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融界那些叱咤风云的人——每天读点金融学家
美国金融教父——汉密尔顿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1804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因政党恶斗而丧失生命的知名政治人物。
汉密尔顿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由于母亲的不合法婚姻,他成了一个私生子,被剥夺了继承私人遗产的权利。在他13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汉密尔顿在圣克罗伊岛做会计助手,很快显露出他的精明能干,也同时练就了商人的机警和野心。他从小就才智出众,阅读了很多不同语言的书籍,积累了商业和经济知识并可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新生活奠定了基础。他的才华最终被一个牧师发现,资助其到北美深造,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汉密尔顿敏捷的才智、清晰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院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没有哪位的生与死比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更富戏剧色彩了。在为美国后来的财富和势力奠定基础方面,也没有哪位开国大员的功劳比得上汉密尔顿。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汉密尔顿作为乔治·华盛顿的副官,利用他的政治思想和沟通技巧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战功。革命结束后,他推动了费城制宪会议的召开,并为宪法的批准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与麦迪逊、杰伊三人为争取新宪法批准在纽约报刊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留下了一部政治学的经典——《联邦党人文集》。联邦政府成立后,汉密尔顿担任了美国政府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创建了美联储的前身——合众国第一银行;为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他制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塑造了美国财政经济体制的框架,将美国引入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为美国日后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切尔诺夫的结论极具说服力:“如果说杰斐逊提供了美国政治论文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汉密尔顿就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位开国元勋像汉密尔顿那样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有如此的先见之明,也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制定了如此恰如其分的体制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
汉密尔顿于1789年9月11日出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任职至1795年,当时美国在经济上也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贸易逆差巨大,政府债台高筑,财政极为困难。在其任财政部长期间,汉密尔顿分别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他通过向国会提交报告的形式,阐述了他的财政经济纲领。在报告中,他不仅提出了整顿财政的措施,还提出了加快工业化以推动美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措施。因此,他的财政纲领实际上是一个旨在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汉密尔顿虽然没有受过财政金融方面的专门训练和实际的经历,但是凭借他之前读过相关的经济学著作,以及研究过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并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上任财政部长后显示出他过人的胆量和才智。他不负华盛顿的重托,作出了一流的业绩,不但解决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奠定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基础,也奠定了后来多届美国联邦政府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基础。
首先,通过国债制度的建立,沉重的战争债务得到解决,濒危的公共信用又重新建立起来。
到1794年底,旧国债已经全部还清,同时发行了新的国债。美国在欧洲的信用也很快恢复,1791年2月,财政部驻阿姆斯特丹代办威廉·肖特报告,荷兰银行家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上百万弗罗林的贷款,使美国信用出现了新的转机。
其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关税制度和税收制度。合众银行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制度。1790年12月,汉密尔顿提交增加消费税的报告,为联邦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关税和税收制度,结束了过去各州不同的税收制度和以关税为武器的商业竞争局面,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为联邦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财政收入。第一银行的建立使政府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财政得到了好转。
