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清明农历节日:清明节和寒食节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自唐代以后,与祭祀祖先亡灵以及郊游扫墓活动,逐渐融会成为一个节日,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甚至还有“寒食清明”的说法,因此寒食节和清明节一样,也有荡秋千、蹴鞠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清明节: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清明节又称作踏青节,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民间活动的习俗。

传说大禹成功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丰富民间生活。

清明节还有很多饮食习俗,如清明吃鸡蛋,吃清明馃,吃青团等。

扫墓其实是清明节前一天,原来的寒食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去扫墓,不少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沉痛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寒食节: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也称作“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105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次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两天为小寒食。过去的春祭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是韩国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活动。

清明节、寒食节主要民间风俗习惯

扫墓

figure_0105_0160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清明这天,人们带着果品、酒食、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为亲人供祭食物,焚化纸钱,并给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柳枝,然后在坟前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敬和怀念。

清明蛋

figure_0105_0161

清明吃鸡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一习俗在隋唐时期最为盛行。吃鸡蛋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了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之为“五彩蛋”,并将五彩蛋投入河里,顺水冲下,让下游的人争相捞取、剥皮而食,认为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团圆,在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清明蛋有“画蛋”和“雕蛋”两种,“画蛋”是在蛋壳上染上各种颜色,“雕蛋”则是在蛋壳上雕镂彩画。民间还流行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表示生命更新,后代子孙皆出人头地。

踏青

figure_0105_0162

踏青又称作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习俗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描述,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由此可见,踏青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至今民间仍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风俗。

figure_0105_0163

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两日。寒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及饧等。

寒食节的来源最早是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随后便慢慢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寒食禁火吃冷食的习俗,还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大腿)肉供晋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老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与其母抱树而死。文公深为痛惜,厚葬子推母子,为子推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全国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有许多习俗,例如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声势浩大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活动。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活动一般为一天,只有部分地区习惯禁火三天。寒食节这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晋北地区习惯吃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一些山区则习惯吃炒面(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装进面袋),吃炒面有的徒手抓着吃,有的用开水冲成汤喝。

寒食节这一天,是小孩子梦寐以求的一天,他们可以玩面食,可以在这一天用面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让大人放进锅里蒸熟。因为这一天大人们要用蒸寒燕来庆祝节日。用面粉制作大拇指大小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牛、羊、马等)、瓜果、花卉等有趣的馒头,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或者作为供品,或者装点室内。

彩蛋:在鸡蛋上染画颜色的民间工艺

在鸡蛋上染画颜色是河北、湖南等地区寒食节的一种趣味游戏。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记载:“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饷。”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曾记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到了隋时有将鸡蛋染成蓝、红等颜色,犹如雕镂,或辗转互相赠送,或放在菜盘和祭器里的习俗。这些民间工艺,早已走向市场商品化,深受海内外客户欢迎。

斗鸡子:撞鸡蛋游戏

斗鸡子就是一种互相比赛雕鸡蛋和画鸡蛋的技艺,或者互相撞击的民间游戏(鸡子,即鸡蛋)。南朝梁,寒食节时,民间就已经有斗鸡、镂鸡子活动了。到隋代更为流行,近代演变为撞鸡蛋游戏,也就是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一起互相撞击,谁的蛋没有碎,谁就是胜者,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