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诊法
皮肤——最直观的健康报表
皮肤作为我们身体的最外面的一层防御,经常风吹日晒,有时也会对皮肤用点润肤露或防晒霜,可能很少有人想过皮肤还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是一种很神奇的疗法,这是因为自产生之初,中医就对人体、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进行着深入细致的观察,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以此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古代医家总结出来我们皮肤的不同颜色和状态,说明身体里面有了不同的变化,虽然可能还没有什么症状,但是疾病已经开始萌芽了。下面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察皮肤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观察皮肤的颜色与光泽。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
看人面部颜色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终身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是微黄的,所以古人以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偏白、较黑、发红等差异。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这就叫作客色。比如,随着四季、昼夜、天气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这些也属于客色。但是,不论主色还是客色,都是属于正常的,它们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中医一般认为健康人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的。
病色是指人体在生病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于病色。病色有青、赤、黄、白、黑五种。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
1.青色
青色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中医认为寒邪主收引、凝滞,如果寒邪太盛而留于血脉,就会引起气滞血瘀,导致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主疏泄,如果肝有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会出现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面色也会发青。
如果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孩子高热的时候,如果出现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这是惊风的先兆。
总之,青色一般是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的表现。
2.赤色
面色发赤,一般认为是身体里面有热。人体的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气血上荣于面,故面色红赤。
不过,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而且会伴有息粗声高、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症状;虚热证,仅两颧嫩红,多会伴有口干口渴、五心烦热等症状。此外,如果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属于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3.黄色
黄色是脾虚湿蕴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的物质一为水湿,二为身体摄入的水谷的精华部分。如果脾虚,运化功能减弱,就会导致水湿不化,或者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没有了气血的营养,所以出现黄色。简单地说,皮肤黄色有湿证和虚证两种。
面色淡黄憔悴,中医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是由于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可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的患者。
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
面色黄而鲜明,好像是橘皮那种颜色,称为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有些黄疸患者会有这种面色。
面色黄而晦暗,好像是烟熏过的一样,称为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比如说肝硬化患者可能就会出现此种面色。
4.白色
如果面色发白,一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虚寒,二是血虚。
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
如果面色发白而虚浮,多属于阳气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为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造成的。
5.黑色
黑色代表的病症比较多,有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几种。按照五行理论,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经脉拘急,血失温养,气血不畅,所以面色黧黑。如果面色黑而且看上去感觉焦干,多是因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要是眼眶周围发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又青又黑,且伴有身体剧烈疼痛的,多为寒凝瘀阻所致。
除了看面色之外,全身的皮肤颜色也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但有一点不同:如果皮肤忽然变红,如染脂涂丹,这叫作“丹毒”。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初起鲜红如云片,往往游走不定。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丹毒”,发于胫踝者称“流火”。虽然名字不同,但总属心火偏旺,又遇风热恶毒所致。
看了皮肤的颜色之后,就要看皮肤的形态了。皮肤虚水肿胀,按之有压痕,多属于体内水湿泛滥所致。皮肤干瘪枯燥,多提示身体津液耗伤或精血亏损。假如皮肤干燥粗糙,状如鳞甲,中医学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肌肤甲错”。多因体内瘀血阻滞,肌失所养而致。如果皮肤起了小水疱,那说明体内有湿邪。如果皮肤上出现了痈疽疮疔,说明体内的火热毒邪太盛。如果皮肤上有淡红色的斑,提示体内可能有热毒,或者有风,或者存在气虚等。
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要用手摸摸,这样才能对皮肤有更全面的了解。一般来说,摸上去皮肤比较热的为热证,摸上去比较冷的属于寒证。手心比手背热的为内热,手背比手心热的为外感病。摸皮肤不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更可从热的甚微程度而分表里虚实:凡身热初按甚热,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者,为热在里。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或津液不足;皮肤干瘪者,属于津液不足;皮肤湿润者,一般是正常情况,身体的津液没有受到损伤,但是刚刚出汗之后的皮肤湿润,又另当别论。皮肤甲错者,提示伤阴或体内有瘀血。