再次,汉密尔顿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财政制度,而且以发行国债、股票为契机进行美国金融业的变革,揭开了美国金融史的新篇章。随着财政金融状况的改善,流通货币的增加,股份公司大量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形成,纽约和费城逐渐成为证券交易中心。汉密尔顿吸取英国的经验,用短短几十余年的时间,使西欧和英国经过上百年才形成的财政金融制度在美国初步建立起来,不能不说是金融业的创举。这对美国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推动了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汉密尔顿所推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手段,是建立在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大商人和国家利益基础上的。他有意扶持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使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
汉密尔顿不仅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还是一位战场英雄、国会议员、纽约银行的创立者、制宪会议的成员、演说家、辩论家、律师、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外交理论家。对于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切诺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他说,“如果华盛顿是美国之父,麦迪逊是宪法之父,那么汉密尔顿便毫无疑问是美国政府之父。”
虽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身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却始终没能像别的人那样做上美国总统,而且在与其主要政治对手托马斯·杰斐逊的竞争中更似乎是输得惨不忍睹。
可孰能料到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过世之后,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却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汉密尔顿一生的经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历史上罗曼蒂克式的人物。在我们诸多的政治人物当中,也许唯有他可以适合充当戏剧、悲情歌剧或者芭蕾舞剧的英雄角色。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从一个来自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私生子和无家可归的孤儿一跃成为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但他后来卷入一桩性丑闻,在与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中命丧黄泉。伴随着屈辱、忏悔和各种自我导致的剧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生富于多种戏剧化的因素。他的死也是其个性张扬的尤为特别的一幕。
金融投资大鳄——索罗斯
1930年8月12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城的一个犹太中产阶层家庭里,一个瘦弱的男孩出生了。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一个普通的孩子的到来。但是,几十年后,当美国《商业周刊》这样评价他,“任何一位投资家都没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彼得·林奇没有做到,沃伦·巴菲特也没有做到”,谁也无法忽视这个曾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这个人就是乔治·索罗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称他为“金融怪才”“世纪金融强人”“金钱魔术师”“资本舵手”“最伟大的慈善家”;有人称他为“金融大盗”“股市鳄鱼”“国际金融界的坏孩子”“最疯狂的小偷”“投机魔王”“该死的货币赌徒”。
对索罗斯个人的称呼和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无论称呼他什么,最重要的是他极其善于利用资金,透过资金的力量创造利润,而且速度极其惊人。从白手起家到纵横世界金融市场的金融巨头,索罗斯腰缠雄厚资金,攻击各国金融体制漏洞,无往不至,横扫天下。
在华尔街,索罗斯和巴菲特被称为“最伟大的投资经理人”。深刻的哲学头脑、渊博的金融知识、丰富的投机经验,加上敏锐的投机嗅觉,这是索罗斯在金融大潮中成为成功者的重要原因。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经理加里·葛雷斯坦言:“索罗斯的天才在于,在其他任何人之前便看出了未来发展的整个趋势,他不必看到现实的变化与发展,在他的头脑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早就形成了。”
作为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他拥有的量子基金曾经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基金。在近30年的投资历史中,量子基金称得上是全世界所有投资基金中业绩最好的。从最初创立双鹰基金,到后来成为量子基金的总裁;从以25万美元闯华尔街起家,到1993年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人,索罗斯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富。他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增长近3万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华尔街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超级基金经理人,却生活朴素,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外出都搭普通民航飞机、坐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他掌管着数十亿甚至上千亿的资金,在一日之内就能赚进20亿美元,却总是心平气和,处变不惊,保持着一贯的沉着冷静。
