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本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记忆的存贮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1885年艾宾浩斯进行记忆实验后,关于记忆心理的研究工作就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后来行为主义放弃了内在心理的研究工作,且长时间占主导地位,这样记忆的研究就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先后提出各种记忆的模型和理论。其中包括两种重要的理论:

记忆的多存贮器模型和理论

1956年心理学家米勒经过多次实验后,认为在注意支配的时间内记忆能记住的数量是7加或减2,即5~9之间。正如找到一个电话号码,然后遇上占线,得重新再找到号码才能拨号的容量和时间。米勒称之为神秘的7,它的过程叫瞬时记忆。再经过继续研究后米勒发现,如果将零散的信息组成组块,就能增加记忆的总量。

1975年西蒙用英文单词和词组检验了米勒组块假设的记忆容量,证实对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组块记忆量是7个组块。而5个单词组成的记忆量只能记住4个组块,8个单词的只记住3个组块。这些实验表明,组块的大小取决于一个组块的词的字母数量的长短。这样人们承认感觉登记的瞬时记忆容量是在7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2这一幅度内。那么,瞬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又是多长呢?这和不同的感觉器官有关,1968年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记忆多存贮器模型理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如下图所示。

figure_0135_0005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存贮器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到:①登记的感觉存贮器有几种相应的感觉通道,如视觉通道的图像登记、听觉通道的声像登记等均有各自独立的存贮器。每个存贮器保存的信息都极其短暂(1~2秒),称为瞬时记忆。如果此时稍加注意则信息就能转入短时存贮器成为短时记忆。②短时存贮器的容量很有限,经过复述的信息可以保存几秒钟,如重复单字或其他信息后可以记住几秒时间。③长时存贮器形成的长时记忆容量很大,信息能够长时间保存,甚至保持终身。图中还显示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外界环境发出的刺激,首先以信息的形式全部输入某一感觉存贮器,这些信息的少部分受到注意的选择后进入短时存贮器,成为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则转入长时存贮器,成为长时记忆。以后的实验证明,在短时存贮器中经过复述的信息量和长时存贮器中所使用的信息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按意义复述的信息存贮的时间长些,而每种存贮器的遗忘方式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感觉存贮器的信息衰退得非常快,短时存贮器的信息为进入该存贮器的新信息所取代,长时存贮器的信息因受其他信息干扰而被遗忘。心理学家对这三种存贮器的差异总结出4点区别,它们是:①暂时的持续时间。信息在感觉存贮器中只能保存1秒钟(图像存贮器),或者是2~3秒(声像存贮器),在短时存贮器中可以保持几秒钟,在长时存贮器中可以保持几个月甚至许多年。②存贮容量。感觉存贮器的容量非常有限,短时存贮器的容量大约有7个组块,而长时存贮器的容量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限的。③信息进入过程。信息进入感觉存贮器不需要主体任何主动的过程;进入短时存贮器则是注意的结果;进入长时存贮器是复述的结果。④遗忘机制。信息从感觉存贮器中丢失是衰退的结果;从短时存贮器中丢失是因为注意涣散和干扰;从长时存贮器中丢失主要是因为不能提取。多存贮器的模型和理论曾经得到多数心理学家的首肯,但认为它有些简单化了。因为人类的记忆十分复杂,在记忆方式上有图像记忆、数据记忆和语言意义记忆,它们的记忆容量和时间都不会是同一的。但是,这种多存贮器假设都只是一种单个存贮器,无论如何难以容纳人类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为此,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方面来弥补、扩充多存贮器理论的不足之处。但由于这些工作十分复杂,目前正处在积极的研究中,而且意见分歧,难以统一,下面只以语义网络的研究成果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语义网络模型

1969年柯林斯和奎连提出有层次的语义网络模型来表示长时记忆中的语义记忆。所谓“语义记忆”存贮,是指世界上各国语言中普遍通用的一般语言知识,它是高度组织化了的,可以很快地从中提取信息的一种记忆模型。例如,全世界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城市,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中想起巴黎是法国的首都,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全世界最为时尚的服饰等特点。同样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想起麻雀、恐龙都是动物等一些很有意义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事先具备有系统的语义记忆的贮备,要如此这般精确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是不可能的。语义网络模型的假设和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如下图所示。

figure_0137_0006
柯林斯和奎连层次语义网络模型

语义记忆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其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例如动物、鸟、金丝雀、鸵鸟、鱼等表示为结点、各种属性和特征之间的关系,如有皮肤、会呼吸、能活动等与每一结点相联系。联系的依据是认知的经济原则。例如皮肤和吃、呼吸是所有动物都有的特征,因而属于最高级的结点。而会唱和黄色的特征则和金丝雀这一结点最接近,属于最低层次。它和鸵鸟的结点有:腿细长、高个子和不会飞这些特征相联系,形成网络系统中最低水平的同一层次的动物。柯林斯和奎连曾经对这些模型理论进行过测试,结果是证实了他们的理论。他们是用反应时实验,以句子的形式如“金丝鸟会飞吗”“金丝雀是黄色的吗”,让被试回答“是”或“否”。结果被试对“黄色”的反应时比“会飞”的反应时更短,这是从语义层次系统中可以看到和预知到的。但是,这个模型还有许多情况无法包括进去,而需要用推理来补充。

例如问:猴子是否有尾巴?这就无法从这个语义存贮网络中直接得到,而必须加以推论。即先要说猴子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有尾巴,然后将尾巴作为一种特征和其他有尾巴的动物区别开。因此,有人认为这一模型太死板,应加以修改。1975年柯林斯和劳福特斯提出激活扩散理论,这样的修正只解决了部分问题。由于语言含义系统太复杂,目前还正在作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图像模型和数据模型的理论,这里就从略了。当然,存贮和保持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应用,这就涉及记忆和遗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