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逆反心理,对其进行善意的说服
妻子说,别抽烟了,看你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丈夫不服气,抽烟怎么了,不抽烟还是男人吗?不愿意闻,就捂住你的鼻子。
爸爸说,写完作业以后再看电视,听见没有?儿子却嚷嚷着,不嘛,不嘛!看完电视再写作业。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你越是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做;你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其实,这是人们逆反心理的一种体现。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也会有这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而想要了解某些事物。当这些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只做出禁止而又不解释禁止原因的时候,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使人们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该事物。因此,你越是禁止,对方越是想知道,形成一种相对的局面。
逆反心理对个人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张扬个性,突破成规,有利于改变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当事人有勇气和信心,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态度。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激发,则有助于一个人潜力的发挥。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运用不当,则会使人形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式和偏激的行为习惯,处处与人对着干,使自己变得固执、偏激,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下意识地与常理背道而驰,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
因为逆反心理可以造成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你越是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他们越是想要这样去做;如果你坚持采取某种行动,结果却会使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利用这种心理效果,我们可以设下一个小陷阱,刺激对方的逆反心理,使其主动地钻进来,以达到改变人们某种行为的目的。
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因为被禁止,而激发了逆反心理。不仅没有遵守作者的告诫,而且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态度,首先便迫不及待地翻看第八章的内容。其实这也是作者的本意,他正是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达到了让人们关注第八章的内容的目的。如果他只是在前言中说,第八章的内容很精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这样反而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可见,巧妙地利用别人的逆反心理是可以有效地改变其行为的。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学会对人们进行善意的规劝和说服,同时也要警惕别人利用逆反心理来激你,使你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最初的欲望和想法,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指使或者限制。如果想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巧妙地利用逆反心理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别人对自己的逆反心理的恶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