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骨折整复手法
骨折整复手法又称正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复位。
一、骨折手法整复的原则和要求
手法整复是治疗骨折移位的最基本的方法,我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手法整复骨折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和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手法整复骨折的技术被忽视,使许多不应施行手术治疗的骨折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给骨折患者造成了难以计数的医源性损害。我国骨科泰斗朱通伯教授生前90岁高龄还撰文呼吁:对闭合性骨折不要轻易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骨折还是我国传统方法好!”因为中医对骨折的手法整复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是有其严格的要求的,要力求达到“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使之复于旧也。早期正确的整复,几乎是在不增加局部组织损伤,不破坏骨折周围的血供,是对骨折一种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一些骨伤科医师之所以忽视骨折手法闭合整复,其主要原因是其人并没有掌握这种复位技术,体会骨折手法闭合整复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对绝大多数年轻骨伤科医师来说,在骨折手法闭合整复技术方面所接受的训练,远远弱于手术切开复位技术,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手法整复对技术的要求,绝非低于手术治疗,甚至是难于后者。一个未经正规培养和训练的医师是很难掌握骨折整复技术的,骨折手法整复的技术性不可忽视。与许多临床医生所预想的相反,手法闭合复位比手术切开复位往往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接受更多的训练。
切忌将闭合性骨折手法整复看做试验性治疗,骨伤科医师应努力学习和掌握骨折的手法整复技术,一个训练有素的能施行手法整骨的医师,需要有一定的功力,熟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还要虚心地向有丰富经验的骨伤科专家学习。手法复位时,施术者的经验积累,手法的技巧和术中的正确思维往往决定手法的效果,如果不熟悉手法闭合复位的要领和技能,试图凭借暴力使骨折对位,其结果往往会加重软组织损伤,破坏了骨折断端的断面嵌插,不仅达不到复位的目的,反而还会损害复位后的稳定性。
骨折的手法整复应特别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在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过程中,若要达到满意的疗效,应遵循的原则是对骨折施行早期正确的整复,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早期治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骨折整复的成功和效果。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下,整复的时间越早越好,陈旧性骨折整复难度大,往往难以获得成功,即便复位也效果差。手法整复的要求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骨折的手法整复都应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痉挛,便于手法操作。最好选用神经阻滞麻醉,对儿童也可用全身麻醉,对采用手法较容易整复的骨折,早期可选用局部血肿内麻醉。
医生在执行闭合手法复位之前,必须对骨折的移位能够有三维方向的理解,明了骨折移位与附着于骨折断端的肌肉牵拉力之间的关系。熟悉骨折的基本类型和发病机制,骨折的整复是骨折移位的反过程,即是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按骨折移位的途径返回原位,使移位的骨折得到整复。具体整复过程是利用手法牵引,采用逆转暴力的机制,将骨折的远折断端向近折断端对线、对位。一般来说,如果同时存在多种移位,应首先纠正短缩,以后再顺序纠正旋转、侧方移位及成角畸形。
要合理应用X线,X线透视和摄片为骨折的诊断和手法整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充分合理应用,以提高骨折整复的技术水平。骨折手法整复前,对X线片显示的骨折移位情况应认真分析,更重要的是能阅读和解释影像学表现,对骨折的移位能够有三维方向的立体概念,即使是有经验的专家也是重要的准备工作,使其在整复时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不要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法整复,因为在X线透视下整复,不仅危害患者及术者的身体健康,且难以得心应手,往往顾此失彼,很难获得满意的复位。C型臂电视X线机逐渐被广泛应用,使得手法闭合整复技术具有相对的直观可视性,为提高骨折的手法整复效果提供了帮助。临床医生通常担心的是手法闭合复位过程中会增加X光照射量对医生的影响,实际上对有经验的骨伤科医生而言,影像学检查并不作为复位过程的导向,而是在骨折手法闭合整复满意,用夹板固定后,再进行透视,只是用于鉴定复位的结果,若发现骨折对位尚有某些不满意时,还可解除夹板固定后,稍加调整,使其复位满意。
二、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总结有相度、忖度、拔伸、捻捺、捺正五法。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发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我们在现代八法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整骨十二法。
(一)手摸心会
