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营养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食物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利用、疾病影响等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者可伴有各器官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食物的数量不足、质量差,喂养方法不当,偏食,食欲缺乏,强迫进食。
2.消耗过多
患有慢性感染、长期发热、结核、肿瘤等。
3.吸收不良
感染性腹泻、脂肪泻、酶缺乏吸收不良、糖不耐受等。
4.先天畸形
唇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食管裂孔疝、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巨结肠等。
(二)发病机制
由于营养不足和机体缺乏消化、吸收与利用功能,体内糖原先开始动用,继之脂肪减少,形成负氮平衡,血糖减低,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消化酶含量减少,出现各种内分泌不足的症状。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减轻甚至消瘦,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为腹部、胸、背、腰部、上肢、下肢、臀部,最后是面颊部。最初多烦躁、睡眠不安,继之为表情淡漠,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减退,常伴有呕吐或腹泻,部分出现便秘,体温低于正常,脉搏缓慢,基础代谢减低,伴有各种维生素不足的症状,易患各种感染,各器官系统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将营养不良分为3度:①一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15%~25%,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为0.4~0.8cm之间;②二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25%~40%,腹部皮下脂肪层几乎消失,四肢及臀部明显消瘦,面部脂肪已减少,但呼吸及循环器官尚无症状;③三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40%以上,此时面部和臀部皮下脂肪层都已消失,皮肤苍白干燥、完全失去弹性,体温低于正常,心音低钝,血压偏低,呼吸浅。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 为特征性改变,某些快速转变的血浆蛋白水平降低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如维生素A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2.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降低 IGF-1在调节物质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在体格发育指标尚未改变之前已下降,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的灵敏可靠指标。
3.血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相关比值下降,可出现氨基酸尿;血浆牛磺酸明显降低,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4.多种血清酶活性降低,如淀粉酶、胆碱酯酶、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降低。
5.血糖水平降低,呈糖尿病型糖耐量曲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6.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如血清铁、锌、硒、铜、镁等均低,尤以血锌在重度营养不良降低显著。
(三)诊断
根据小儿的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困难,确诊后应进一步分析原因,作出病因诊断。
三、治疗原则与策略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逐步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去除病因,改善消化功能及精心护理等。
1.热量及蛋白质的计算
(1)轻度营养不良:
由于小儿消化功能及对食物的耐受力接近正常,可基本维持膳食不变,热量由120kcal/(kg•d)逐渐加至140kcal/(kg•d)。
(2)中、重度营养不良:
其消化功能及食物耐受力较差,热量计算应从60kcal/(kg•d)逐渐增加至120kcal/(kg•d)乃至170kcal/(kg•d)。
蛋白质摄入量从1.5g~2.0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3~4.5g/(kg•d)。过早给予高蛋白饮食可引起消化紊乱加重、腹胀和肝大。
2.食物的选择
补充能量和优质蛋白,婴儿应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如已断奶应给予牛乳等乳制品。选择高能量食物如蛋、肉、肝、鱼及少量植物油。从治疗开始就应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纠正贫血
营养不良儿常伴有中、重度贫血,口服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贫血。
4.促进消化改善代谢
给予各种消化酶以助消化,肌内注射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每次肌内注射0.5~1.0mg/kg,每周1~2次,连续2~3周。
5.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以健脾补气、理中化积为主,主要采用参苓、白术加减。此外捏脊、推拿、针灸等治疗亦有一定疗效。
四、常用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苯丙酸诺龙 nandroIone phenyIpropionate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10mg/1ml,25mg/1ml。
【药理作用】
