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绦虫病、囊虫病
安蛔下虫汤可治蛔虫腹痛>>>>
配方及用法:茵陈(先煎)60克,槟榔、乌梅各30克,木香、枳壳、使君子、苦楝皮、生大黄(后下)各10克,花椒3克。以水3碗,先煎茵陈至2碗去渣,纳诸药,煎至1碗下大黄,再煎十数沸,放温服用。一般用药1剂痛止,再服蛔下。
功效:本方专治蛔虫所致的腹痛诸症(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
【荐方人】四川杨忠贵。
【出处】《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槟榔片、南瓜子等可治绦虫病>>>>
配方及用法:槟榔片150克,南瓜子(去皮取仁)125克,大黄(后下)、枳实各20克,贯众25克,雷丸(为末冲服)、二丑各10克,芜荑15克。上药煎煮30分钟取汁,煎煮2次,共计取汁约600毫升。药汁分2次服,服完一次过2小时后再服第二次。
功效:方中槟榔、雷丸、贯众、南瓜子、二丑、芜荑杀虫驱虫,麻痹、瓦解虫体,大黄、枳实攻积导滞、泻下驱虫,能使被杀死、麻痹之虫排出体外。如用本方1剂不成功者,可过1个月以后继续服用本方,身体虚弱者酌情减量。
验证:用本方治疗绦虫病患者10余例,全部1剂成功。
【荐方人】黑龙江潘维信。
【出处】《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姜半夏、雷丸等治囊虫病>>>>
配方及用法:姜半夏、雷丸、陈皮各9克,茯苓、白芥子各12克,苡米1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做成蜜丸,每服9克,每天3次。疗程1~5个月。
验证:治疗100例,痊愈8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
【出处】《吉林医药》(1974年第2期)、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增刊(1981年)。
南瓜子仁、槟榔等可治肠内囊虫>>>>
配方及用法:南瓜子仁、槟榔各100克,硫酸镁30克。上药混合水煎服。服药前的头天晚上宜少吃饭,于次日早晨每隔半小时吃一次药,共吃2次,服药1小时后,便可将囊虫打出体外。
【出处】《神医奇功秘方录》。
全蝎朱砂散治囊虫病>>>>
配方及用法:全蝎50克,蝉蜕75克,甘草25克,朱砂15克,琥珀20克,冰片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朱砂、冰片待其他药物研细后,再合成)。每次3.5~5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出处】《辽宁中医》(1978年第2期)、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增刊(1981年)。
用穴位贴敷法治脑囊虫>>>>
配方及用法:砒石(信石、人言、红矾)10克,巴豆7个,斑蝥3个,珍珠1只(大),轻粉3克,银珠15克,狼毒50克(或蜂蜜适量)。先将斑蝥去头、足、翅;巴豆去皮,焙干研末;砒石、轻粉、银珠研细末;新鲜狼毒捣成泥状。诸药调和捣匀而成糊状即可外敷,分敷于双太阳穴(外眼角斜上方)、印堂穴(双眉中间)、神阙穴(肚脐上)。外敷3~4小时,察看皮肤,以出米粒状丘疹为度,然后除去外敷药贴,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备注:使用本方药外贴1次未愈者可于半个月后再敷贴1次。禁忌小米饭,荞面,辛、辣、甜食物,牛羊肉类1周以上。皮肤易起水疱、易感染者禁用。敷药用完后深埋土中。
【荐方人】山西孔梦庚。
【出处】《亲献中药外治偏方秘方》。
西洋参、黄芪等可治囊虫病>>>>
配方及用法:西洋参30克,黄芪60克,鹿角胶30克,三七参30克,陈皮25克,半夏20克,茯苓30克,竹茹20克,雷丸70克,槟榔90克,全虫60克,三棱15克,蓬莪术15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仙鹤草芽60克。上药精工各研细末,过120目筛。黄酒打为丸如绿豆大,晒干装瓶备用。每次10克,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下。3个月为1个疗程,服1~2个疗程后观察其效果。
验证:本组100例中,痊愈(皮下囊虫结节消失,头脑清晰,观察2年无复发者)79例,显效(皮下囊虫结节消失,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出现短暂的头晕)8例,有效(皮下囊虫结节减少,或时有头晕、头疼、呕吐,但服药见轻者)11例,无效(皮下囊虫结节、头疼、呕吐等均无明显好转)2例。
【荐方人】河南吴振兴。
【出处】《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