皮肤是我们身体的防护墙,也是我们健康的指示灯,平时应该学会看这个“健康报表”,时刻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何辨别头痛
头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甚至不能被称为一种病,只是许多疾病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症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也会让人痛苦不堪,尤其是那些找不出原因的头痛。
1.头痛的两种情形
简单来说,头痛一般可分为脑部引起的头痛或脑部以外病变所引发的头痛。
所谓脑部引起的头痛,就是脑部有了病变引发头痛,如脑瘤或脑出血,它们压迫、牵引脑部血管,而引起头痛。此种状况比较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引起的头痛在头痛中所占的比例极少。这种头痛通常是近期才发生,呈间歇性,每日持续数小时,并且可能随体位改变而出现或消失。这类型头痛的特点就是一天比一天疼得更厉害,比如存在脑瘤时,开始阶段,头痛可局限于肿瘤所在部位,但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头痛可呈弥漫性的。头痛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吃止痛药也没什么效果,这是因为早晨颅内压最高。同时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神经功能的受损,例如手脚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等。如果颅内压很高,还会出现喷射状呕吐以及颈项强直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颅内压过高,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威胁生命。
而脑部以外病变所引发的头痛,一般问题较为单纯,主要是受到外在的影响,造成功能性的失调,而非脑内产生实质病变。其中又以紧张性头痛(张力型头痛)与偏头痛两种最为常见。
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特点在于发作时头部肌肉紧绷,尤其是两侧太阳穴附近及颈部的肌肉紧绷,有点感觉像是孙悟空套着紧箍咒。紧张性头痛的原因一般跟工作压力与睡眠不足有关。
偏头痛:这类型头痛的特点就是一侧太阳穴会有跳动感或者搏动感,感觉好像和心脏的搏动一样。也有部分患者两侧太阳穴都会跳痛。
偏头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血管不正常的收缩与扩张,造成脑部压迫感。血管的收缩扩张,一般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睡眠不足、天气变化、月经前后、情绪影响、刺激性饮食等都可能导致偏头痛的发生。偏头痛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女性,尤其好发于十几岁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身上,这与工作忙碌、家庭压力、月经周期、情绪不稳等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前会有一些先兆症状,比如像是看到闪光或黑影、产生幻觉、嗅觉异常,局部身体或脸部会有暂时麻木等。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间,头部会感到剧烈的抽搐,严重者会伴随恶心、呕吐、怕光、怕吵,轻度活动也会让头痛程度加剧。发作时的疼痛程度,与个人体质以及当时的情绪有关,如果患者已经连续好几天没睡好,头痛将更为严重。
2.几种引起头痛的疾病
很多疾病过程中都会伴有头痛的症状,下面简单介绍几个能引起头痛的疾病,希望能帮你从中找到头痛的原因。
高血压性头痛:中老年人因工作、家庭等问题,常常处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之中,致使身心憔悴,体力下降,再加上身体内部血管慢慢失去弹性,血脂逐渐沉积,致使高血压悄悄袭来而没有感觉。这时,患者往往自觉头脑不清、头晕头痛,或出现指尖乏力麻木,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晕倒,这些可能就是高血压在作怪,你需要量量血压,看看有没有问题。
(1)神经性头痛:一般是由于头部肌肉紧张收缩引起的,这时头部疼痛伴有紧束感或压迫感,或有沉重感,吸烟、饮酒过度时会加剧。这多是由于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引起的。
(2)更年期性头痛:人到了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此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急躁易怒、乏力懒言、焦虑、心烦失眠等症状。
(3)神经衰弱性头痛: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高速度、快节奏的工作,单调的生活方式,或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造成精神上长期压抑、紧张和焦虑,从而诱发头痛。患者常有头痛、头胀、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头痛的发生还与环境有关。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理环境:我国头痛的高发区主要位于西北、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东南沿海及东北、华南地区则为低发病区。
(2)气候环境:温度及湿度与头痛发生有极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南方春季及我国北方夏季均是患病高峰,恰好此时气候特点为温度高、湿度大。另外头痛常发生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白天。
(3)饮食结构:喜欢吃高脂性食物的人,特别是喜食动物脂肪如肥肉等易患头痛;喜欢吃甜食、咸食的人比淡食者容易患头痛。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如果喝的量多,也会使人出现头痛。但是,喜欢吃鱼虾者头痛发病率比较低,推荐有头痛症状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
(4)工作、职业:凡从事脑力劳动者,生活不规律者,精神高度紧张者,或是在高噪声、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者,头痛发病率相对较高。
(5)生活习惯:生活相对规律,按时起居者头痛发病率低,而长期睡眠不良者发病率高;工作劳累、用脑过度又得不到及时休息者易出现头痛。此外,生活不规律伴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者,更容易诱发头痛。
以上因素常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甚至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在头痛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平时预防头痛的时候,就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入手。虽然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人类目前还无法过多干预,但我们可以从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调适心情等方面入手。
3.对付头痛的小秘诀
如果出现了头痛,应该怎么办呢?