本品为蛋白同化激素。既能增加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能抑制氨基酸分解生成尿素,纠正负氮平衡。同化作用较甲睾酮强大而持久,雄激素作用较弱。可使钙、磷、钾、硫和肌酸蓄积,促进骨骼肌发育、躯体骨骼生长、体重增加。
【适应证】
1.伴有蛋白分解的消耗性疾病的治疗。
2.小儿发育不良、骨折愈合缓慢等。
3.女性晚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
【用法与用量】
深部肌内注射。
常用剂量:①儿童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0.5~1mg/(kg•d),1周1~2次,连续2~3周;②蛋白大量分解的严重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烧伤、慢性腹泻、大手术后等:每周25~50mg,肌内注射,同时须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③严重女性转移性乳腺癌姑息性治疗:每周25~100mg,肌内注射,一般须持续至12周,如有必要,治疗结束4周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药不能作为营养品应用。
【不良反应】
1.本品有轻微的男性化作用,妇女使用后可能会长胡须、粉刺增多、多毛症、声音变粗、阴蒂肥大、闭经或月经紊乱。
2.男性长期使用可能会有痤疮、精子减少、精液减少。
3.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黄疸、肝功能异常。
4.水钠潴留、皮疹、颜面潮红等。
【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强抗凝血药香豆素、华法林等的抗凝作用。
2.与皮质激素合用可使血糖升高。
【应急处理】
儿童长期或过量用药可使骨骺提早闭合、长骨生长抑制、性早熟、水钠潴留。要特别注意药物用量,应严格遵医嘱应用,发现超量或中毒宜及早停药和对症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以及支持疗法等。
胃蛋白酶 pepsin
【制剂与规格】
片剂:100mg/片。本品主要成分为胃蛋白酶,每片含胃蛋白酶120U。
【药理作用】
促进蛋白质分解,在含有0.2%~0.4%盐酸时消化力最强。由于胃蛋白酶缺乏症常伴胃酸缺乏,故单用难奏效,多与稀盐酸同时服用,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适应证】
助消化药。用于胃蛋白酶缺乏或病后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儿童1次1~2片,1日3次,饭前服。
【注意事项】
1.遇热不稳定,70℃以上失效。
2.本品易吸潮,使蛋白消化力降低,如已吸潮或变性者不宜服用。
【不良反应】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在中性、碱性及强酸性时消化力较弱。在含有0.2%~0.4%盐酸(pH 1.5~2.5)时消化力最强。
2.本品水溶液遇鞣酸、重金属溶液即发生沉淀。
3.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不宜与抗酸药物同服。
4.本品与硫糖铝相拮抗,不宜合用。
【应急处理】
有消化性溃疡倾向或患者服用胃蛋白酶过量会诱发或加重溃疡,出现药物过量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多酶片 muItienzyme tabIets
【制剂与规格】
片剂:每片含胃蛋白酶0.4g,胰酶0.12g,淀粉酶0.12g。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蛋白胨,胰蛋白酶则可进一步将蛋白胨水解成短肽等。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则起消化淀粉和脂肪的作用。
【适应证】
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用法与用量】
口服:儿童1次1片,1日3次,饭前服。
【注意事项】
1.本品在酸性条件下易破坏,故服用时切勿嚼碎。
2.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不良反应】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铝制剂可能影响本品疗效,故不宜合用。
【应急处理】
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消化性溃疡倾向或患者服用胃蛋白酶过量会诱发或加重溃疡,出现药物过量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干酵母片 saccharomyces siccum
【其他名称】
食母生。
【制剂与规格】
每片含蛋白质(以干酵母计)不得少于标示量的40.0%。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一种酵母菌的干燥菌体,富含B族维生素,对消化不良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适应证】
用于防治维生素B族缺乏症,也可用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1次2~13片,1日3次,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
1.如服用过量或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否则B族维生素可被破坏。
【应急处理】
过量服用可致腹痛、腹泻,出现过量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乳酸菌素片 IacidophiIin tabIets
【制剂与规格】
每片0.4g(按乳酸菌素计)。
【药理作用】
本品在肠道形成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选择性杀死肠道致病菌,保护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调节肠黏膜电解质、水分平衡;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适应证】
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用法与用量】
嚼服:小儿1次0.4~0.8g(按乳酸菌素计),1日3次。
【注意事项】
1.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吸附本品,不宜合用。
2.不宜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应急处理】
同干酵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