索罗斯不仅是功勋卓著的金融投资家,更是国际大师级别的金融理论家。索罗斯凭借着非凡的投资才华和智慧和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投资理论,使他能够叱咤金融市场并取得辉煌战绩。
索罗斯的独具一格的投资理论,即他始终坚信金融市场是没有理性、难以预测的。他设法“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创造出独特的投资理论,并试图以这种对经典经济学的突破和颠覆,为其行动寻找根据。
索罗斯将哲学与投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反射理论”“枯荣相生理论”等一系列对全球投资界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几十年来,投资市场变化万端,无数投资人在市场无情的折磨下黯然离去,许多投资机构也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索罗斯却在这险象环生的市场里取得了丰硕的投资战绩。他出色的投资才能和高超的投资技巧更是使无数投资者深受启发。
他纵横全球金融市场几十年,书写了由平民到具备全球影响力人物的传奇。几乎所有投资家都将索罗斯视为自己的榜样,仔细分析索罗斯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投资技巧和那些经典的投资案例,期望从中寻找到投资窍门,探索出投资成功的捷径。
他的投资经历为世界上所有投资者所惊叹,就像他摧毁英格兰银行、狙击墨西哥比索、掀起东南亚金融风暴~~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一个卓越的投资家非凡的战略眼光。
21世纪来临后,进入古稀之年的索罗斯在国际投机金融市场上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从2000年投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失败之后,索罗斯逐渐意识到是该果断退出的时候了,于是他果断地关闭了量子基金,将所有剩余的基金份额全部用于服务慈善事业,正式向世人宣布退出世界金融市场的历史舞台,从而给他长达三十余年的金融投资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谁在抄底华尔街——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被世人尊称为“股神”、“投资大师”、“最负盛名的投资家”、“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他以微乎甚微的100美元起家,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巨额资产的世界首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单靠投资发家而成为世界顶尖富豪的人。自1993年荣登世界首富后的十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稳居前三名。2007年,巴菲特以52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排行榜上第二位,仅次于首富比尔·盖茨的560亿美元。2008年,根据3月5日《福布斯》财富榜的最新报道,巴菲特的净资产增长了100亿,达到了62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而比尔·盖茨的净资产增加了20亿,达58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巴菲特可以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交给他的学生巴菲特两个最重要的投资规则:
第一条规则: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规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格雷厄姆将自己的投资规则解释为:“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巴菲特始终遵循导师的教诲,坚持“安全边际”原则。这正是巴菲特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
巴菲特经过多年的投资实践,始终相信“安全边际”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在《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本·格雷厄姆多次强调‘安全边际’原则。我读过这本书已经四十二年了,至今我仍然认为‘安全边际’的概念非常正确。许多投资者忽视了这个非常简单的投资理念,从而导致了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遭受的重大损失。”
对于优秀企业的股票,巴菲特选择的是长期持有。
价值投资正是利用股市中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格雷厄姆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即“安全边际”。在证券的市场价格明显低于计算所得的内在价值时买进股票,最终必将产生超额回报。
“投资的秘密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好的股票,只要他们的状况良好,就一直长期持有下去。如果不愿意持有一家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十分钟。”巴菲特之所以强调长期持有,他认为一方面股票价格只有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回归其真实价值;另一方面,长期持有将通过复利的巨大作用使投资收益率的微小差异积累成巨大的财富;同时,长期持有还能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资本利得税,使总体收益远远超过短期频繁交易的所得。
正如安迪·基尔帕特里克所说的,如果你在1956年把27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2002年)就会变成2.7亿美元,而且还是税后收入。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人物。
