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在这条街巷之中,坐落着一座王府,它就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其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宅第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它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又被称为恭亲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恭王府的前半部分,是一片雄伟壮丽的府邸,在其后半部分,是一片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6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仅次于皇家宫殿紫禁城,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富丽天然,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这样一个美丽、典雅、富丽堂皇的庭院,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风云呢?

据史料记载,恭王府的原址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元明两朝时,曾建有一座寺院,该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就连皇帝也常来此礼佛上香。后该寺院逐渐没落,在明朝时期沦为朝廷的供应厂,在清朝时期,成为私人的院落。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和珅是乾隆帝的宠臣,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死后,嘉庆帝革了和珅的职,抄了他的家,并将他赐死。嘉庆从和珅家抄的财产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被赐死后,嘉庆帝便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他的弟弟庆郡王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就这样,和珅的这座豪华宅第被一分为二,西部为庆郡王府,东部为公主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道光三年(1823年)才结束,当时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便全部归到庆郡王名下,然而当时的庆郡王已经死去三年了。

提及庆郡王,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说起他的孙子,也就是那位和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很少人说不知道了。奕劻和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和珅一样,也是一名大贪官,但与清朝末期那些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一个能担责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就颇受慈禧太后的恩宠,也因了这层关系,在慈禧太后将府邸改赐恭亲王奕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这里住着。

同治年间,由于恭亲王奕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其名沿用至今。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在他占有这里期间,曾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figure_0141_0081
恭亲王府一角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末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也不例外,它也和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在民国时期的初期,这座承载着繁华、富贵的豪华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改建成女子学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恭王府又历经沧桑,被几次更改用途,曾经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由于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在使用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合理性使用,再加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破坏,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晚期,恭王府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庆幸的是,王府的总体格局没有被破坏,尚保存完整。

如今的恭王府,已经成为京城的一个重要的景点,每天都有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来感受这座昔日豪华的私人庭院所带给人的震撼。

回望恭王府的历史,可谓久远。对这座恭亲王府,我国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经这样评价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足见恭亲王府所承载的历史是多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