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背后的秘密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要搬新家了,通常会换一套新的家具家电。拿电视机来说,到了商场一看,同样尺寸的不同厂家的液晶彩电,价格相差很大,但很多人买的并不是价格便宜的,而是价格高的名牌产品。这个现象让人很困惑,据行家说,国内家电特别是电视机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用的都是进口显像管。
那为什么人们选择价格高的名牌产品呢?因为名牌产品给人信赖感。如果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如名牌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显然是不公平的。
人们对电视产品的质量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电视不像日常低质易耗品那样经常更换,购买一台电视通常要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人们无法积累感性经验。居民的购买行为大多受报纸上公布的评比和调查结果影响,如哪种电视销量最大,哪种电视评比第一,哪种电视寿命最长等。
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都可以见到。清华大学的一般毕业生和其他一般高校的拔尖学生比,其专业水平不一定高,但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大多选择前者。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在人才市场上,由于各校的评分标准不同,用人单位很难根据各校提供的学习成绩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比较,只能根据社会对学校的认识和统计结果来选择学生。大量统计资料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平均生产率比其他一般高校毕业生高,因此用人单位必然选择清华的毕业生。
选择名牌产品,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信赖感。
当歧视扭曲了某些团体的工作努力和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时候,它就特别地有害于经济。歧视的损害效果首先表现在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他们花费同样的成本,生产出同样质量的产品,却无法按同样的价格卖出去,甚至根本卖不出去。
那么歧视对购买者是否有利呢?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否定的,因为购买者购买同样质量的产品却要花费更多的钱,最为可悲的是绝大多数购买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乐此不疲。
商品的歧视迫使被歧视的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去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使企业的成本大为增加。
因此,虽然企业的品牌建立起来了,但它们的成本都追加到了消费者身上,因此那些名牌彩电能卖得更贵。一旦成为名牌,自然就有了名牌的价格,也就有了高昂的利润。
这就是名牌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