的三十万稿费,我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隐情,但这有悖常理“惩罚”的方式,我们姑且解读为最高贵的“复仇”,世人对晚年胡兰成依靠张爱玲的稿费救济生活,早就有了很多非议,就算是《今生今世》能够热卖,也都是凭借张爱玲——书中写的就是与张爱玲的故事。
绝世奇女子张爱玲,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复仇”,这的确会令人感动,不知这样的宽容,对胡兰成是一种怎样的心灵惩罚?或许胡兰成独自仰望苍穹的时候会觉得悲哀,能得到张爱玲的爱应该是他一生的骄傲,可是这种高贵的惩罚,也可能灼痛到这个男人虚伪的自尊,成为抱愧人生中永远的刺。
总的来说,无论在哪里都不要放弃学习的心态,因为也许你就会在下一秒的时候学到一些提高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