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瓦会战
协约国在伊普尔二次战役中的伤疤还没结痂,法军总司令霞飞元帅就着手发动了另一次攻势以求打破僵局。这次,他选择的战场是阿图瓦。
为了把德国人赶出法国,法军总司令霞飞元帅在阿图瓦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但这次进军却在开局的小胜之后陷入了僵局,更糟的是,双方被困在这个僵局里怎么也出不去。
事件重点
时间:1915年5月9日~6月30日
地点:法国东北部,阿拉斯和里尔之间的阿图瓦地区
结果:法军进攻失败,伤亡惨重
☆英军的进攻☆
道格拉斯·海格领导的英国第一集团军是最先接到作战命令的一支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占领新沙佩尔的任意一侧以牵制敌人的兵力,并把王储利奥波德王子的德国第六集团军挤到奥柏山脊和里尔之间去。5月9日,奥柏山脊之战打响,但作为战斗序曲的弹幕袭击却因为缺少弹药只持续了短短的40分钟。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随后,英国步兵走上战场,却发现他们面前的德军战壕毫发无损,而所有德军士兵正严阵以待。第二天,损失了1.15万名士兵的海格将军下令停止进攻,战斗就此结束。
15日夜,按照霞飞元帅“深入打击”的命令,英军再次发动攻击。海格决定在这次名为“费斯提贝尔之战”的战斗中攻击新沙佩尔的另一侧防线。但此地的德军早在4天前就已经筑好了防线,所以英军在取得了一点点进展之后又一次陷入了困境。25日,以5800人为代价歼敌1.65万人的德军后撤730米,战斗再次结束。
5月9日,在1000余门大炮持续轰炸德军战壕数日、消耗的炮弹已达69万枚之后,气急败坏的霞飞增派奥古斯特·杜贝尔将军的第十集团军前往阿图瓦。在阿拉斯和棱斯之间靠近维米山脊的地方,有一段约10千米长的高地,这片高地以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了这次交锋的火力中心。菲利普·裴坦率领的一小股精兵在开战90分钟以内即冲破防线向前推进了5千米;然而,由于缺乏补给,加上德国援军迅速赶到,裴坦无法攻占更多的地区,所以自此之后便再无进展。猛烈的炮火攻击一直持续到15日。虽然在6月15~19日期间偶尔也有打破僵局的机会闪现,但双方却都没有把握住。战斗最终于30日结束,此时,法军伤亡已达10万人。
☆炮弹丑闻☆
相较而言,海格的炮兵缺少弹药一事在政治上的影响要远甚于其军事效应。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内阁对于军需的估计严重不足,他们一方面拼命地扩大军队规模,另一方面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以适应大规模军队的需要。5月14日,决定战果的关键时刻终于到来了。《泰晤士报》后来评论说,协约国在此战中的败迹从其缺乏高性能炸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显露无疑。
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阴谋,其始作俑者包括了颇有权势的《泰晤士报》老板诺斯克利夫男爵、若干高级政客,以及一线战场上的将军们。这股“反阿斯奎斯”势力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篇文章打击他们所反对的现任内阁。“炮弹丑闻”果然对首相的地位产生了很大冲击,阿斯奎斯在压力之下甚至不得不成立了一个以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主、附加一名社会党成员的联合内阁。而弹药的补给至此交由军需部全权接管——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大卫·劳埃德·乔治除了是一名精干的自由党内阁成员之外,也是反阿斯奎斯团体的领导人之一。
地下的抵抗
堑壕战这种战法最早由德国人创造,后来渐渐为英国人所利用,而法国人对此则没什么兴趣。火线上的士兵在敌军进攻的阶段退到事先预备好的掩体之后,等到对方由于过于深入而无法继续利用炮火作为掩护、机动性大大降低时,再跳出来进行反攻。1916~1917年间,这种作战方式在抵抗协约国的进攻时效果奇佳,但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守军伤亡甚于进攻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