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痛部位。等头部的血管冷却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
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以在光线较暗、周围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头痛就会有所缓解。
按摩头部:对头部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是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太阳穴是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示指来按压,可以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还可以按摩百会穴和合谷穴,来帮助治疗头痛。
饮用绿茶:绿茶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对缓解头痛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头痛。
如果平时经常有头痛的人,建议你还是到正规医院进行一下检查,以排除是否为脑部病变造成的头痛。切不可自己随便用药,以免影响病情,耽误治疗。
眼前发黑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蹲久了再猛地站起来,便会感觉头晕眼黑,金星乱冒。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难道是有什么病?
眼前发黑大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由于一个人体位的突然改变引起低血压所致。当人蹲着时,腰和腿都是曲折的,血液不能上下畅通。如果此时猛地站起来,血液便快速往下流去,造成上身局部缺血,但脑子和眼睛对氧气和养料的要求特别严格,来不得半点松懈,短暂的供应不足,也会使它们的工作发生故障,因而会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本身身体就虚弱,情况会更严重些。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不必去医院。头部供血不足,心脏会马上加紧工作,把血液输送上去,用不了多久,人体就恢复正常了。当然,站起时,不要动作太猛,尽可能缓慢一些,让血液不要下流得过猛,心脏供血就能跟上,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另外,人在受到突然的感情打击、极度饥饿等情况下,也会出现眼前发黑。
其实,以上这些问题都不是很严重。可怕的是眼前发黑伴随其他相应的症状,如一侧肢体瘫痪或无力、剧烈的头痛、呕吐等,那就应该高度警惕,往往是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出现了“内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一到天黑眼前就昏暗一片,甚至什么都看不清,这就是夜盲症。这种病多是由一种称为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所致,其次因营养不良或偏食等原因造成维生素A缺乏导致。
捕捉脑瘤的蛛丝马迹
什么是脑瘤呢?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的肿瘤,称为原发性肿瘤。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肿瘤,则称为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又根据其生物特性而分良性和恶性。一般来说,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分化良好;而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没有包膜,和周围组织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但是,由于颅内空间有限,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均能直接或间接造成颅内压升高,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危及人的生命。
脑瘤的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七,死亡率在12岁以下儿童为第1位,成人为第10位。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恶性脑瘤约占1.5%,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岁以下的婴儿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各个类型脑瘤的性别比例不尽相同,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在儿童,脑瘤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占全部脑瘤病例的20%。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脑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是很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究竟得了脑瘤会有什么表现呢?如何才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呢?马上为你揭晓答案。
颅内肿瘤的表现和其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等有很大关系,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颅内压增高
90%以上脑瘤患者都会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
(1)头痛、恶心、呕吐:多为前额及颞部的疼痛,常在早上头痛更重,表现为持续性头痛阵发性加剧,间歇期可以正常。
(2)视盘水肿及视力减退,复视、视物模糊。
(3)精神及意识障碍及其他症状:头晕、一过性黑蒙、猝倒、精神不安或淡漠、意识模糊,可发生癫痫,甚至昏迷。
