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目标,资源应当尽可能地有效利用
假设你选修的公共课教室过小,许多学生被迫站立或者坐在地上,而旁边的教室不仅大而且空着,不耐烦的你将会说,这里的学校管理真不合理!可是如果这时有一位经济学家站在你旁边,他会静静地说,这种情形是对资源的非有效利用。
如果资源的非有效利用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那么有效利用是什么意思呢?你可能想象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钱有关,可能用货币形式来衡量是一种计算方法。但在经济学上,就像在生活中一样,金钱仅仅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经济学家们真正关心的衡量方法不是金钱而是人们的福利或幸福。经济学家们指出,当一个经济达到一切机会都被利用、不损害他人福利就无法改善一部分人的福利的时候,就实现了有效率的状态。
在我们前面关于教室的事例中,很显然有一个可以改善每个人福利的方法——把上课的班级移动到那个较大的教室,这不会对该所大学中其他任何人造成伤害,但改善了上课班级中学生的状况。把课堂安排到较小的教室是对大学资源的非有效使用,而把课堂安排到较大的教室则是一种对大学资源的有效率使用。
东芝集团从产品的设计到使用后废弃都采取措施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产品的开发阶段,除了考虑设计的产品重量轻、经久耐用外,也必须考虑到节省资源。东芝集团以节省资源为出发点,努力开发模块化产品,使得可以只更换、修理或升级产品的局部。另外,开发出的产品应能够较为容易地解体、回收,因而其部件数量应尽量少。
此外,东芝还推进在产品上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2006年度,在洗衣机、数码复合机等产品上使用的塑料中约1800吨是可再生塑料。
当经济运行有效率的时候,在可被利用的资源数量给定的情况下,来自贸易的增益也可能是最大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使其中一人的状况变好。当经济体制处在有效率状况的时候,重新配置资源使一个人状况变好只有在他人的状况变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关于教室的事例中,如果所有的大教室已经被使用,大学运行就处在有效率的状态。
经济政策制定者是否总是以达到应该有的经济效率为目标呢?这不一定,因为效率不是评判经济体制的唯一标准。人们也关心平等或公平的议题。所以,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平衡取舍的问题:促进公平的政策通常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相反来说也是这样。
为了看清楚这点,考虑一下在公共停车场中为残疾人预留停车位的问题。许多人由于年龄偏大或身体残障而行走困难,因此,为他们具体地指定较近的停车位就是出于公平的考虑。然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中间有相当的非效率的成分。为了总能确保适当的停车位供残疾人使用,必须预留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因此,在任何时候,供残疾人使用的车位要比需要的多。人们想要的停车位则供应不足。虽然使用供残疾人专用车位对人们的诱惑非常大,但往往因为怕吃罚单而作罢。因此,在没有停车场工作人员分配车位时,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就出现了,公平是指残疾人的生活得到公平待遇;效率是指确保能够改善人们福利的机会被挖掘殆尽,不能让停车场留有空位。
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程序的核心难题。同样的,这也不是经济学者能回答的一个疑问。对经济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社会目标的前提下总是寻求尽可能有效率使用经济资源的方法,无论那些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