巴菲特无愧于股神的称号,他是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顶级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账面面值仅为每股19.46美元。在巴菲特接手之后,一度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仅很快起死回生,而且已成长为资产达1350亿美元的“巨无霸”。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已拥有各类企业约50家,其中最主要的产业系是以财产保险为主的保险业务(包含直接与间接再保)。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生产从油漆、毛毯到冰激凌等一系列产品,该公司同时持有诸如沃尔玛和宝洁等许多大型企业的股票。而到1999年年底,每股交易价格达到了51000美元,1998年6月,其每股价格更达到创记录的80900美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
商场犹如战场,成王败寇。从普通人成为富翁,是无数人的梦想;从平凡人成为世界富翁,更是无数人想所未想。通过投资实现发家为这个梦想提供了一条捷径。巴菲特因其仅仅通过投资成为世界富翁而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他的投资方向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繁荣一个市场,亦可以衰退一个市场;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读,对世界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四十四年时间里——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克林顿执政,再到乔治·布什掌权,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还是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还是萧条,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出奇地好。他的投资理念为自己创造了惊人的佳绩。
历史上最早的融资者——吉拉德
1750年5月20日,吉拉德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波尔多。他的早年充满了苦涩和艰辛。父亲皮埃尔·吉拉德是个水手,一大家子人都靠他的微薄收入为生。身为长子,吉拉德从小就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八岁时,因为一次偶然事故,吉拉德的右眼失明了。
1774年7月,吉拉德第一次来到纽约。纽约商人托马斯·兰德尔看上了精力充沛的吉拉德,二人开始了一段收益丰厚的合作——纽约与新奥尔良之间的航运。这使他很快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并获得一艘船的一半所有权。事业刚刚有所起色,他的梦想就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被迫前往人生地不熟的费城。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法国小商贩的成功几率都是微乎其微。他的资金少,经营业务琐碎,几乎不会说英语;他矮胖、表情麻木、眉毛浓密,仅剩的一个左眼目光迟钝。而且他个性冷漠,举止矜持,邻居们都不喜欢他,甚至有点害怕他。没有人想到,多年后,这个陌生的小商贩竟然逐渐成为这片大陆上最富有的人。
从1780年到1800年的二十年,是吉拉德海上贸易的黄金期。拿破仑战争损害了欧洲的商业,给吉拉德提供了良机。尽管禁运、阻塞、海盗和扣押商船之类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已大有改观。因为吉拉德的商船上挂着美利坚的国旗,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
1795年,吉拉德公司的商船“伏尔泰”号满载谷子从宾夕法尼亚出发,前往波尔多补充一些酒和水果,然后前往圣彼得堡换得亚麻和铁,再航行至阿姆斯特丹出售,得到铸币。接着又前往中国和印度,购买整整一船的瓷器、丝绸和茶,最后返回宾夕法尼亚,销售一空。
这是当时吉拉德的全球贸易的一个缩影。“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爱尔维修”等18艘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命名的商船在大洋上航行。在远东、南美、加勒比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1791年,美利坚第一银行成立,公众被允许购买部分股份。史蒂芬·吉拉德趁机进入金融领域,购买了大量股份。到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营业有效期截止时,吉拉德已经成为该银行的最大股东。国会经过激烈辩论,最终没有与第一银行续约。吉拉德投入120万美元,购买了第一银行的所有股份和资产,成立吉拉德银行。至此,吉拉德毫无争议地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
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计划和坚持建立起自己的财富。他控制着以法国哲学家命名的拥有18艘船的舰队,运送小麦、鱼、面粉、木材、糖和咖啡。尽管时常会发生禁运、阻塞、海盗和扣押等,但没有对他产生太多伤害,因为吉拉德和码头上最丑恶的人有资金往来。他是一个不能容忍愚蠢的精明商人,他宣称工作“是我在世上唯一的快乐”。吉拉德这个独眼、苦难的法国人从不休息,相信“劳动就是生活、幸福及一切”。
在19世纪早期吉拉德就已经拥有了一个百万资产的航运帝国,用数百万开立了自己的私人银行。
随着他的“唯一的快乐”的高涨和国际声誉的鹊起,吉拉德和伦敦的巴林兄弟投资费城房地产、保险和美国第一银行时,获取了100万美元的利润。1811年,政治骚动正在酝酿,第一银行的特许权被国会终止,这时吉拉德抽出他的海外资本,用过去投资于美国银行的1/4——120万美元创造了他非常有名的斯蒂芬·吉拉德银行。斯蒂芬·吉拉德没有银行业和金融业前辈的指示可遵照,他是一个开拓者。他具有早期美国的利己主义者的本质,他不仅能同海盗和政治家(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平等地做生意,也能同银行家和商人平等地做生意。
当吉拉德的巨额资本可以不受限制地投资时,他选择组建了一个私人银行来补充海运公司的信用。“我的商业资本使我能够进行赊销,能够用手头的现金无须折扣开展海运生意。”他曾经这样告诉一位巴林兄弟。然而,不像其他通常与大商业机构往来的私人银行,吉拉德——以他的诚信闻名——将他的银行和生意小心翼翼地分开。
除了他独立而保守的银行操作以外,吉拉德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独特的象征。他与大口喝酒、偷盗货物的海盗进行斗争,在商业经济中变得富有;然后,在逐渐合作化、文明化的世界中担任着积极进取的商业银行家的角色。随着商业银行新时代的到来,老化的吉拉德不断抵制它的合作化本质,他预示即将产生的事物——全能的私人投资银行家。如果再活75年,富有而又有影响的吉拉德可能就会与强大的J.P.摩根相抗衡!