(4)生命体征变化:中重度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引起呼吸、心跳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局部症状与体征
主要取决于肿瘤生长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做出肿瘤的定位诊断。
(1)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症状
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或者丧失,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及判断力,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或兴奋。
癫痫发作:包括全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以额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颞叶和顶叶,枕叶最少见。颞叶肿瘤,癫痫发作前常有幻想、眩晕等先兆;顶叶肿瘤发作前可有肢体麻木等异常感觉。
锥体束损害症状:表现为肿瘤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力弱或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感觉障碍:表现为肿瘤对侧肢体的位置觉、两点分辨觉、图形觉、实体觉等的障碍。
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
视野改变:表现为视野缺损,偏盲。
(2)蝶鞍区肿瘤的临床表现
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会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痿、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3)松果体区肿瘤临床症状
视障碍,瞳孔对光反应和调节反应障碍,耳鸣、听力下降,持物不稳,步态蹒跚,眼球水平震颤,肢体不全麻痹,尿崩症,嗜睡,肥胖,发育停顿,男性可见性早熟等。
(4)颅后窝肿瘤的临床症状
小脑半球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共济失调,还可出现患侧肌张力减弱或消失,膝跳反射迟钝,眼球水平震颤,有时也可出现垂直或旋转性震颤。
小脑蚓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躯干性和下肢远端的共济失调,行走时两足分离过远,步态蹒跚,或左右摇晃如同醉酒状态。
脑干症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出现交叉性麻痹,如中脑病变多表现为患侧动眼神经麻痹;脑桥病变可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外展及面肌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延髓病变可出现同侧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后1/3味觉消失等。
小脑脑桥角症状:常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颜面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以及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病侧共济失调及眼球水平眼震。
3.进行性病程
肿瘤早期可不出现压迫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临床常表现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由于肿瘤生长部位及恶性程度的高低,肿瘤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症状进展的程度亦有快有慢。
由于脑瘤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国内外对颅内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X刀、γ刀等,但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复发,难以治愈。所以预防脑瘤的发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预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多地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及过期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头发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健康秘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把头发弄得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认为这样很时尚。如果你有中医的朋友,那么她(他)肯定会劝你不要这么做,原因就是从头发我们可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状,那就相当于关闭了观察疾病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功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精可以消耗了,气血不足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40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这预示着身体出现了状况,应引起重视。
前额的头发开始变白,说明胃气衰老,因为胃气走前额,所以这时颜面也会出现憔悴之相,比如长抬头纹和鱼尾纹。两鬓的头发开始变白,是胆气衰老的症状,在中医看来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所以,胆气不足的时候,人两鬓的头发就慢慢地变白,这类还有个特征就是爱挠头(挠头的地方一般也是在两鬓,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膀胱经气不足。
