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糖尿病治疗与保养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保持精神内守

《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有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一句话点出了疾病产生的原因。正常情况下人是不会生病的,只有在受到病邪之气的侵犯或情志太过时,才会使身体受损,导致疾病的产生。这里所说的病邪,既包括外邪,又包括情志,后者对身体的伤害往往更强于前者。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有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又有云:“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意思是志意能够统摄人的精神,收敛人的魂魄,适应气候的寒温变化,调节人的情绪。志意和顺则精神专注,魂魄安定,不会产生悔恨和愤怒的情绪,五脏也就不会受到邪气的侵犯。

在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只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人之常情。它们是人体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如喜能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心气畅达,气血调和;怒能宣泄人的不良情绪,可使肝气疏泄,气血顺畅。所以说,正常的情绪活动不仅对健康无害,而且还是非常有益的。

可是,当情志太过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即有“生病起于情志过用”的说法。

情志过用对健康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气的影响上,如《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所说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情志与五脏存在着对应关系,所以,情志过必会影响到五脏的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到糖尿病的预防上,情志变化则与血糖的关系密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度,会伤及肝脾,进而导致消渴病。《素问》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消渴)。”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精神内守呢?

中医养生理论很重视形神共养,认为人们若想健康长寿,不能只关心自己的身体状态,还要关心自己的精神状态。古代的医学家认为,形与神是浑然一体的。但实际上,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不可能的,相对来说,养神更为重要。因为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得神”“守神”,则健康长寿;否则就会生病早夭。“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很好地说明了养神的重要性。

figure_0096_0082
◎打坐冥想是一种非常好的形神共养的方法,养生保健不仅要注意对身体的保养,更要注重精神的修养,形神共养,才能得以长寿健康。

而所谓的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提倡的“以情胜情”,即有意识地用一种情志去调节和纠正另一种情志。中医上,情志配五脏及五行,喜属心火、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悲属肺金、恐属肾水,五行相克,情志相胜。用于稳定血糖的情志相胜法主要有怒胜思、思胜恐(惊)、恐胜喜、喜胜悲(忧)、悲胜怒等。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很容易能控制好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保持精神内守,达到预防糖尿病的目的。

人的情绪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正面和负面之别。如果负面情绪积压得过多,停留在人体内的时间过长,就会给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使人患上情志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俗话说得好:“肩上百斤不算重,心头四两重千斤。”所以,我们绝不能任由负面情绪占据我们的精神世界。如何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呢?

当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放松下来。放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音乐、做健身操、看幽默喜剧、外出旅游等等,我们可以用心去体会,找到对自己最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只要能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那么负面情绪就会随之消失,至少会被我们暂时遗忘。

转移情绪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暂时逃离现在的状况,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只要不再想着那些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事情,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下来。

如果既无法平静下来,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则不妨试着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去。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倾诉、运动、哭泣、高声喊叫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释放情绪应该注意场合,应该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进行,而且也要保证自己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不受到伤害。如果要用运动来宣泄情绪,那就要注意运动不能太过猛烈,以免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figure_0096_0083
◎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倾诉、运动、哭泣、高声喊叫等。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则可以考虑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把自己的烦恼说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为自己提供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