吉拉德是早期美国的公民品质和资本精神的代表。他征服了财富,也抵抗住了财富的进攻。在征服与抵抗之际,他当之无愧跻身“美国经济领域里的建国之父”行列,因为他不仅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而且影响了美国人对财富的观念。
吉拉德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公民。他富可敌国,却勤俭节约,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吝啬、苛刻,从不施舍,却在死后把巨额财富捐给慈善事业;他自称“启蒙时代的儿子”,笃信理性,认为“宗教在我心中没有任何位置”。韦伯以工作为灵魂,相信“劳动就是生活、幸福及一切”;他谨慎,自私,却在瘟疫突发,城市混乱之际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员,维持秩序。吉拉德正是靠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建立了庞大的财富帝国,也凭着它抵抗住了财富的进攻,以节俭和捐赠诠释出一种真正健康的财富观。
按照《福布斯》杂志在2006年给出的数据,他去世留下的财富大约600万美元。当然,这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多。一生中在某个地方,他一定失去了一部分财富,而损失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记录。1831年的600万美元,在消费品价格调整后,不可思议地,只相当于现在的8000万美金。因此,在他最富有的时候,也不及现在“福布斯400”中的任何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他的财富反映了早期的美国金融界贫穷的状况。
吉拉德以一张遗嘱完整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精神:它不仅仅是对财富的理性追求,也是对财富的理性应用。让人幸福和快乐的是对财富的追求,而不是无节制地享受财富。这种财富观是“吉拉德留给美国人的最宝贵的遗产,在美国人心中播下了一颗免疫堕落的种子”。
华尔街的老船长——范德比尔特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年代”,范德比尔特无疑是亿万富翁的代表之一。他是著名的航运、铁路、金融巨头,美国史上第三大富豪,身家远超过比尔·盖茨。他还是电脑游戏《铁路大亨》的原型人物。从100美元起家到成为亿万富豪,范德比尔特被誉为“华尔街船长”。
1794年,范德比尔特出生于纽约斯坦顿岛上,他的父亲拥有一块农场,站在那儿可以俯视整个纽约湾。范德比尔特的父亲供养着一大家子人,但不是一个很有雄心的人。相比较而言,母亲对范德比尔特的影响更大。
在他只有16岁的时候,他就渴望开始自己的事业。一次,在里士满港口出售帆驳船的时候,他看到了机会。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由荷兰人引进的这种帆驳船是纽约港主要的运输工具,平底双桅杆的帆驳船最长可达18米,宽7米,有足够的空间来装载货物。由于吃水浅,它们几乎可以在纽约水域上自由航行。范德比尔特向他的母亲借了100美元来购买帆驳船,这在1810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母亲和他进行了一个很苛刻的交易,母亲告诉他,如果能够在他生日以前把那块未经开垦的3.2公顷土地清理干净,并且犁好种上作物,她就会给他钱。当时离他的生日只有4个星期了,但范德比尔特组织起一些邻居小孩及时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成功购买了帆驳船。
1812年的战争确保了范德比尔特事业的成功。军队需要他们能够完全信任和依赖的供货商向保卫纽约港的要塞运送物资,虽然范德比尔特的报价与其他报价相比并不是最低的,但他们还是和他签了合同。但在大部分时间里,纽约的运输业务并不是靠合同来获得的,更准确地说,是看谁先抢到生意,然后设法保住它。
到1817年底,范德比尔特已经有了9000美元,同时还拥有数目可观的帆船运输队,但是他还是时刻关注着任何出现的变化和机会。他很快就在轮船中看到了他的未来。他卖了他的帆船,开始为托马斯·吉本斯工作,成为吉本斯一艘名为“斯托廷格”(Stoudinger)蒸汽船的船长。这艘蒸汽船由于船体很小,绰号“老鼠船”,航行于纽约、新不伦瑞克和新泽西三个港口之间。
在快到70岁的时候,范德比尔特已经成为美国当时最富有的6个人之一,就在这时,他决定放弃所钟爱的蒸汽船并开始涉足铁路事业。1863年,当这位船长最初开始购买铁路股票时,他简直是被嘲笑着离开了华尔街。人们看到对铁路一无所知的年老的航运富豪完成了这件事——他正在把萧条的哈莱姆河与哈德孙河航线全部买下来!“让他们笑吧”,范德比尔特吼道——他从来不会斥责公众舆论。
当路面电车特许权被取消的时候,股票下跌了。随着股价的下跌,范德比尔特不停地买进,直到他认购了比实际存在的还多27000股的股份,他再次囤积了哈莱姆的股票。
老船长最终获得胜利的要诀是:“绝不要买任何你不想买的东西,也不要卖你没有的!”这次,股票涨到了285美元,卖空的人心惊胆战,但是船长不满意。他冷酷地喊道:“涨到1000吧,这种智力游戏会经常发生的。”但是,由于整个股票市场的恐慌,以及受船长囤积股票的明显惊吓,这个老傻瓜在285美元的时候出手了。
范德比尔特两次围歼熊市投机商,给他和他的同伴带来了300万美元的巨额财富。这次金融战也被公认为金融操纵史上的杰作。《纽约先驱报》曾宣称:“华尔街市场上从未看到过这么成功的股票坐庄。”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在他那个时代,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人,这位美国资本家通过从事船运业和铁路建筑等,去世时积累了1.05亿美元的财富,据测算占当时GDP的比例为1:87。他住在华盛顿区很舒服的繁华市中心里的相对一般的房子里,并将第五街留给他的子孙们。但是,他还是不能完全拒绝使自己名垂千古的诱惑。1896年时,他为他的纽约和哈得孙河铁路公司在下曼哈顿建了一个新的货仓,他还为自己准备了巨大的纪念碑作为这个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这只是他的一个自传而已,用10万磅铜来镌刻。这个建筑物的山墙,有30英尺高,150英尺长,上面满是对自己的描述,用了高级的浮雕,说明了范德比尔特在船舶公司和铁路公司的工作经历。这些都位于他的船队队长的中央雕像的两侧,雕像整整高12英尺,重4吨。
这在19世纪的富豪中是一个特例。除了为自己树一个塑像之外,有钱人大部分将他们的名字与某个巨大的有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些事物为公众服务,也表现了它们的创造者们的虚荣心。单单纽约城就到处充斥着这样的东西:卡内基音乐厅、库珀联合学院、洛克菲勒大学、佩利公园和惠特尼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等等,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