当然头发变白与心情和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把每根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那心情一定是愉快、悠闲的;倘使头发如乱草,像鸟窝一样,则很可能是生活窘迫、困顿,或心思迷茫、愁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尽白发,这与愁、忧伤、悲愤等不良心绪有关。所以希望自己拥有乌黑秀发的年轻人,一定要节制情绪。
2.脱发
很多人都有掉头发的经历,尤其是早上起来梳头时,常发现头发脱落。头发生长有一个生长与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发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有一些掉发是病态性因素所导致。以年轻人来说,比较常见的是秃顶,也就是俗称的“鬼剃头”。中医认为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血热伤阴,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就会出现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则会脱落;三是食用了过多的甜食,甘类的东西是涣散的,经常吃甜食会影响肾的收敛功能,收敛气机减弱,就会造成头发脱落。
此外,秃顶与压力、情绪也密切有关,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心中苦闷,也可能会出现大把大把掉头发的现象。
3.头发的生长速度
肝主生发,肝主藏血,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气相关。如果你的头发长得比较快,说明你的肝气充足,这类人一般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反之,头发长得非常慢,则说明肝气不足,常见的症状还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
4.头皮屑
中医认为头皮屑是阴盛阳虚导致的,当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头皮上的精血就会慢慢变少,头皮得不到滋润,头皮屑也就产生了。我们知道用食醋洗头可以有效祛除头皮屑,这其实是利用了醋的收敛作用。酸是主收敛的,可以使虚火下降,敛阴护阳。所以,如果你正被头皮屑的问题困扰,那么不妨试试用醋洗头。另外,在洗头发时要把洗发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搽在头发上,而不要将洗发水直接倒在头上。因为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加剧头屑出现。
5.头发的浓密、颜色
发为肾之华,是肾的外在表现,而肾又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另外,头发的滋润和浓密也与肾有关。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比较好的话,头发就又黑又浓,反之,肾虚的话,气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容易掉发。
你为什么会感到胸闷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常见的胸闷有功能性胸闷和病理性胸闷两种。
功能性胸闷是指无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胸闷,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环境因素:例如,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会产生胸闷的感觉;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也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
(2)精神因素:如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等心情烦闷时就会产生胸闷。
功能性胸闷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病理性胸闷可见以下几种情况。
(1)呼吸道受阻:如气管或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如邻近器官的肿瘤、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等压迫所致。
(2)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死、气胸等疾病均可出现胸闷症状。
(3)心脏疾病: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也可导致胸闷发生。
(4)膈肌病变:如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
(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也会出现胸闷症状。
从胸闷出现的急慢来看,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死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
从胸闷发生的年龄来看,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一般情况下,如发现有胸闷的症状时,在排除功能性因素的情况下,或通过休息、放松仍没有改善症状的,就必须引起重视,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
从放屁也可以预测疾病
人为什么会放屁?因为肠子总是在不断地蠕动着,只要肠蠕动存在,就会有气体从肛门排出,就会放屁。屁虽然是人体的废气,但是从放屁还可以检查出你的身体是否出了问题。
1.放屁减少
