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考研的机会成本
按经济学观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考研也不例外。先算一下经济方面的机会成本。众所周知,如今的考研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考“钱”。据报道,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在职考研者的花费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所有考研者的经济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的经济支出,而且考研的次数越多,其经济成本就越大。
还有心理压力成本。几乎每个考研过来的人都认为那段时间(复习时间)人简直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考生,意味着不能为家里创收还要花费家里的钱。
考研的机会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对自己能够承受的代价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无法学以致用,考研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这并非危言耸听。不久前,两名工商管理硕士到泉州某IT企业应聘,这家公司的老总认为,他们理论有余,而务实不够:“我们需要的是踏实做事的人,而不是花费无谓的高薪给公司找麻烦。”
再算算其他方面的机会成本。时间方面,考研者的时间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用于考研的时间。考的次数越多,时间成本也越大。相反的例子莫过于比尔·盖茨了。他停学创业,而不是继续求学。如果真选择后者,说不定他也错过了时机,成就不了今日的微软。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考研者是不是错过了很多机遇呢?
假设一下,如果说大学毕业时你有幸成为找到工作的那50%,那么你获得的将是3年的工作资历和经验。而若不幸成为没有找到工作的那50%,那也会是你一生受用的挫折教育,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如果说当你大学毕业时,因为害怕“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考研,那么3年之后,你仍然要面对“工作不好找”这个现状。3年的研究生生涯,是为想做研究做学问的人提供的一个良好的深造机会,如果仅仅将其视为逃避压力的避风港,那么,读研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让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下滑,一些企业不承认其“含金量”,只因其“缩水量”过大。研究生期间,如果贪图安逸享受,不去学些有用的知识,不去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做打算做设计,不去想毕业后自己仍然要面对的就业问题,那么,社会在你静止的时候又加速向前发展,不会等着你。
算清了这些方面的成本之后,理性的考生们还应该明确一个目标。飞机航行,要有明确的目的地,大海行船,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做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考研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