是施行手法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整复过程的始终。在骨折整复前,术者必须用手仔细地在骨折端触摸,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结合病人肢体的实际情况和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端移位的方向,在术者脑中对于各种情况进行连贯起来的思索,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二)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由两助手分别握住骨折远近骨折段,按肢体原来位置,即顺畸形方向进行拔伸,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然后将骨折远端置于与骨折近端一致的方向进行牵引(图2-1-1),使重叠的骨折端拉开,为施行其他手法打好基础。
图2-1-1 拔伸牵引
(三)顺轴旋转
主要用于矫正有旋转移位的骨折,尤其是关节附近的骨折,则骨折的远段多有旋转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段对近段,使骨折轴线相应对位,其手法旋转的方向与骨折移位的方向相反(图2-1-2),这样骨折的远近两段便恢复在同一轴线上。
图2-1-2 顺轴旋转
(1)肱骨髁上骨折,下折段旋后; (2)将前臂旋前到中立位,旋后畸形矫正
(四)逆路回绕
多用于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和有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首先是加大牵引,使嵌入的软组织解脱。然后参照受伤原理,判断背向移位的径路,按骨折移位时相反的方向,施行回绕手法(图2-1-3),使背对背的骨折端变成面对面后,再整复其他移位。使用回绕手法时必须十分谨慎,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
图2-1-3 逆路回旋
(1)按原来移位的相反方向回绕; (2)背对背移位矫正
(五)屈伸收展
多用于有移位及成角畸形的关节附近的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因为关节附近骨折的近关节的骨折段太短,不易用手握持固定。因此,在操作时,在牵引的基础上,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关节远段肢体,采用或屈、或伸、或收、或展的手法,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以便能配合其他的手法用来矫正骨折的成角和移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需在拔伸牵引下屈肘,而屈曲型则需在拔伸牵引下伸肘(图2-1-4)。
图2-1-4 屈伸法
对多轴关节,如肩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在三个平面上移位(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如肱骨外髁颈内收型骨折,应先在内收内旋位拔伸牵引,而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至头顶,最后内旋扣紧骨折,慢慢放下上举的肩关节,才能矫正骨折断端的嵌插重叠、向外向前的成角及旋转移位(图2-1-5)。
图2-1-5 收展法
(1)外展; (2)内收
(六)成角折顶
用于矫正肌肉丰厚的横断或锯齿形骨干骨折。重叠畸形经牵引,不能矫正者,即以两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以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挤按突出的骨端,并使骨折处的成角加大,达到将骨折两端挤按相接,再突然用环抱的四指将下陷的骨端猛向上提,进行反折。同时拇指继续推突出的骨端,这样便能矫正移位的畸形(图2-1-6)。
图2-1-6 成角折顶
(1)加大成角; (2)断端相顶; (3)反折对顶
(七)夹挤分骨
用于矫正并列部位的双骨折移位。骨折段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互相靠拢时,术者可用拇指及食、中、无名指由骨折部的两面(掌背面或前后面),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张开(图2-1-7),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开,这样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图2-1-7 夹挤分骨
(1)在牵引下术者由掌背夹挤分骨; (2)分骨示意图
(八)提按捺正
用于矫正有前、后侧方(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的骨折,在已矫正重叠、旋转、成角移位的基础上,术者两手拇指按于突起的骨折端,向下按,余指环抱(托提)下陷的骨折端,向上提,以矫正骨折的掌背的移位(图2-1-8)。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
图2-1-8 提按捺正
(1)提按手法矫正前后侧(或掌背侧)移位; (2)反复提按前后侧(或掌背侧)移位矫正
(九)端挤捺正
用于矫正内、外侧方(即左、右侧或桡、尺侧)移位的骨折。操作时在持续牵引下,术者用两手分别握住骨折两端,外端内挤,迫使骨折端对合,以矫正内、外侧方移位(图2-1-9)。矫正侧方移位时,部位要明确,用力要适当,方向要准确,着力点要稳。
图2-1-9 端挤捺正
(1)端挤手法,矫正内外侧(或左右侧)移位; (2)反复端挤内外侧移位矫正
(十)扣挤捏合
用于矫正分离性或粉碎性骨折。操作时用两手手指交叉合抱骨折部,双手掌对向扣挤,使分离的骨折块挤紧,挤顺。对粉碎性骨折块可用拇指与其他四指对向捏合(图2-1-10)。对于膝部、踝部和肱骨踝间的“T”、“Y”形骨折有横向分离移位者,扣挤时可稍用力,对粉碎性骨折块用捏合手法,用力不可过大,要保护仍然相联系的骨膜和其他软组织,否则会使骨碎块游离,影响愈合。
图2-1-10 扣挤捏合
(十一)触碰纵压
在横形或锯齿形骨折整复时,为了检查复位效果,可由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让牵引骨折远端的助手沿骨干纵轴方向挤压,若骨折处不发生重叠移位则说明骨折对位良好,而且还有利于骨折端的紧密对合(图2-1-11)。
图2-1-11 触碰纵压
(十二)顺骨捋筋
骨折整复后,尚有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部分肌腱歪曲,反折,可用拇指及食、中指沿骨干上下轻轻推理数次,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舒展通达,可起到散瘀舒筋的效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按肌肉、肌腱走行的方向,自上而下,顺骨捋筋。
以上十二大基本整骨手法,可根据骨折不同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选择使用。