如果长时间不放屁,说明问题严重。新生儿不放屁,要检查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大人没有屁放,腹部发胀如鼓,说明腹部胀气,这就要考虑肛门直肠是否有病变,如炎症、肿瘤、便秘、痔疮等,必要时需肛门插管排气。患有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无屁,是肠子堵住了。
如果无屁放出并伴有剧烈的肠绞痛者,必须紧急到医院求治,作为急诊进行抢救处理。此外,胃穿孔、阑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发硬,触之剧痛,也可无屁。
2.放屁增多
这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有时放屁过多,与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有关,如市场上出售的甜食、红薯、土豆等。多吃面食的人放屁也多,这类食物使肠腔产气过多,导致放屁增多,粪便量加大。此时应当减少淀粉类食物,增加蛋白质、蔬菜类食物,使饮食达到平衡。
3.放屁很臭
一种是因常吃一些产气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葱、高丽菜、豆类及其他豆制品,所以会有放屁的情形,另外则有可能罹患“激躁性大肠症候群”。
足部望闻问切——健康自测
中医经络学认为,脚和身体整体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可以从这里反映出全身的气血阴阳的变化,能帮助我们诊断和治疗疾病。
下面介绍从观察双脚来判断疾病的一些知识。
1.足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应该呈粉红色,表面平滑,有光泽,半透明,在趾甲根部有半月形的甲弧。当身体有疾病出现的时候,可以反映在脚趾甲上。
(1)趾甲苍白的人可能贫血。
(2)趾甲灰白的人可能有甲癣,也可能是脑血管病。
(3)趾甲半白半红的人可能有肾病。
(4)趾甲常呈青色的人可能是心血管病患者。
(5)趾甲发黄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黄疸型肝炎等疾病。
(6)趾甲呈紫色往往是心肺有病的征象。
(7)趾甲变成蓝色或黑色可能是甲沟炎或服用了某些药物造成的。
(8)趾甲变得不平、薄软、有纵沟甚至剥落,说明可能是营养不良。
(9)趾甲横贯白色条纹的人,要警惕慢性肾炎或铅中毒。
(10)趾甲呈汤匙型的人,易患结核病,同时也可能是甲癣、钩虫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1)趾甲增厚的人,可能患有肺心病、银屑病、麻风、梅毒、外因性瘀血等病。
(12)趾甲扣嵌入肉或呈钩状的人,通常肝气郁滞,可能会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等症。
(12)趾甲凹凸不平的话,可能是肝肾有慢性疾患。
(13)趾甲动摇脱落的人,可能患有肝病。
(14)趾甲易变形脱落是静脉炎的表现。
(15)趾甲青紫透裂,直贯甲顶,常为中风先兆。
(16)足趾、趾甲变形提示头部和牙可能有疾患。
2.足趾
(1)足大趾趾腹发紫,说明大脑缺血、低氧;有黑斑点,可能胆固醇偏高;如为暗红色,多为血脂偏高;呈暗紫色,提示患者脑血管有疾患,可能是中风的预兆。
(2)足大趾有出血点,可能有脑血管病变。
(3)足趾麻木,可能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表现。
(4)足趾趾腹丰满,根部相对较细,提示食欲较旺盛。
(5)足趾的趾腹或趾根部位长出茧子,提示相应部位的功能受损。如足小趾趾根长茧,说明可能眼睛有问题,比如说白内障、花眼、飞蝇症等。
(6)双足大趾干瘪无力者,说明这个人可能长期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3.足体
(1)如果脚掌皮肤颜色发青,可能是气滞血瘀或外伤、静脉曲张,也有可能是中风先兆等。
(2)如果脚掌皮肤颜色发红,以实热证、炎症居多。
(3)如脚掌皮肤颜色苍白,为虚寒证,也可能是肺气虚。血液系统疾病可见此现象。
(4)如脚掌皮肤颜色发黑,为疼痛、瘀血,多见于脉管炎病人。起初多出现足趾发黑,即足趾皮肤或肌肉发黑症状,轻则为深红色,重则紫黑色。
(5)如脚掌皮肤颜色发黄,则肝炎、湿热、脾病居多。
(6)足部出现青绿色,是血液循环不良,表现为血黏稠度高,酸度高,血管弹性差。
(7)足部出现黄咖啡色、紫红咖啡色,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看是否有恶性肿瘤。
(8)足部出现血点或瘀斑意义甚大,尤其出现在十个脚趾、心、肾、肝、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都对相应的器官有判断价值。出血点和瘀斑颜色为暗红色,压之不退色,一般不高出皮肤,常见于出血性疾病或流行性脑膜炎。陈旧性出血点或瘀斑呈青紫色或棕褐色。所以,由颜色的不同,可推测是目前发病还是过去发过病。中老年人足部瘀血一般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关。
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可以用手来摸双脚,有病器官组织的相应反射区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病部位的反射区,可以此来找出有问题的脏腑器官。
在检查的时候,和足部按摩的顺序一样,先检查患者的心脏反射区。手法要注意先轻后重,如果仅用轻手法患者已感到剧痛而不能忍受,说明心脏有严重问题,应停止使用有痛诊断,以免在进行中发生意外。如患者心脏无严重问题,接着可从左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顺序,将所有反射区按摩一遍,然后再从右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同样顺序按摩一遍。并记录下对痛觉异常敏感的反射区,这样就可以找出身体的什么部位有问题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反射区的位置要找准确,力度的大小要适当。也就是说要做到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比如说有的患者脚部皮层较厚,对痛觉不敏感,施力可以稍重些;但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对痛觉很敏感,施力就应当轻些;有的反射区敏感点在皮层深部,用力可重些;如果是在皮肤较嫩的部分,用力可轻些。力度要比较均匀,不能过轻过重,或时轻时重,这样都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术者在按摩过程中应集中精神,注意体会手下的感觉,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加以比较,有时还需要左脚与右脚对比,相关反射区对比。经过反复对比,再加上望问闻切的结果,才能最后做出判断。例如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双足胰反射区的压痛异常,但仅仅根据胰反射区的压痛异常,是不能说明其患糖尿病的,因为胰腺本身的病变也可以使胰反射区压痛异常。这时可结合小腿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中部的病理结节,以及患者的一些其他体征来做判断。
根据足反射理论,脚上反射区所出现的变化或异常,说明相应组织器官存在病变。而组织器官的病变轻重不同或症状不同,在反射区所出现的变化也不同,有时在皮下可摸到颗粒状或块状的结节,或条索状物,或有气泡的感觉或水流动的感觉,或有脚型和皮肤颜色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推断相关器官(或部位)的健康状况。
脚部异常情况列举如下。
(1)有些脏器摘除患者,在相应反射区内有凹陷出现。
(2)胃肠病患者在相应反射区内可在皮下摸到颗粒状小结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十二指肠反射区皮下可摸到条索状物。
(3)子宫、卵巢如有病变,触摸相应反射区时有水流动的感觉。
(4)小腿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的中段皮下如有结节,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5)心脏不正常的患者,在心反射区可有明显的结节。
(6)脏器如有肿瘤,在其相应反射区皮下有时可摸到小硬块结节。
(7)泌尿生殖系统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双足第5足趾趾腹出现硬化,趾根部外侧长出肉块。
(8)脊椎有损伤史的患者,在反射区的相应部位皮下骨骼处可摸到类似骨质增生的结节或条索状物。
(9)足部反射区的鸡眼,往往表明相对应的器官有慢性病。
(10)因车祸受伤者,在出事10~24小时后,如在足部反射区出现瘀血状的蓝色斑点或蛛网状斑纹,提示所对应的脏器可能受了内伤。
总之,不同的反射区,不同的病变出现的病理特征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自身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做出综合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运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来检查诊断疾病,除了前述的可以早期发现病征之外,还有简单易行、迅速准确等优点。但我们也应该了解,由于这种检查方法是根据反射区对痛觉的敏感度或其他病理体征来做判断的,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个人经验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难免出现错诊、漏诊等情况。而且这种检查,只能提示某一脏器存在问题,还不能确切知道是什么病,对病变程度也不能给出定量的分析结果,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而不是确诊。因此,当在检查足部反射区发现异常时,建议患者最好是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病情。
没病,走两步
小品《卖拐》一经播出,立即传遍大江南北。其中,赵本山的“走两步,没病走两步”,也成为经典台词,被大家多处引用。确实,从走路可以看出身体到底有没有病。在这里,我们也要借这句话,和大家聊聊这个腿脚的问题。
走路时所表现的姿态,在医学上被称为步态,从人的步态可以看出得了什么病。
(1)保护性跛行:是指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2)拖腿性跛行: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在后面,患肢足前部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间歇性跛行: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甚至仅走几十米,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以及足底出现胀麻疼痛而被迫停下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路的时候走走歇歇,所以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的患者。
(4)摇摆步态: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向前行进。所以每向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态”。常见于孩子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佝偻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
(5)高抬腿步态: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形成此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使躯体表现出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可出现此种步态。
(7)画圈步态: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重心转移有困难,则转移很短促,又形成明显的跳跃步行,从侧面看,还会发现患者的头部交替向前方探出,因此称为鸡样步态或鸽样步态。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及卒中后遗症患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8)慌张步态:走路时身体前倾,开步困难,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多见于帕金森病、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
(9)醉汉步态:抬脚缓慢,落地如跺脚,上肢前后摇晃,步态欠稳不能走直线。因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形似喝醉状,因此被称为醉汉步态。醉汉似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
(10)剪刀步态: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内张力增高明显,行走时,双腿僵硬,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此步态多见于双侧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如脑性瘫痪、截瘫等患者。
(11)踏地步态:行走时步距小,移动距离短,看似在踏步的样子,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病以及脊髓痨等患者。
(12)公鸡步态:站立时两大腿靠近,而小腿略分开,行走时常脚尖踏地,看上去似跳芭蕾舞的样子,多见于脊髓病变,如脊髓灰质炎、截瘫等。
你发现了吧,人体在走路的时候不但可以反映出下肢的疾患,而且可以反映出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就是说,和行走有关的组织器官的病变,都可以通过走路步态有所表现。因此,要想知道有没有病,就走两步试试,一看就知道。
注意脚上的痴呆线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希望自己在晚年的时候出现老年痴呆的情况,但是,这种以智力减退为特征的病症却是无法预防的。
老年性痴呆是指老年期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病,一般男性会多于女性,男性多在65岁以后出现,女性多在55岁以后发生。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主观、急躁、易怒、固执等,继而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杂乱,注意力转移,一般性理解能力降低。此外,会重复相同的语言、行为及思想,缺乏原有的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常有迫害妄想的人格异常等现象。到了晚期,会有语无伦次、不可理喻、行为幼稚愚蠢、丧失所有智力功能,而且逐渐不言不语、表情冷漠、肌肉僵硬、憔悴不堪,以及出现大小便失禁、容易感染等。
通俗一点讲,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家人、朋友,穿衣、吃饭、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觉,这种幻听幻视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个病的认识不多,因此,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变懒、有幻觉等表现,看作是“老糊涂”,并不在意。据调查显示,仅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到医院看病,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现在,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得了痴呆症,而且这种人群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究竟对于老年痴呆应该如何应对呢?难道坐视不理,让老年痴呆就出现在身边吗?
其实对于大脑的退化,在身上还是有迹可循的,足部就是最先出现症候的地方,只不过是大家往往都不知道从何处寻找痕迹,也就根本无法了解足部对于老年痴呆的作用了。在大脚趾紧挨着二脚趾的地方,有一根被称作痴呆线的纹理,只要是出现了这条线,基本上说明大脑的退化已经很严重了。
知道了痴呆线,究竟能不能让它不出现在身体上呢?或者说就不出现在脚上呢?首先平时的锻炼保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脑的退化是全身功能减退的标志,每天的锻炼和养生,都是防止衰老的措施,大脑当然也就不会变得呆呆的了。
每天在手部的反射区进行头部顺时针按揉59次,脑垂体点按81次,背上腺点按81次,肝用浮摸法逆时针旋转揉动49次,脾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揉动64次,颈项捻揉2分钟,颈椎、腰椎、胸椎、骶椎、尾骨离心各推揉59次,两肾相对按揉72次。
在足疗法反射区肾、输尿管各推按1分钟,膀胱点按1分钟,心脏轻按1分钟,大脑、小脑、脑干、脑垂体各点按3分钟,内耳迷路点按1分钟,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肝、脾、肾、肺、小肠、大肠各推按1分钟。
也可以借助耳穴的心、脑点,配穴皮质下,来预防和辅助治疗老年痴呆。这些反射区的方法都是为防止老年痴呆的出现。但是就像医生和学者所说的,老年痴呆的病因并未搞清楚,出现老年痴呆也无法及时地预防。那另外一个必须要做的就是,多观察脚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地方。一旦出现了痴呆线,先不要着急,每天在这个地方进行按摩,用力要大。逐渐地将痴呆线按回去,这并不是只改变足部的纹理,而是通过反射区的原理,让大脑受到刺激,恢复一定的功能。
其实不让足部出现痴呆线就是在预防老年人出现痴呆症,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通过足部的反射区能先人一步的对老年痴呆进行预防和延缓。这里面的重要作用对老年人来讲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人已经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除了上面这些按摩方法外,平时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关心照顾,加强护理,千万不要让患者独自外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随之带来的就是社会的老龄化。这对国家,对家庭来说,都是有负担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上面这些方法,以度过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